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大暑時節,京城悶熱多雨,我正在家中收拾行囊,為下一個行程做準備。忽報南京、張家界、揚州等地疫情吃緊,鬼魅的德爾塔又來了!疫情在幾天之內就迅速波及到國內的若干個省份,包括標榜“<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固若金湯</span>”的京城。</p><p class="ql-block">防疫的警報再次拉響,甚至連我居住的小區附近的國興家園社區,也出現了一例確診病例,對面街道緊鄰的幾個小區都被緊急封閉了,所幸我所居住的小區沒有受到牽連。</p><p class="ql-block">居家自我隔離,再次有大把的時間坐回到電腦桌旁,耳畔又響起了中攝協陳副主席的那句話:“我注意到,很多攝影師因沒能很好地整理和編輯自己的照片,而留下了遺憾,其中包括很多優秀的攝影工作者”。</p><p class="ql-block">于是再次放松心態,繼續編輯整理多年來積攢下來的海量數碼文件。</p><p class="ql-block">某日,朋友發來了一段精彩的視頻“新219國道”。</p><p class="ql-block">視頻開篇的旁白是這般道來的:</p><p class="ql-block">這才是今生一定要走一次的路,</p><p class="ql-block">它能看遍世間幾乎所有的頂級雪山;</p><p class="ql-block">它能尋遍世間幾乎所有的高原碧波;</p><p class="ql-block">它能穿越喜馬拉雅山脈所有的深溝;</p><p class="ql-block">它能仰望那些最神圣的雪山;</p><p class="ql-block">它將跨越從高寒荒漠到熱帶季風的12個氣候帶;</p><p class="ql-block">從橫斷山脈到帕米爾高原,30多處海拔超過四千米的埡口和達坂。</p><p class="ql-block">它有太多的美麗和激情讓人無法自拔;</p><p class="ql-block">讓我們屏住呼吸,一起走進中國最長的國道,新219……。</p><p class="ql-block">它就像一部傳奇的經典電影回放,一下子將我的思緒,帶回到14年前的那個秋季,往日如梭,是該讓那些沉睡的記憶復蘇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牛子第一次向我提出“穿越西藏”的想法,是在2005年初春,當時我以為一向愛吹“牛”的他又在忽悠我,左耳朵進,右耳朵出,根本就沒有往心里去。2007年春節期間,我們一起去江西三清山,他再次和我提起一同前往阿里的愿望,滿臉誠懇的態度,看起來是要動真格了!于是我們初步約定雨季之前動身,但由于多種原因,最終敲定在國慶前出發。</p><p class="ql-block">公元2007年9月29日,一個再平凡不過的日子,然而,這一天于我而言,卻有著非凡的意義,自駕車穿越西藏阿里的行動終于拉開了帷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07.10.04</span></p><p class="ql-block">那一年,我與三位朋友,單車穿越西藏阿里地區,一共在高原上行走了40余天,行程超過15000公里,僅在阿里荒原的搓板路和炮彈坑路面上,就顛簸了一千多公里,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也看到了數不盡的人間仙境,更經歷了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故事。所幸我有每天記日記的習慣,一路走下來,除了兩百多卷反轉片和若干張記憶卡外,還留下了四萬多字的旅行雜記。十四年后的今天,當我再次瀏覽當年拍攝的照片和文字時,真有恍如隔日之情感。</p><p class="ql-block">我要講述的這段往事,是從進藏那天開始:</p><p class="ql-block">金沙江是川藏兩省的界江,竹巴籠是G318線四川境內的最后一個鄉,在金沙江大橋合影留念后,我們就踏上了真正意義的朝圣之路,撲面是一堵堵高聳的山峰,我閉上雙眼,靜靜地聆聽著一路上伴隨著我們的“天籟之音”,漸漸地眼圈有些濕潤了,多少年來,從陸路進藏的夙愿,今天終于得以實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業拉山是川藏線上一座著名的大山,14年前,進藏的人們談起業拉山埡口,如同談虎色變。“翻過海拔4658米的埡口,邦達草原已被甩在了身后,轉過一道彎,一段中國筑路史上可歌可泣的故事,一幅粗獷的天然立體畫卷,就呈現在眼前。在這段蜿蜒曲折的盤山路上,排列著數十個U型急轉彎,常年累月被重載車輛碾壓,使百孔千瘡的路面上積累了厚厚的塵土,車輛疾駛而過,揚起一片煙塵”。這就是當年川藏線上著名的“七十二道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宿縣至然烏湖約有90公里的鋪裝路面,穿越谷底的然烏溝沿線地質結構極不穩定,雨季期間時常會有飛石落下,拐出山谷,看到懸崖下帶水泥護板的安全通道和山間繚繞的桑煙時,然烏湖就到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黎明時分,在然烏湖畔邂逅的羊群 </p><p class="ql-block">海拔高度:3850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然烏湖畔休登寺轉山的喇嘛 2007.10</p><p