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有一種精神叫“敬業”:</p><p class="ql-block"> “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p><p class="ql-block"> 有一種力量叫“堅持”:</p><p class="ql-block">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p><p class="ql-block"> 有一種激情叫“追求”:</p><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研修</p><p class="ql-block"> 是成長的平臺</p><p class="ql-block"> 汲取專家智慧</p><p class="ql-block"> 獲得心靈成長</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專家風采</font></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b><b><font color="#ed2308">(一)</font></b></p> 高金嶺 男,山東諸城市人。廣西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經濟學分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分會副理事長,廣西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專業委員會理事長。首批教育部國培專家,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國家級培訓專家庫首批人選,全國教育碩士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管理專委會委員。曾獲“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秀教育工作者”、“廣西師范大學十佳青年”、“廣西師范大學育人標兵”,“廣西師范大學中青年拔尖人才”等稱號。獲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2000—2004中國教育學會獎”1項,廣西教育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一等獎2項,廣西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項(2),三等獎5項,廣西優秀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b><font color="#ed2308">(二)</font></p> 陳永亮 法學博士,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民族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畢業于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政策專業,寶鋼教育基金獲得者,曾國家公派法政大學(日本)社會學研究科社會學專業訪學一年、研究員。中國民族理論學會理事、中國法學會民族法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民族政策研究會理事、臺灣少數民族研究會理事兼副秘書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國家民委、重慶市社科規劃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多項,在《民族研究》、《世界民族》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多篇論文被《人大復印資料》《紅旗文摘》等轉載,出版學術專著1部。曾榮獲第四屆全國民族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1次,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調研報告)二等獎1次、三等獎2次。主講課程:《中國特色民族團結理論與實踐》。<div><br></div><div> <b><font color="#ed2308"> 專業引領</font></b></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從價值到風格:校長角色漫談</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高金嶺</font></div> 2021年11月22日上午,廣西師大教育學部二級教授高金嶺教授給我們民族雙語名校長班帶來了《從價值到風格:校長角色漫談》的主題報告。高教授的報告主要從教育的本質,校長身份認知與角色定位,校長價值取向與領導風格,校長與教育思想,校長與教育政策覺悟等五個方面給我們闡述了校長基于內心正義的價值取向和如何形成校長獨特的領導風格。高教授整個報告5張PPT,500多字,言簡意賅,見解獨到,內容有深度,有廣度,邏輯性強,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引領作用。<br> 高教授的報告融貫古今,在很多問題觀點上通過采用對比方式,引用“儒家、法家、道家”的主旨思想,列舉出孔子、老子、莊子的經典詞句,教育家蔡元培關于教育目標的闡述,對國家當前新時代新的歷史方位面臨的新挑戰的教育政策解讀,以及基于自己理性思考的視角解讀,引發大家對這些問題的哲學思考。<br><p class="ql-block"> 高教授的報告,對我們每一位校長來說是一次心靈的碰撞,必將激起對自己的工作崗位的一次重新思考,調整自己價值取向并形成自己獨特領導風格,帶領學校師生夯實家國情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黃志瑜整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理論與實踐</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陳永亮</span></p><p class="ql-block"> 2021年11月22日下午,我們有幸聆聽了西南大學陳永亮教授給我們帶來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理論與實踐》的線上專題講座。</p><p class="ql-block"> 陳永亮教授主要從幾個方面進行闡述。</p><p class="ql-block"> 一、民族團結的內涵</p><p class="ql-block"> 民族團結是指不同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聯系中的和睦、友好和協調、聯合。我們黨經過長期實踐,逐步確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核心內容的黨的民族理論政策體系,為我國民族事務治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其他國家解決民族問題提供了中國方案。</p><p class="ql-block"> 二、實現民族團結的根本前提</p><p class="ql-block"> 中國自古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民族觀。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實現各民族的真正平等和緊密團結創造了根本前提。</p><p class="ql-block"> 三、正確認識民族團結的光明面</p><p class="ql-block"> 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是當今我國民族關系的真實寫照,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是我國民族關系的主流。</p><p class="ql-block"> 要多看民族關系的主流,不被逆流和支流所惑。要多看民族團結的光明面,不受陰暗點影響。民族分裂勢力企圖破壞民族團結,這是逆流;極個別民族地區發生民族隔閡的現象,這是支流。</p><p class="ql-block"> 四、民族團結的有效手段</p><p class="ql-block"> 民族團結是不同民族在社會生活和交往聯系中的和睦、友好和協調、聯合。 民族間交流交往交融是民族團結的有效手段。