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宋代官瓷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陶瓷文化遺產,代表著中國青瓷及單色瓷藝術的最高成就。官瓷是汝、官、哥、鈞、定瓷五大名窯中的稀世珍品,屬于北宋末年及南宋初年宮廷御窯燒制的御用瓷器,歷來專供皇家享用。宋代官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于世,亦有月白、米黃等色。器型有仿周、漢時期青銅器的鼎、爐、觚、彝等式樣,器物造型往往帶有雍容典雅的宮廷風格。</p><p class="ql-block">官瓷有別于汝官瓷,窯址先在開封,后遷杭州。官瓷藝術上追求質樸無華、淡雅自然;胎骨堅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潤如脂;紋片縱橫,飄逸流暢;“紫口鐵足”是其獨特名貴處。</p><p class="ql-block">宋官窯因供御而制,深居皇宮,寥若晨星,謂之上品重器,其寶光內斂,大氣磅礴,證宋時匠人神技巧思,深諳華美之韻致,于窯火斕珊處,盡展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之千古絕唱。</p> <p class="ql-block">北宋官窯扁腹瓶</p> <p class="ql-block">宋代官窯瓷器不僅重視質地,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紋飾,主要以釉色為裝飾,常見天青、粉青、米黃、油灰等多種色澤。釉層多次施釉重復入窯燒造,釉層極為肥厚,釉面多有開片,這種開片與同期的哥窯有很大不同,一般來說,官窯釉厚者開大塊冰裂紋,釉較稍薄者開小片,哥窯則以細碎的魚籽紋最為見長。</p><p class="ql-block">宋代官窯瓷器與汝、哥、鈞窯瓷器一樣,特別注重釉色,其凝厚的釉層系采取先素燒坯體、然后多次施釉,釉層厚度往往大于坯體的厚度。燒成過程中,選用優質木材作燃料,以保證窯內的溫度。官窯瓷器多為素面,既無精美的雕飾,又無艷彩描繪,多用凸凹直棱或弦紋為飾,在釉面自然優美的片紋點綴下頗顯高貴典雅。</p><p class="ql-block">宋官窯其燒瓷原料的選用和釉色的調配也甚為講究,所用瓷土含鐵量極高,故胎骨顏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層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稱“紫口”;底足露胎,故稱“鐵足”。</p> <p class="ql-block">官窯象耳葫蘆瓶</p> <p class="ql-block">北宋官窯(北宋1100-1126年)</p><p class="ql-block">北宋官窯也稱汴京官窯。北宋大觀、政和年間,在汴京附近設立窯場,專燒宮廷用瓷,即北宋官窯。南宋《垣齋筆衡》中對北官窯亦有記載:"政和京師自置窯燒造,名曰“官窯”。北宋官窯是宋徽宗引入汝窯及開封東窯、汴京官窯等窯口,制作精益求精的青瓷巔峰之作,作為國儀之用。</p><p class="ql-block">北宋官瓷造型古樸、典雅,器口微微泛紫,底足褐色如鐵,重復上釉、多次入窯復燒,釉質淳厚、勻潤,釉色溫潤如玉,紋片如寶石冰裂,其清籟幽韻、趣雅脫俗的藝術風格和追求,是其他瓷種所望塵莫及的。</p><p class="ql-block">北宋官瓷作為一種尊貴和權勢的象征,多用于祭祀、宮庭陳設,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沒在市場上流通的瓷器,其出身皇室,只供朝廷專用,宰相與大臣可望不可及,權臣貴胄望瓷興嘆,文人墨客難沾風采, 實乃不敢想象的難求之物,故北宋官瓷向有“識得官瓷面,江山坐一半”之說,足見北宋官瓷之稀有珍罕。</p> <p class="ql-block">北宋官窯樹葉形筆洗</p> <p class="ql-block">官窯月白釉象耳四方瓶</p> <p class="ql-block">南宋官窯(南宋1127-1280年)</p><p class="ql-block">南宋時先后設立了“修內司窯”和“郊壇下官窯”。修內司官窯也稱“南宋官窯”。宋室南遷后在杭州另立的新窯。遺址即為今天杭州的老虎洞窯址。宋葉真《坦齋筆衡》記載:“中興渡江,有邵成章提舉后苑,號邵局,襲故京遺制,置窯于修內司,造青器名內窯,澄泥為范,極其精致,油色瑩徹,為世所珍。后郊壇下別立新窯,比舊窯大不侔矣。”</p><p class="ql-block">根據考古發掘地層疊壓關系,老虎洞的遺存可分為南宋時期、元代前期和元代后期三個時期。其中南宋時期的遺存是修內司官窯。</p> <p class="ql-block">官窯月白釉四方尊</p> <p class="ql-block">郊壇下官窯是南宋設立的第二座官窯,三十年代在杭州鳳凰山發現窯址。所燒瓷器除盤碗外,多仿周漢時期銅器玉器式洋,胎呈黑褐色,釉有粉青、月白、炒朱黃各色。</p> <p class="ql-block">官窯粉青軸菊辦紋洗</p> <p class="ql-block">南宋官窯"襲故京遺制"移地于南方生產,開始于紹興十三年,在之后連續生產了一百三四十年的優質瓷,前后映輝,為中國奠下了制瓷王國的美名。千多年以來,南宋修內司官窯被舉世認為是宋瓷藝術性最高的時代,它通過細致純熟的工藝,將流暢簡練的造型和寶光內蘊的釉色和諧統一,代表著八百年前中國瓷器生產的最高水平,也是南宋時期發達的科技文化真實的寫照。