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尋找父親的抗戰足跡(總第41集):新墻河抗戰

老劉

<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23日,出行第4天下午,本集照片69張,除注明外,均為本人拍照,包括在岳陽縣新墻河抗戰史實陳列館拍照的展板照片。</p> <h1>  <font color="#ed2308"><b>目錄</b></font><br></h1><h3> <font color="#ed2308">一、第一次長沙會戰概述和我第一次摩旅長沙縣<br> 二、岳陽縣新墻河抗戰史實陳列館照片<br> 三、航拍新墻河<br> 四、岳陽樓處航拍洞庭湖晚霞<br></font><font color="#ed2308"> 參考文獻</font></h3><div><font color="#ed2308"> 附錄:尋找我父親抗戰路線其他美篇網址</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font></div> <h1></h1><h3> <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size: 20px;"><b>一、第一次長沙會戰概述和我第一次摩旅長沙縣</b></font></h3><div><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div> 尋找我父親隨關麟征52軍25師在抗戰時期于1938年至1940年參加武漢會戰和第一次長沙會戰的舊址,是我尋找我父親在1936年至1942年之間的全部行軍路線的最后一部分,即從江西瑞昌到湖南長沙。<div> 下圖是我父親的全部行軍路線,連這一次自駕,我全部摩旅或自駕去了。</div></div></div> 圖1 我父親在1936年至1942年之間的全部行軍路線 2021年6月23日上午在長沙午餐后,休息到下午2點前退房,老伴和大孫女去長沙南站乘高鐵回信陽。<div>  我一人開車去岳陽縣和江西瑞昌,去尋找我父親在抗戰時期參加第一次長沙會戰和武漢會戰舊址。<br>  按時間順序,武漢會戰在前,第一次長沙會戰在后。<br>  我這一次從長沙出發,一路到岳陽縣、新墻河、岳陽樓、湖北通城、陽新和江西瑞昌磨山,是逆當年時間順序而行的,見下圖。</div> 圖2 2021年6月20日至25日自駕路線 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中華民國二十七年)6月至10月,中國軍隊在武漢及外圍地區同日本侵略軍展開的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殲敵最多的一次戰役。戰場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廣大地區。<div>  1938年10月26日和27日,日軍分別占領武昌、漢口和漢陽,武漢會戰至此結束。</div><div> 1938年11月11日,日軍向南從陸路和水路進犯占領了岳陽,在岳陽以南二十多公里的新墻河北岸,與新墻河南岸的國軍形成對峙,中國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div><div><br></div><div> 1939年3月17日,日軍發動進攻南昌的戰斗,南昌會戰打響。關麟征部第52軍第25師也列為南昌會戰部隊,擔任鄂南和湘北守備,以襲擊方式牽制日軍。<br> 3月27日,日軍占領南昌。<br> 4月21日,國軍開始反攻南昌。<br> 5月9日因反攻南昌受阻,蔣介石下達停止進攻南昌的命令,日軍此時也因損失嚴重,無力反擊,南昌會戰結束。<br></div><div> </div><div> 1939年8月30日,日本陸軍大將阿部信行就任首相,日本新內閣于9月11日在南京成立了日軍中國派遣軍司令部,發動對長沙進攻。</div><div> 第一次長沙會戰,又稱湘北會戰和湘北大捷。</div><div> 1939年9月14日,第一次長沙會戰在贛西會埠防線揭開戰 幕,到10月7日,日軍退回新墻河北岸為止,歷時24晝夜。</div> 第一次長沙會戰分為三個戰場,見下圖。 圖3 第一次長沙會戰經過要圖,拍照于岳陽縣新墻河抗戰陳列館。 <p class="ql-block">  一是贛北戰場,見上要圖右側。9月14日、15日,靖安、奉新之日軍106和101師團,分別進攻會埠(地圖上寫成灰埠)附近盧漢第1集團軍之第60軍陣地和南邊58軍陣地。這是日軍佯攻,以吸引中國第9戰區的有力部隊,策應湘北日軍主力圍殲長沙以北中國軍隊主力。</p><p class="ql-block"> 二是鄂南戰場,見上要圖中間。9月21日,集結在通城、大沙坪地區擔任助攻之日軍第33師團,為策應新墻河北岸日軍主力第6、第13團之作戰。</p><p class="ql-block"> 三是湘北主戰場,見上要圖左側。湘北戰場是第一次長沙會戰的主體,它又可分為如下4個階段,見下放大要圖。</p><p class="ql-block"> 1. 新墻河前哨阻擊戰。</p><p class="ql-block">  2. 新墻河一泊羅江陣地阻擊戰。</p><p class="ql-block">  3. 長沙外圍伏擊戰。