class="ql-block">海拔高度:3850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藏昌都市八宿縣然烏鄉秋色 2007.10</p><p class="ql-block">海拔高度:3850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藏昌都市八宿縣然烏鄉村民 2007.10</p><p class="ql-block">海拔高度:3850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西藏昌都市八宿縣然烏鄉的學生娃 2007.10</p><p class="ql-block">海拔高度:3850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波密縣玉普鄉米堆村炒青稞的村民 2007.10</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波密縣玉普鄉米堆村,清晨,我們要徒步去7公里外的米堆冰川拍攝,臨時雇了一位藏族婦女幫我背包,看著她背負著沉重的攝影器材包,小心翼翼地通過覆滿薄冰的小橋時,我不由得深深自責。</p><p class="ql-block">2007.10</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米堆冰川位于林芝地區波密縣境內,米堆河的上游,念青唐古拉山與伯舒拉嶺的接合部,米堆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線海拔只有4600米,末端海拔約2400米,冰川下段已穿行于針闊葉混交林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墨竹工卡,一場秋雨即將來臨之際,我們有幸目睹到藏族婦女們,借助風力揚撒青稞的勞動場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7.10.11:即將離開拉薩的那天,我們特意在日出前來到布達拉宮廣場,舉行了一個簡單的壯行儀式。從北京出發以來一直若即若離的蒙J2007和四位內蒙的朋友,因為車況不佳,決定提前退出本次旅行。我們四人將駕駛路虎,繼續完成既定的目標,單車無后援挑戰阿里荒原和帕米爾高原,這是一次真正意義的探索與發現之旅,我們將憑借自己的力量,在中國版圖的最西端,畫上濃重的一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絨布河谷,我們一起去朝拜珠峰!</p> <p class="ql-block">濃霧籠罩著加烏拉山,人們翹首以待喜馬拉雅山脈的日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加烏拉山口:世界上最壯觀的觀景平臺。</p><p class="ql-block">位于我國西藏日喀則地區定日縣,</p><p class="ql-block">山口海拔高度為5210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日出時刻,濃霧漸開,我下意識地回頭觀望了一下,發現陽光將自己的身影投射到這個神奇的彩虹球中,我隨手用數碼相機記錄下難得一見的瞬間,再想用哈蘇相機補拍高質量的照片時,彩虹球已不知飄落何方?拍攝地點位于海拔5200多米的加烏拉山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月初的某日凌晨,加烏拉山口的氣溫驟降到零下十幾度,藏民朝拜神山的瑪尼石上布滿了冰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07年的時候,加烏拉山口通往珠峰大本營的道路,是一條極其顛簸的簡易公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九曲十八彎”的形容詞,在這里不過是小巫見大巫而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久烏拉山口,是眺望喜馬拉雅山脈的最佳觀景平臺,海拔5200的埡口,距離珠峰不過百里之遙,天氣晴好的時候,可以看到一字排開的五座8000米以上的著名山峰,它們從左向右排列的順序是,瑪卡魯山8463米、洛子峰8516、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8844.43米、卓奧友峰8201米、希夏邦馬峰8027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牛子引以為傲的座駕,路虎發現二代,4.0L排量,在當年絕對是很牛的越野車型,看它一路上任勞任怨的樣子,我稱呼它為“野駱駝”,入藏以來,一路披荊斬棘,風塵仆仆抵達珠峰腳下。在久烏拉山觀景平臺上,我特意選取角度,為勞苦功高的“野駱駝”拍一張有意義的紀念照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自9月29日我們從北京出發,一路跋山涉水,歷時半個月,行程近五千公里,終于來到了世界屋脊,親力親為見證雪山???</p><p class="ql-block">看見珠峰的那一刻,我將GPS給出的數據,抄錄在筆記本上:</p><p class="ql-block">2007.10.13 凌晨7:09 </p><p class="ql-block">距離北京4751公里</p><p class="ql-block">方位:N28°30"548' E087°04"125'</p><p class="ql-block">海拔:5270m 氣溫?18°C</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久烏拉山口,這個藏族丫頭一直糾纏著我們買她的鸚鵡螺化石,我們明知道那些化石是假冒的,可又經不起她虔誠的微笑,還是違心地買一塊假石頭充當紀念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年僅18歲的仁增扎西每天都會騎著摩托車爬上五千多米的埡口,向游客兜售鸚鵡螺化石,每賣出一塊,他就會幫助游客在瑪尼石堆中扯起一條經幡。