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棲霞山風景區因旅游及中國佛學院棲霞分院擴建的需求,把母校已經變成賓館和佛學院了,我今天有閑,清早起來了,乘坐地鐵2號線來到羊山公園,準備乘坐公交去棲霞山一探究竟!</p><p class="ql-block"> 老同學呂長端目前居住在五福家園小區,其兒子呂凱,父子兩代人都棲霞中學的學子,得知這一情況,放下相關業務帶著新買的摩托車來接我,陪伴我尋找記憶中棲霞中學!感動加感謝!</p> <p class="ql-block"> 老校門位于大拉溝路的北側,距路南邊30米是十月電影院北圍墻,有條小路通往我家的原住址是南巷口100號,我順便去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 大拉溝南側棲霞中學的職工宿舍的十三家房子全部拆遷了。只記得東頭第一家是喬選郝孚惠兩位老師的家,第二家是王曼洛老師的家…還有裴校長住的大院子,等等房子都蕩然無存。只見到蔥綠的樹和一片綠油油的草坪。</p> <p class="ql-block"> 原來的南巷口60號的公共衛生廁所還在,上面寫了個大大的拆字。</p> <p class="ql-block"> 傍邊有個新建的垃圾分類站。</p> <p class="ql-block"> “ 十月”電影院后面的幾排平房拆遷后,在原址上蓋了新樓盤!</p> <p class="ql-block"> 原來大拉溝(漢龍線)的路邊上又深又寬的排水溝上回填土后,變成了綠地,變電箱的位置就是了,地下電纜線正好通向各家各戶。</p> <p class="ql-block"> 距離我家,東南方向30米就是棲霞中學的先師校長黃質夫家,原來是一幢青磚小瓦的二層樓房,四周種植的是冬青樹有兩個人高,門朝南,離滬寧鐵路線約38米,這么個名人名居為什么也拆了呢!</p> <p class="ql-block"> 這時候有人告訴我,為什么不去看看黃質夫的墓?我說不可能啊!我老師的墓地都遷移到公墓園了,也不知道黃質夫的墓園在山上…在高人指導下…</p> <p class="ql-block"> 一路向東后不遠,右拐,通向中學的農場的一條路,原滬寧線上已經回填土,看不見鐵軌道,只見沙石路…</p> <p class="ql-block"> 原用于站崗值班室還在。當時棲霞山有南站和北站之分。由南京開往上海的所有火車都經過北站,而南站是反方向的,所有的上海發往南京,蕪湖,銅陵,合肥市,淮南,往徐州濟南北京的,都經過棲霞山南站,再穿過隧道,服務員一定要所有的旅客拉下玻璃窗,以防萬一!</p><p class="ql-block">隧道南口有駐軍一個排,負責隧道南北南頭值班保衛工作…</p><p class="ql-block">現存的兩個值班室就是歷史的見證了!</p> <p class="ql-block"> 隧道口已經砌墻…曾經是滬寧鐵路上一景的隧道就因京滬高鐵的通車而廢了…唉!鐵道部的標志仍然高高在上…這就是歷史!</p> <p class="ql-block"> 那么就要介紹一下先師校長黃質夫(1896~1963)名同義,字質夫,江蘇省儀征市十二圩人。</p> <p class="ql-block"> 墓地位于大拉溝南側何家山上,園地不足百平方米。有黃老夫人及黃家其他人,(還有幾家外姓的)。2013年8月20日棲霞區文物保護單位立碑。</p> <p class="ql-block"> 先師黃校長墓園全景圖????????</p> <p class="ql-block"> 黃校長與夫人合葬墓地????????</p> <p class="ql-block"> 先師校長是陶行知最早的追隨者之一,是一位杰出的愛國鄉村教育家,中國鄉村教育的先驅。1953年10月,黃質夫從江蘇省農林廳離職居住在棲霞山中,其后10年間,開荒種地,植樹造林,1963年,在棲霞去世,1993年5月,家人將黃質夫先生和夫人徐宜耘合葬于此地。</p> <p class="ql-block"> 外省鄉村師范為其刻碑文。</p> <p class="ql-block"> 貴州師范學校師生為其刻碑文…本人懷著十分敬重的心情為黃校長及其夫人,黃老夫人,以及他人的墓,躬身行禮分三次,共計九次…以慰神靈。</p> <p class="ql-block"> 回來了!沿大拉溝路向下走,路北側邊上,學校原來的圍墻后移了,路邊上栽的是竹林。路南側原來(我們學生栽種的梧桐樹沒有了)現在全部是紅色楓樹。</p> <p class="ql-block"> 這幢樓的中心位置原來是教學區和生活區(老師的宿舍和學生宿舍)分界道路。我推門進去了參觀一下!</p> <p class="ql-block"> 原來的池塘保留了,改建為水景區,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 工作人員得知我是回訪,舊地重游,非常歡迎,熱情的幫我照相留念。