</p><p class="ql-block">  4. 湘北追擊戰。 </p> 圖4 第一次長沙會戰經過要圖,湘北主戰場。(圖中紅底白字是我加的。) 湘北主戰場最為激烈的戰線是新墻河防線,被稱為“東方馬奇諾防線”,見下放大圖。 圖5 第一次長沙會戰經過要圖,新墻河防線。 圖6 現在地圖中的新墻河位置, <p class="ql-block">  新墻河發源東邊羅霄余脈的幕阜山區,向西流入洞庭湖。也就是說,新墻河上游的東邊是山區,下游的西邊是洞庭湖,東西之間只有幾十公里寬的平地帶可以修筑公路和鐵路。</p><p class="ql-block">  當年的南北鐵路和公路都是從岳陽以南的新墻河跨過,現在的高速公路和高鐵也并行這一地帶,也從新墻河跨過,可見新墻河的戰略意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父親在交代材料里寫有參加武漢會戰和第一次長沙會戰的簡述,見下。</p> 圖7 我父親交代材料摘錄照片 我“翻譯”一下我父親的手寫體。<div>  1968年12月20日材料摘錄。<br><div>  <font color="#ed2308">“接信將我接回,這時該偽軍開往安徽,我到家在國民小學念書一季,后又在對門郵局干了一個多月,6-7月間接到何新焦的來信叫我去當看護班長,在隨縣住了一個多月,后來該偽軍開往江西,以后又退到湖南長沙駐在羅家祠堂住防。”</font></div></div><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 1956年4月20日材料摘錄。<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 <font color="#ed2308">“1938年離開這個溫暖而可愛的家庭,同年六月偽軍隊開往湖南、岳陽、長沙,1939年開往南昌,1940年偽軍隊退到廣西桂林。”</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 </font><font color="#333333"> 上面兩段文字的背景如下。</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爆發,我父親隨關麟征52軍25師從咸陽北上,先后參加了保定會戰和漳河戰役,同年12月,25師撤退到漯河修整,我父親給家里一封信,我奶奶接信后,從信陽趕到漯河,以我父親年齡小(16歲)為由,從25師150團衛生隊把我父親要回。我父親從1936年6月參軍,就此退役了,回信陽后繼續讀原來還沒有畢業的小學。</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font>1938年3月,<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25師開往安徽參加</span>徐州會戰,具體戰斗是臺兒莊戰役。25師打的很慘烈,給日軍沉重打擊,自身也傷亡很大,25師撤退到湖北隨縣修整和補充兵源。</div><div> 與此同時,河北省郵局撤退到信陽,就在我老家對面(西關外),由于日軍準備圍攻武漢,開始轟炸信陽,小學無法上課,我父親就到家對面的河北郵局干了一個多月的臨時郵差。</div><div> 此時在隨縣修整的25師150團衛生隊隊長何新焦(我父親在其他交代材料寫為何興喬)給我太奶奶來信,說部隊傷亡很大,急需兵員,讓我父親重新參軍回25師。當時信陽天天遭日軍飛機轟炸,信陽外逃人員越來越多,我父親還是想學醫,只好到隨縣找25師,第二次參軍,回到150團衛生隊。</div><div><br></div><div> 隨后武漢會戰打響,日軍沿長江南北兩岸向武漢推進,此時長江南岸日軍已經占領江西九江,25師作為主力野戰師,開往武漢會戰最前線,到九江以西30公里的瑞昌縣(現屬于九江市),在瑞昌磨山阻擊日軍,戰斗打的非常慘烈,傷亡很大。</div><div> 蔣介石吸取日軍在南京大屠殺的教訓,將阻擊日軍戰場放在武漢外圍,包括江西、安徽、河南和湖北在內的廣大地區。除采用且戰且退的戰術,也采用中共建議的游擊戰術,消耗日軍的有生力量,最后主動從武漢地區撤退,不與日軍決戰,保存了有生力量。</div><div> 25師從瑞昌磨山阻擊戰開始,一路且戰且退,同時穿插游擊戰,經湖北陽新、通城和湖南岳陽等地,撤退到長沙縣駐防。150團衛生隊駐防在長沙縣羅家祠堂。</div> 2018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我沿我父親1938年6月第二次參軍的行軍路線到云南文山。我父親在文山和昆明待了4年多,他生前和我們閑談中,提到文山和昆明的事相對多一些。 當時我對武漢會戰不了解,對第一次長沙會戰也不全面了解,不知道新墻河戰線,只從我父親材料里寫有駐防過長沙縣羅家祠堂”去尋找。 見下地圖。 圖8 2018年5月23日至6月8日我摩旅大西南路線圖 我當時查了一下地圖,在長沙縣沒有查到羅家祠堂,查到有一個叫羅家塘的地方,在107國道西側1公里左右。從防御和戰地醫院適合的地理位置來看,羅家塘比較適合,所以我決定去羅家塘看看。 圖9 2018年5月25日上午9時37分,我導航騎到達長沙縣羅家塘。 圖10 羅家塘村落 圖11 站著的這位先生是外來農民,我們倆聊了一會兒,他說羅家塘本村的農民基本都進城了,現在大多都是外來戶,他不知道抗日時期這里是否住過國民黨軍隊。 