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27日一28日老同事激情澎湃,迎著初冬的寒意,懷著去追尋已流逝半個世紀的念想,到《順昌洋口、沙墩、大坪》舊地重游。</p><p class="ql-block"> 戰友情,同事誼,一生一世,半個世紀的情誼難以忘懷,我們都已退休,均進入古稀之年。五十年前在那蹉跎的火紅年代,我們響應國家“備戰備荒,凖備打戰”的號召,義無反顧投身到國防建設,為此我們這一代人為祖國獻出最保貴的青春年華。</p><p class="ql-block"> 到了1984年隨著改革開放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需要,在本系統我厰率先搬遷到福清利用沿海優勢,和歷屆厰領導的正確決策,及全厰廣大職工共同努力奮斗下,使企業得到強勢發展,廣大職工生活得到根本改善,太平盛世的今天,現有我們這一代人隨著荏苒時光的流失,懷舊的念想更加厚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這次由群主吳善構牽頭、許金祥、蔡美蓮協助組織老同事再次到《順昌洋口、沙墩、大坪》舊地重游,得到老同事熱烈響應,意義深遠。</p><p class="ql-block"> 在這衷心感謝仍在順昌、洋口生活的重情重義老同事蕭世芳、沈 杰、林灣平、謝克華、葦木蘭、林繼威、林天榮、陳華斌、余長玉為本次活動提供大力支持!和盛情款待。使本次活動取得圓滿成功!</p> <p class="ql-block"> 參加本次活動有如下人員:</p><p class="ql-block">宋建中、鄭生妹、阮瑞龍、黃麗萍、吳善構、葉慧英、黃業傳、陳淑英、蔡美蓮、蔡慶英、徐建新、朱滿秀、鄭枝華、陳秀珍、吳德寶、陸秋容、黃其中、江錦文、高錦釵、蘭妹金、陳文興、洪木章、陳國珠、黃子枝、李玉財、包逸軒、劉冬蘭、陳森謀、林雲桂、涂家霖、李秀平、謝伴漁l、黃瑜珍、蔡恩真、許金祥、林慶霖、趙雲生、張金水、張洪蒸、謝世堂、劉玲玲、歐世銓、陳毓玲、郭偉祥、陸德明、宋美玉、林有強、林玉養、黃祥書、阮瑞光、蕭世芳、沈 杰、林灣平、謝克華、韋木蘭、林繼威、林天榮、陳華斌。余長玉</p> <p class="ql-block">洋口鎮沙墩村位于富屯溪畔,316國道穿境而過,地勢平坦,水陸交通便利。該村四鄰:東鄰峽陽鎮大埂村,</p> <p class="ql-block"> 西鄰將軍村,南鄰316國道第一重山,北鄰富屯溪光明村,離縣城14公里。</p> <p class="ql-block"> 全村土地面積4238畝,其中耕地面積1195畝,林地面積1868畝。</p> <p class="ql-block">全村共有6個村民小組。總戶數488戶,總人口1848人。</p> <p class="ql-block">黨員95人,烈士家屬1戶6人,現役軍人家屬2戶7人,革命殘疾軍人1人,-38人,離休干部1人,退休干部3人。</p> <p class="ql-block">村名來歷:山光坡禿,三天無雨小旱臨,五天無雨大旱情,十載九年旱,靠天來吃飯,故取名為沙墩。</p> <p class="ql-block">1949年6月沙墩解放了,同年9月沙墩建立村民主政府,取消保甲制,1951年沙墩完成了土改成立鄉政府,選舉賴天祥為鄉長,邱壽齊為農會主席,領導沙墩建設家鄉。</p> <p class="ql-block">1952農歷三月,經過討論醞釀,堅持完全自愿的原則,創辦了全縣第一個農業生産合作社——“九戶自發社”。</p> <p class="ql-block">1954年進入高級社,取消了建鋒社名稱。1958年成立沙墩大隊。</p> <p class="ql-block">1984年改為沙墩村。村落形狀:從上至科甲自然村下至李墩自然村整個形狀象龍舟型。</p> <p class="ql-block">該村主要特色:沙墩村以種養業、創辦企業為主。種養業有蔬菜、豬場、鴨場、牛蛙場,創辦企業有沙墩水電站、造紙厰、好動樓有限公司紙箱厰。</p> <p class="ql-block">其中運輸業、飲食服務業、商業也較發達。