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蒼鷺</b>,又稱灰鸛、青莊、長脖老等,是一種大型涉禽鳥類,屬國家二類保護珍禽。2018年7月中旬一個周末,受朋友之邀到平山縣河合口鄉外大河村看望一位在此扶貧好友,得知該村山坡上有一棵近300年樹齡的油松樹,每年初春都會有百余只成年蒼鷺到此筑巢繁殖,其中這顆古松樹上有24對左右蒼鷺,其余蒼鷺筑巢在周邊松樹上。4月中上旬小蒼鷺陸續破殼而出,40天后小蒼鷺開始學習飛翔,形成300余只規模的蒼鷺群,在小山村形成一壯觀場景。尤其是當我看到村委會辦公室周邊墻上懸掛的攝影愛好者拍攝形態各異蒼鷺照片,聽到村里老人講述蒼鷺的故事,更讓我刮目相看,沒想到在我居住地100公里處竟然有這樣人間仙境、世外桃源。目前,這里以建立起蒼鷺峰生態保護區,同時,也成為攝影愛好者拍鳥最佳選擇地之一。每年7月中旬,多數蒼鷺開始遷徙,那顆古松樹上只留下蒼鷺的空巢,周邊的松樹上只有20余只因傷病或飛行能力較弱的小蒼鷺留守。此行我未能看到成群結隊,婀娜多姿的蒼鷺群,加上未準備拍鳥設備,只能抱有遺憾而歸,期待來年。</p><p class="ql-block"> 2019年3月初,我得知蒼鷺陸續返回了蒼鷺峰棲息地,便開始籌劃拍攝行動。首先,對原有的拍攝設備進行優化升級,并為70-200mm鏡頭配置了2倍增距鏡,為拍蒼鷺做器材準備。其次是生活物資的準備。由于三月初,山區夜間和早晨氣溫都在零度以下,為了選擇合適的拍攝時間,只好利用周六趕到村里,住在農戶家中,由于缺少采暖設備,只好自備電熱毯解決夜間取暖問題。早晨6:30上山,羽絨服、登山鞋、手套、方便面必不可少。步行200余米陡峭的山路,選擇合適的拍攝機位,架起三腳架、裝好鏡頭、固定相機、打開電源、對好焦距,開始了我首次拍鳥之旅。</p><p class="ql-block"> 當我第一次面對這些活潑可愛的精靈,鏡頭中呈現蒼鷺起飛、著落、嬉戲、示愛等畫面,讓我在激動與忙碌中忘記了饑餓。經過近3個小時的忘我拍攝,感到有些手麻腳涼,稍作休息調整,扭頭環顧四周,發現周邊20幾只長槍短炮對攝影目標形成環抱之勢,我手持的照相設備猶如小口徑步槍,在此純屬另類。拋開技術層面,論硬件設備,從鏡頭到三腳架與其他打鳥專業戶比,差距甚遠。雖然對自己第一次拍攝的部分照片感覺良好,但由于鏡頭與目標點的焦距不夠,主體畫面偏小。另外,就是三腳架和云臺對拍攝運動目標至關重要,小三腳架安放長焦距鏡頭穩定性差,球形云臺跟蹤運動目標不流暢且相機不好控制,錯失很多良機。這次拍攝雖過了把拍鳥的癮,但從中也總結了一些經驗教訓。回來后,我便上網查詢、找攝影愛好者咨詢性價比高的長焦鏡頭及三腳架和云臺,經反復比較,又新入手一部150-600mm鏡頭,外加1.4倍增距鏡,并配置一套穩定性較好三腳架及懸臂式云臺。這些設備就緒到位,使后續的拍攝就比較得心應手了,除熟悉設備,就是考慮相機的速度、光圈、感光度和構圖效果就行了。通過對蒼鷺拍攝,我被拍攝對象的靈動神韻與多姿形態所打動,促使我在一年內七上蒼鷺峰,與蒼鷺結緣,收獲萬余張蒼鷺生活的點點滴滴。我之所以喜愛蒼鷺,源于蒼鷺的五大特點:</p><p class="ql-block"><b> 衣著時尚</b>。蒼鷺羽毛天然具有黑白灰三色,并在周身合理分布,同時,蒼鷺的復羽在頸部與背部有序排列,兩肩有長尖而下垂的倉灰色羽毛,羽端成白色,雄性蒼鷺冠羽由4根細長黑色羽毛組成,猶如小辮子,在發情期、向雌鳥示好、雄鳥爭斗等復羽和羽冠都會彭起,十分靚麗。其色彩華而不媚,艷而不俗,與人類時尚界對色彩追求與審美十分吻合。</p><p class="ql-block"><b> 體型優美</b>。用天生麗質來形容蒼鷺比較恰當。蒼鷺長頸、長腿,是典型的模特身材,同時配有長嘴圓眼黑爪,搭配在一起尤顯精神。特別是它的細長的大嘴,平時為淺黃色,但在每年春季發情期變為橙紅色,雄鳥尤為明顯,在陽光的照耀下很性感。此外,蒼鷺的飛翔姿態為“Z”字型,但起飛、著落時呈現出體態優雅,動作灑脫、剛柔相濟,是其它鳥類無法比擬的。</p><p class="ql-block"> <b>做事執著。</b>蒼鷺有個綽號“長脖老等”,指的就是它在江、河、湖、海淺水域捕食的執著,有時一等就是數小時,不達目的不罷休。同時,這也成為蒼鷺容易受到傷害的致命弱點。另外。蒼鷺的執著還體現在繁育后代上。蒼鷺每年初春遷徙到蒼鷺峰棲息地,便開始擇偶筑巢,一般在三月中上旬交配產卵3--6枚,由雄雌蒼鷺共同孵化,以雌性蒼鷺孵化為主。雄性蒼鷺主要忙碌運送樹枝、干草絮窩筑巢材料及小蒼鷺的食物等。