后來我又仔細在百度地圖上查到長沙縣有兩個羅家祠堂,都在107國道東側,一個在開慧鎮,一個在春華鎮,有機會再去長沙縣看看,或查查長沙縣志,看看有沒有記載。 <h1>  <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岳陽縣新墻河抗戰史實陳列館</b></h1><p class="ql-block"> 2021年6月23日下午3點10分從長沙市到達岳陽縣新墻河抗戰史實陳列館。6月21日從岳陽樓到韶山途中,來過新墻河抗戰史實陳列館,認認門,當天周一,閉館。</p> 圖12 新墻河抗戰史實陳列館路標牌 圖13 新墻河抗戰史實陳列館正面 圖14 新墻河抗戰史實陳列館正面放大 圖15 新墻河抗戰史實陳列館正面外墻掛了很多標牌,我合成了3個。 圖16 新墻河抗戰史實陳列館大廳抗戰軍民雕塑像 圖17 大廳后墻高處顯示日軍4次進攻和敗退新墻河北岸的時間。 圖18 我在館內看新墻河抗戰史實照片 圖19 概述湘北淪陷 圖20 1938年10月25日占領武漢的日軍,在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武漢行營前合影慶祝。 <p class="ql-block">  說一下日軍戰場照片,當時中日兩國經濟、科技和軍事等實力相差很大,戰場照片就是其中一個反映。</p><p class="ql-block"> 日本在七七事變后,動員眾多日本新聞媒體進入中國隨日軍采訪,其中《朝日新聞》是日本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也是熱衷宣傳日本軍國主義的喉舌之一。日本新聞界極為重視武漢會戰(日方稱“武漢攻略”),總共約有2000人參加了相關報道,而《朝日新聞》參加報道的人數最多、陣容最強大。武漢會戰一開始,《朝日新聞》社立刻派出了近400名記者、攝影師、電影班、航空部員、無線電技師、傳書鴿子班、設營班、后勤聯絡員等,展開了海陸空全方位立體性報道。在上海設立了臨時電報局,運用無線電通訊技術傳送稿件。日軍進攻武漢各路戰線都有《朝日新聞》社的記者,《朝日新聞》社還專門包租“白鷺”“汐風”和“海風”3架飛機,用于從前線直接運輸膠卷到上海或日本沖洗和印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當時《朝日新聞》每天要發行“朝刊”(即 “早報”)和“夕刊”(即“晚報”)兩部。有關戰爭的消息主要登載在夕刊第一版和報道時事的朝刊第二版。《朝日新聞》關于武漢會戰的報道特點是:</p><p class="ql-block"> 一是速度特別快;</p><p class="ql-block">  二是不惜版面報道詳細;</p><p class="ql-block">  三是每天要刊登一兩張空運的照片,其中一張一定要展現“皇軍威風凜凜”的形象。每攻占一地還要拍攝一張日軍在占領地升起軍旗高呼萬歲的照片,以達到提高士氣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四是對中國軍隊和武漢市內的報道很詳細,似乎有情報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現在中國和世界其它國家研究中國抗戰的專業學者,很重視日本《朝日新聞》當年的照片和報道資料,已有中文和其它文字翻譯資料。</p><p class="ql-block"> 岳陽縣新墻河抗戰史實陳列館的日軍照片也是用當年日方拍照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陳列館展出很多照片,我選擇拍照了一部分照片。</p> 圖21 1938年11月8日,南侵入湘日軍占領湘鄂交界處的臨湘羊樓司。 圖22 1938年11月9日,日軍占領臨湘火車站。 圖23 1938年11月10日,日軍占領岳陽洞庭湖城陵磯碼頭,逼近湘北重鎮岳陽城。 圖24 日軍占領岳陽金鶚山 圖25 1938年11月11日,日軍占領岳陽火車站,在火車站狂歡。 圖26 1938年11月12日,日軍后續部隊繼續進入岳陽城。 圖27 千年古樓岳陽樓,竟然成了日軍駐軍的司令部。 圖28 日軍在湘北的暴行 <p class="ql-block">  圖29 湘北民眾流離失所</p> 圖30 湘陰“青山慘案” 圖31 四次湘北會戰,也稱四次長沙會戰。 圖32 第一次長沙會戰,也叫第一次湘北會戰。 圖33 第一次長沙會戰中方戰斗序列 圖34 第一次長沙會戰中方戰斗序列,局部放大。 圖35 第一次長沙會戰中方戰斗序列,局部放大。 圖36 第一次長沙會戰中方戰斗序列,局部放大。 我父親當時就在關麟征第15集團軍第52軍第25師第150團衛生隊。<div>  25師首任師長是關麟征。關麟征因為善戰有功,后續相繼任第52軍軍長、32軍團軍團長、第15集團軍總司令、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和陸軍總司令。所以25師一直是關麟征的嫡系師。</div><div> 第一次長沙會戰,戰前關麟征是第15集團軍副總司令,代行總司令職權,戰后升為總司令。</div> 圖37 第一次長沙會戰日軍戰斗序列表 第一次長沙會戰,擔任日軍第11軍司令官的是日本戰犯岡村寧次,大將,1944年升為日軍侵華總司令,1945年9月9日代表侵華日軍在南京簽署投降書,并向中方交出他的隨身佩刀,以表示侵華日軍正式向中國繳械投降。