沒有客人的時候,他就撿拾碎石頭壘砌寶塔。他說這樣做,即是為了叩拜珠峰,也是為遠道來的游客祈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濃霧籠罩的山谷,頗有登上月球表面上的感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晨霧逐漸散開,珠峰偉岸的身軀,隨時都會在眼前閃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去珠峰大本營,原本是沒有公路的,所有的車輛都是沿著絨布河谷間的亂石灘上的車轍印摸索著前進,車走的多了,道路自然就軋出來了。</p><p class="ql-block">曾經遙不可及的夢想,即將成為觸手可及的現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進入珠峰保護區內,請放慢車速,也許你會有機會邂逅高原精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前往珠峰大本營的路上,時常會遇到騎自行車挑戰自己的人,漫漫長路上,他們就像落單的孤雁,飄蕩在寂靜的山谷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海拔5200多米的珠峰大本營,遠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暮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臨前的珠峰,孤傲而冷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圣湖瑪旁雍錯,湖面海拔4588米,面積412平方公里,湖水最深處達80.1米,是我國蓄水量第二大的淡水湖,瑪旁雍錯周邊諸多的冰川,孕育出四條河流:獅泉河、象泉河、馬泉河與孔雀河。這四條以動物命名的河流,分別是恒河、印度河、薩特累季河與雅魯藏布江的源頭,故被佛經譽為“世界江河之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即烏寺被改造的風動力轉經筒,是古老文明與現代文明的有機結合,我很想看看吃泡面的泡沫碗在風力作用下所產生的能量,可惜當日風和日麗,古老的轉經筒沒有再續傳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瑪旁雍錯有一座很小的即烏寺,廟雖小名聲卻很大,寺院周圍有很多刻著吉祥“咒語”的瑪尼石堆,還有色彩鮮艷的風馬和風干許久的牛頭骨,牛角指引的方向,就是宗教圣地的“世界中心”,崗仁波齊神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象雄大藏經,俱舍論》中所記載的“四大江水之源”指的就是圣湖之母瑪旁雍錯。東為馬泉河,南為孔雀河,西為象泉河,北為獅泉河。“瑪旁雍措”意為“不可戰勝的碧玉之湖”,藏語里“瑪旁”就是不敗,無不勝的意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瑪旁雍措(海拔4588)與“圣母之山”納木那尼峰(海拔7694)。</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野駱駝”在霍爾沼澤濕地上撒歡,看起來挺過癮吧,14年前的G219,在許多路段還沒有架起橋梁,這就是當年為什么要避開雨季進入阿里荒原的主要原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普蘭縣城海拔在3900米以上,地處馬甲藏布流域,即孔雀河流域。隔喜馬拉雅雪山<span style="font-size: 18px;">與尼泊爾、印度相鄰,</span>是阿里地區中經典的“被雪山環繞的地方”。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佛像乍現,在光影的作用下,畫面中的某個位置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找找看,自己是否也有佛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延綿的喜馬拉雅山脈與孔雀河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普蘭縣屬高原亞寒帶干旱氣候區。日照充足,日溫差大,年溫差相對也較大,氣溫低,降水少。年均溫3℃,極端最高溫26.5℃,極端最低溫為-27.5℃,年日照時數約為3153.2小時,年霜期213天,年降水量172.8毫米,40%集中在8月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普蘭古普爾寺,又稱神女飛天寺。位于普蘭縣郊西北方向,懸空建在峭壁間的山洞里,距今約有3000多年的歷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普蘭古普爾寺辟谷修行的僧人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普蘭古普爾寺修建在峭壁之上的洞穴中,進出都需要借助梯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普蘭縣覺格落鄉,來自尼泊爾的販羊商人。