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伍旭東:職業是軍事記者,微信名“溆水微瀾”,美篇號3548468,美齡1930天,發表作品176篇,加精作品53篇,閱讀量26萬,情感領域優質作者,擁有粉絲4800個。今年9月,兩篇作品分別榮獲“故事大王獎”和“小視頻組人氣笑”。</p><p class="ql-block"> 我的美篇宣言是:寫溫暖的文字,講溫暖的故事,品溫暖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第一篇加精作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第五十三篇加精作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此文獲2013年度全國報紙副刊作品金獎</b></p> <p class="ql-block"> 本人的美篇文章側重于談“情”說“愛”。回顧這些年自己所走過的路,正因為有太多的感慨、感悟、感動,所以才在不經意間,隨手寫下這些溫暖的文字,或濃墨重彩或輕勾細描地抒發血濃于水的親情、刻骨銘心的愛情、彌足珍貴的友情、埋藏心間的恩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憶我的人生“芳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伍旭東</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979年深秋,剛過完17歲生日的我穿上軍裝,從湘西小鎮入伍來到山城重慶。</p><p class="ql-block"> 當時正是改革開放初期,重慶大街小巷,處處可見穿花襯衫、喇叭褲,燙爆炸頭,戴蛤蟆鏡,跳迪士科的青年男女。</p><p class="ql-block"> 每次和戰友上街,走在路上,總能遇見一些新潮的女孩,一邊扛著臺式錄放機,隨著音樂扭動著腰肢,一邊用戲謔的口吻沖我們喊:“兵哥哥,過來耍個朋友噻!”嚇得我們臉一紅,落荒而逃。</p><p class="ql-block"> 不過,與花襯衫、喇叭褲相比,我們還是覺得自己這身軍裝帥氣。“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軍裝一穿,整個人便顯得陽剛英武。</p><p class="ql-block"> 所以,心里一直有個強烈的愿望,一定要穿著軍裝照張像,寄回家去,讓父母在廠里工友面前顯擺顯擺。</p><p class="ql-block"> 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我們幾個新兵上山打豬草時突發奇想:借連隊干部的手槍出去照張相,早點寄回去以解父母的相思之苦。</p><p class="ql-block"> 回到連隊,正好遇到副指導員岳民(平時老兵都戲稱他“岳副”)。聽我們一說,岳副指導員想都沒想,很爽快地答應了。他不僅取下掛在床頭的手槍,還找出一個不知是誰的海鷗牌相機,陪我們幾個臭小子,來到連隊附近的一片竹林里。</p><p class="ql-block"> 岳副指導員受電影《偵察兵》劇照的啟發,讓我裝模作樣地擺出偵察兵造型,拍下了入伍后的第一張照片。</p><p class="ql-block"> 因為一幅照片,讓我永遠記住了“岳副”。遺憾的是,“岳副”當年就轉業了,此后我們再未見過面……</p><p class="ql-block"> 轉眼間,當兵兩年了。這天傍晚,連隊通信員突然找到我,說我父親來了。得知消息,我又驚又喜。驚的是父親來得太突然,事先沒有任何預兆;喜的是分別兩年,父子倆竟然在山城相聚了。</p><p class="ql-block"> 見面時,父親手里攥著個皺巴巴的信封,我一眼認出,那是我之前寫給家里的信。父親告訴我,這次與廠里同事向叔叔到四川宜賓出差,順道來重慶看望我。</p><p class="ql-block"> 那個年代,打個長途電話都不容易,更別說往部隊打電話了。所以,父親和向叔叔全憑信封上的地址,一路打聽才找到了我。</p><p class="ql-block"> 那時官兵關系融洽,連隊領導只要聽說戰士親屬來隊了,都要專程登門看望。因為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天,連長、指導員來招待所看望父親時,特意提醒我陪父親去附近幾個景點轉轉,多照幾張照片。</p><p class="ql-block"> 遺憾的是,因時間倉促,我找了一大圈,也沒找到相機。第二天,我們來到重慶“中美合作所”美蔣罪行展覽館參觀,見門口有照相的小販,就請人給我們照了張合影。這張照片直到10天后才收到。</p><p class="ql-block"> 當天晚上,連首長專門叮囑炊事班加了幾個菜,端到連部。連長、指導員讓我把父親和向叔叔請過去,一起陪著吃頓便飯,算是接風。</p><p class="ql-block"> 連隊條件簡陋,一張辦公桌挪到會議室邊上,擺上幾副碗筷、幾個軍用搪瓷杯,就算成席。父親和向叔叔都不會喝酒,兩口燒酒下肚,很快面紅耳赤,醉眼朦朧。</p><p class="ql-block"> 平時不善言談的父親,話也漸漸多了起來。當時具體說了些什么,現在已經記不清了,大概就是鼓勵我在部隊好好干、長出息之類的話。</p><p class="ql-block"> 連隊駐地離重慶火車站相距十幾里地。父親走的那天,連長、指導員趕到招待所送行,并提前讓通信班派了一輛軍用三輪摩托車,給他們送站。</p><p class="ql-block"> 父親感動不已,悄悄把我拉到一邊,叮囑道:“煥兒,我看出來了,你們連長、指導員都是做大事的,好好跟著首長干,以后讓我們伍家祖墳也冒冒青煙。等你哪天立了功,戴上了大紅花,照張照片寄回來,讓我和你媽也高興高興。”