</p> <p class="ql-block"> 這棵樹位置就是恩師許春在的宿舍前面。好友林老師轉發給我的許夫人(南外老師王玉梅)的互動微信,編入正文。已示老師在學生心中的摯愛。在此僅對師母表示感謝!祝福她全家幸福吉祥如意安康!</p> <p class="ql-block"> 這棵黃色葉子的是法國梧桐,位于高三年級教室最東邊,而另一棵楊樹是隔一條水溝的邊上。</p> <p class="ql-block"> 原來的上山小路改造成景觀臺階,向上不遠,就是棲霞山風景區的棧道,有照片為證。游人如織,但要刷卡才能進去。</p> <p class="ql-block"> 這幢樓就是沈石泉,李伯伯,莊茂山,三個老師家的五間平房所在地,最東側是圍墻,圍墻外就是校外荊枝崗了,那里住了幾十戶人家,很多老同學家就在圍墻外了。</p> <p class="ql-block"> 我的家住在校園區家屬院的向陽坡上,我的少年時代在這里度過,往昔回憶,難以忘懷。家就是棲霞中學的原花房,后來改造后,成了沈老師、莊老師和我們的家。住在這兒,背靠棲霞山,面朝大拉溝,頗有采菊東下,悠然見南山之大后向臨下,教師宿舍和男生的集體宿舍就在我家前面山腳下。冬天攝氏溫度比周邊高,大約2度左右,夏天綠樹覆蓋,顯得涼爽許多,粗壯高大古老的楓橡樹蔚然挺立,紅亭在西南面,紅亭四周是池塘,池塘的水清藍天,六月里荷花盛開格外顯得令人神往。這些都一去不復返了。我們的母校所在地成了佛學院,學校遷移到堯化門金燕路,我感到感到十分惋惜和遺憾!</p><p class="ql-block"> ~李寶玉~</p> <p class="ql-block"> 我拍照的地方應該就是他們三家人吃水的水井(那時沒有通自來水)完全靠肩挑手拎,非常,非常艱辛!</p> <p class="ql-block"> 這里就是諸天頤老師家的位置了吧!原來也是一幢很不錯房子。學長諸國杰,曾經插隊儀征大儀公社,回城后在商革會當過營業員,恢復了高考,他憑借當年的高中畢業,有很厚實的功底文化,考上了大學,畢業后在我隔街相望的南京市輕工業局工作,聽父親說過,還是個不小的干部…</p> <p class="ql-block"> 這里是佛學研究所和佛學院的大門。左手邊應該是足球場,當年有一排高低不一的雙杠,單杠,爬桿等鍛煉器材。右手邊應該是老大禮堂,這張珍貴照片是沈寧提供給我的,他們有個棲霞中學的教職員工子女的群,發給我看看,具然叫我猜?我一看就是非常好的寶貝,值得收藏,如今還真的起作用了!圍著大禮堂有條標準版的四百米跑道,當年的跑道可不是塑膠跑道,那么好看,鮮紅鮮紅的,那是沙石鋪墊,說不定還有煤灰渣渣,上完體育課,(男生百米跑步,女生60米)我們都要座在草地上,把鞋子脫下,要抖一抖,把鞋子里的砂子倒掉…</p> <p class="ql-block"> 學校的北大門通往棲霞寺,斜對面就是紅景飯店。圍墻里門西邊是學校食堂。東邊沿著山勢排序著6排平房,每排按甲,乙,丙,丁四個班排序。由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級步步高升地向南排列。</p><p class="ql-block">這張照片是我出差諫壁發電廠工作結束了,正巧是星期五,我特地買張慢車票回寧,中途在棲霞山南站下車(48小時內可以重簽票繼續乘車回寧)看望一下老爸,第二天,無巧不成書,沈寧從大廠鎮南京熱電廠也回棲霞中學看望年邁的父母親,于是我約上雙武,士青四個人,用做儀器配套的上海產120海鷗牌照相機拍了照片,我自己都沒有保存好,他們看到了美篇,要求加入在高三教室前,謝謝你!真是有心人????</p> <p class="ql-block">這兩張照片來自(64屆初三甲班)張昌和學長的美篇,照片是學子們結婚后帶上孩子們返回看當年的教室了,在高中二年級的走廊上和張進彬老師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照片是在大操場跑道上拍的,背景就是初中三年級甲班的一排教室了。按照我的推測,照相館的外拍相機一定架設在大禮堂的夕陽西照的樓影子里…值得一提的是坐著的老師…我一眼就認出了沈石泉先生…因為我與老師的三兒子沈寧是同窗好友,又在廣闊天地大儀公社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時,同吃!同住!同勞動三年…在此向張昌和表示感謝!????????????</p> <p class="ql-block"> 這幢樓后面應該是女生宿舍區吧!現在的地下車庫…</p> <p class="ql-block"> (金棲酒樓)原是東巷口1號,我的知青家庭戰友紀耀瑚家,三間平房,門朝南,門口三級大青石臺階下就是大拉溝路邊了。后因全家下放到淮陰,房子的主人換成了王家…</p> <p class="ql-block">這幾家商店應該是茶水爐文秀家了,向北第二家是小學的同學唐南飛家他家弟兄姊妹四人,姐姐是三甲班,二弟唐南強,小弟名字記不得了!