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免,上古音mi?n(見藤堂明保《漢和大字典》),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標音mian,與“丏/麪”古音mien音近。</p> <p class="ql-block">“免”字始見于甲骨文,一般認為是“冠冕”之“冕”的本字。“冕”字是在“免”字上又加了一個“帽子”的“冃”字作意符,表示“免”是“帽子”之意。</p> <p class="ql-block">但是,所謂的“帽子”并非現今人們戴在頭頂之上的帽子,甲骨文的“免”字更像是將整個頭部包裹起來的頭罩。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免”字還表示一種服喪的裝飾:“去冠括發,以布纏頭。”具體的作法是:“以布廣一寸,從項中而前,交于額上,又卻向后,繞于髻。”</p> <p class="ql-block">這種以布纏頭的喪服,從“項中”也就是從脖頸開始,覆蓋住臉部,交之于額前,最后繞在腦后的發髻上。可見所謂的“免”并非現代意義上的帽子,而是自脖頸以上覆蓋整個臉部的頭罩。</p> <p class="ql-block">人用布或某種器具將整個頭部罩住,一種可能是侵犯他人、實施犯罪,為了防止被人認出而遮掩面部。這反應在“冒”字上,“冒”有冒犯之義(詳見《冒字解》)。另一種可能是從事某種粉塵環境下的工作,為了防止吸入粉塵而將面部以布或器具包裹起來。</p> <p class="ql-block">在《麪(麵)字解》那一章里我們闡述了:表示面粉之義的古字“麪”以“丏”為聲符,“丏”應該就是“麪”的本字,其語根是“磨”,根本義是研磨產生的粉塵彌漫于空氣中阻擋了視線而“不見也”(看不見)。</p> <p class="ql-block">“免”字古今音皆與“丏/麪”(面)字相近,其根本義就有可能也是“不見也”(看不見)。“不見也”(看不見)有兩種意思:一是人的視線被遮擋看不見外物;二是外物被遮擋使人看不見。</p> <p class="ql-block">比如“晚”字,“免”通“晚”,應該就是“晚”的本字,指的是太陽被山巒、草木、地平線所遮擋使人看不見。而“挽”字,《說文》解“挽”字:“引之也。”應該是指引導一位看不見的人。</p> <p class="ql-block">具體到“免”字,可以說是兼有這兩層“看不見”的意思。一個在粉塵環境下工作的人,其視線肯定是看不清楚的;又因其面戴防塵面具(mask)而使人看不見他的面部。“免”字的造形是用一種面具將整個頭部遮掩起來,其字音mi?n表達的根本義和“丏/麪”(面)同樣是“不見也”(看不見)。</p> <p class="ql-block">筆者之所以判斷“免”的本義指的是:“從事研磨工作時著用的防塵頭罩”,第一,根據的是其字形,像是一個將整個頭部罩住的頭罩;第二,根據的是其字音mi?n與“丏/麪”(面)mien相近;第三根據其字義,“免”通“勉”,有花大力氣,辛苦工作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辛苦工作”不僅指費力氣,還指工作環境的惡劣。“免”字與“丏/麪”(面)音通,束皙(西晉古文字學家)《麪賦》云:“重羅之麪,塵飛雪白。”大量地生產面粉,在研磨、篩選、裝填的過程中,無疑會產生粉塵污染。所以,“免”(勉)首先是指在有粉塵污染的環境下工作,進而引申出“刻苦、努力、花大力氣”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娩”字指生孩子,雖然“娩”與“免”甲骨文的字形有所不同,但“免”亦與“娩”通假,“娩”之本義就應該是“花大力氣將孩子生出來”,是從“免”(勉)字的努力工作而引申出的引申義。</p> <p class="ql-block">英語里有一個單詞moil(辛苦工作/勉/免),關于這個單詞的語源是有爭議的,有的認為是源于印歐詞根*mel-。值得注意的是詞根*mel- 是個一音多義詞根,它最主要的,也是最根本的意思是grind(磨),英語meal(面粉)、mill(磨坊)都是源于這一詞根(參見《磨字解》《麵字解》)。