</p> <p class="ql-block">工業方面,主要做好沙墩工業平臺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目前已有10余家企業在村內落戶,</p> <p class="ql-block">其中順發、潤發2家企業為規模企業,神六、長富十一牧為農業龍頭企業。</p> <p class="ql-block">計劃投資1200萬元的洋口大橋將為沙墩經濟增添一雙騰飛的翅膀。</p> <p class="ql-block">該村先后獲得過“先進黨支部”、“計劃生育一流村”、“文明村”、“安全村”、“先進基層黨組織”、“信用村”等榮譽稱號。</p> <p class="ql-block">沙r墩村與將軍村、麻溪村、白沙村、建民村、潘坊村、光明村、上鳳村、永福村、建解村、田坪村、道吳村、謝坊村相鄰。</p> <p class="ql-block">沙墩村附近有洋口紅色旅游小鎮、順昌天臺山景區、順昌夭后宮、東方軍政治部舊址、白沙五谷仙廟,</p> <p class="ql-block">洋口夭后宮等旅游景點,有順昌海鮮菇、閩北花豬、順昌蘆柑、順昌竹蓀、順昌紅肉臍橙等特産。</p> <p class="ql-block">為了加快三線建設進度,當年毛澤東主席提出“好人好馬上三線,備戰備荒為人民”。</p> <p class="ql-block">那個年代,這兩句話迅速凝聚起全國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把最好的物資設備配置給三線,把最好的人員輸送到三線,成為全國上下的共識和行動。</p> <p class="ql-block">“好人好馬上三線!”全國各地解放軍官兵、技術人員、職工以及上千萬民工,組成浩浩蕩蕩的三線建設大軍。</p> <p class="ql-block">當初被選中上三線的人員,都感到無比光榮。</p> <p class="ql-block">他們扛起背包行李,跋山涉水,遷徙到荒野之地,開始了戰天斗地、無私貢獻的風雲壯舉。</p> <p class="ql-block">國營八四七二厰就是在以上大背景下應運而生。</p> <p class="ql-block">1970年3月份由國營八四五一厰抽調軍代表徐培信、鄭康森、楊本言、朱圣科、楊光華等骨干人員進駐洋口沙墩,</p> <p class="ql-block">接管原《福建省糧食學校》作手建厰籌備工作,當時對外名稱《三七O四工地》。</p> <p class="ql-block">隨后到來的有軍代表王兆義主任、徐培信、鄭陸、老崔、老雷、小廖、王杰。</p> <p class="ql-block">從八四OO厰調來的有王夢楨、翁果惠、涂木銀、陳學忠、黃榮秋、黃瑞江、黃長春、熊永富、林子蔭、朱宗發、陳智清、黃世鳳、蔡雪鴻、陳亜釵精干力量。</p> <p class="ql-block">1971年6月份按福建省國防工辦的指令,從軍墾農場及各地招收復退軍人,上山下鄉知靑進厰工作。</p> <p class="ql-block">時光不老我們不散,半個世紀的經歷,讓我們苦盡甘來,迎來了今天的盛世年華,感受到知足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今天老厰的現狀破敗不堪,和全國各地大部分三線厰如出一轍,慘不忍睹。</p> <p class="ql-block">山頭上的生活區,大部分宿舍樓已倒塌,有的連蹤影都不見了,能見到的是荒草叢生。</p> <p class="ql-block">剩下二座紅磚樓留有樣子,但也窗毀門破。</p> <p class="ql-block">老同事此行,見景傷情,所見之處是破敗還是破敗。</p> <p class="ql-block">老同事感到,雖然見景傷情,但是畢竟這里留有大家難以忘懷的青春印紀。</p> <p class="ql-block">房屋雖破敗,為追尋青春印記,仍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舊的不棄,那有今天舒適的華屋,安度晚年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感謝改革開放的東風,1984年吹醒厰領導班子,做出明智決策,率先遷厰到福清。