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考察了國貨路東西兩頭,轉(zhuǎn)過身來再看看海潮路。</p><p class="ql-block">海潮路南頭曾是個五叉路口。南浦大橋建成后,占了車站前路當引橋,其他四條路被分隔在兩邊。其中瞿溪路和海潮路隔在引橋西側(c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瞿溪路最早是在民國三年(1914年)修筑的,當時叫瞿真人路。</p><p class="ql-block">瞿真人路來自于瞿真人廟。廟中供奉的瞿真人真有其人。現(xiàn)在瞿真人廟沒了,但是瞿真人還被信眾供奉著。</p> <p class="ql-block">瞿真人原是個湖南的道人,羽化后成了道教的神仙。在上海他是個祛病消災(zāi)的神靈,在臺灣他專治不孕不育。</p> <p class="ql-block">瞿真人長這樣,據(jù)說還挺靈驗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瞿真人的來歷,有多種說法,都帶有一定的神話色彩。比較早的資料是清朝嘉慶十五年(1810年)的《長沙縣志》,里面記載:</p><p class="ql-block">瞿真人是湖南人,原名瞿飡苓,明朝萬歷年間出生。他七歲到華山寺出家修道,后來在集云山修成真人。瞿真人于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七月十三日,在一條叫白沙河的河邊為自己沐了浴,然后堆了一堆柴火,端坐于柴上,一邊誦經(jīng),一邊點著了柴火。一時風雷大作,須臾間化作一縷青煙升天了。羽化后,徒子徒孫們把他的肖像擺放在集云山的寺廟中進行祈祀。每每遇到天氣干旱,百姓們祈求瞿真人,總會得到響應(yīng)(“每遇旱年祈禱輒應(yīng)”)。</p><p class="ql-block">根據(jù)這個傳說,清朝初年瞿真人在諸多神仙中的工作分工基本就是降雨保收成的職能。</p> <p class="ql-block">專司降雨保收成</p> <p class="ql-block">另有一種說法是,瞿真人為長沙東鄉(xiāng)人,又名參靈(參靈和飡苓同音)。他幼年出家做了個小沙彌,喜愛奇事異聞,后曾于西蜀學(xué)習(xí)密宗。回到長沙后,隱居于集龍山四十余年,不修邊幅,見到他的人都以為遇到了神仙。最后于白沙河邊自焚羽化。這個說法見于成書民國的《新續(xù)高僧傳》。</p><p class="ql-block">還有民間故事的傳說,瞿真人乃是孝子成神。瞿真人原為明朝天啟年間四川仁壽縣的一個孝子,父親早歿,只身奉養(yǎng)母親。母親去世后,他因過度哀傷自焚而卒。他的事跡感動了天帝,所以封他為神。</p><p class="ql-block">以上幾種說法各有不同,其中一致的是,瞿真人是明末清初時期的人,最終羽化是用自焚飛升的方式實現(xiàn)的。有部分相似的信息是,他是湖南長沙地區(qū)的人,名叫瞿飡苓(參靈),到過四川,在集云山(集龍山)修道成仙。</p><p class="ql-block">自焚是中國古代原始宗教篤信的祈雨術(shù)之一,這種以自殘方式向上天示好的原始宗教信仰可以一直向前追蹤到商朝之前。也許正因為如此,瞿真人最初的基本神職是降雨保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后來,瞿真人的在神仙中的工作分工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民間逐漸認為瞿真人生前是位醫(yī)德醫(yī)術(shù)都很高超的醫(yī)生。每當?shù)胤缴习l(fā)生疾病流行,瞿真人都能以他的高超醫(yī)術(shù)治好染疫的百姓。因此,后代百姓逐漸將他奉為保佑一方民眾健康無恙的藥王,一位能在疫情肆虐時拯救民眾的專家神醫(yī)。</p> <p class="ql-block">本仙轉(zhuǎn)業(yè)看專家門診了</p> <p class="ql-block">早先,瞿真人還只是在湖南地方上受到膜拜。到了同治四年(1865年),江南制造總局在上海創(chuàng)立,1867年從虹口遷到南市的高昌廟。