</p><p class="ql-block"> 父親的預言很準。若干年后,當時的連長、指導員,肩上都扛上了金燦燦的將星,一個當了中將,一個當了少將。但每每談到這個話題,我都心生愧疚,因為我不僅沒能如父親所期望的那樣,讓祖墳“冒青煙”,甚至連張戴大紅花的照片都沒能看到。</p><p class="ql-block"> 實際上,直到入伍的第18個年頭,我在機關當了副處長,因為參加抗洪救災宣傳成績突出,才第一次立功。但那時,早已不時興戴紅花照“光榮照”了。</p><p class="ql-block"> 2003年5月,我由第二炮兵政治部宣傳部宣傳處處長提拔為火箭兵報社副社長,這讓我頗感意外。因為,我當時任處長才兩年半時間,年齡剛滿40歲,能夠跨入師職干部行列,算是進步比較快的。而且,我這個人性格內向,不善交際,又沒有任何“背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等“好事”會落到我頭上。</p><p class="ql-block"> 后來,每當遇到熟悉的首長,我都會道出心中的疑惑。他們的回答就像事先商量好了似的,如出一轍:“要感謝應該感謝你自己,是你出色的工作成績贏得了組織信任。”</p><p class="ql-block"> 我只能說,自己遇到了一個好時代。</p><p class="ql-block"> 自1981年重慶一別,到2009年父親去世,他老人家再未提過照相的事,似乎早被他淡忘了。其實,我在部隊的每一點進步,父親都看在眼里,令他欣喜,無論這進步是大是小。</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在父親看來,只要兒子努力了,就是優秀的!</p> <p class="ql-block"> 天邊飄過故鄉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喚,當身邊的微風輕輕吹起,有個聲音在對我呼喚,歸來吧、歸來喲,浪跡天涯的游子……</p><p class="ql-block"> 四十余載軍旅人生,時光匆匆,歲月倥傯。但無論跋涉何處,故鄉在我心里,總是一幅讓人流連忘返卻充滿蒼涼之感的風情畫:安詳秀麗的溆水,河面上依稀可見的遠帆點點,隔河相望的吊腳樓,透出清秋般孤寂的青石板路,都是畫中鮮活的景致。而吊腳樓里勤勞清苦的鄉親,以及他們腳下這塊多情的土地,又成了我生命中深情的追憶和無法割舍的情結。</p><p class="ql-block">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白駒過隙,轉瞬五十九載,夢里依稀慈母淚,昔日少年已白頭,似曾相識燕歸來。故鄉的山, 陌生而熟悉,故鄉的水,熟悉而陌生,改變的是容顏,不變的是溫暖……</p><p class="ql-block">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行進在情感里,額頭上烙著親情,心窩里裝著愛情,雙手中攥著友情,記憶里刻著恩情。只有心中始終充滿對萬物蒼生和生活、生存、生命本身的悲憫情懷,我們才能真正守護好自己的精神家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北川還活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伍旭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天崩地裂、風嘯雷鳴,墻倒屋塌、呼天喊地……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大自然用它那雙無情的手,頃刻間將北川上萬個鮮活的生命推入地獄,整個縣城幾乎被夷為平地。外電評論稱,北川已成為一座死城。</p><p class="ql-block"> <b>北川,這個曾經風景秀麗、民風純樸的小城,真的死了嗎?</b></p><p class="ql-block"> 這兩天,腦海里總忘不了那個叫陳堅的北川小伙子。他被殘垣斷壁、鋼筋混凝土堆成的“山”埋了79個小時。救援隊幾個大型液壓千斤頂,也沒能將他身上的“山”頂起。躺在廢墟下,陳堅一邊呻吟著:“痛!痛!”一邊用微弱的聲音安慰營救他的人們:“我老婆剛懷孕,為了老婆,我不能死,一定要活下去。”疼痛讓他把雙手插進了泥土,嘴里仍用氣若游絲的聲音唱著“沒有花香,沒有樹高……”經過6個小時的營救,陳堅終于被從廢墟中拉了出來。但就在下山的路下,他永遠地停止了呼吸。抬他的戰士哽咽著說:“你這個傻子,都堅持這么久了,怎么不再多堅持一會兒,你這個傻子!”一個女記者在旁邊哭喊著搖著他的手:“陳堅,你聽得到不,你醒醒,你老婆還在等你回家呢!”但此刻,陳堅再也聽不到人們的呼喚。</p><p class="ql-block"> <b>北川死了嗎?不,這位小伙子告訴我,北川還活著!</b></p><p class="ql-block"> 一場災難,把北川的“父母官”們推到了風口浪尖。王洪發也是“官”,而且是專管救災的“官”——北川縣民政局長。在這場災難中,王洪發失去了兒子、二姐、侄兒、岳父等15位親人,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3位副手。于是,帶領群眾抗災自救的重擔,便責無旁貸地落在王洪發一人身上。奔跑,呼喊,勸阻,安慰……他拖著一條受傷的腿,一瘸一拐地穿行在座座廢墟旁。幾天幾夜,這個剛強的漢子沒掉過一滴淚。一位記者問他:“你失去了這么多親人,現在傷心嗎?”王洪發反問道:“我想傷心,你能給我時間嗎?總有一天,我要大哭一場!”</p><p class="ql-block"> <b>北川死了嗎?不,這位“公仆”告訴我,北川還活著!</b></p><p class="ql-block"> 眼前總是浮現著這樣一幅畫面:一位眼窩深陷、面容憔悴的北川中年男子,默默地站在已變成廢墟的家園旁。