</p> <p class="ql-block">普蘭縣覺格落鄉,牧民絨布飼養的羊,秋膘貼的好,每只成年羊可以賣出三、四百元的好價格,他和我聊天時喜悅之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岡仁波齊神山暮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納木那尼峰暮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圣湖瑪旁雍措即烏寺腳下安營扎寨,第二天早上醒來,帳篷上結滿了冰霜,睡袋都被打濕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海拔4500多米的圣湖戶外扎營,午后在溫暖的帳篷中小憩片刻,醒來了再喝上一罐拉薩牌的啤酒,真乃神仙過的日子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馬悠木拉山冬季牧場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凌晨,泠冽的寒風中,我在馬悠木拉冬季牧場上遇到了忙碌的牧羊女 ,她深邃的眼眸讓人過目不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阿里地區的湖是清澈湛藍的,即便是一個無名的小湖,藍得也很純粹,讓人不由得想起那句話:西藏本沒有海,但它收集了世界上所有的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離開仲巴老縣城,沿著馬泉河谷緩緩西行,漸漸地一片起伏的沙丘進入視線,登上沙脊遠眺,延綿起伏的雪山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阿里高原,茫茫荒漠,帕羊沙丘或許是唯一形成規模的沙漠景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扎達縣象泉河谷地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扎達縣托林寺佛塔與牛頭骨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扎達縣象泉河谷地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普布曲桑是古格遺址的管家,盡管他自己的家就在附近的縣城里,他卻很少有機會回到溫馨的家,他的腰上掛滿了鑰匙,每一把都關系到巨大的財富,當然這些都是國家的寶藏。孤獨的守護者,每天靠彈琴和畫唐卡消磨時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曲桑居住的院落里有一扇特別的窗戶,正對著象泉河谷,我透過這扇窗戶向外凝視良久,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幅幅鐵馬旌戈的廝殺場面,迷茫中仿佛觸碰到了古老的象雄文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扎達的暮色變化莫測,令無數的影人魂牽夢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帕羊是阿里地區少有的水草豐美之地,生存著大量的高原野生動物,運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成群的藏野驢和藏原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翻過馬悠木拉雪山后,美麗的公措就像是鑲嵌在大地上的一顆藍寶石,成群結隊的藏羚羊和藏原羚在湖畔悠閑地覓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藏羚羊比較機敏,在G219道路上緩行,也只能遠遠眺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班公湖畔遇到了這群藏原羚,它們始終和我保持著一段安全距離,一座山丘擋住了它們的視線,我拎著小巧的數碼相機,貓著腰輕輕爬上山頭,才有幸在較近的距離內拍到野生狀態的高原精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路漫漫,經過巴嘎檢查站后,沿著岡底斯山脈一路向西,G219在阿里地區還沒有形成等級公路的概念,荒原上到處是車輛隨意碾壓出的溝壑,多車道并駕齊驅的場面隨處可見,我手握方向盤,任憑車輪在荒原上蹦跳,就像操控著一匹野馬……</p><p class="ql-block">在1259里程碑處,才上了有路基的搓板路,由武警筑路部隊擔當的天路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著,阿里地區即將摘掉國內地級行政區交通最差的帽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旅行即是探索,也是一種挑戰,只是人們選擇了不同的方式,在阿里旅行的日子,偶爾會在荒無人煙的地方遇到孤獨的騎行者,我理所當然地認為,這種大腦缺氧的舉動,絕不會有北京爺們的份。直到翻越界山達坂的時候,遠遠望到晃晃悠悠的京A?0723時,才徹底推翻了我的猜想。</p><p class="ql-block">他年輕有為,卻辭去了收入頗豐的IT職業,只為在而立之年能挑戰自我!