</p> <p class="ql-block">想當年有相當部分老同事,在特定條件下選擇更好的發展空間,調離到新的工作單位,繼續為國家做貢獻,取得了更大的成功。</p> <p class="ql-block">調離老厰已三十幾年了,但這些人仍心系八四七二厰的興衰榮辱。</p> <p class="ql-block">對老同事的感情仍然依舊在,堪稱情深意切不減當年。</p> <p class="ql-block">時光不老我們不散,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沙墩,國營八四七二厰舊址不管將來再破敗,子不嫌母丑,我們一代人定會來此再相聚。</p> <p class="ql-block">原厰檢驗科老同事,今天來的較齊整大家圍著老科長郭偉祥在科室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檢驗科,認真、細致、保貭保量、大公無私、負責,一代人的勵志從這里開始。</p> <p class="ql-block">憶往事歷歷在目,老同事回到當年科室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檢驗科對我們留下太多的經歷。</p> <p class="ql-block">鄭生妹在曾經的工作室門口留影。</p> <p class="ql-block">黃業傳、張洪蒸、吳善構合影。</p> <p class="ql-block">陳淑英、陸秋容合影。</p> <p class="ql-block">陳華斌、謝世堂在原機修車間門口合影。</p> <p class="ql-block">慘淡不堪的舊厰房。</p> <p class="ql-block">慘淡不堪的舊厰房。</p> <p class="ql-block">戀戀不舍的走離舊厰區。</p> <p class="ql-block">值得尊敬已87歲高壽陸頌平老師傅攜83歲的夫人陳映農師傅,在兒子陸敏輝陪伴下于2021年10月4日回舊地重游。</p> <p class="ql-block">陸頌平、陳映農老師傅、陸敏煇二代人的老軍工。</p> <p class="ql-block">陸頌平、陳映農老師傅和陸敏輝在沙墩新樓房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向三位老軍工致敬!</p> <p class="ql-block">陸頌平、陳映農老師傅和陸敏煇在原禮堂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三線建設的崢嶸歲月,由于省國防工辦決策者的失誤選址。</p> <p class="ql-block">讓國營八四九O厰定位在窮山僻壤的順昌大坪。</p> <p class="ql-block">導致八四九O厰200多位干群深陷惡劣環境。</p> <p class="ql-block">全體干群基本生活條件難以得到保障。</p> <p class="ql-block">自然災害頻發,直接威脅到生命財產安全。</p> <p class="ql-block">國營八四九O厰1969年選址建厰,1971年招工外出培訓,試生產,1973年倒閉并入國營八四七二厰。</p> <p class="ql-block">據當地村民介紹:在前二十幾年突發自然災害,一場泥石流暴發,瞬間沖毀所有車間厰房,宿舍樓,食堂,等同于毀滅性災害。</p> <p class="ql-block">現有僅存靠山邊坡上,石徹小耬房一座,門牌號《大坪村13號》。</p> <p class="ql-block">時光荏苒,離開大坪將近半個世紀,當年艱難困苦的經歷,至今揮之不去,難以忘懷。'</p> <p class="ql-block">常言道:人挪活,樹挪死。在這還得感謝倒閉并厰的正確決策。</p> <p class="ql-block">讓八四九O厰全體干群逃過自然災害泥石流的一劫。</p> <p class="ql-block">保存寶貴的生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p> <p class="ql-block">到八十年代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部分九O厰職工為了自身發展需要。