南飛就讀于十月中學,后來也插隊儀征大儀公社路東大隊,見過一面,在他知青戶吃過一頓飯,同戶的有江南廠的宋震,徐XX。回寧后只知道他在港務局工作,我常常懷念過去友誼!第三家是學長徐業海家,在棲霞寺里畫展見面了,書畫作品很有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其孫子書法作品真棒,可見他后繼有人了。</p> <p class="ql-block"> 這個掃碼買棲霞山風景區門票的位置應該是棲霞中學的臨老街的老西門。</p> <p class="ql-block"> 老街西側應該是棲霞第一中心小學的宿舍區,畢業照上,周媽媽家就在這里面吧。</p> <p class="ql-block"> 小學的門口已經蓋好了,但圍檔還沒拆除,</p> <p class="ql-block">小學的影子都沒有了,只有幾棵法國梧桐樹還在。</p> <p class="ql-block"> 公安派出所已經拆遷走了,這棵大楊樹已成為拍照的一景,不知道是不是派出所院子里面,還是圍墻外水溝傍邊的那棵百年大樹!</p> <p class="ql-block">這是棲霞寺新大門牌坊,今天是星期六,游人如織…好熱鬧啊!</p> <p class="ql-block"> 為了給楓葉??群里的朋友添點念想,更為了給棲霞街上的伙計們分享一點記憶中的味道,匆匆忙忙的寫一下,為大家做點小事,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p><p class="ql-block"> 背景音樂選擇了校園歌曲《母校》</p> <p class="ql-block">發小轉來王輝的佳文,寫得非常好!</p><p class="ql-block">我編輯入美篇章!(因為我同感!)</p> <p class="ql-block"> 師恩難忘,重如泰山!有老同學見了美篇,發來健在的姜曾敏(我的數學老師)何青(我的音樂老師)夫妻二人照片。</p> <p class="ql-block"> 此時此刻的我更加懷念:美術老師沈石泉,語文老師王曼洛,生物老師姚庭駒,張雪芳,汪彩云幾位老師,還有莊茂山老師(其愛人高嫻)是我的小學三年級班主任,當年對我特別照顧有佳。還要說一下我的小學同學喬霞生的父母親,喬選,郝孚惠兩個老師,上述老教師都是民國時期名牌大學畢業的,他們這一代人為棲霞中學歷史上的貢獻有目共睹,值得后人紀念稱????贊??</p><p class="ql-block">新中國成立,也有很多名校畢業生分配到棲霞中學,我的班主任許春在就是蘇州大學歷史系畢業生,還有教我們英語老師吳瑞紅,羅聲兩位英語老師,標準版的普通話,哪一口的“英版”口語才叫絕了。兩年的學習,受益匪淺,在后來的工作中,還真是用上了。可能時間久了,很多老師的名字記不住了,真是十分遺憾啊!</p> <p class="ql-block">我的一句:年久記不清楚了。馬上就有位67屆初二乙班的老同學發來微信,要我把相關老師添加…可見這些老師在學子們心中的份量,以及那份感激不盡的心情。我原封不動加入了!</p> <p class="ql-block"> 我是棲霞中學1965屆初中畢業生,在1965年時我印象中的棲霞中學老教師,除了我父親喬選,母親郝孚惠以外還有:諸天頤、王曼洛、莊茂山、邵經玉、鮮啟善、姚庭駒、王秀章、汪彩云、張雪芳、丁肇曾、戴實夫、聶集慶、李國華、許春在、劉建國、馬紹玉、羅聲、姜曾敏、何青、金立健、呂菊芬、劉大明、張開?、周良玉(?)、丁民一(圖書館管理員)、姚新華(實驗室管理員)、.....等等。</p><p class="ql-block"> 當然還有校長裴業東,教務主任龐群,總務主任宋家。 ~喬小康~</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 向這些尚在和已故的先生們致敬!</b></p> <p class="ql-block"> 美篇發表后,收到了不少的校友們的點贊,留言,寫的非常棒,帶有濃濃的情感和深深深的回憶!在此表示感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县|
铜梁县|
昌江|
贵港市|
大连市|
浑源县|
富民县|
嘉荫县|
浙江省|
宜黄县|
会东县|
新竹县|
邢台市|
新民市|
通州市|
禹州市|
天门市|
长沙市|
洞口县|
东明县|
睢宁县|
达拉特旗|
鹿泉市|
台湾省|
岑巩县|
绥宁县|
霍州市|
陇西县|
湛江市|
涟水县|
绥江县|
周口市|
太原市|
营山县|
漳州市|
SHOW|
五华县|
北宁市|
攀枝花市|
高淳县|
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