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從青海大柴旦到甘肅敦煌有一段無人區公路,位于柴達木盆地內,四周是戈壁與沙漠環繞。整個路段全程約340公里。下午三點左右我們到達甘肅敦煌鳴沙山風景區。看著駝隊腳下的鳴沙山,就是因為這里的沙子“會唱歌”,所以才叫鳴沙山。那是因為高大的沙丘、復雜的地形、常年存在的地下水會催生“壑谷共鳴箱”、“蒸汽共鳴箱”、“干濕沙層共鳴箱”的現象,所以只要摩擦沙子,它就會“唱起歌來”。</p><p class="ql-block">鳴沙山與月牙泉唇齒相依,鳴沙山奇妙之處在于,即使風吹沙舞,沙粒也不會因風吹而滑落,而是會神奇地逆風而上,這也是月牙泉始終存在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同時,鳴沙山也有“沙中貴族”金字塔形沙丘,月牙泉邊上的便是金字塔形沙丘,真可謂是“天選之地”,這些條件都鑄就了這里"山泉共處,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觀。</p><p class="ql-block">烈陽下我要體驗一下騎駱駝過鳴沙山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游客駱駝隊。駱駝向導說:現在還不是旅游旺季,旅客不多,一天來回二、三次。到了旺季一天往返要六、七次。</p> <p class="ql-block">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1994年列入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據史料記載,月牙泉在漢代就是游覽勝地,唐代有船舸、泉邊有廟宇。如今的月泉閣是鳴月閣建筑群的最高的建筑,站在閣樓上,近可觀清澈碧綠如一彎明月的月牙泉,遠可看金黃曼妙的鳴沙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登上鳴沙山觀月牙泉。</p> <p class="ql-block">莫高窟又稱“千佛洞”,擁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塑2415尊,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p><p class="ql-block">從敦煌市出發,向東南行進 25 公里,經過一片荒蕪之地,綠洲出現。這個地方,就是莫高窟。</p><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的出現,有些奇幻。公元 366 年的一天傍晚,行游僧人樂尊偶見一面山崖上光芒四射,如現萬佛,受到感召,他便在崖下的巖壁中鑿出一個洞窟,修行于此。最初的這個洞窟極其狹小,只能勉強容納一人。</p><p class="ql-block">往來于絲綢之路的商人中,有許多是傳法的佛教修行之人。由西而來的,會駐足此地傳播佛法、翻譯佛經、開窟造像;向西而行的,也會在這里歇息。敦煌,成為了繁盛之地。</p><p class="ql-block">而莫高窟距敦煌的人口聚集地不遠,這里有適合開鑿洞窟的陡直崖壁,還有一條足以養活生命的小河,具備僧人靜修的條件。從此,一項延續了千年的偉大“工程”,在這里悄然開始。與中國其他石窟不同,莫高窟開鑿在礫巖上,不適宜雕刻,除了建筑外,這里的絕大多數作品都是泥塑和壁畫。每一個塑像、每一幅畫都不同。而無論是盤腿而坐的佛像,還是色彩艷麗、鼻梁高聳的人物壁畫,它們最初都無一例外的受到了犍陀羅藝術的影響,西域色彩濃厚。</p><p class="ql-block">敦煌莫高窟,以神秘的力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們。第96窟是莫高窟最高的一座洞窟,其外附巖而建的“九層樓”是莫高窟的標志性建筑,高33米。它是一個九層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處在崖窟的中段,與崖頂等高,巍峨壯觀。其木構為土紅色,檐牙高啄,外觀輪廓錯落有致,檐角系鈴,隨風作響。</p> <p class="ql-block">瓜州,自漢武帝命張騫出使西域開始,走入了華夏文明的視野。霍去病平定河西走廊后,隸屬于酒泉郡。現在東連石油城玉門市,西接敦煌市。</p><p class="ql-block">在這里荒無人煙的戈壁灘上,竟矗立著一個“孩童”,靜靜地趴在大地母親的身上。</p><p class="ql-block">著名的雕塑大地之子,就在瓜州縣。</p><p class="ql-block">“大地之子”他是由清華美院雕塑系主任董兵書教授在2016年創作,長15米、高4.3米、寬9米。“大地之子”展現的就是大家心目中的嬰孩形象,圓嘟嘟的臉蛋看起來格外可愛,它安詳寧靜的閉著雙眼睡在戈壁灘上,看上去憨態可掬。上網查到了作者的創作靈感,就是源于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無節制的從大地母親獲取資源,我們作為母親的孩子,應該做出一些反思了。</p><p class="ql-block">在荒蕪的戈壁上,一個孩子趴在那里酣睡,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并且伴隨著大西北的日出日落,呈現出不同的韻味。</p><p class="ql-block">我們匆忙趕路,拍完就走了,留下他一個人。它是一個大地之子,一個天與地交合的無夢的孩子。</p> <p class="ql-block">嘉峪關,號稱“天下第一雄關”,位于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墻橫穿沙漠戈壁,北連黑山懸壁長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長城最西端的關口,歷史上曾被稱為河西咽喉,因地勢險要,建筑雄偉,有連陲鎖鑰之稱。嘉峪關是古代“絲綢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國長城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p><p class="ql-block">嘉峪關,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結合部(中部偏西),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關早建九年,是現存長城上的最大的關隘,也是中國規模最大的關隘。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p> <p class="ql-block">懸臂長城距離嘉峪關市區約11公里,距離嘉峪關關城約7公里,因筑于約四十五度的山脊之上,形似凌空倒掛,因而得名“懸臂長城”。 懸臂長城是嘉峪關關城的北向延伸部分,是嘉峪關古代軍事防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為就地索取的礫石、黃土夯筑而成,現在只存750米,經1987年修繕,由漫道、垛墻、墩臺組成,在首尾各增修一座墩臺,共有三座墩臺。</p><p class="ql-block">不高的磚基石碑上刻著“懸壁”二字。長城從山下漫道往北直上山頭,可以看見兩個墩臺。沿漫道而上,雖只有四百多個臺階,但也足以使人心生踟躕,然而只要登上山頂,放眼望去,關外大漠的荒涼盡收眼底,僅有極少的片片綠洲點綴其中,顯示出這里還有生命在與惡劣的自然環境進行頑強的抗爭。</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我是逢山必爬,逢爬必登頂,所以我隨著蜿蜒陡峭的樓梯一路登頂然后從后面走了下去。</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成县|
元氏县|
融水|
日照市|
崇文区|
湘阴县|
宁武县|
改则县|
亳州市|
河池市|
鄯善县|
额尔古纳市|
清涧县|
双江|
嫩江县|
囊谦县|
金溪县|
遂宁市|
油尖旺区|
克东县|
丰镇市|
榆中县|
绥化市|
土默特左旗|
万年县|
衡南县|
新郑市|
蓝山县|
会宁县|
木兰县|
肥西县|
罗田县|
灵台县|
策勒县|
宜宾县|
稻城县|
宁明县|
肥东县|
潜山县|
望江县|
南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