江南制造總局雇用了大量的中國工人,這些人經(jīng)培訓(xùn)后都能擁有制造和操作機器方面的一技之長,薪水可達到一般城市中苦力的4~8倍。當時在制造局當?shù)赖亩睫k們都是從湘軍將領(lǐng)中任命的,他們便從湖南招聘了大量老鄉(xiāng)到上海來做這個“肥差”,形成了一波湖南人赴滬的“打工潮”。</p> <p class="ql-block">湖南人一多,就建起了湖南會館。據(jù)光緒年間刊印的《上海縣續(xù)志》記載:“湖南會館,在斜橋南。光緒十二年(1886年),湖南省人公建”。斜橋位于江南制造總局附近高昌廟北4里,當時屬高昌廟鎮(zhèn)地界。光緒十七年(1891年),連接斜橋和江南制造局的斜橋南路辟通,后來改名叫制造局路。湖南會館為制造局路30號。</p> <p class="ql-block">晚清畫報上斜橋湖南會館建筑</p> <p class="ql-block">沒有找見到確信為上海湖南會館的照片,這張湖南會館照片不知道是哪個城市的</p> <p class="ql-block">斜橋湖南會館位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話分兩頭。同治五年(1866年),淮軍名將劉銘傳率軍在河南和捻軍作戰(zhàn)時,軍中突然感染瘟疫。疫情來勢猖獗,十分危急。醫(yī)官束手無策之際,劉銘傳在睡夢中見到有一位自稱叫瞿真人的神仙現(xiàn)身,向他指示治疫良方。醒來后詢問附近父老,果然有座瞿真人廟。劉前往參拜,見塑像和夢中所見一模一樣。當下便對瞿真人深信不疑,依方制藥,分送官兵服用,疫情果然好轉(zhuǎn)了。</p> <p class="ql-block">劉銘傳</p> <p class="ql-block">淮軍軍制脫胎于湘軍,湘淮兩軍從來就結(jié)緣,文化上一脈相承。這一次淮軍得到了湖南地方上神仙的幫助,自然增加了兩軍的友好關(guān)系。從此,在劉銘傳所率的隊伍中,瞿真人的神像就一直被安奉祈祀。軍隊行軍到哪里,瞿真人的神像就搬到哪里。第二年(1867年),朝廷了解到瞿真人的神力和他對軍中的幫助,敕封瞿真人為“溥護真人”。</p><p class="ql-block">這個過程頗為傳奇:原來在湖南的鄉(xiāng)土神仙怎么在河南有了廟,讓劉銘傳得以拜見;又,一位湘人崇拜的神仙怎么又為淮軍指示良方。諸事甚為值得質(zhì)疑,頗有淮軍將領(lǐng)拍湘人馬屁之嫌。但瞿真人受到敕封肯定是真的。從此瞿真人由一個湖南地方上的鄉(xiāng)土之神,成為了官方承認的祀典之神,和湘軍、淮軍結(jié)下不解之緣。兩軍駐防到哪里,瞿真人都隨軍奉祀。</p><p class="ql-block">大約是光緒十五年(1889年)左右的時候,湘軍在滬駐扎,軍士們開始把瞿真人的神像帶入了上海。一開始,那些軍人只是把帶來的瞿真人像在軍中供奉,祈望他救災(zāi)、祛病。后來不斷有靈驗,香火越來越更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那些軍士們就租了個民房來張掛瞿真人的畫像(獲愈者尤相踵于時。香火雖繁無廟也,賃民房居之)。這種沒有固定廟宇,讓神仙住出租屋的狀況維持了一段時間之后,瞿真人被奉祀到了湖南會館之內(nèi)。</p> <p class="ql-block">上海各會館公所供奉神像匯總,來自上海會館史陳列館(三山會館內(nèi))</p> <p class="ql-block">到了光緒十八年(1892年),湖南會館為給瞿真人建廟購進了會館南面的一片土地。次年(1893年),瞿真人廟建成,成為湖南會館的附屬機構(gòu)。瞿真人終于有了自己的專屬廟宇。這段事跡被記錄在《敕封溥護昭應(yīng)真人碑》上,現(xiàn)藏于上海市社會局檔案館。</p><p class="ql-block">瞿真人廟的位置大約是現(xiàn)在的局門路427號。<span style="font-size:18px;">瞿真人廟占地5.6畝,黃色圍墻,三扇大門。內(nèi)有樓臺、大殿、東西花樓。</span></p> <p class="ql-block">到民國二年(1913年),湖南會館又在瞿真人廟的西面購地,建起了湖南旅滬公學(xué)。