<div>  日軍第11軍是侵華日軍的精銳部隊,第一次長沙會戰其司令部設在湖北咸寧。</div> 圖38 中方主要將領 圖39 第一次長沙會戰中方兩位主要將領,薛岳(左)和關麟征(右)。 薛岳當時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指揮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長沙會戰及長衡會戰。陸軍一級上將,抗日名將,曾獲得美國總統杜魯門頒授的總統自由勛章和國民政府授予的青天白日勛章。103歲在臺灣去世。 圖40 第15集團軍代總司令關麟征 (左)與第52軍軍長張耀明(右)在新墻河前線。 <p class="ql-block">  早在1933年,關麟征率25師第一次施展其千里奔襲的本領,七天時間行軍九百公里參加長城古北口抗戰,與日軍短兵相接,戰斗慘烈,關麟征被槍榴彈炸傷5處,終于擊退敵人占領了高地,關麟征因此獲得青天白日勛章,其帶領的25師也被稱為“千里駒師”,是國軍中有著鮮明特點的部隊,屬于準王牌軍里一流野戰師,堪稱一把“閃電快刀”。</p><p class="ql-block">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關麟征率部參加了多起重大戰役,保定會戰、漳河戰役、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鎮守滇西南等,戰功卓著。</p><p class="ql-block"> 日軍陸軍大將坂垣征四郎評價說:“關麟征的1個軍應視為普通支那軍10個軍。”</p><p class="ql-block">  蔣介石在武漢珞珈山軍官訓練團講話時說:“中國軍隊如都像52軍(軍長關麟征)那樣戰斗力強,打敗日本軍隊是不成問題的。”</p><p class="ql-block">  關麟征是抗日愛國名將,是黃埔軍校第二任校長,第一任校長是蔣介石。關麟征沒有介入解放戰爭,1949年秋去香港居住。</p><p class="ql-block">  徐向前元帥與關麟征是黃埔一期同學。關麟征于1980年7月30日在香港病逝后,8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日報》和全國各大報紙都登載了他逝世的消息和簡歷。徐向前元帥向他在香港的家屬發去了唁電:"噩耗傳來,至為悲痛,黃埔同窗,懷念不已,特此致唁,諸希節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張耀明也是黃埔軍校一期畢業,抗日愛國將領,陸軍中將,官至集團軍副總司令和國民黨南京首都衛戍總司令。任黃埔軍校第三任校長,也是最后一任校長。</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成都被解放軍圍困,張耀明監督軍校辦公廳人員把該校多年來積存的檔案和歷史資料、文物付之一炬。</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25日,張耀明乘飛機去了臺灣,軍校教育長李永中率全體官兵通電起義,至此,黃埔軍校(陸軍軍官學校)結束了在大陸的歷史。</p><p class="ql-block">   張耀明到臺灣后,因丟掉了軍校被蔣介石拘禁,不久被釋放,至此終生不再被錄用,結束了他的軍事和政治生涯,1972年病故于臺北。</p> 圖41 時任25師師長的張漢初。 張漢初是黃埔軍校第二期輜重科畢業,后在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五期畢業,德國陸軍大學肄業。參加第一、二次東征和北伐戰爭。1939年6月授陸軍少將,擔任52軍25師師長,1948年3月3日在陜西宜川被解放軍俘虜。中共新政權成立后,曾任西北高級步兵學校軍事教員,陜西省政協委員,西安市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div><br><div>  我在網上和書中見過關麟征和杜聿明的照片,但一直沒有查到張漢初的照片,這一次在新墻河抗戰史實陳列館見到了張漢初的照片,他是我父親第一次參軍時的團長。</div></div> <p class="ql-block">  我父親第一次參軍的背景如下。</p><p class="ql-block">  1936年6月1日兩廣事件爆發,蔣介石命令當時的嫡系野戰師25師師長關麟征緊急率領25師南下駐防信陽西關外小營房,以防不測。我老家與小營房一墻之隔,張漢初時任25師73旅(旅長杜聿明)150團團長,團衛生隊長何隊長的家眷住在我太奶奶家,我太奶奶就讓我父親(15歲)跟何隊長學醫,就這樣我父親參軍25師。</p><p class="ql-block">  我父親在1956年第一次交代材料里,按要求把所在部隊各級軍官姓名寫出來,見下圖。</p> 圖42 我父親在1956年4月20日所寫材料摘錄 “翻譯”我父親上面的手寫體如下。<div>  “<font color="#ed2308">偽中央軍二十五師長關麟征,偽73旅長杜律明,偽150團長張漢初,偽衛生隊長何興喬</font><font color="#333333">”</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說明一下:</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font>①“徵”的簡化字是“征”,關麟徵=關麟征。