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看過金庸老先生《笑傲江湖》的人都知道,那里面生動地刻畫了五岳劍派兩個掌門人,即岳不群與左冷禪一個“偽君子”,一個“真小人”的人物形象。要說《儒林外史》中其實也有這么兩個人可以拎出來對比著看,而且同理,若從迷惑周圍人的角度來講,“偽君子”遠比“真小人”更可怕。不過如果站在理解人性的角度來看,又多少覺得,“偽君子”至少還懂維持一些面子,在沒被捅破前比起毫不要臉的“真小人”,似乎對維持社會的道德水準還是多少起了積極作用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不信,就看牛浦這個真小人,從《儒林外史》第二十回末尾開始正式出場,除了有求于甘露庵老和尚那會還算彬彬有禮,后來種種行為做派可以說讓人看著就來氣。但實際上,他品行中不堪的一面,在回答老和尚問他為何夜夜來庵里借燈讀書時,就已直白地表露過:“我打學堂門一過,聽見念書的聲音好聽,因在店里偷了些錢,買這本書來念。”這時的這個店,還只是牛浦祖父開的香蠟店,他偷錢,那勉強就算偷自家的錢吧。但后來待到老和尚好心接納后,他這偷的東西就多起來了,最大的收獲自然就是偷到了之前寄居甘露庵,現已病故的牛布衣的詩文,從此開始冒名頂替、招搖撞騙。且看接下來要不就是“次日,又在店里偷了幾十個錢,走到吉祥寺門口一個刻圖書的郭鐵筆店里柜外”——這是偷香蠟店的錢去刻名章;要不就是和一直幫襯自己的卜氏舅家兩兄弟鬧翻后,決心出去闖蕩,“忙走到庵里卷了被褥,又把和尚的一座香爐、一架磬,拿去當了二兩銀多銀子”——這完全是把去京城報國寺做方丈的老和尚臨行前委托他照看庵堂的囑咐扔到九霄云外去了。</p> <p class="ql-block"> 不過可能正因為牛浦這人一出場就是小人行徑,觀者反而覺得無論是他設計離間牛玉圃與萬雪齋的關系,讓兩人反目,還是后來到了淮安府安東縣隱瞞了自己家中早有妻子,被富裕殷實的生意人家黃家招為女婿,都不足為奇,這分明就是他能干得出來的事嘛。因此,當看到后來牛浦被牛玉圃報復,誑到龍袍州這個沒人煙的所在,“當下不由分說,叫兩個夯漢把牛浦衣裳剝盡了,帽子鞋襪都不留,拿繩子捆起來,臭打了一頓”時,大家也很拍手稱快,覺得這頓好打不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兩相對比,在《儒林外史》第十五回借由游覽西湖的馬二先生慷慨相助而出場匡超人,大家對他的道德水準要求或者說期望值顯然更高。在這樣微妙的心理下,他后來的變化不會讓人產生像對待牛浦那樣“好打不冤”的痛快,而是有著復雜的同情與惋惜之情。推測作者的態度,應該也是對匡超人這個人物抱有喜歡與惋惜的,要不也不會從他初出場的十五回到故事講述完結的二十回,不惜筆墨用了五個篇章來娓娓道來——他本質上,還真是一個聞名鄉里的孝敬父母、友愛兄弟、讀書上進的大好青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在這位大好青年的成長歷程中,也是遇到的好人多,比如村里的潘保正幫遭受火災的匡家求得寺廟的暫住收留,又幫匡超人在偶爾路過的溫州府樂清縣知縣面前好言推薦,而這位樂清縣知縣也是個伯樂,后來除了幫助應試的盤纏,還著力在上級面前推薦匡超人是“孤寒之士,且是孝子。”而此時,學道聽完知縣推薦后對人才選拔的標準也是:“士先器識而后辭章,果然內行克敦,文辭都是末藝。”應該說,故事若只到此,匡超人的發展脈絡大概就是一個寒門孝子因為品行敦厚和努力上進,從此改變了自身及家庭命運的勵志故事。</p> 可惜后來,匡超人到了杭州,因為好心的潘保正推薦了在布政司為吏的堂兄弟潘三爺照應他,反而讓他的三觀漸變,離了初心。也難怪,其實換了任何一個貧家小戶的青年,在當地呼風喚雨的潘三爺熱情結納下,還能分辨出正途與歪路,本身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這里倒真不能太苛求匡超人的眼界和定力。且看潘三爺與匡超人初次見面,作者就有生動的描寫,在這番描寫背后,自然就為窮小子的心態起伏和變化埋下了伏筆:<br><br> (潘三爺)當下,吃了兩個點心便丟下,說道:“這點心吃他做甚么?我和你到街上去吃飯。”叫匡超人鎖了門,同到街上司門口一個飯店里。潘三叫切了一只整鴨,燴一賣海參雜燴,又是一大盤白肉,都拿上來。飯店里見是潘三爺,屁滾尿流,鴨和肉都揀上好的極肥的切來,海參雜燴加味用作料。兩人先斟兩壺酒,酒罷用飯。剩下的就給了店里人。出來也不算賬,只分付得一聲:“是我的。”那店主人忙供手道:“三爺請便,小店知道。”<br> 確實。同樣是在杭州,這一次重來,匡超人面對的是潘三爺灑脫和豪爽的待客作派,而上一次在杭州的他,則是“跟著一個賣柴的客人來省城,在柴行里記賬。不想客人消折了本錢,不得回家”的流落失所。如不是偶遇心地善良的馬二先生解囊相助十兩銀子,根本就沒有盤纏回到家鄉。待一頓飯后,匡超人又隨之回到潘家賭錢,可以說,從他自潘三爺手中接過兩千錢賭資開始,就已經從內心中認同與仰慕于眼前這個仿佛無所不能的潘三爺了。接下來,賭完錢幫偽造文書,這個自然成了順水推舟的事,何況寫完文書次日,“潘三隨即拿二十兩銀子遞于匡超人,叫他帶在寓處做盤費。”二十兩銀子不是一筆小數目,需知馬二先生當初贊助匡超人的十兩銀子,除了大約一兩供其回家路費外,還給他預留了給父親看病以及做點小生意的本錢。