</p><p class="ql-block">1913年2月17日,上海的《申報》有一篇關(guān)于瞿真人顯靈的報道:“旅居制造局附近之湘、粵、甬三處軍士、工匠人等素信瞿真人廟,頗有靈驗。并以瞿真人生前精明醫(yī)理,故遇有疾病大都往求方藥。昨日,該處三人忽然盛傳,謂二月十五號晚間,瞿真人于座前所供之沙盤內(nèi)降書訓(xùn)諭,眾皆信以為真,爭相抄錄”。云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后,追崇瞿真人的信眾逐漸從在滬的湖南人擴展到了上海本地市民。</p><p class="ql-block">1913年“二次革命”中,斜橋一帶成為上海的主戰(zhàn)場,周邊破壞嚴重,湖南會館和瞿真人廟也遭到波及。湖南會館主體受到破壞,瞿真人廟就此不再受湖南會館控制,而是被道士掌管。繼而開始對社會開放。</p><p class="ql-block">雖然上海人并不清楚瞿真人其實是湖南人信奉的神道,聽得湖南人講這個真人十分靈驗,也就加入膜拜。于是瞿真人從起先只是來滬湖南人的崇拜偶像,逐漸輻射到上海本地人群也對其信奉,在社會上形成了一定規(guī)模的信眾群體。此廟一度是滬南地區(qū)香火特旺的廟宇之一。經(jīng)常有居民讓自家新出生的小孩“過繼”給瞿真人,認瞿真人做“過房爺”,希望瞿真人保佑“干兒子”一生平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瞿真人廟受到追捧的同時,湖南會館繼續(xù)履行著為湖南老鄉(xiāng)服務(wù)的功效。1913年,宋教仁(湖南桃源縣香沖人)在上海遇刺,宋的遺體從醫(yī)院移出后,便是在湖南會館停放,至到舉行葬禮(葬禮由孫中山親自出席主持)。</p> <p class="ql-block">宋教仁遇刺身亡后,遺體移送湖南會館暫為停放</p> <p class="ql-block">1914年二次革命失敗后,上海制造局1000余名湘籍工人因同情革命被開除,湖南會館雇傭輪船,將這些失業(yè)工人護送回湖南家鄉(xiāng)。</p><p class="ql-block">那段時間,凡有湖南人初來上海或路經(jīng)上海,生活困難時,會館能提供無償暫住、介紹職業(yè)等服務(wù)。</p><p class="ql-block">1916年后,湖南人在瞿真人廟中另辟了一個“三公祠”,專祀黃興(湖南善化縣高塘鄉(xiāng)人,1916年10月31日病逝)、宋教仁(1913年3月22日被暗殺)和蔡鍔(湖南邵陽人,1916年11月8日病逝)三位湖南籍的共和功臣。</p> <p class="ql-block">1919年前后,準備赴法留學(xué)的湖南籍人員,在途徑上海、等待遠洋輪船船期的過程中,湖南會館為他們提供食宿服務(wù)。</p><p class="ql-block">有資料大膽地指稱:那位“近代最有名的湖南人,也曾經(jīng)在湖南會館留下許多足跡”。“1919年3月他第一次來滬,就經(jīng)常跑到湖南會館看望準備赴法勤工儉學(xué)的湖南學(xué)生,關(guān)心他們的思想和生活,互相切磋鼓勵”(見薛理勇《老上海.會館公所》。目前這一說法尚不見于公開出版的黨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4年,在廟南辟通了一條道路,路名就叫做“瞿真人廟路”,又叫“瞿真人路”,現(xiàn)在叫瞿溪路。</p><p class="ql-block">瞿溪路起自海潮路的南口,向西北方向200米許與普育東路相交,然后稍一拐向西,曲曲直直通到茶陵路。</p><p class="ql-block">瞿溪路不是一次筑成的。</p> <p class="ql-block">瞿真人路未修筑前的南市,1902年</p> <p class="ql-block">老地圖顯示,早期的瞿真人路只有從制造局路開始到日暉港的那一段</p> <p class="ql-block">后來,在1930年左右,制造局路到南車站路之間,又出現(xiàn)了一段標注成虛線的瞿真人路,在南火車站的北側(cè)和當時的車站后路對接</p> <p class="ql-block">后建的那段瞿真人路在與制造局路交匯的路口,與早先修筑的那段瞿真人路出現(xiàn)了一個明顯的錯開,在新老地圖上很好辨認。