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酒飄零20211119 說史聯,必須說人,說事,先揭開話題“同光十三絕”:同光十三絕是晚清畫師沈蓉圃繪制于清光緒年間的工筆寫生戲畫像,該畫作參照清代中期畫家賀世魁所繪《京腔十三絕》中的戲曲人物,用工筆重彩繪制而成。正如景孤血在《題十三絕圖詠》中所評“墨彩如生,吹氣欲活”。此畫于民國三十二年(1943),由進化社朱復昌在書肆收購,經縮小影印問世,并附編《同光名伶十三絕傳》一冊。后來這幅畫幾經周轉,后傳到梅蘭芳家,成為梅家家傳之寶。梅蘭芳逝世后,把這幅畫獻給了國家。 異史氏整編詞條——<br>中國昆丑表演之父?楊鳴玉(1815-1894):祖籍江蘇揚州甘泉縣,原名阿金,字儷笙,號鳴玉,乳名娃子,因排行第三,故人稱楊三。清朝同治、光緒時期技藝非凡、聲名赫赫的京劇表演藝術家,是徽班進京后由演唱徽調、昆腔衍變為京劇的十三位奠基人之一。因其在京劇丑角表演藝術方面的突出成就,被清末畫家沈蓉圃繪入《同光十三絕》畫譜而流芳千古。代表作品:武戲能演《盜甲》《問探》等,文戲能演《借靴》《訪鼠測字》《風箏誤》等。所演《蘆林》《驚丑》《掃秦》《相梁刺梁》《拾金》《打花鼓》《蕩湖船》《思志誠》等,均堪稱杰作。尤與曹春山合演《教歌》《拐兒》被譽為雙絕;與朱蓮芬合演《下山》《活捉三郎》,表演生動,功夫非凡,享譽一時。由于其藝術高超,名聲遠播,甲午戰后,清廷簽訂賣國條約,在他病故后有“楊三已死無昆丑;李二先生是漢奸”的說法,足見一斑。<br>注意:甲午戰后,清廷簽訂賣國條約......<br> <div>聯曰:<br></div>楊三已死無昆丑;<br>李二先生是漢奸。<br>一作蘇丑,因楊三自幼入蘇州科班學昆生,后改昆丑。<br>典源:甲午戰爭后,李鴻章(李二)受清廷“褫奪黃馬褂處分,時京城演【水漫金山】一場,昆劇名丑楊三飾龜宰相,傳令鱉將軍為先鋒,臨機唱道:“如有退縮.定將黃馬褂褫奪不貸!”。看官心領神會,全場喝彩。不久,楊三入獄病終,時人傷其亡,故有此聯(挽之)。那末,撰聯人為什么采用無情對來紀事呢?且聽異史氏娓娓道來。<br> 需要“翻案”的是:楊三死于1894年(日期不詳),光緒帝予李鴻章“褫去黃馬褂”處分是在甲午戰敗(1894年7月25日)后,而《馬關條約》簽署時間是1895年4月17日。那末,甲午戰敗,最多是練兵無方,韜略不力,還不至于套上“賣國”的高帽子。這幅無情對所攻擊理由是《馬關條約》喪權辱國,直指李二“漢奸”行為,但,事實上,“褫去黃馬褂”處分與《馬關條約》簽署時間并不能吻合,還真如張之洞名聯所說“樹已半枯休縱斧;果然一點不相干”,風馬牛不相及了。 “丑聯”創作時間確定為1895年《馬關條約》簽署之后。“楊粉”們出于義憤、憐憫,也出于愛國的憤怒,因為攻擊心目中的漢奸李二,所以就有了“楊三已死;李二先生”的語句,而不惜推出已逝一年的楊三,將“丑聯”入檔,記錄這與史實不符的事件。這“群眾工作”做好了,就把李中堂拖出來“揪斗”!與其說它是“丑聯”,倒不如說它是“奸聯”,因為“楊粉”們以李二簽署《馬關條約》為罪證,強奸了真人真事!卻把正宗的賣國清廷當權派慈禧給隱藏了。 正是:<br>凈角出墻,楊非杏靨袍昆丑;<br>中堂入鏡,李代桃僵領漢奸。<br>簡注:<br>凈角:京劇花臉,分大花臉、二花臉和武花臉。但,不是三花臉丑角,這里指混淆黑白。<br>出墻:這里指跨行了。<br>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桓仁|
磐安县|
宁陕县|
郓城县|
本溪市|
郑州市|
伊川县|
观塘区|
兴隆县|
开原市|
青州市|
尉氏县|
利津县|
昌邑市|
平舆县|
罗田县|
长沙县|
团风县|
丰城市|
南昌市|
商都县|
定陶县|
大同市|
科尔|
富源县|
上林县|
扶沟县|
新昌县|
五寨县|
尖扎县|
石台县|
鸡泽县|
泾川县|
永兴县|
大石桥市|
泽普县|
依安县|
阜康市|
沅陵县|
苗栗县|
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