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苗族服飾是綻放在中國乃至世界服飾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以獨特的風格和精湛的藝術技巧受到世人的青睞。沈從文先生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贊譽苗族婦女服飾為“中國服裝史上的活標本”,其絢麗多彩,豐富多樣為其它民族所罕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年,我們湛江港退休舞蹈隊四姐妹排練完畢,說走就走,自助游到了湖南鳳凰古城,就是被苗族婦女服飾絢麗的色彩、繁雜的花式、耀眼的苗飾所吸引,興奮地穿上苗服,手舞足蹈地伸展起輕盈的身姿,留下了雷州半島女性穿著苗族服飾的喜悅。</p> <p class="ql-block"> “老葛根當作飯,崖藤葉作衣裳”《苗族古歌?溯河西遷》的這句吟唱,表明在原始社會時期,苗族先人和人類祖先一樣宅居在深山野林,過著十分落后的采集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楓木?蝴蝶”是苗族文化最為崇拜的圖騰。湘西苗人稱楓木為“媽媽樹”,它和蝴蝶一起成為生殖、繁衍的象征。因此,苗族服飾上的楓木圖案具有圖騰崇拜和生殖崇拜的綜合特征,有著濃烈的巫術色彩。</p> <p class="ql-block"> 苗族服飾做工精致獨特,制作者巧奪天工,用一針一線織繡著歷史和文化。其服飾是融織、染、繡、刺、挑花于一體的民族民間工藝美術,是立體的繪畫,是移動的雕塑,凝聚了苗人的智慧,承載著苗人濃厚的情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苗族婦女衣裙或長可抵足,飄逸多姿;或短不及膝,阿娜動人。便裝時多在頭上包頭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長褲,鑲繡花邊,系一幅繡花圍腰,再加少許精致銀飾襯托。</p> <p class="ql-block"> 苗族婦女上衣有云肩式、云襟式、疊擺式、四岔式、琵琶襟等七八個款式,無論哪一款,或胸前肩背,或擺襟袖口,或圍裙背篼,都用五彩色線都有精美圖案,如“二龍戲珠”、“蝴蝶戲梅”、“雙鳳朝陽”、“貓捉老鼠”、“八仙過海”等。女褲短而肥大,褲腳滾邊,亦用彩絲繡出精美圖案。這樣的服裝,再配上頭尖口大的船型繡花鞋,叮當作響的滿身銀飾,苗族婦女就美的讓人眼睛發亮了。</p> <p class="ql-block"> 苗人能歌善舞,尤以飛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舞蹈有蘆笙舞、板凳舞、銅鼓舞等,以蘆笙舞最為普遍。蘆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陽節等節日,以及建房、豐收、迎親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變化。在鳳凰古城,我們四姐妹舞之蹈之,興奮地留下一個個曼妙的剪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苗族服飾是我國民族文化的瑰寶,是智慧的象征,花色、布料、工藝、穿戴講究等等都蘊涵了深深的民族智慧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作者簡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凌風,雷州半島女兒,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湛江市作家協會理事。1986 年開始文學創作,擅長散文、隨筆、小說、報告文學寫作,喜歡簡潔唯美文字,追求純文學審美情趣。先后在全國、省、市級報刊發表小說、散文、報告文學200多萬字,作品頻頻獲獎。以網名"沁心橘子水"在榕樹下、紅袖添香、且聽風吟、草根原創文學網等知名網站擁有個人文集,作品被大量轉載,尤其散文作品深受廣大網民喜愛。</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昆山市|
新营市|
德钦县|
双辽市|
陇西县|
卢湾区|
中西区|
武安市|
河源市|
合作市|
长治市|
高邮市|
陆川县|
临夏市|
临漳县|
若羌县|
明星|
东乌珠穆沁旗|
武清区|
康保县|
镶黄旗|
安达市|
龙井市|
禹州市|
清丰县|
庄河市|
锡林浩特市|
双城市|
合水县|
通城县|
营山县|
韶山市|
潜山县|
林甸县|
吐鲁番市|
新竹市|
清涧县|
精河县|
郓城县|
凤阳县|
两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