2010年2月召開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要把有利于民族平等團結進步、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有利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作為衡量民族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這是中央第一次提出“交往交流交融”理念。</p><p class="ql-block"> 五、民族團結的有效形式</p><p class="ql-block"> 1.中央訪問團與中央代表團</p><p class="ql-block">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派出中央民族訪問團到各少數民族地區訪問。從1950年7月到1952年底,中央共派出四個民族訪問團。</p><p class="ql-block"> 2.少數民族參觀團</p><p class="ql-block"> 1950年國慶前夕,毛主席、黨中央,決定以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的名義向他們發出邀請,到首都北京參加國慶觀禮活動。雖然當時全國究竟有多少個民族還沒有準確鑒別,但中央要求“爭取一個民族不漏,一個代表性人物不漏。”</p><p class="ql-block"> 聆聽了陳永亮教授的講座,我們在今后工作中,將牢固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緊緊圍繞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以思想的高度統一,確保行動的步調一致,共同努力,開創民族工作新局面。(韋紹行整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今兒天氣依舊陰霾,心情卻依舊晴朗。名校長培養工程第二次集中研修已進入第五天。在研修的日子里,我們的角色發生了大轉變——由校長變成學生,仿佛穿越到了我們的求學年代,深刻體會到學習的充盈,求知的快樂。今天也不例外,在導師們博學的專業知識涵養匯聚的海洋中,我們像海綿汲水一樣汲取知識……</p> <br> 培訓是一次交流,互動便是培訓課堂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p class="ql-block"> 傾聽,記錄,整合,促進理解,加深記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學習是這般充實。每一個講座都有新亮點,每一位導師都給予我們獨立的思想,但高金嶺教授教會我們:一個好校長的精明是有一個選擇的能力!</p> 今天,我們的收獲和成熟與成長就從這里開始…… <p class="ql-block"> 幾天系統的學習,給我們深刻理解、準確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新時代民族教育工作的主線指明了方向。我校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民族工作會議精神,持續開展“聚和”文化主題系列教育教學活動,拓寬“家國情懷培育線、中華文化傳承線”等“五育融合”模式,增強師生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創新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宣傳載體,使師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愛我中華的種子在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扎根。</p> ——吳鴻麗 <p class="ql-block"> 導師們的課程,從多視角對民族團結進步工作進行闡述,對我既有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淀,也有實施路徑方法的拓展。</p> ——黃志瑜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 </b><span style="font-size:18px;">通過參加本次專題培訓,使我認識到,要繼續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牢固樹立民族觀,同時要把學習收獲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動力,勇于擔當,在崗位上發揮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引領示范作用。</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 </b><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p class="ql-block"> ——譚玉廂</p> <p class="ql-block"> 越努力,越幸運,成就精彩人生!越幸運,越努力,創造持續輝煌!培訓之心得,自勉!</p> ——覃衛忠 <p class="ql-block"> 教育始終應該是一個付出和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感悟和享受的過程!</p> ——韋紹行 <p class="ql-block">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氣質比物質更有塑造力。不忘初心堅定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牢記使命鑄牢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覃星循</p> <p class="ql-block"> 高金嶺教授關于“從價值到風格:校長角色漫談”的講座,博古通今,深入淺出,喚起了我對校長職業角色的反思。特別對身為校長角色的價值取向、教育思想和核心素養問題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思考,重新反思了自身的校長身份認知與角色定位。陳永亮教授關于“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理論與實踐”的專題報告,讓我們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學習道路上有了更多的政策理解和理論認知,并收獲了一些有價值的實踐指導方法,在豐富民族理論知識的同時更增強了我們的民族工作自信,我們將堅定昂揚地走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道路上!</p><p class="ql-block"> ——甘照輝</p> <p class="ql-block"> 寒風凜冽,熱情不減,不忘初心,再聚師大,專家引領,團隊相伴,促我成長。</p><p class="ql-block"> ——潘子煒</p> <p class="ql-block"> 教育的目標首先是成人,然后再成才,就是德才兼備,品學兼優。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每一個教育人的初心和使命。</p><p class="ql-block"> ——鄧志麟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導師們的課程充滿深度和廣度,特別是闡述了學校如何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管理,提高辦學效益,這些銳意創新的理念足以讓我收益終身!</p> ——凌德強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實<br> 人如樹<br> 既要承受溫暖的陽光<br> 也要承受風雨的洗禮<br><br> 在風雨中<br> 葉子一片片地張開<br> 花朵一枝枝地綻放<br> 果實醞釀成希望的色彩、醉人的收成<br><br> 我們的成長、蛻變<br> 從研修的第一天那一刻開始<br> 走過風雨,經過歷練<br> 定將重獲鮮花碩果<br></p> <h5><b></b></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鹤山市|
奎屯市|
漳州市|
红安县|
新营市|
厦门市|
南和县|
胶州市|
清苑县|
青田县|
肇源县|
宜宾县|
奉化市|
偃师市|
临澧县|
光泽县|
泗阳县|
永川市|
福鼎市|
五华县|
望都县|
垦利县|
兰西县|
始兴县|
吉木萨尔县|
建德市|
上犹县|
中阳县|
五寨县|
泽普县|
象州县|
龙州县|
凌源市|
景泰县|
肥城市|
突泉县|
余庆县|
绥芬河市|
安化县|
定西市|
宜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