這個錯開位置至今仍保持著,在制造局路東側(cè)正對瞿溪路西段路口的位置是第九人民醫(yī)院住院部。</p> <p class="ql-block">瞿真人廟大致就在最早修筑的一段瞿真人路北側(cè)這個位置</p> <p class="ql-block">東段瞿真人路修筑后,在南車站路與車站后路對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關(guān)于瞿真人廟的位置,除了認為在局門路427號這一說法,網(wǎng)上還有人認為是在瞿溪路447弄1號位置,即現(xiàn)在瞿溪路靠西藏南路交叉口的西北角。這種說法經(jīng)不起推敲。既然最初瞿真人路還沒有修筑制造局路往東的路段,自然那地方也不可能有“在瞿真人廟南修筑路,取名叫瞿真人路”一說的成立。所以這一地點似乎可以排除。</p><p class="ql-block">民國《上海縣志》卷八有“瞿真人廟”條目,指出“瞿真人廟,在斜橋南迤西十五圖。前清光緒十九年,旅滬湘人集貲建,為祀神集會之所,蓋廟而兼會館者”。可見瞿真人廟在斜橋南路(制造局路)以西方向,比較符合的是在現(xiàn)局門路一帶,而不是在斜橋以東方向的現(xiàn)西藏南路一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來,<span style="font-size:18px;">1937年南火車站被日軍炸毀,南火車站周邊區(qū)域成了一片廢墟。</span>從海潮路到南車站路的原先叫車站后路(不是現(xiàn)在叫車站后路的那條路,見地圖)的那段路,也破敗不堪,路之不路。最后路名被瞿真人路收編。瞿真人路于是一直延伸到了海潮路。</p><p class="ql-block">1958年,瞿真人路改名為瞿溪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話再說回湖南會館和瞿真人廟的下落。</p><p class="ql-block">民國以后,隨著社會結(jié)構(gòu)和治理模式的變化,會館文化逐漸衰敗。湖南會館也不例外。1930年代,會館原來的丙舍(湖南籍亡故者靈柩等待回鄉(xiāng)安葬前暫時停厝的場所)改建為禮堂。會館改做了“斜橋殯儀館”,對社會提供殯葬服務(wù)。</p><p class="ql-block">這個殯儀館一直用到1970年后,最后其業(yè)務(wù)并入漕溪北路的龍華殯儀館。原址改作他用。在湖南會館原址位置,曾經(jīng)有過一個上海軍供站招待所。現(xiàn)在,這里建起了“園景苑”住宅小區(qū),還建有一個小賓館。原來的湖南會館已無痕跡可尋。</p><p class="ql-block">瞿真人廟在那時也經(jīng)常被挪作他用。民國初年,廟內(nèi)曾設(shè)廣仁戒煙醫(yī)院。民國二十年(1931年)夏,長江中游水災(zāi),瞿真人廟曾作臨時收容所,收容皖鄂難民。次年(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又辟為難民收容所。到了1956年,瞿真人廟廟址改歸上海互感器廠。</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瞿真人廟被拆了,變成了工廠,瞿真人的神像也難逃厄運。</p><p class="ql-block">1960年代后期,在那場“戰(zhàn)天斗地”的浩劫中,瞿真人神像最終被造反“小將”們掃地出門,不知所終。</p><p class="ql-block">現(xiàn)在,上海互感器廠在城市改造中也遷走了,那地塊已經(jīng)變成了住宅區(q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7年,改革開放后落實宗教政策。一些信眾要求重塑瞿真人像,再建瞿真人廟。這些信眾中,不乏當年瞿真人的“過房兒子”。</p><p class="ql-block">但是,想讓瞿真人原拆原回,或者在上海市中心再行選址獨立建廟,似乎已經(jīng)不太現(xiàn)實了。</p><p class="ql-block">于是退而求其次,眾議在當時仍維持道教香火的白云觀中新建一座瞿真人殿,來接納瞿真人的神像。