</div><div> ②“杜律明”的律寫錯了,應該是“杜聿明”。</div><div> ③“漢”的簡化字是“漢”,張漢初=張漢初。</div><div> ④“何興喬”在我父親的其他材料里寫過“何新焦”。</div><div> ⑤ 關麟征、杜聿明、張漢初在網上都可以查到,何興喬查不到。</div> <b>接著說過新墻河抗戰史實陳列館照片</b> 圖43 第一次長沙會戰經過要圖 圖44 1939年9月14日,第一次長沙會戰打響,日軍從贛北發起進攻。贛北戰場是第一次長沙會戰的東部戰場,如上面“要圖”右側所示。 圖45 九嶺保衛戰是第一次長沙會戰的中部戰場,在湖北省通城縣以南,如上面“要圖”中間所示。 <p class="ql-block">  圖46 日軍進攻新墻河。湘北是日軍的主攻方向,國軍第52軍是守備新墻河陣地的主力部隊,新墻河陣地是第一道防線,如上“要圖”左側部。</p> 圖47 日軍在新墻河戰場照片,日軍用大炮和飛機輪番轟炸新墻河南岸國軍陣地,并升熱氣球偵察和指揮作戰。 圖48 在洞庭湖邊集結的日軍石橋部隊 圖49 中國軍隊在阻擊日軍進攻 圖50 在洞庭湖上的日軍海軍陸戰隊 圖51 1939年9月23日,日軍向新墻河南岸發起全面攻擊,飛機輪番轟炸,炮彈、煙幕彈、艦艇和海軍陸戰隊全都用上,并使用了毒氣彈,使52軍傷亡很大,新墻河防線局部被突破。 關于日軍在新墻河戰場使用毒氣彈,我軍也拍照有照片,《湖南檔案》1995年第3期刊有當年照片,見下圖。 圖51.1 第一次長沙會戰期間,新墻河血戰中日軍施放毒氣,我軍軍醫在火線上救護中毒官兵。 這張帶文字的照片是我在電腦顯示屏上拍照該文章的電子頁面。可以看出,該電子頁面是掃描紙質頁面而成的,原圖就很模糊。<div><br></div><div> 又通過查找抗戰文獻,查到一篇日本中央大學歷史學家吉見義明教授的一篇譯文《化學戰備忘錄——日軍在中國使用了毒氣(節譯)》,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潘巖、畢春富翻譯,其中有日軍在新墻河渡河作戰中使用毒氣的實情,我摘錄如下。</div><div> <font color="#ed2308">“......新墻河渡河作戰中使用毒氣的實情:</font></div><font color="#ed2308">  在這次作戰中,決定9月23日黎明由炮兵進行的一小時的效力準備射擊及攻擊準備射擊,接著打`白二星’、`白三星’信號彈,開始施放特種煙。<br> 在町尻部隊編寫的《第六師團轉戰實錄·贛湘篇》 (1940年油印件)中,前線的士兵們生動地描述了在毒氣掩護下渡河作戰的情況:上級下達了9月23日上午8時30分一齊轉入渡河,根據情況使用瓦斯的命令。參加使用瓦斯的戰斗,這還是第一次。雖然我們隨身攜帶著防毒面具,可我還是感到從未有過的緊張。……我們都戴著防毒面具,……不久象霧一樣的瓦斯消散了,我們得到允許脫下面具。…… 〔轉入突擊時〕我們小隊正面之敵......被圍在凹地里的敵人,多半陷于昏迷狀態。站著向他們不斷射擊,一個一個倒了下去。”</font><div><font color="#ed2308"> .......<br></font><div> <font color="#ed2308">下面一段資料是講在后方服役的輜重兵中的新兵沒有全部裝</font><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備防毒面具,淋漓盡致地描述了紅劑對人體的作用,因此很值得深</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思:</span><font color="#ed2308">不久,前方象是起霧的樣子。不知是誰喊了一聲是‘瓦斯’時,剎那</font><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間眼睛、鼻子開始疼痛……痛苦不堪。馬上用水弄濕毛巾,堵往嘴和鼻</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孔,可是無濟于事,痛苦不斷加重。......</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已經到了眼睛不能睜,嘴巴不能說的地步,一下子成了瞎子和啞巴。</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為了活命拼命掙扎的樣子是凄慘的,不光是別人,我自己也是……</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我就想是不是要死在這里了。</span></div></div><div><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font color="#333333"> 譯文末尾說明:</font>“瓦斯”和“特種煙”是指毒氣,“紅劑”是指嘔吐性毒氣,“黃劑”指糜爛性毒氣,。</div><div> 可見日軍慘無人道。</div> <b>接著說新墻河抗戰史實陳列館照片。</b> 圖52 日軍坦克部隊和騎兵部隊渡新墻河 <div>  另有更嚴重的情況迫使關麟征下令52軍撤離新墻河防線,9月23日除了北岸日軍進攻火力巨增外,同時有日軍一支水上部隊從洞庭湖岸邊的營田登陸,而52軍的右后方的三眼橋也被日軍占領,使52軍處于可能被三面包圍的危險,見下圖。