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詩圣杜甫創作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我小時候就學過的古詩,作為遠離家鄉的游子感受頗深,每當月圓高掛的時候,總想起“月是故鄉明”。<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三年前有機會到成都,</span>我游覽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坐落在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的</span>文學圣地——成都杜甫草堂,<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賞了一回雅興。</span></p> <p class="ql-block">杜甫草堂南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杜甫</span>草堂的核心景區,包括大廨、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大雅堂、茅屋等景點。</p> <p class="ql-block"> 草堂是杜甫躲避安史之亂攜家人入蜀留居成都時的住所。<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他在詩中描繪的“萬里橋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滄浪”便是成都草堂。</span>雖然他先后在此居住僅四年的時間,但創作了詩歌有240余首,很多都是千古絕唱。他離開成都后,草堂變傾毀不存。直到唐末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使之得以保存。<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宋元明清歷代都有修葺擴建。</span></p> <p class="ql-block"> 現在的杜甫草堂,實際上是后人為紀念杜甫而建的一所優美園林。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就是依據杜甫詩歌的描寫以及明代重修草堂時的格局恢復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歌形體古詩就是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平息,詩人由自身遭遇聯想到戰亂以來的諸多災難,長夜難眠、感慨萬千而寫下的詩篇。</p> <p class="ql-block"> 在茅屋的不遠處,有座碑亭正與茅屋對望,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頂的亭子,內樹有一石碑,鐫刻“少陵草堂”四個大字,筆力渾厚,筆姿秀潤,是果親王允禮所書。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果親王送達賴進藏,經過成都,特拜謁草堂,留下此手跡。“少陵”是杜甫別號。</p> <p class="ql-block">茅屋周圍竹林掩映</p> <p class="ql-block">小橋勾連,溪流懷抱</p> <p class="ql-block">幽深靜謐,營造出了濃厚的詩意氛圍</p> <p class="ql-block"> “工部祠”堂內供奉有杜甫的泥塑像,栩栩如生,讓人頓生敬慕之情。因杜甫曾被授 “檢校工部員外郎”之銜,人稱“杜工部”,所以如此命名。</p> <p class="ql-block"> 萬佛樓,復原了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東有崇麗閣,西有萬佛樓”之風貌,成為杜甫草堂又一標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 杜甫入川,寓居交游,賦詩題畫,為后世留下了不少精彩的千古絕唱。“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所描述是滿堂春色”;“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描述的是春雨蒙蒙、潤澤萬物的美景,杜甫把自己的生活完全融化在了這片土地上。</p> <h3>穿越時空</h3> <p class="ql-block"> 杜甫草堂的北門,波光粼粼的河流從門前環流而過,這河流便是杜甫詩句中常常提到的“浣花溪”。</p> <p class="ql-block"> 出杜甫草堂北門,便是杜甫千詩碑亭。流連于碑文前,感受詩人的氣息。</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詩人馮至先生說:“人們提到杜甫時,盡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卻總忘不了成都的草堂。”這充分說明了成都杜甫草堂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這位愛國詩人憂國憂民令我尊重和敬佩,也重新點燃了我對古詩詞的熱愛。</p> <p class="ql-block">end</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牟县|
崇左市|
呼玛县|
玉溪市|
南昌市|
聂拉木县|
商水县|
镇坪县|
高邑县|
沙田区|
来凤县|
肇庆市|
阳朔县|
于田县|
龙胜|
柯坪县|
威信县|
丹棱县|
八宿县|
遵义县|
贞丰县|
远安县|
黄石市|
乐陵市|
彭阳县|
达日县|
城口县|
龙川县|
合山市|
敦化市|
石狮市|
长乐市|
定襄县|
西吉县|
原阳县|
越西县|
昌乐县|
肇庆市|
金沙县|
阿尔山市|
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