厚厚的眼鏡片讓我們無法看清他的表情,但我們能看清的是從鏡片后面不斷涌出的淚水,還有那被煙灰燙著了卻毫無知覺的手指。他就以這種姿勢在這里站了整整3天3夜!因為,廢墟里埋著他79歲的老母!救援人員勸他離去,他說:“活要見人,死要見尸!老娘埋在這里,我怎么能走!我要再陪老娘說說話。”我們知道,災難雖然讓他的身板有些彎曲,他的脊梁依然挺拔!</p><p class="ql-block"> <b>北川死了嗎?不,這位兄弟告訴我,北川還活著!</b></p><p class="ql-block"> 用“毀滅性打擊”這個詞形容北川中學,一點也不夸張。這次地震,使這所擁有2800多名學生的老校,僅幸存1342人。另有40位老師遇難。曾經的花園眨眼間變成了人間地獄。但讓人們沒有想到的是,災后第七天,孩子就把從廢墟中搶出來的“四川省北川中學”校牌,豎在了四川綿陽市長虹集團培訓中心,開始復課。19日上午10時,600多名北川中學高三年級幸存師生集體默哀3分鐘,祭奠被災難奔走生命的老師、同學。一片寂靜后,被壓抑的哭泣聲此起彼伏。但哭泣僅持續了幾分鐘,他們就高唱著國歌,走進了教室。“地震可以毀壞我們的學校,可以毀壞我們的家園,卻永遠摧不垮我們堅強的精神。”這就是剛從廢墟中爬起來的北川中學師生的回答。</p><p class="ql-block"> <b>北川死了嗎?不,北川中學的孩子們告訴我,北川還活著!</b></p><p class="ql-block"> <b>是的,北川還活著!四川還活著!中國還活著!她就活在我們的血液中,她就長在我們的骨髓里!</b></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15px;"> (載2008年5月23日《火箭兵報》)</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戰斗在北川的35個晝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2008年5月19日,國務院確定的全國哀悼日。按民間習俗,這天是地震遇難者的“頭七”。而對于我來說,卻是一個既悲痛又糾結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抗震救災期間,報紙出版轉入戰時狀態,為了及時處理前線來稿,社領導和新聞版面編輯就睡在辦公室。</p><p class="ql-block"> 這天凌晨,我處理完版面剛在辦公室躺下,就接到二弟的電話,說父親病危住院,這次恐怕撐不過去了,希望我能趕回去見父親一面。</p><p class="ql-block"> 此前,父親斷斷續續病了一年多,多次住院,兩次報病危。二弟的話讓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我趕緊向領導請了假,買了當晚回湖南的車票。</p><p class="ql-block"> 中午,我沒去食堂吃飯,把自己一個人關在辦公室里,完成走前的最后一項任務——為報紙撰寫當天的悼念文章《今天,中國在哭泣》。</p> <p class="ql-block"> 下午一上班,情況突變。領導找到我,說前線采訪任務繁重,需要派一名社領導前去牽頭組織,經社里研究決定,這項任務交給了我。</p><p class="ql-block"> 捏著兜里的車票,我心里與其說是在糾結,倒不如說是在撕扯。一邊是躺在病床上生命垂危的父親,一邊是埋在廢墟里泣血呼喊的鄉親,作為一名軍人,孰輕孰重,我自有分寸。</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退掉車票,含淚西行,趕赴北川。這一走就是35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2, 126, 251);"> 2002年3月20日,組織撰寫的反映江澤民同志關心第二炮兵建設的長篇通訊《鍛造共和國和平盾牌》,在以《人民日報》為首的全國百余家報紙同時刊發,產生重大影響。</b></p> <p class="ql-block"> <b>個人專業成就簡介:</b>從事軍事新聞宣傳工作近40年,先后參與組織1998年抗洪搶險、建國50周年國慶閱兵、2003年抗擊非典、建國60周年國慶閱兵、2008年汶川抗震救災、2010年玉樹抗震救災等重大宣傳戰役。組織宣傳了高津、劉啟德、譚清泉等20多個全國全軍重大典型。2002年組織撰寫長篇通訊《鍛造共和國和平盾牌——江澤民主席關心第二炮兵建設紀實》,分別被《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全國100多家報紙頭版頭條刊發。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后,任《火箭兵報》前線報道組組長,率8名記者在重災區北川縣戰斗35天,采寫稿件500多篇。</p><p class="ql-block"> 40多年間,先后發表新聞、文學作品及理論文章1000多篇,共有百余篇作品獲獎,其中,獲解放軍新聞獎一等獎3篇、二等獎5篇,獲全國報紙副刊作品金獎1篇,獲全軍政治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二、三等獎各一篇。