</p> <p class="ql-block">一代天驕,各奔東西謀取更有利的發展空間,并且取得可喜成功。</p> <p class="ql-block">半個世紀的時光,不覺得一瞬間就流失了。</p> <p class="ql-block">人生,有失才有得,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們也進入晚年退休群體,</p> <p class="ql-block">過上安逸知足,滿滿幸福感的老年生活。</p> <p class="ql-block">九O厰,一代雄起的衰落,我們青春和你曾經錯誤的擁抱。別了大坪,引以傷心欲絕的大坪。</p> <p class="ql-block">華陽古寺原為安微九華寺的分寺,由元代九華山寺的出家僧來此開創,</p> <p class="ql-block">清咸豐年間圍剿太平軍時被燒毀。眼下這座寺廟是1985年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華陽山在明正德年間被尊為順昌的“祖山”,區內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p> <p class="ql-block">叢林茂密,危巖聳立,奇石萬狀,飛潭流泉,古樹虬藤,</p> <p class="ql-block">自然風光集湖、石、林、瀑于一身,融奇、險、幽、野于一體,</p> <p class="ql-block">又有獨特的畬族風景可供觀賞,是閩北地區綠色生態旅游帶上不可多得的旅游勝地。</p> <p class="ql-block">從華陽寺后往西迂回上山,行至山坡后的一處山塢中,</p> <p class="ql-block">可見一人面狀圓型巖石,石名“水仙巖”眉眼鼻唇酷似壽星仙翁。</p> <p class="ql-block">水仙巖下有一泓淺池,潭影空靈,潭畔香草叢生,</p> <p class="ql-block">周圍秀竹環繞,頗具禪意,使人油然而生“泉清心共爽,懷凈色皆空”之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寶峰的西面山腰坡地平緩,其間松杉雜長,株株挺拔,</p> <p class="ql-block">蒼翠連雲,林下針葉茵草,人行其中,只覚綠繞紅圍,</p> <p class="ql-block">清氣撲鼻,停坐小憩,聽松濤,聞鳥語,賞紅葉,是怡情養性的最佳地。</p> <p class="ql-block">從華陽寺沿中線山路而上,沿途趣石密布,萬千巨石怪巖從下到上層層壘疊成許多石穴巖洞,</p> <p class="ql-block">被當地人稱為“八仙洞府”,此地流傳的傳説故事大都與八仙有關,</p> <p class="ql-block">有旋風洞、神猴洞、練丹洞、臥佛洞、聚仙洞,</p> <p class="ql-block">而那些巧石奇巖更不同凡響,有的像仙人船、望月神猴、蝦螟石。</p> <p class="ql-block">有的則像蟒蛇出洞、仙鹿馱桃、金雀蹲窩等等,</p> <p class="ql-block">無不惟妙惟肖,佳趣天成。山中還有一座不知建于何時的石拱橋,古樸玲瓏,人稱“仙人橋”。</p> <p class="ql-block">九龍溪泉流從亂石巨巖密布的澗谷中蜿蜒而下,</p> <p class="ql-block">從上至下形成了三級瀑布:第一級名虎跳瀑,第二級名鴛鴦瀑布,第三級名玉龍瀑布。</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力市|
孝昌县|
德庆县|
册亨县|
长岭县|
秦安县|
东安县|
扎囊县|
大港区|
云浮市|
鹤庆县|
丰台区|
东乌珠穆沁旗|
砚山县|
禄劝|
镶黄旗|
万安县|
邵东县|
什邡市|
咸阳市|
徐闻县|
夏邑县|
上犹县|
沁阳市|
彭泽县|
凤阳县|
金坛市|
涟水县|
阜平县|
明星|
黎城县|
万全县|
商南县|
皋兰县|
沅陵县|
新昌县|
喀喇沁旗|
乌兰县|
米易县|
鄄城县|
萝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