孵化期在26天左右,小蒼鷺破殼誕生。期間由于受蒼鷺的天敵鷹、隼、雕梟等猛禽攻擊或天氣原因造成卵的破損及小蒼鷺全部夭折。雌雄蒼鷺會重新交配產卵,進行孵化,直到小蒼鷺振翅飛翔,生活自理,才算完成使命。</p><p class="ql-block"><b> 生活規律。</b>蒼鷺生活的規律性主要體現在定時遷徙、日常的起居和食物選擇上。首先,蒼鷺的遷徙時間性強,每年二月底、三月初便陸續來到蒼鷺峰,回遷前,先派偵查員到擬遷徙落腳點進行前期偵查,探明原有的樹木、巢穴是否保存完好,有無潛在危險,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頭鳥率先入駐古松樹最頂端巢穴,而后依次按照輩分和到達時間從上至下選擇巢穴,古松樹安排就緒后,其余蒼鷺入駐周邊松樹筑巢。其次,蒼鷺每日的起居具有明顯規律性,屬晝出夜伏鳥類,一般早晨5:30開始鳴叫覓食等,進入第一輪活躍期,上午10點至下午16點相對安靜,16點至18:30又進入新一輪活躍期。每年從七月中旬,小蒼鷺具備一定的飛行能力后,則又開始新一輪遷徙。但是,留守的蒼鷺只能住在周邊松樹上,不能占居古松樹巢穴。另外,蒼鷺對食物十分挑剔,以吃活食為主,魚蝦蟹、田鼠、螞蚱、小蛇等都是它主要食物。因此,人工喂養蒼鷺很難成活。</p><p class="ql-block"><b> 愛憎分明</b>。蒼鷺為一夫一妻,但也存在雜交現象。自然壽命一般在20年左右。由于跨年度的長途遷徙,第二年能返回蒼鷺峰的蒼鷺不足二分之一,大量的蒼鷺在遷徙途中被天敵捕食或人為傷害,也有部分在遷徙中走散或被疾病奪去生命。因此,失去配偶的蒼鷺回到棲息地后便開始配偶的爭奪,獲勝者,取得美人歸,開始新一輪筑巢繁殖生活。蒼鷺一但確立了夫妻關系,便相敬如賓,苦心經營自己的愛巢,雌雄輪番運送筑巢材料,鳥巢外圍和底部一般為干樹枝,內層是干草,成淺“U”型,頂部為敞口。這個時期的蒼鷺進入發情期,在絮窩搭巢同時,不定時的進行交配,而后產卵、孵化。它們在同一顆樹上,巢穴相距很近,各過各的日子,互不打擾。偶有懶者偷拿別的巢穴樹枝、干草,便會產生鄰里間糾紛。也有鄰居因地盤矛盾大打出手。一些未找到配偶的流浪鳥,有時故意走錯門,上錯床,往往會遭到主家的痛擊,而倉茫逃竄。小鳥出殼后,蒼鷺夫婦便開始為期40天獵食喂養,直至小蒼鷺能自己飛翔采食,才完成哺育后代任務。蒼鷺對天敵和外界襲擾十分敏感,一旦受到威脅,它會首先保護卵或小鳥,實在不行就騰空而起逃命自保,待危險過后,再重返巢穴。</p><p class="ql-block"> 通過上述介紹,希望社會各界重視對我們賴以生存自然環境的保護,重視對自然界鳥類和小動物的愛護,減少人為破壞與干擾,使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好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下面我分四組照片介紹蒼鷺生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i>一,蒼鷺峰環境 一個群山疊嶂,清泉環繞的小山村。</i></b></p> <p class="ql-block"><b>二,擇偶筑巢期 一般在7—14天完成筑巢。</b></p> <p class="ql-block"><b>三,產卵孵化期 一般在25+1天孵化出幼鳥。</b></p> <p class="ql-block">四,雛鳥的成長期一般為40天左</p><p class="ql-block">右,雛鳥開始離巢飛翔。</p> <p class="ql-block">(以上文字、圖片已經版權注冊,未經許可不得盜用文章、圖片;不得用于商業性轉載等違規使用,違者追究法律責任)。</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足县|
南岸区|
虹口区|
镇原县|
峨边|
台前县|
东山县|
凤凰县|
辽源市|
德安县|
巴东县|
泌阳县|
孟津县|
廉江市|
金川县|
册亨县|
芜湖市|
太谷县|
乌恰县|
响水县|
虞城县|
青川县|
安丘市|
松潘县|
拜泉县|
龙胜|
宣威市|
醴陵市|
金山区|
临夏县|
达州市|
乐安县|
新干县|
北宁市|
镇康县|
山东省|
浪卡子县|
安岳县|
定州市|
合山市|
曲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