先后出版新聞作品集《穿越死亡線》、散文集《天堂里的眼睛》《今生,最美的遇見》、雜文集《人在做 天在看》等著作多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人生感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這個世界很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大到一出門就可能走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這個世界很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小到一拐彎就可能撞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人生的無奈就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走失的也許是你最在意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撞見的也許是你最不屑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所以,要好好珍惜對你好的人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弄丟了,上百度也找不回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上搜狗也搜不到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你是深情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便是癡情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管當下我們有沒有人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也要努力去做一個可愛的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埋怨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嘲笑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更不羨慕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個人自由自在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春風里綻放,</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陽光下燦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風雨中奔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時常提醒自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是真心的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寧可不說;</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違背本性的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寧可不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內心反感的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寧可不交。</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場演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把每個人比作生活舞臺上的演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愿意始終以本色出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化妝,不戴面具,</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永遠扮演真實的自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的人生哲學就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開自己的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讓別人堵心;</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做自己的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不攪別人的美夢;</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走自己的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給別人留條足夠寬的路。</b></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丹县|
定兴县|
山西省|
上思县|
宝山区|
德保县|
会理县|
鹤庆县|
大厂|
牟定县|
昂仁县|
湘潭市|
平度市|
拉孜县|
涟源市|
六盘水市|
礼泉县|
兴山县|
龙江县|
米脂县|
鄂托克前旗|
米易县|
调兵山市|
镇原县|
微山县|
昌邑市|
武威市|
新密市|
井研县|
焉耆|
乌拉特后旗|
新竹市|
吉水县|
犍为县|
富蕴县|
大悟县|
洪洞县|
苏尼特左旗|
大港区|
安乡县|
武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