</div> 圖53 第一次湘北會戰經過要圖局部放大(紅底白字是我加的) 日軍企圖三面包圍新墻河戰線上的52軍等部隊,令關麟征十分震驚,緊急請示薛岳后,命令新墻河前線各部緊急后撤,避免了被圍殲的危險。<div>  </div><div> 蔣介石面對長沙會戰,仍然采用武漢會戰的策略,在1939年第一次長沙會戰的時候說“守著陣地打,守不住就走,避免決戰,保存實力。”</div><div> 但薛岳堅挺在湖南前線與日軍打,守住長沙。薛岳在擔任第九戰區司令長官的同時,也擔任湖南省主席,面對敵我力量懸殊,薛岳采取了“化路為田,運糧上山”的措施。</div><div> 如上圖,從岳陽到長沙一百多公里,有新墻河、汨羅江、撈刀河等河流作為天然屏障,薛岳發動民眾把公路都破壞掉,把道路土地都翻了一層,成為新土,從而使得日軍的機械化部隊無從施展,盡一切可能的辦法消耗日軍。</div><div> 薛岳決定在長沙郊區與日軍決戰,令蔣介石不滿,讓他丟棄長沙。薛岳抗命,要堅決保衛長沙。蔣介石無奈,讓白崇禧和陳誠(二位是薛岳的上級長官)前往長沙傳達“不守長沙”的作戰方案。薛岳豁出去了,堅決要打。</div><div><br></div><div> 國軍從新墻河撤退后,采用且戰且退,不斷阻擊、伏擊日軍,并在局部地區包圍日軍予以殲滅,有效的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div><div> 日軍進犯到撈刀河時,離長沙只有十幾公里,彈藥和給養早就供應不上,重武器也一時無法運到,給養也依靠飛機空投補充,失去攻打長沙的戰斗力。</div><div> 戰局促使岡村寧次改變計劃,于10月1日命令過了撈刀河以南的日軍向北撤退。薛岳得到情報不相信日軍會撤退,倒是在前線的關麟征發現日軍真是向北撤退,當即命令部隊追擊。薛岳隨即命令各部追擊向北潰逃的日軍。薛岳準備在長沙郊區與日軍決戰的計劃也因日軍撤退沒有能實現。</div><div><br></div><div> 下圖是國軍在追擊向北潰逃的日軍。</div> 圖54 國軍在追擊向北潰逃的日軍。 日軍退到新墻河北岸后,中日雙方軍隊重新回到戰前狀態,以新墻河為界,形成對峙。<div>  第一次長沙會戰是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追擊日軍,收復縱深90多公里的失地,鼓舞了中國軍隊的士氣。重慶方面宣傳為“長沙大捷”和“湘北大捷”。</div><div> 有人提出是日軍主動撤退的。否!</div><div> 沒有縱深90多公里的軍民血戰阻擊和局部圍殲,消滅了一定數量的日軍兵力,岡村寧次會下令撤退嗎?</div><div> 如果疲憊的日軍再往長沙靠近,薛岳的決戰圈就在那兒等著,國軍的后備和機動部隊將以逸待勞,日軍的傷亡會更嚴重。</div><div><br></div><div> 第一次長沙會戰前關麟征是第十五集團軍副總司令,代行總司令職權。關麟征的嫡系52軍和其指揮有幾個特點的功勞。</div><div> 一是52軍在新墻河前線頑強阻擊日軍過河,抵抗日軍陸空海全面攻擊,并遭受日軍毒氣彈。</div><div> 二是發現日軍有三面包圍52軍的企圖,關麟征緊急命令52軍從新墻河撤退,避免了被圍殲的可能。</div><div> 三是在縱深90多公里的戰場上,采用且戰且退的策略,阻擊、游擊和局部圍殲日軍,消滅一定數量的日軍兵力,把日軍拖成疲憊之師,失去進攻長沙的戰斗力,迫使日軍撤退。</div><div> 四是及時發現日軍撤退,大膽追擊,又消滅一定數量的日軍,第一次收復抗戰以來縱深90多公里的失地。</div><div> 因以上戰功,戰后關麟征升為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div> 我父親戰前在關麟征第十五集團軍第五十二軍第二十五師150團衛生隊,當時的職務是少尉司藥,戰后于1940年調到軍部軍醫處,升任為中尉司藥,見下圖。 圖55 我父親在1968年12月18日交代材料摘錄 “翻譯”我父親上面的手寫體如下。<br>  <font color="#ed2308">“就這樣二次混入偽軍隊里,6-7月間就由信陽到湖北隨縣,在隨縣整軍后部隊開往江西,由江西退到(40年20軍軍醫處)湖南長沙住在羅家祠堂,我就在這個地方參加集體入偽國民黨的,這時已擔任中尉司藥,以后部隊進入廣西”</font><br> 第一次長沙會戰時間是1939年9月14日至10月7日,歷時24天,會戰結束后的1940年我父親調到軍部軍醫處,升任為中尉司藥。<div> </div><div> 第一次長沙會戰后,我父親隨關麟征的第十五集團軍開往廣西,作為桂南會戰的外圍部隊。桂南會戰結束后,日軍準備從越南北部進犯滇南,進攻昆明。關麟征奉命率第十五集團軍翻越十萬大山,緊急開往云南文山駐守,番號改為第九集團軍。1942年3月,我父親調到軍部通信營,升任為上尉軍醫,見下圖材料。 </div> 圖56 我父親1956年4月20日交代材料摘錄 “翻譯”我父親上面的手寫體如下。<br>  <font color="#ed2308">“1942年三月調升二十軍軍部通信營上尉軍醫,證明人陳邦憲,原軍醫處長及野戰醫院長。在同年的八月因偽軍隊要開往越南出國改遠征軍,”</font><div><font color="#ed2308"><br></font> 說明一下:</div><div> ① 我父親在幾份材料里都寫第一次長沙會戰后,他于1940年初由25師調到20軍軍部軍醫處,也說過25師改擴為20軍,到1942年他在云南文山,還說是他在20軍軍部通信營,并寫出軍醫處長為證明人。