</p> <p class="ql-block">如果我們看漢字的話,可以清楚地看出grind(磨)與soft(面/綿)之間的語義發展脈絡來。首先由“磨”字派生出“塺”(粉塵),進而派生出“麪”(面),而“麪”(面)字本身就具有soft(軟綿綿)之義(見《漢語大詞典?面字條》),“麪”(面)與“綿”古今音皆同,無疑是同源詞。英語的mutton(羊肉)本義是綿羊,mutton這個詞亦源于詞根*mel- "soft"(綿)。</p> <p class="ql-block">也就是說在印歐語里“勉”(moil辛苦工作)與“綿”(mutton綿羊)是同一詞根*mel- (磨/塺)的派生詞。印歐語研究者之所以認為從"soft"(綿)的本義衍生出moil(勉)的意思,是因為*mel- 這一詞根有soft earth(軟土)、dust(粉塵)之義,還有“糜爛”(molder)之義,所以moil(辛苦工作)是指在骯臟的環境中工作"to labor in dirt",dirt亦有塵土、粉塵之義。</p> <p class="ql-block">對照漢字“免”(勉)的字形,我們可以看出所謂 to labor in dirt 應該就是“在粉塵環境中工作”。“免”是一個戴著防塵頭罩的人的象形,當脫下這個頭罩的時候,人就從辛苦的工作中解脫了。所以,漢字“免”又衍生出“脫、逃、赦免、免除”等義。</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免”還有另一種寫法,像是戴著一頂佩有裝飾物的冠冕,應該就是后世王冠的雛形。君王即位要舉行加冕儀式,王所戴的“冕”前面有又長又密的流蘇,幾乎將臉全部遮住了,其源頭仍然可以追溯到從事艱苦工作時所戴的防塵面具。</p> <p class="ql-block">遠古的三皇五帝之時,氏族社會的首領所從事的是一項辛苦而艱巨的任務,故將本來是象征辛苦工作的防塵面具~“免”,改造成君王之“冕”,本義并非是要君王作威作福,而是提醒君王“加冕”之后就要為氏族百姓“勉力”辛苦工作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綜上所述,“免”(勉)字與“麪”(面)、“綿”(綿羊)是同源詞,語源根本義源于“磨”*mel- "to grind,“松軟”(soft)之義是“磨”*mel-的派生義,源于研磨之后“塺”(粉塵)的松軟(綿)狀態。在這一點上,漢語詞匯和印歐語詞匯是共通的,可以互相印證,加深理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本文發表后,有讀者來信稱:有“免”字時還不一定有麵粉。小麥何時傳入中國的確實需要考證,但小麥傳入的時間和“免”字的創生沒有必然的關系。因為“免”字的語根是“磨”而非“麥”,“丏/麪”(麺/面)字語根也是“磨”,和小麥沒有直接的關系。所有谷物的脫殼(舂磨)或磨粉,以及研磨過程中產生的塵屑(糠),都可以造成粉塵污染,都需要防塵,只不過以小麥粉為甚而已。即使小麥傳入中國較晚,但其他谷物“稻、稷、黍、豆”之類早已出現,這些谷物研磨后亦可稱為“米”或“丏”。米和面都是泛指而非特指,花生脫殼后亦可稱為“米”;面類亦有蕎面、豆面、玉米面。雖然后世“麪”字添加了“麥”字旁,但并非專指小麥粉。“免”及“丏”(麪之本字)是從“研磨”的根本義派生出的詞匯,遠古時代有了谷物就需要研磨,“免”及“丏”字就有條件誕生,研磨是充分條件,小麥傳入中國并非必要條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塔城市|
合川市|
罗城|
社会|
平山县|
马龙县|
奉贤区|
渭南市|
乐东|
宁河县|
灯塔市|
肇州县|
庆元县|
斗六市|
彩票|
阿图什市|
罗城|
康定县|
台前县|
北流市|
济宁市|
丰城市|
榆树市|
宜良县|
南丹县|
郧西县|
丰镇市|
昌都县|
渑池县|
循化|
吉林省|
马关县|
衡山县|
辽中县|
区。|
东乡|
双牌县|
九台市|
桂林市|
娄烦县|
长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