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 各位老同學、老戰友、老同事、各位良師益友,大家好!</p><p class="ql-block"> 近日來我把與著名作曲家龔耀年老師(“雨花石”、“我愛承德我愛家”的曲作者)25年來合作的50首歌曲整理了一下,準備在這居家的冬日里,陸續發給大家,請大家欣賞,共同分享音樂帶來的快樂。</p><p class="ql-block"> 一一劉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我愛承德,我愛家。</p><p class="ql-block"> “我愛承德我愛家”創作于1998年,1999年承德電視臺春晚推出,2000年參加世紀的旋律全國城市之歌大賽,一舉奪得最佳作詞、最佳作曲、最佳音樂編配、最佳演唱、金獎、藝術大獎、組織獎等七項殊榮。已入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音樂》五年級上冊,至今已連續16年出版發行。</p><p class="ql-block"> 一一劉儉</p> <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歌聲里的避暑山莊 </p><p class="ql-block"> 1994年承德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群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龔耀年先生是承德的老朋友,自1985年親臨承德講學開始,前后9次到被聯合國授予的世界文化歷史遺產地避暑山莊體驗、感受,了解她的歷史風貌、滄桑變化,撲捉創作靈感。2012年龔耀年老師向承德的朋友提出用現代人的審美視覺、用音樂、用歌曲來詮釋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這一想法得到了音樂人姜波和我的贊同,于是形成了“耀江流”創作組合,利用近四年的時間,創作完成了康熙三十六景中的18景的歌曲。</p><p class="ql-block"> 2016年9月,承德市文聯、市電視臺主辦,市音樂家協會、市影視家協會承辦了“歌聲里的避暑山莊”專場音樂會。著名作家何申先生揮毫潑墨,為音樂會書寫了《歌聲里的避暑山莊》、《美在山莊》、《秀在山莊》、《夢在山莊》、《愛在山莊》五幅墨寶。</p><p class="ql-block"> 一一劉儉</p> <p class="ql-block">劉儉和作曲家龔耀年夫婦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請大家欣賞歌曲"煙波致爽"。</p><p class="ql-block"> “煙波致爽”,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一景,建于康熙四十九年,是清帝的寢宮。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咸豐皇帝由北京逃到熱河避難,第二年就病死在這里。他曾在這里發出“諭旨”,指使其弟奕?等人在北京與英法俄等帝國主義分別簽訂了《北京條約》,并承認《中俄璦琿條約》有效,使我國喪失了大量領土和主權。咸豐死后,慈禧與奕?在這里勾結,策劃了北京政變,從此她得以垂簾聽政近半個世紀。《熱河志》載:“澹泊敬誠殿后第三重,為殿七楹,圣祖御題額曰‘煙波致爽’,為三十六景之冠。”</p><p class="ql-block">一一劉儉</p> <p class="ql-block"> 請大家欣賞歌曲“芝徑云堤”。</p><p class="ql-block"> “芝徑云堤”是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的第二景,約建于康熙四十一年至四十七年。芝徑云堤是越湖為堤,連通月色江聲、環碧和無暑清涼,既象一株半躺在水上的三葉靈芝,也象一線牽連平鋪在水面上的三朵白云。《熱河志》載:“由萬壑松風之前北行,長堤蜿蜒,直渡方洲。洲大小凡三,圣祖御制詩所謂‘若芝英,若云朵,復若如意’者也。堤左右皆湖,中架木為橋,橋南北樹寶坊。兩岸平沙似席,芳草如茵,夾道垂柳,湖波鏡影。御賜額曰‘芝徑云堤’”。</p><p class="ql-block">一一劉儉</p> <p class="ql-block"> 請大家欣賞歌曲“無暑清涼”。</p><p class="ql-block"> “無暑清涼”是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三景,約建于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七年。無暑清涼:無盛夏炎熱之感,有初秋清涼之意。是如意洲上的御座正門。《熱河志》載:“芝徑云堤東北洲曰‘如意’,建殿三重。第一重面南為門,五楹,圣祖御題額曰‘無暑清涼’。洲四面皆水,門當其前。廣廈洞辟,不施屏蔽,平流滑芴,遠渚鋪奩,飛鳥掠波,游魚吹沫,往來紅蕖綠蓋間,真覺佛地清涼,人間勝境矣。”