</div><div> 云南王-龍云一直把持云南,不允許中央軍進駐云南,要不是日軍從越南北部逼近云南文山,他緊急要求蔣介石派中央軍來防守,中央軍還進不來云南。當然蔣介石也是急需控制云南,就借機下令關麟征的第15集團軍緊急翻越十萬大山,進駐云南文山,這是進駐云南的第一支中央軍。</div><div> 可是我一直沒有查到第15集團軍和后來改為第9集團軍里有第20軍這個番號,是我父親記錯了,還是有其他情況,有待以后考證。</div><div> ② 我父親一共自寫了4份履歷材料:1956年1份,1968年3份。另外,在1968年被“單位審問”時,“審問人員”記錄了1份他口述的履歷材料。</div><div> 上面所說材料,1956年那份是我父親自留存根,現在我在保管,其他材料都是查到后拍照的,原件不在我手里。<br><br> <b>我在岳陽縣新墻河抗戰史實陳列館看了一個多小時,下午四點多離開,沿國道240向北不遠到新墻河大橋。</b></div> <h1>  <font color="#ed2308"><b>三、航拍新墻河</b></font></h1><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h3><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 </font><font color="#333333" style=""> 2021年6月23日下午4點多來到</font><font color="#333333">國道240新墻河大橋,也叫八仙大橋。我把車停在大橋北頭西側,起飛無人機,航拍新墻河,見下圖。</font></h3> 圖57 新墻河和我用無人機航拍起飛點。 圖58 無人機航拍起飛點,圖中大橋方向是上南下北。 圖59 向東拍照新墻河 圖60 向西拍照新墻河,不遠就是東洞庭湖(拍照時逆光)。 圖61 新墻河240國道大橋,也叫八仙大橋。<div><br></div> <h1> <font color="#ed2308"><b>四、岳陽樓處航拍洞庭湖晚霞</b></font></h1><div><font color="#ed2308"><b><br></b></font></div><div><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b><font color="#333333"> 航拍完新墻河,晚上來到岳陽樓南門停車場斜對面一家叫幸福e客棧住下,院里可以停車。</font></div> 圖62 是給家里的微信截圖。 當時太陽還高,我想等一會航拍洞庭湖晚霞,結果累了,躺在床上睡著了。(笑)<div>  猛一醒,太陽快落下去了,趕緊拿著無人機上樓頂平臺升機航拍。</div> 圖63 向北航拍,東洞庭湖出口與長江匯合,可見長江大水灣和城陵磯港口區,來往船舶很多。 圖64 向北略偏東航拍,城陵磯港口區。城陵磯港是長江八大深水港之一,現在是湖南的國際航運港。 圖65 再回頭看看,1938年11月10日,日軍占領城陵磯碼頭,逼近岳陽城下。 圖66 向西航拍,洞庭湖晚霞多漂亮。 圖67 向西航拍,洞庭湖晚霞多漂亮。 圖68 向西航拍,洞庭湖晚霞太漂亮了。 <h1>  <b style="color:rgb(237, 35, 8);">江山如此多嬌,</b></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b></p><h1>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緬懷先烈,銘記歷史!</b></h1><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向為抗戰而犧牲的先輩們致敬! </b></p> <font color="#ed2308">特此向岳陽縣新墻河抗戰史實陳列館表示衷心的感謝!</font><div> 本集完,全集未完,謝謝觀看!</div> <h1>  <font color="#ed2308"><b>參考文獻</b></font></h1> 1. 鐘啟河、姜海湖.第一次長沙會戰述評. 湘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第4期.<br> 2. 北京衛視《檔案》欄目組. “鐵血戰神”薛岳抗命蔣介石,揭密第一次長沙會戰內幕.21世紀.2012年第11期.<br> 3. [日]吉見義明原著. 潘巖、畢春富譯. 化學戰備忘錄-日軍在中國使用了毒氣(節譯). 抗日戰爭研究. 1996年第2期.<br> 4. 劉建平.血肉澆鑄的歷史──湖南正面戰場抗敵紀實.湖南黨史.1995年第5期.<div>  5. 胡達.湘南北大捷-第一次長沙會戰.黃埔.2005年第10期.<br>  6.柯云、麗陽. 湖南抗擊日寇的四大會戰.環球軍事.2009年第10期.<br></div><div> 7.湖南省檔案館.湖南抗戰部分史料及照片.湖南檔案.1995年第3期.<br> 8.郭潔. 薛岳與第一次長沙會戰. 韶關學院學報. 2012年第9期.<br> 9.王春華. 抗日名將薛岳的傳奇人生. 貴陽文史. 2010第3期.</div><div> 10.8月7日.