<p class="ql-block"> 周老先生已去了月余,喪期恰是在土黃天里,遵循家鄉喪葬的風俗,冬季這個萬物凋零的氣節,逝者是不能入土的,周老先生的棺槨只能在墓地里存祭著,待來年開春了才能入土為安。</p><p class="ql-block"> 許是初冬的困倦令人恍恍惚惚,旬月以來我竟從未相信這個慈祥的老人,就這樣離開了人世。立冬過后,寒風漸漸地起了,周老先生那俊瘦矍鑠的模樣,在我的腦海里愈發地清晰了起來。</p><p class="ql-block"> 今年我出差的日子占多,冰箱里存著周老先生送給我的蜂蜜,顧不上吃,還剩余著許多。這幾日我和妻子大掃除,偶然望見了那半瓶凍成蜜蠟一般的蜂蜜,睹物思人卻更教人傷感起來。</p><p class="ql-block"> 早些年,周老先生便在他家附近建設了一個大大的果園,為了防止家畜進入破壞,周圍都是用竹籬笆墻圍著,只有幾道里外都可以打開的木門。鄉親近鄰們日常干活經過了這兒,每看見果園里滿枝的果子,大家也都從不避諱,直接進去摘幾個嘗嘗。這在家鄉本地是極其平常的。</p><p class="ql-block"> 若說這兒是一個果園,其實稱其為百寶園更合適:園子里栽種著很多種果樹,這兒也是我孩童時候開眼識水果的第一站!</p><p class="ql-block"> 我在他的園子里,認識了紅彤彤的櫻桃,甜中帶澀的山東紅李子,清香撲鼻的昭通青蘋果,黃橙橙的杏子,無核的雪桃,酸溜溜的樹木瓜,秤砣形狀的梨…………根本難以細細的羅列。</p><p class="ql-block"> 果樹下是一壟壟耕作得整整齊齊的菜畦,種滿了包包菜,青菜,香菜,蔥姜蒜,花菜(西洋花),牛皮菜,茴香……四季豆爬滿了竹子搭成的瓜架,菜圃里油菜開滿金色的花朵,花簇錦攢里忙碌紛飛的蜜蜂……</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放學回家,我常跟伙伴一起揣著木制的彈弓,偷偷去老先生的果園里溜達,在果樹底下鋪一層雜草,而后悄悄的藏在果樹下,摘一堆的果子躺著亂啃,等那些嘴饞的鳥兒來果樹梢偷吃果子,我們就來個“守樹待鳥”。憑借著這個糟踐法子,我們經常能夠用拙劣的射擊技術,射殺幾只鳥兒解饞。</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桃花盛開的時候,我邀約了幾個伙伴在果園里埋伏,準備射殺那些來樹枝頭吮吸花蜜的鳥兒。我們還未埋伏成功,就被周老先生撞到了,他先是一怔,而后生氣的沒收了我們的彈弓。 </p><p class="ql-block"> 他語重心長的告訴我們,春天里萬物復蘇,小鳥們都在忙著搭窩育雛,這個季節是萬萬不能打鳥兒的,如果把正在育雛的母鳥打死了,那它窩里嗷嗷待哺的幼鳥,就只能被活活地餓死。</p><p class="ql-block"> 從那以后,我再也沒有打過鳥。</p><p class="ql-block"> 若是喝過酒或愛抽煙的人,大都是不敢到老先生的園子里去的,遠近的鄉親們都知道他的園子里養了很多的蜜蜂。蜜蜂有一個習性,對特殊的一些氣味十分的敏感,若是聞到了煙酒味,它們就會朝著味道傳來的方向尋來,把煙酒的味道當成是受到攻擊的信號。等你反應不過來的時候,朝你的嘴皮,狠狠的扎上一口。</p><p class="ql-block"> 我很好奇,周老先生究竟是有多大的魔力,能夠把那么多的蜜蜂圈養起來,讓它們心甘情愿的奉獻甘甜的蜂蜜。后來我才發現,周老先生跟其他養蜂人有很多區別,比如:老先生采蜂蜜的時候,從來都不用煙熏(燃燒曬干的牛糞,產生煙霧驅趕蜜蜂攻擊),因為他舍不得,他怕煙熏會使蜜蜂覺得難受。 </p><p class="ql-block"> 后來他圈養的蜜蜂越來越多,采蜜工作比較繁瑣,于是他改進了蜂箱。他用特制的木板拼成正方形的箱子,頂上用水泥板蓋住,每次要采蜜的時候,只需要輕輕的提起水泥板蓋子,金黃透亮的蜂蜜就掛在蓋子上,用磨好的刀尖輕輕一割,采蜜工作便輕松完成,整個流程操作下來根本傷不到蜜蜂。</p><p class="ql-block"> 每次采蜂蜜,他絕不會把所有的蜜采完,我不懂緣由問過一次。他告訴我,只有在蜜蜂再次采到足夠生存的花蜜之前,留給他們足夠吃的蜂蜜,蜜蜂才不會飛走。</p><p class="ql-block"> 后來我才理解,這叫作做事留有余地。</p><p class="ql-block"> 有天晌午,周老先生拿著噴水壺,正吃力的追趕著一群蜜蜂,蜂群移動速度非常快,眼看著就要往森林深處里飛去。我在旁邊看著著急,抓起地上的泥土不斷的往蜂群撒去。周老先生連忙呵住我:“它們想要飛回大自然,既然留不住,那就讓它們飛走吧。如果用泥土驅趕它們,會把它們的翅膀打斷,那樣的話它們也就活不成了。”…………</p><p class="ql-block"> 周老先生的祖上是地主,他們家族在民國時期是富農,他幼年的時候,家境還很殷實,加上聰敏好學,從小便寫得了一手好字,再后來師從當地一個擅長卜算的木匠先生,學習了陰陽術學和木匠手藝。