從北京出發已經8個多月了,平均每天騎行30~40公里,風餐露宿,即感受了人間仙境,也受盡了人世間的磨難。</p><p class="ql-block">我們停下車來,分給他一些水果,他激動的什么話都說不出來,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疆境內的無名湖泊,遠處的雪山盡管海拔都超過了六千米,卻沒有巍峨的氣勢,更像是剛出籠的饅頭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路在哪里?路就在腳下,只有探索才會有發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界山達坂是G219沿線的最高點,這個海拔標高,創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極點。盡管這塊碑是在2005年重新豎立的,但這組數字還是在放衛星的年代測定的,說大話的時代,含點水分是可以理解的,某種程度上,它的確起到了為筑路大軍鼓舞士氣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我們車載的GPS實地測得的數據為5700米左右,當然這也僅是參考數值,畢竟不是官方給出的專業數據。但不管怎么說,它都是我們此行,用車輪子碾壓過的最高記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G219線在昆侖山脈中蜿蜒穿行</p><p class="ql-block">記得小時候我曾經看過一部電影《昆侖山上一顆草》,那時候我對昆侖山脈的惡劣環境沒有任何概念,即便是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如果沒有真正到過昆侖山,你依舊不會理解這句話的含義。現實中的昆侖山上哪里會有草?如果有,這株小草,需要有多么頑強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G219在昆侖山脈中穿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狂風在喀拉喀什河谷中肆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們都很羨慕風光攝影師這個看似“吊兒郎當”的職業,每天看到的都是光鮮亮麗的自然風景,又有誰會理解風光無限背后的真正含義?外行看不懂也就罷了,連業內人士也不甚理解,肆意譏諷,實在是件可悲可嘆又可笑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在喀喇昆侖山脈,我們遭遇了一場沙塵暴,無情的飛沙走石,竟然讓我們找不到一處可以避風藏身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傍晚時分,塵埃落定,一座昆侖雪峰仿佛橫空出世,突兀地呈現在我的眼前,當時誤認為是K2,興奮之余后冷靜思考,在當年G219線上的任何角度,都不可能看到世界第二高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翻過界山達坂,蜿蜒的公路在昆侖山脈的溝壑間一路下滑,三十里營房是G219途中的重要補給驛站,陡然間海拔迅速下降到3600m,當看到騎著毛驢駝水的“庫爾班大叔”和幾棵稀疏的樹木時,我的眼眶再次濕潤起來,我并非脆弱,而是許久沒有看到樹木了。</p><p class="ql-block">至此,我們單車挑戰阿里荒原和帕米爾高原的行動,終于可以落下帷幕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后記:</p><p class="ql-block">穿越西藏的故事推出后,許多朋友希望了解我當年進藏時所使用的攝影器材,坦率地講,2007年以前,我基本上不使用數碼相機,創作一直使用彩色反轉片和黑白負片,進藏之前,帶什么品牌的數碼相機?讓我有點糾結,衡量再三,最終還是選擇相對輕巧且鏡頭齊全的三星相機。連續一個多月的試用,讓我對數碼產品有了信心,本美篇選用的照片,均出自三星數碼相機。</p><p class="ql-block">攝影器材</p><p class="ql-block">哈蘇503相機、哈蘇SWC相機各一部</p><p class="ql-block">50mm\80mm\120mm\180mm\500mm鏡頭各一支,賓德645相機壹臺、富士TX-1寬幅相機壹臺。三星GX10數碼相機壹臺:10-17mm\12-24mm\35mm\100mm\50-200mm鏡頭各一支,8GB SD卡3個、三星閃光燈一支,愛國者數碼寶壹臺,各類充電器3個,捷信1326三角架。</p><p class="ql-block">感光材料:富士120反轉片:200卷,135反轉片:20卷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12.02于北京</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准格尔旗|
桃园县|
陇川县|
东源县|
万全县|
鲁甸县|
县级市|
阳朔县|
弥渡县|
哈巴河县|
新民市|
秭归县|
甘肃省|
图们市|
邹城市|
乐业县|
普安县|
留坝县|
大厂|
富川|
新乐市|
确山县|
祥云县|
临朐县|
鸡西市|
友谊县|
陇西县|
哈巴河县|
新巴尔虎右旗|
烟台市|
绥芬河市|
金门县|
张家口市|
宝鸡市|
德阳市|
昌都县|
平乐县|
鄂托克前旗|
长海县|
上思县|
阳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