徐向前為前國民黨將軍關麟征逝世向他的家屬發唁電.中國改革開放新時期年鑒.1980,639.<br> 11.趙豐. 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關麟征麟的生命進行曲. 陜西人物年鑒.2016.12.01<br> 12.陳念軍.銘記岳陽抗戰史. 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第30卷第5期,2015 年9月.<br></div> <h1>  <font color="#ed2308"><b>附錄:</b></font><b><font color="#ed2308">尋找我父親抗戰路線其他美篇網址</font></b></h1> <p class="ql-block">  1. <a href="http://www.xsjgww.com/1kc0mfeu?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摩旅大西南》21集全集網址目錄</a></p><p class="ql-block"> 內容簡介:《摩旅大西南》是我第一次尋找父親的抗戰路線摩旅記。1938年6月我父親第二次入伍國軍第25師,參加了武漢會戰、南昌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后移師云南文山駐防。2018年5月23日我從信陽騎摩托車出發,經湖北隨州、仙桃、洪湖,過長江進入湖南赤壁、岳陽、長沙縣、韶山,過邵陽進入廣西全州、桂林、柳州、昆侖關戰役舊址、南寧、中越邊界德天跨國大瀑布,過靖西進入云南富寧、廣南、硯山,到達文山,后到昆明。單程騎行11天。行程2711公里。回來后寫《摩旅大西南》美篇共21集,各集網址匯集見上,點擊打開可見。</p> <p class="ql-block">  2.<a href="http://www.xsjgww.com/3eyyyzo0?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自駕定遠營》16集全集網址目錄</a></p><p class="ql-block"> 內容簡介: 《自駕定遠營》是我第二次尋找父親的抗戰路線自駕旅行記。1936年6月1日兩廣事件爆發,關麟征第25師奉命南下駐防河南信陽西關外小營房,我老家與小營房一墻之隔。第25師73旅150團衛生隊隊長家眷住在我家,為學醫,我父親第一次入伍第25師。9月,兩廣事件和平解決,第25師奉命開拔到陜甘寧邊區圍剿紅四和紅二方面軍與中央紅軍會師。此段歷史十分復雜,戰役結局:</p><p class="ql-block"> 一是紅軍在甘肅會寧完成會師,長征勝利結束。</p><p class="ql-block"> 二是紅四方面軍在甘肅靖遠西渡黃河,成為西路軍。</p><p class="ql-block"> 由于日軍已經占領東北全部、河北大部和內蒙古一部分等廣大地區,全國抗戰呼聲越來越高,為阻止日軍向內蒙古西部滲透,蔣介石命令關麟征率第25師從寧夏中衛出發,越過賀蘭山和騰格里沙漠,進駐阿拉善定遠營,搗毀日軍在那里建立的飛機場、航空總站和特務機構,正當第25師準備長期駐防阿拉善時,12月12日西安事件爆發,第25師接南京政府令緊急返回咸陽,后西安事件和平解決。</p><p class="ql-block"> 2020年9月6日我從信陽自駕出發,沿高速經西安到寧夏六盤山和甘肅會寧,這一段路線不是我父親隨25師的行軍路線,我父親在1936年9月至10月從信陽到會寧的路線是:信陽、鄭州、洛陽、西安、寶雞、天水、通渭、會寧。這一趟路線在2016年9月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時,我專門去會寧紅色摩旅,返回時走過,即從會寧、通渭、天水、寶雞到西安,翻越秦嶺回信陽。</p><p class="ql-block"> 《自駕定遠營》有三層意思,第一層意思是實地了解一下關麟征25師在圍剿紅軍會師中的作用,這是抗戰全面爆發前,國軍對紅軍的最后一個圍剿;第二層意思是實地了解一下紅四方面軍西渡黃河的地理情況;第三層意思是看看25師抗戰最西北的地方-定遠營,25師進駐定遠營是全面抗戰前,國軍對日軍的先期行動,也是南京政府第一次派軍隊駐防內蒙古阿拉善。</p><p class="ql-block"> 2020年9月8日到達甘肅靖遠縣《紅軍渡河戰役紀念館》和黃河虎豹口渡口,9月9日越過騰格里沙漠到達阿拉善定遠營,返回時經過賀蘭山、青銅峽大壩、銀川沙漠,再越秦嶺,9月13日晚回到信陽。</p><p class="ql-block"> 回來后寫《自駕定遠營》美篇共16集,各集網址匯集見上,點擊打開可見。</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港 | 宜兰县| 故城县| 临桂县| 灌阳县| 文成县| 桐城市| 江源县| 正宁县| 四川省| 平原县| 鸡泽县| 昭觉县| 洱源县| 南澳县| 敖汉旗| 泗洪县| 双柏县| 塔城市| 牟定县| 仙桃市| 建阳市| 普陀区| 怀安县| 曲靖市| 株洲市| 肇州县| 教育| 华坪县| 鹤峰县| 崇礼县| 都江堰市| 滕州市| 张家口市| 年辖:市辖区| 育儿| 开江县| 宜丰县| 延边| 安仁县| 讷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