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模版:葉落</p><p class="ql-block">音樂:翰墨飄香(伴奏)</p><p class="ql-block">制作:趙東普</p> <p class="ql-block"> 唐朝書法家、書論家孫過庭所書寫的《書譜》,是行草書中的經典作品。相信很多學習行草書的書友都是臨習《書譜》開始起步的。今天,給美友朋友送上趙東普《學書譜習古詩》(三),敬請大家瀏覽,希望多多指教!</p> <p class="ql-block">孫過庭像</p> <p class="ql-block">一、學《書譜》對臨習草書啟示</p><p class="ql-block"> 最近一段時間,介于美友臨習《書譜》的引領作用以及欣賞孫過庭《書譜》理論作品和網上書論文章,對我學習草書啟示很大。</p><p class="ql-block"> 孫過庭是唐代書法家,書法理論家。擅楷書、行書,以草書最為著名,尤其善于用筆,雋拔剛健,變化多端,有墨跡《書譜》傳世。中國書法史的長河里,不乏對孫過庭《書譜》推崇備至的書家,孫承澤贊譽他為:“唐第一妙腕”;《宣和書譜》里說“孫氏好古博雅,工文辭,得名翰墨間?!边@里充分肯定了《書譜》的重要影響;朱履貞更是把《書譜》推崇為“古今論書第一要義”。孫過庭的用筆秉承和遵循“二王”,注重“爽利”,筆法精到熟練,沒有遲疑和懈怠。信筆直抒胸臆,這樣的用筆如若有所滯礙,便會漲墨不堪,筆畫就做不到精準表達。“二王”的法度在孫過庭心中及筆下彰顯出其自信的程度,在處理筆畫的開頭部分都是一種成竹在胸的自信,這就要求我們在臨習時,充分注意筆畫的開頭,確有“雋拔剛斷”之意,這恐怕是學習《書譜》最為重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孫過庭在書寫時一種“取勢”的動作,這是由于他本身書寫速度較快的原因。“取勢”也就是王羲之所說的“凝神定思”后一剎那的入筆過程。講究的是筆畫和筆畫之間在穿插或者是組合時它們所組成的部分及局部,才能達到一個通篇氣勢和整體感覺上的張力感。孫過庭書寫時落筆較快,隨后調整筆尖,行筆便稍有慢下來一些,然后在收筆的地方又一次蓄勢以重新“取勢”,寫到下變筆畫時中間的變化是有抑揚頓挫的快慢動作,這樣富有彈跳力的筆畫就顯現出來,從而達到了跳躍的美感。我們臨帖時注重這樣的“取勢”有利于筆畫富有彈性和變化,加之情緒情感的投入會使一列具有連貫性和“因勢結字”使得篇幅更有無形張力之感。</p><p class="ql-block"> 《書譜》中的用筆,其中中鋒側鋒相繼使用,中鋒顯堅實圓潤,側鋒則顯犀利俊俏有開張之意。藏鋒起筆的字渾厚有力而且具有含蓄的意蘊,露鋒的字則就顯精神,力度感極強,這種藏鋒和露鋒之間的配合使用,就達到了“藏露互見”的效果。這些筆法在《書譜》中形成了無拘無束,自然揮灑的氣象。雖源于“二王”,但比“二王”更為雋拔剛斷、富于變化。唐初孫過庭的《書譜》是整個書法史上較少見的書文并茂的著作,書論精辟入理,文章恣肆宏美,在書法的理論指導和創作實踐上都為后世立下了標桿。孫過庭草書取法二王,一氣呵成,流暢唯美,技法線質具佳,是不可多得的草書瑰寶,</p><p class="ql-block"> 學習《書譜》可以掌握正確的學書(特別是學草書)的精髓和方法,無疑對于我們美友書友學友朋友來說可以少走彎路,逐漸掌握其中技法和結字較為難學之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二、匯報臨池習作,虛心接受指導</p><p class="ql-block"> 下面是趙東普《學書譜習古詩》(三)習作,敬請瀏覽,望多指教。</p> <p class="ql-block">虞世南像</p> <p class="ql-block">李白像</p> <p class="ql-block">韋應物像</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峡市|
桃园县|
喀喇沁旗|
通化市|
营口市|
洪洞县|
英吉沙县|
加查县|
宁波市|
文化|
沙洋县|
玛沁县|
北票市|
水城县|
贵定县|
香港|
米泉市|
宁海县|
杭州市|
铅山县|
兴义市|
玛曲县|
石柱|
福州市|
贺州市|
兴仁县|
北碚区|
崇州市|
万源市|
永宁县|
青河县|
正镶白旗|
开化县|
合肥市|
余干县|
新巴尔虎左旗|
江孜县|
南漳县|
邹平县|
亳州市|
桐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