但由于它產量有限,傳世甚少,從而成為中國古代瓷器中的瑰寶,聞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南宋修內司官窯月白釉花觚</p> <p class="ql-block">南宋南遷后高宗趙構在杭州設立新窯杭州修內司官窯,是邵成章提舉在殿中省修內司按北宋舊制設立的官窯,稱為內窯。修內司內窯窯址位于杭州市鳳凰山西北萬松嶺附近老虎洞,1996年9月發現,也稱老虎洞官窯。修內司在南宋隸屬匠作監,主要掌管皇城太廟繕修兼掌皇室用具配給。</p><p class="ql-block">杭州鳳凰山麓尚留有南宋官窯老虎洞窯址、南宋官窯郊壇下窯址等歷史遺跡,現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南宋官窯郊壇下窯址遺址上建有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官窯花口雙層冰裂紋洗</p> <p class="ql-block">官窯黃釉象耳瓶</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是頗有作為的封建帝王,自號“十全老人”,能文能武,舉凡琴棋書畫、詩文辭賦浸淫其中,頗為自負。而他嗜古成癖也是出了名的,他對古代瓷器的狂熱愛好尤為人們津津樂道。</p><p class="ql-block">清高宗乾隆皇帝生活足跡,幾乎貫穿了整個18世紀。他生于1711年、卒于1799年,在位六十年(1736-1795)。退位之后又當了三年的太上皇帝,仍然掌握政權。是長壽且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因此有十八世紀皇帝的稱號。在位時,曾經親自考訂文物,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建置清宮典藏;故也有人把他看成是首席博物館館員。特別是分別收藏于臺灣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和沈陽故宮、熱河行宮,與南京博物院中的傳世藏品,因多數皆可追溯出乾隆皇帝親手典藏的痕跡,而明顯地反映出他鑒賞文物的經過。</p><p class="ql-block">精美華貴的中國古代瓷器是乾隆頗為得意的收藏品之一。作為皇帝,他的收藏占盡天時地利人和,因而品類豐富,珍品極多;既有端莊典雅的唐宋名品,也有色彩斑斕的明代佳器,數量之巨,質量之精令人嘆為觀止;特別對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的作品更是愛不釋手。他曾經詔令翰林們對宮內珍藏的歷代文物進行整理、編目,對于五大名窯瓷器視為珍寶,要求給每件器物都配上精制的楠木匣,貯瓷乾清宮專庫內,呵護備至。不僅如此,他還在政事之余親臨巡視督察。</p><p class="ql-block">《珍陶萃美》和《精陶韞古》兩本圖冊,繪制于乾隆五十年代。每一本畫有10件瓷器,每頁作對開裝裱,上頁為品名與圖畫,下頁紀錄尺寸、釉色、形制、款識和前人的品評。畫中收錄的作品,透過乾隆皇帝的贊美與點評,得知為他對五大名窯的藝術品味。</p> <p class="ql-block">乾隆御題詩</p><p class="ql-block">三寸猶然未滿之,簪花雅合硯傍披。官窯今已晨星看,以小憐他耐久時。乾隆辛亥春 御題</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題寫了很多贊美宋代五大名窯瓷器的詩詞,并降旨將御制詩鐫刻在五大名窯精品瓷器之上,也傳達出乾隆皇帝對精美瓷器的珍愛及鑒賞品味。</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御題詩</p><p class="ql-block">趙宋官窯制硯臺,面平去釉有池隈。老坑佳品應難得,別裁澄泥用作陪。乾隆丁酉春 御題</p> <p class="ql-block">乾隆御題詩</p><p class="ql-block">官窯創自修內司,爾時外間禁用之。即今經六七百歲,猶見一二晨星遺。</p><p class="ql-block">乾隆戊戌夏 御題 鈐印“古香”</p> <p class="ql-block">史上拍賣價值最高的宋代官窯瓷器</p><p class="ql-block">宋官窯瓷器在世界各大博物館都是珍罕之物,尤其是精品,更是少之又少。2015年4月7日,香港蘇富比拍賣一件南宋官窯粉青秞八方弦絞盤口瓶,高21.9厘米,為日本藏家舊藏,拍出1.1388億港幣,是目前拍賣價值最高的南宋修內司官窯瓷器。</p> <p class="ql-block">北宋官窯月白釉仿青銅器雙戟耳壺</p> <p class="ql-block">北宋官窯粉青釉仿青銅器雙龍耳壺</p> <p class="ql-block">北宋官窯月白釉八楞長頸瓶</p> <p class="ql-block">北宋官窯粉青釉八方弦紋盤口瓶</p> <p class="ql-block">北宋官窯月白釉八方玄紋盤口瓶</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平|
乌拉特前旗|
西昌市|
承德市|
大兴区|
绥宁县|
鄱阳县|
阳春市|
隆子县|
通化市|
潍坊市|
文登市|
湘阴县|
临桂县|
阳朔县|
田阳县|
哈巴河县|
交城县|
凌海市|
瓦房店市|
客服|
延边|
西吉县|
那曲县|
噶尔县|
蓝山县|
定南县|
九台市|
墨竹工卡县|
抚顺县|
肃北|
璧山县|
广昌县|
太仆寺旗|
沿河|
道孚县|
漯河市|
营口市|
蒙山县|
海原县|
嵊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