苦學幾年下來,周老先生便已經能掐會算,同時身兼多種工匠的技藝。</p><p class="ql-block"> 后來他在村公所擔任會計,在村里人緣極好,漸漸頗有名望,土改的時候,便由他負責村里土地地分配工作,他不僅要負責監督管理,更要到各家各戶的進行協調。后來輪到自己家選擇土地的時候,他把抽簽得到的條件比較好的耕地,讓給那些條件較差的人家,自己悄悄的選擇了寨子里相對較差的土地。</p><p class="ql-block"> 別人好奇地問他為什么這么做。他笑著說:“我好歹有些手藝,分到的土地差一點也餓不著。”</p><p class="ql-block"> 后來年紀大了,周老先生便辭了村里的工作回了家,正式回歸農民的生活,這以后他掌握的手藝,通通派上了用場。他編制的各類竹器、雕刻制作的木桌木椅、喪葬用的棺槨神龕……在家鄉的各家各戶或多或少都尋得到影子。</p><p class="ql-block"> 逢年過節,是老先生最忙的時候,家鄉的立春有換家神(明堂家訓)、迎灶神的習俗,我記事以來,家鄉左鄰右舍的家神、灶神,乃至除夕夜的對聯,都是由他執筆的。他給鄉親們寫對聯,測算日子等是從來不收費用的,權是免費的幫忙,頂多也就會接受幾包他最愛抽的小春城。</p><p class="ql-block"> 年初,周老先生與我們幾個本家堂哥,談到了家鄉近百年的歷史,憶古思今,感慨萬千。家鄉雖然偏僻,但我們的祖先曾經在這里開山劈地,繁衍生息,傳承生命,又如何不讓我們為之而牽腸。</p><p class="ql-block"> 近年來,家鄉的大部分人家為了給后代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搬離了生養他們的故鄉,去往外地謀生。經年日久,由于地理的隔絕,讓很多家鄉人的親人,在時間的荏苒里失去了家鄉的根。</p><p class="ql-block"> 為了給下一代重新建立家鄉的觀念,讓那些出生生長在異鄉的孩子,在未來能夠尋找到他們的根,找尋到祖先們曾經繁衍生息的故鄉。大家一致商定重新建設一個屬于家鄉的山神廟,借以神的名義,再次把家鄉人的精神信念聚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經過周老先生與堂哥幾人的籌劃施工,鄉親們有錢出錢,無錢出力,在大家合力建設下,山神廟不久便已順利地竣工。</p><p class="ql-block"> 剪彩進香那天,很遺憾我有事未能歸鄉,只聽說很多在外多年的家鄉人都聚集齊了,許久未見的鄉鄰們重聚在一起,大口吃肉,大碗喝酒,談古論今,歡歌載舞,享受了一次難得的聚會。</p><p class="ql-block"> 如今一切開始欣欣向榮,好政策里生活的美好在向前。可是啊周老先生已經去了,永遠長眠家鄉靜謐的山崗,同生養他的土地融為了一體。</p><p class="ql-block"> 冬季已經開始深了,沒人打理,老先生的果園漸漸開始荒廢了,菜圃里長了很多的雜草。</p><p class="ql-block"> 臘月的冷空氣里新年的氣息變得很濃,只是今年,很多人家的春聯,再也不復過去模樣。</p><p class="ql-block"> 時間流逝里所有的失去,總是在這樣的季節讓人越發難以抑制的感傷。</p><p class="ql-block"> 生存在世界上,我們不可能都成為人中龍鳳,也不一定要掙多少錢向世人證明自己的能力。只是我們不論以什么身份在謀生,都不要忘記遵循做人的本分。</p><p class="ql-block"> 就如周老先生一般,哪怕只是做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在自己生活的群落里,能夠找準自己的位置,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自己在世界上存在的價值。</p><p class="ql-block"> 嗚呼哀哉,愿老先生在天堂安好,愿他在那里也能有一個大大的果園。</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礼泉县|
夏河县|
马公市|
临西县|
错那县|
克拉玛依市|
山东省|
衡阳市|
舟山市|
班玛县|
宜阳县|
广灵县|
凌云县|
福鼎市|
平罗县|
星子县|
平凉市|
武平县|
绥宁县|
丘北县|
满洲里市|
东安县|
阿勒泰市|
东辽县|
巴东县|
碌曲县|
鸡西市|
区。|
黔西县|
固始县|
宝鸡市|
大埔区|
班玛县|
甘泉县|
若羌县|
上栗县|
嵊泗县|
克山县|
闻喜县|
海伦市|
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