</p><p class="ql-block">2005年,白云觀的遷址。瞿真人終于落實戶口,由一位祖籍廣東的商人出資重塑神像,入住了白云觀搬遷后位于老城廂大境路259號的新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現(xiàn)在,瞿真人在白云觀被繼續(xù)供奉著,信眾還不少。</span></p> <p class="ql-block">大境路259號白云觀現(xiàn)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白云觀是座道教名觀,全稱“海上白云觀”,為杭州道人王明真在清同治二年(1863年)始建。最初在上海老城大北門外的東新橋(洋涇浜上浙江路橋,現(xiàn)特指延安東路北側(cè)浙江中路一帶)附近建了雷祖殿。光緒八年(1882年)移至老西門外萬生橋西南西林后路100弄8號位置,并擴建達到占地十四畝的規(guī)模。</p><p class="ql-block">光緒十四年(1888年)住持徐至誠改其名為“海上白云觀”。民國16年(1927年)建藏經(jīng)樓,1979年三清殿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西林后路100弄8號白云觀舊址</p> <p class="ql-block">2004年舊城改造,觀址移至老城廂小北門內(nèi)大境閣邊上的現(xiàn)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設(shè)想在白云觀中為瞿真人獨立建殿的信眾們還是低估了上海地方上住房緊張的嚴重性。瞿真人原來獨門獨戶的廟宇被拆除了,現(xiàn)在想有一個獨用的殿堂,竟然也是個奢侈。</p><p class="ql-block">白云觀沒有條件為瞿真人提供一人一間的待遇。白云觀中的神仙都是三個合住一個房間,瞿真人入鄉(xiāng)隨俗,也只得和其他神仙同樣待遇。</p><p class="ql-block">現(xiàn)白云觀坐北朝南。門殿正中為道教首席護法神玉樞王靈官,左右四位天將。這4尊天將是明代留下來的銅像。在“文革”中千鈞一發(fā)之際,4尊天將和另外5尊明清時期的神仙銅像被上海博物館從打砸搶的危險境地中拯救下來,為今天的我們留下了這些全國罕見的珍貴文物。白云觀原來還藏有明版《道藏》8000余卷,就是那個徐至誠道人從北京請回來的,現(xiàn)在由上海圖書館珍藏著。</p> <p class="ql-block">四位銅鑄的天將,是明朝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走過門殿進入中庭大院。正殿為凌霄寶殿,庭高通貫一、二層,供奉玉皇大帝。</p> <p class="ql-block">靈霄寶殿,大領(lǐng)導(dǎo)住的</p> <p class="ql-block">中庭左右兩側(cè)及門殿均為二層。一層左側(cè)為法物流通處,右側(cè)為三清殿兼法堂,供奉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三位大佬,同時也是做法事的場所。</p> <p class="ql-block">二層從右至左分別為娘娘殿、財神殿、雷祖殿、祖師殿、藥王殿,另有藏經(jīng)殿(資料室)也在二層。娘娘殿供奉西王母(王母娘娘)、慈航道人(觀音)及天妃娘娘(媽祖);財神殿供奉關(guān)圣帝君、文昌帝君和趙公明;雷祖殿供奉雷祖、壽星(南極老人)、真武大帝;祖師殿供奉張?zhí)鞄煛⒃S真人、呂洞賓。藥王殿供奉孫思邈、王大仙、瞿真人。瞿真人的神像在藥王殿三圣中居右。</p> <p class="ql-block">白云觀里藥王殿三神像,瞿真人居右</p> <p class="ql-block">藥王殿關(guān)于瞿真人的介紹</p> <p class="ql-block">祖師殿內(nèi)所供奉之張?zhí)鞄煛⒃S真人也是銅鑄神像,是5尊明清時期神仙銅像中的2尊,道教重要文物,藝術(shù)精品。</p> <p class="ql-block">張?zhí)鞄煟S真人</p> <p class="ql-block">瞿真人在這里和其他渡盡劫波的一眾神仙抱團取暖,門口還有明朝的天將守衛(wèi),享受著人間供奉的香火。