從這題外話說一句,馬二先生才是真正的授人以魚,也授人以漁也。<br><br> 只是,此時拿到潘三給的二十兩銀子的匡超人,雖然歡喜接過后也沒忘家中做小本生意的大哥,“遇便人也帶些家去與哥添本錢”,但隨著“潘三一切事,都帶著他分幾兩銀子”,身上漸漸光鮮的他,已經很樂意享受這種從灰色渠道掙快錢的樂趣,所以,當潘三收了五百兩銀子安排他去做替考這種很可能身敗名裂、自毀前程的事時,他也毫不猶豫地大膽去做了。<br> <p class="ql-block"> 但要說潘三爺這個人還真不可惡。他雖帶著江湖豪氣,凡事不按正道的辦法來,但內心中對匡超人是在利用之余有惜才之心的。要不,他不會在替考一事分給匡超人兩百兩銀子的同時,正經替其打算:“二相公,你如今得了這一注橫財,就不要花費了,做些正經事。”什么是正經事呢?潘三可是毫不含糊,大力幫忙替他做媒娶了衙門小吏鄭老爹家的女兒,又幫其“典了四間屋,價銀四十兩,又買了些桌椅家伙之類,搬了進去。請請鄰居,買兩石米,所存的這項銀子已是一空。還虧事事的都是潘三幫襯,辦得便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應該說,不管潘三的掙錢手段是否充滿爭議,但在對待匡超人上,他確實是真心誠意將其當朋友對待的。所以當后來東窗事發下獄后,內心顯然是很渴望這個自己曾真心對待,現在剛考了歲考第一、得到宗師欣賞的匡超人能搭救自己的。不過顯然閱人無數的潘三這次也是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了,匡超人除了在兩人共同的朋友景蘭江等一幫人前吹噓下現在的能耐和見識,接下來便一口回絕了蔣刑房代潘三的托話:“可好費你蔣先生的心,多拜上潘三哥,凡事心照。若小弟僥幸,這回去就得個肥美地方,到任一年半載,那時帶幾百銀子來幫襯他,倒不值甚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愛惜羽毛起來的匡超人,此時已在京中瞞著家中已有鄭氏妻子的事實,又攀龍附鳳娶了李給諫的外甥女辛娘子——這點和牛浦倒是不謀而合。所以當他大義凜然般說道:“潘三哥所做的這些事,便是我做地方官,我也是要訪拿他的。如今倒反走進監去看他,難道說朝廷處分的他不是?這就不是做臣子的道理了。”看起來就頗有點賊喊捉賊的好笑。倒是接下來一句:“況且我在這里取結,院里、司里都知道的。如今設若走一走,傳的上邊知道,就是小弟一生官場之玷。”是符合人性的顧慮,算是匡超人內心真正的想法。當然,這也說明匡氏現在已經決定過河拆橋,哪怕從不違國法、僅從朋友角度來接濟一下潘三也是不可能的了。</p> <p class="ql-block"> 至此,再加上虛偽地惋惜原配夫人鄭娘子的去世、評價幫助過自己,還是自己主動結拜的義兄馬二先生“這也是弟的好友。這馬純兄理法有余,才氣不足;所以他的選本也不甚行。惟有小弟的選本,外國都有的!”的種種言行,一個平步青云固然是正在平步青云,但偽君子也確實是偽君子的形象,就此設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實若按古人講的“子不教父之過”,來分析下牛浦與匡超人的成長環境,應該說原生家庭都沒給他們的三觀形成帶來不良的影響。牛浦雖父母雙亡,可卻是由本分的祖父一手帶大的,能夠讓開米店的鄰居卜老爹來主動結親,可想牛祖父在鄉里人緣不壞;至于匡超人的父親,對其一番囑托更是動情在理:“……僥幸進了一個學,將來讀讀書,會上進一層也不可知;但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緊的。我看你在孝弟上用心,極是難得,卻又不可因后來日子略過的順利些,就添出一肚子里的勢利見識來,改變了小時的心事。我死之后,你一滿了服,就急急的要尋一頭親事,總要窮人家的兒女,萬不可貪圖富貴,攀高結貴。”</p> 諷刺的是,匡超人后來的行徑恰恰和匡太公的臨終叮囑背道而馳。如此看來,一個人決定走什么樣的道路,歸根結底還在于自己的選擇與決定,不能一味甩鍋給原生家庭或著交友不慎。<br><br> 當然,評論完書中人物,還是那句話要送給自己——所有道德標準是用來要求自己,而非要求別人的。所以評論別人固然容易,嚴格要求自己卻是真不容易的。且自勉吧。<br><br><font color="#ff8a00">[《儒林外史》,吳敬梓著,作家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font><br> 注:本文連環畫圖片來自網絡。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贺州市|
雷山县|
惠来县|
开鲁县|
陕西省|
霍山县|
泽普县|
蒙城县|
沁阳市|
五常市|
文山县|
莱西市|
阳春市|
手游|
葵青区|
喜德县|
邢台市|
遂宁市|
康保县|
章丘市|
岑溪市|
高雄县|
海安县|
兰考县|
西充县|
武山县|
邢台县|
昌黎县|
唐海县|
张家口市|
千阳县|
房产|
和平区|
城市|
徐汇区|
泰宁县|
枣阳市|
溆浦县|
来宾市|
扶沟县|
肥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