</p><p class="ql-block">一一劉儉</p> <p class="ql-block"> 請大家欣賞歌曲“延薰山館”。</p><p class="ql-block"> “延薰山館”是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四景,約建于康熙四十二至四十七年。山館四周遍植花草樹木,輕風微吹,香氣襲人。是清帝接見大臣和少數民族王公首領,舉行宴會和頒發賞賜的地方。《熱河志》載:“‘延薰山館’,如意洲正殿,七楹。左右配殿各五楹。在‘無暑清涼’內第二重,南向。圣祖御題額曰‘延薰山館’”。</p><p class="ql-block">一一劉儉</p> <p class="ql-block"> 請大家欣賞歌曲“水芳巖秀。</p><p class="ql-block"> “水芳巖秀”是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五景,約建于康熙四十二年至四十七年,是清帝誦讀、靜養之所。康熙時,每年七月七日,玄燁常在這里舉辦乞巧活動。乾隆為祈禱其母皇太后長壽,曾將其改名為“樂壽堂”。《熱河志》載:“延薰山館后,殿十五楹,在如意洲最深處,鏡波繞岸,瑤石依欄。圣祖嘗以幾暇,讀書其中,額曰‘水芳巖秀’。左壁聯曰‘經書同杲日,詞賦和卿云。后楹聯曰’波漾書林來自九天甘雨,花浮墨沼長看四季祥云‘。殿中高宗御書額曰‘奉三無私’。(孔子回答子夏問什么是‘三王之德’時說:奉三無私,以勞天下。并解釋說: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奉斯三者,以勞天下,此之謂三無私。)</p><p class="ql-block">一一劉儉</p> <p class="ql-block"> 請大家欣賞歌曲“松鶴清越”。</p><p class="ql-block"> “松鶴清越”是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七景,約建于康熙四十八至五十年,是皇太后居住之所。《熱河志》載:“山莊內下玉麟坡偏西為榛子峪,殿門五楹,南向,圣祖御題額曰:松鶴清越。聯曰:奇花文石娛朝夕,白鶴蒼松永歲年。每歲駕幸山莊,奉寧壽宮于茲殿。”這組建筑早經破壞,現已恢復。</p><p class="ql-block">一一劉儉</p> <p class="ql-block"> 請大家欣賞歌曲“四面云山”。</p><p class="ql-block"> “四面云山”是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九景,約建于康熙四十八年至五十年。該亭位于山莊西北部山區最高處,四面群山環拱,如列屏障。清帝每年九月九日重陽節,常登此亭遠眺山莊內外佳景,并召集蒙古王公大臣,賜野宴,吃狍子肉,然后啟程返京。《熱河志》載:“山莊西北隅最高處,一峰拔地,構亭其上,圣祖御題額曰’四面云山‘,有聯曰‘山高先得月,嶺峻自來風’,是亭切漢凌霄,群山拱揖,各開生面。”</p><p class="ql-block">一一劉儉</p> <p class="ql-block"> 請大家欣賞歌曲“錘峰落照”。</p><p class="ql-block"> “錘峰落照”是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十二景,約建于康熙四十二至四十七年。是清帝登高遠眺之所。《熱河志》載:“山莊東五里許,為磬錘峰。酈道元水經注所謂‘武烈水歷石挺下,挺在層巒之上,孤石云舉,臨崖危峻,可高百馀仞者也。圣祖賜名‘錘峰’。就山莊西嶺構亭,與四面云山亭相望。每紅輪西下,返照在東,眾山蒼然暮色,而是峰(磬錘峰)迥出孤高,揚暉天末,煙嵐變幻,金碧陸離。圣祖御題額曰:‘錘峰落照’。</p><p class="ql-block">一一劉儉</p> <p class="ql-block"> 請大家欣賞歌曲“梨花伴月”。</p><p class="ql-block"> “梨花伴月”是承德避暑山莊康熙三十六景中的第十四景。約建于康熙四十二至四十七年,是清帝書齋,也是清帝在樹下觀花賞月的地方。《熱河志》載:“山莊西北梨樹峪,以所產得名。入峪平岡逶迤,不覺近遠,惟聞幽澗潺鳴,迸落石罅。行里許,靜深繚曲,漸入瓊邃,奧如窈如,不知此中壺天勝屆也。時當春月,萬樹梨花,素艷幽香,清輝不隔。圣祖御題額曰‘梨花伴月’”。這里建筑早已破壞,現只有遺址可見。</p><p class="ql-block">一一劉儉</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州市|
奎屯市|
巧家县|
临夏市|
松潘县|
高阳县|
神木县|
蓬安县|
通化县|
邓州市|
新营市|
吕梁市|
阜宁县|
民县|
清新县|
彭山县|
防城港市|
大宁县|
朝阳县|
阜南县|
上高县|
应城市|
偃师市|
团风县|
柘城县|
监利县|
临邑县|
焦作市|
定襄县|
米脂县|
竹山县|
富裕县|
宁武县|
特克斯县|
乌鲁木齐市|
舟山市|
闻喜县|
香港|
大安市|
鸡泽县|
玉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