除了常規(guī)的初一、十五特別旺盛外,每年的農(nóng)歷八月初九瞿真人生日那天,信眾都會舉行更大規(guī)模的祈禱活動。瞿真人的信眾也有比較固定的群體,有的甚至是家中幾代人延續(xù)下來的信仰者。對于瞿真人,他們也親切地用家鄉(xiāng)通俗的口吻稱之為瞿大將軍、瞿大老爺,有些信眾干脆直接叫他藥王菩薩。</p> <p class="ql-block">但從總體來說,祀奉瞿真人這種民間信仰已經(jīng)相當小眾。另一方面,作為信仰源頭的湖南,是否還有瞿真人的偶像被祀奉,卻沒有找到明確的資料。湖南地方志亦無瞿真人之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倒是在海峽那邊的臺灣,瞿真人被認認真真地供奉著。此話又要回溯到一百年前的劉銘傳。光緒十年(1884年)中法戰(zhàn)爭爆發(fā)。清廷派劉銘傳率軍渡臺抵抗防御,瞿真人的信仰也就在此時傳入臺灣。</p><p class="ql-block">中法戰(zhàn)爭談?wù)劥虼颉8裟辏笞谔穆氏孳娝畮煻珊G巴=ǖ挚狗▏致哉撸局杏龅酱箫L浪。左宗棠也是祈禱瞿真人,果然靈驗,風浪逐漸平息。</p><p class="ql-block">瞿真人又立新功。班師回朝后,左宗棠上書奏請朝廷加封“昭應(yīng)”二字,于是瞿真人成了“敕封溥護昭應(yīng)真人”。</p> <p class="ql-block">左宗棠</p> <p class="ql-block">中法戰(zhàn)爭之后,劉銘傳就任臺灣巡撫,瞿真人的神像就安奉在巡撫衙門之內(nèi)。再后來,在光緒十三年(1887年)湘軍駐臺,軍中有很多信仰瞿真人的,便集資在臺北的府前街建廟供奉。不久,府前街的廟被臺風摧毀。信眾又在西門街購民房(今臺北衡陽路附近)擺設(shè)神像,虔心膜拜。</p><p class="ql-block">就在差不多相同時間,臺灣板橋有一家姓林的富人林維源,他的兒子久婚不育,為此頗感困擾憂心。一日,林維源面見劉銘傳,閑話中提及此事。劉銘傳推薦他祈拜瞿真人,或有佳訊。果然,林子在次年生下一男。林家有感瞿真人的靈驗,又聽說真人無廟供奉,于是在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出資在得勝街建造新廟,次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臺北瞿真人神像和神位</p> <p class="ql-block">當林家擇定佳日準備迎接瞿真人喬遷新居時,原來把瞿真人供奉在西門街民房的軍士卻不愿意了。他們堅持認為這么靈驗的神仙應(yīng)該留在他自己原來住的地方。結(jié)果,神像依舊置于西門街,只是在每年瞿真人誕辰祭典時,才迎往新廟供奉一下,然后再復(fù)歸原址。直到后來西門街的廟祝和軍士返回大陸老家,才最終把真人的神像正式搬遷到得勝街的新廟。</p> <p class="ql-block">臺北瞿真人廟</p> <p class="ql-block">這樣,原先作為醫(yī)藥神的瞿真人,又因為為林家祈嗣成功,在臺灣變成了求子之神。每年農(nóng)歷八月初九日瞿真人之誕辰日舉行廟會,久婚不孕想求嗣的夫婦和他們的家長云集瞿真人廟,深信只要心誠,必有靈驗。臺北的瞿真人廟一直由林家人居住在廟旁進行管理。</p><p class="ql-block">1999年臺灣遭遇九二一大地震,瞿真人廟傾毀,信眾在原址重建新廟,2008年落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把話題拉回到上海,追思一下瞿真人路的苦難歷程。</p><p class="ql-block">八一三抗戰(zhàn)后,上海南站被毀,附近區(qū)段淪為一片廢墟。抗戰(zhàn)勝利后,道路兩邊成了貧民窟棚戶區(qū)。</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1957年起,在上海南站站場的原址上陸續(xù)建造了一批四至六層樓的工人新村。</span>南車站路以西名為“市民新村”,以東稱“瞿溪新村”。這一路段的市容得到了很大改觀。</p><p class="ql-block">修建瞿溪新村時,出土了許多房基和鐵路路基的大條石,都是南火車站的遺物。