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棘樹是神奇的,它有著極強(qiáng)的生命力。<br>火棘是薔薇科的一種常綠灌木,分布于中國黃河以南及廣大西南地區(qū),全屬10種,中國原產(chǎn)有7種,樹高可達(dá)3米。火棘喜強(qiáng)光,耐貧瘠,抗干旱,不畏寒,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其頑強(qiáng)的生命力可見一斑。 初夏時節(jié),它開出一團(tuán)團(tuán)熙熙攘攘的潔白花朵;而到了秋天,它又結(jié)出一簇簇水泄不通的鮮紅果實(shí)。火棘開出的花,幾乎沒有謊花,一五一十的全部結(jié)出了果子。那果子相攜著、緊靠著,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透著誘人的光彩。 火棘得此名字,大概是因?yàn)楣麑?shí)滿枝紅如火,樹枝上又有薔薇科植物特有的棘刺之故吧。<br>火棘的果實(shí)10月成熟,可在樹上宿存到次年2月,賞心悅目的生命力之持久,著實(shí)令人嘆服。 火棘的神奇,還在于它帶給生命的力量。<br>1935年紅四方面軍撤離川陜蘇區(qū)后,留下了“巴山游擊隊(duì)”共1200余人繼續(xù)作戰(zhàn)。彈缺糧盡時,戰(zhàn)士們只好找些野果來充饑。不知名的野果不敢吃,經(jīng)當(dāng)?shù)匾晃焕先酥敢筷?duì)首先下令上山采野果,其中最好吃的就是火棘樹結(jié)出的豆粒般大小的紅色小野果。此后,巴山游擊隊(duì)在南江光霧山的叢林之中,每過一座山都要找這種紅色小野果,和著麥麩、苕皮研磨后煮成“紅果麥糊”來充饑,才使游擊隊(duì)在這荒山野嶺之中堅持奮戰(zhàn)達(dá)五年之久。當(dāng)時,戰(zhàn)士們給火棘紅果取了一個非常動聽的名字——“紅軍糧”。 火棘救軍的故事,在我國古代也有流傳。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討伐張角,將士們饑渴難耐,曹操用計“望梅止渴”后,卻無糧可吃,此時正好遇到一片火棘林帶,有饑餓士兵摘食后感覺不錯,全軍便以其充饑裹腹,救了整個軍隊(duì),所以稱火棘為“救軍糧”。<br>類似的故事還有另外一個版本。諸葛亮南征糧盡無援,便令眾將士廣采火棘紅果,以果代糧,遂讓軍隊(duì)轉(zhuǎn)危為安,大獲全勝。<br>據(jù)四川《巴中縣志》《南江縣志》記載,清末王聰兒領(lǐng)導(dǎo)的白蓮教在漢水流域和巴山南麓,每遇缺糧時,便以火棘的紅果充饑,得以堅持斗爭數(shù)年。 火棘,以其轟轟烈烈的花開和碩果累累的豐收,演繹著感人至深的故事。無論是其自身的生命力和它給予生命的力量,都讓我對這種植物肅然起敬。它的存在,讓更多的存在得以延續(xù),并且具有了深刻的意義。在火棘的花語里,我讀到的是——光彩自然、溫暖生命。 以火棘的紅果充饑的年代早已離我們遠(yuǎn)去,但是火棘并沒有因此被人們遺忘。由于火棘具有的自然習(xí)性和觀賞性,它已然成為了城市的景觀樹和綠籬,成為百姓庭院的觀賞植物,也成為新的致富項(xiàng)目。火棘,正在以嶄新的姿態(tài),燃燒在華夏大地上,釋放著美,也點(diǎn)燃了美。 2021年11月16日于岱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安县|
阜康市|
丽水市|
西充县|
前郭尔|
深水埗区|
本溪|
依兰县|
大悟县|
南川市|
建湖县|
屯昌县|
涞水县|
永济市|
东乌珠穆沁旗|
衡东县|
平武县|
锦屏县|
潮州市|
乡城县|
安乡县|
鲁山县|
慈溪市|
巨鹿县|
土默特右旗|
通化市|
博湖县|
称多县|
开平市|
屏南县|
偏关县|
四川省|
德州市|
榆社县|
南丰县|
汶川县|
平阳县|
依兰县|
上犹县|
兴宁市|
南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