</p> <p class="ql-block">瞿溪新村建造后,這一段瞿溪路好像在原來車站后路的位置上北移了些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過,在初期建造瞿溪新村時,靠車站前路街面有一溜棚戶建筑卻沒有遷走。一直到20年之后的1980年左右,車站前路拓寬,沿街面的棚戶房才最終拆除,建成了六層單元住宅,并入瞿溪新村。</p><p class="ql-block">然而,瞿溪路在普育東路到海潮路之間的一段,即瞿溪新村靠海潮路端頭的對面,還存在有一排沿街的棚戶建筑,至今仍沒有適當?shù)臅r機予以拆除。成了南火車站廢墟上所建貧民窟的一個殘跡和活樣本。</p> <p class="ql-block">瞿溪路東口近海潮路的路段,至今還有老破舊棚戶區(qū)殘跡</p> <p class="ql-block">回想幼時,這一帶放眼望去好多類似的棚戶區(qū)建筑。瞿溪路路首車站前路還有一個碉堡。小學(xué)的同學(xué)說,附近區(qū)域當時還有殘存的鐵軌,可以游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來不僅是瞿真人住房逼仄,人間的住房改善也還任重道遠。但愿瞿真人再顯靈,得他廣廈百十間,解決一下天上人間瞿字號的住房困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苦命神仙別故鄉(xiāng),顯靈賜夢祛災(zāi)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何時祭起平安咒,天界人間不缺房。</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5年,日暉港被填埋,拓為瑞金南路,瞿溪路向西延伸到茶陵路。</p><p class="ql-block">瞿溪路東段與普育東路交叉口附近,普育東路227號,有一座黃浦區(qū)工人文化宮,曾經(jīng)叫南市區(qū)工人俱樂部、南市區(qū)工人文化宮等名字。內(nèi)有一個劇場兼電影院,是周邊一帶重要的文化活動場所。</p> <p class="ql-block">黃浦區(qū)工人文化宮,現(xiàn)在已經(jīng)門庭冷落</p> <p class="ql-block">瞿溪路南車站路的街角,曾經(jīng)有個地段醫(yī)院。</p> <p class="ql-block">就是在街角的這座房子里,曾經(jīng)是陳家橋地段醫(yī)院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從瞿溪路南車站路的街角看瞿溪新村</p> <p class="ql-block">瞿溪路西段的1198號,是始創(chuàng)于1936年的上海哈爾濱食品廠,算是舊時瞿溪路上排得上號的一家大單位了。</p> <p class="ql-block">這家廠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搬遷掉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瞿真人和瞿溪路的故事之后,關(guān)注一下半淞園路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資料圖片無注明者均為網(wǎng)上、圖書館、博物館、方志館中公開資料或作者拍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汉市|
利川市|
西和县|
和政县|
青岛市|
安远县|
霍州市|
公主岭市|
阿勒泰市|
将乐县|
定边县|
会昌县|
镇坪县|
慈利县|
五原县|
民勤县|
沙河市|
盐源县|
灵丘县|
吴江市|
高台县|
乐业县|
昌乐县|
连云港市|
桂东县|
邳州市|
玉溪市|
锦州市|
海安县|
宣武区|
白水县|
乾安县|
天全县|
天祝|
苏尼特右旗|
方山县|
邵阳市|
罗源县|
龙井市|
青田县|
陈巴尔虎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