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時期,大荒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這“成都載天山”乃是今天清泉遍布的龍泉東山。<br>龍泉山脈古時亦稱昆侖山的中段,其山的四周荒蕪千里,幾無人煙,使得其山就象大漠中的綠洲。<br> 山上茂林修竹,飄逸著仙風仙氣,而桃林更是海內外所獨有。<br> 在載天山中居住著幽冥之神的后人,古人曰“夸族”。<br>他們個個身強體壯,高大魁梧,氣度不凡。<br>夸族人的首領就是夸父。<br> 那時候,整個世界還處混沌洪荒時代,毒蛇猛獸橫行,恐龍神出鬼沒。夸父為了本部族能夠頑強活下來,每天都率眾人與恐龍和洪水猛獸搏斗。<br> 他常常將捉到的兇惡黃蛇掛在自己的兩只耳朵上作為裝飾品引以為榮,還將獵殺的恐龍掛在自己的洞穴入口處,表現神勇氣慨,以鼓勵族人勇敢精神。<br> 一日,夸父來到名曰“鳳凰山”北丘之地,在沼澤之中偶見鳳凰仙女沐浴,但見得水霧僚繞間,鳳眼低垂,風情柔柔,凝胭玉體,嬌美纖態。看得夸父手中把玩之蛇竟悄悄溜走。正當他目瞪口呆之時,只聽得“啊呀”一聲驚呼,鳳凰女騰空飛舞,避開了兇蛇致命的攻擊,說時慢,看是快,夸父如夢初醒,瞬間手斃兇蛇,鳳凰女因傷跌落在夸父身邊草淺水岸處。 夸父嚎啕之,聲震五佰余里,族人趕來,將鳳凰女駕回洞穴,由靈仙師熬藥敷治九拾九天,夸父日夜倍伴,鳳凰女醒來,頓生愛意。那時候沒有什么山誓海盟,亦無婚嫁之媒說, 同處洞穴,便只待傳宗接代的時刻來臨了。<br> 夸部落原本是沒有明確婚姻關系的部落,上古時期大都如此。<br> 女性在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的配偶,生下來的孩子大都由母親或族里長輩女性帶領,夸父們只須把獵物交給部族分配,誰是孩子的父親對他們而言并不特別重要,母系社會是唯一性的生存發展關系,他們亦無法與其他部族通婚。<br> 從夸父與鳳凰女恩愛如漆之始,部族的婚姻才開始真正有了意思,他倆誰也離不開誰,就像成雙的雌雄企鵝、天鵝、鴛鴦一樣,忠于自己的配偶。<br> 記不清是哪一年了,總之是有一年,酷暑難煎,大地都被太陽烤焦了,蒸糊了。夸父之子,還未滿周歲就被太陽之火烤沒了,鳳舞女也被毒辣的太陽刺瞎了雙眼,由于沒有了河流,沒有了水,鳳凰女又經過了萬劫不復的九拾九天后,枯萎調謝在夸父的懷中,最后化為一只金色的火鳳凰,在載天山龍泉的高空上,翔出了桃花般五朵花瓣的形狀,猛烈地向太陽飛去,她要去撞擊太陽,用自己的生命與太陽搏擊,在離太陽很近時,鳳凰女最終化為了一縷青煙隨風飄去,這就是“鳳凰涅磐”發生在上古成都載天山昆侖山脈中段龍泉驛東山的另一個凄婉的故事。<br> 她飛翔出的五朵花瓣的形象,也就是我們今天龍泉驛區的地理標志形態的龍泉區域地圖。<br> 一批族人也在干渴和極度地悲傷中相繼的死去了。<br>夸父悲憤得眼睛都竄出了火焰,他長嘯天宇,咆哮怒責太陽: “你太可惡了,奪走了我的親兒,奪走了我的愛人,還奪走了我的森林、食物,我要追你,捉住你,杖擊你,讓你降我,還我兒、我妻、我的森林、我的食物、我那斷流的干涸的河流啊。”<div> 所有的族人都聽到了,他們感動得猩紅的眼睛卻再也流不出一滴淚水了。<br> 有人說:<br> “你千萬別去啊,太陽離這兒太遠了,你會在路上累死的。”<br> 還有人說:“太陽那么燙,你會被燙死的。”<br> 然而夸父決心已定,不追太陽是死,追上太陽還是死,追上太陽還有一搏報仇的機會,還有一搏為大家換取生命的機會。于是夸父記不清是早晨還是夜晚邁開巨人的腳步,手持桃木制作的鏤雕桃花飾紋的權杖去追趕太陽了。<br> 那一年沒有夜晚,整個天空都彌漫著紅色的恐怖之火,太陽在獰笑,恐龍們沒有逃過這一場劫難。夸父從龍泉載天山一路狂奔,過今天的新津、德陽、綿陽、江油、廣元、越劍門、跨秦嶺,一路向北追去。<br> 太陽在空中飛快地跑呀跑呀,夸父在叢山之中風一樣地追呀追呀,餓了,吃一口被烤糊的恐龍肉、野豬肉,渴了就喝一口一路斷斷續續的河水,累了,就坐在地稍微喘息一下。他懷著對亡妻的思念之情,對兒子早逝的憤怒之恨,依靠堅強的信念,依靠著自己強壯的體魄,他不停的在心中鼓舞自己:<br> “太陽,你就是跑到天涯海角,我也要追上你,快了,快了,我就要追上你了,我就要用杖痛擊你了,太陽,我要你還我兒子,還我妻子,還我森林,還我食物,還我們干涸的河流!”<br> 他追了九百九拾九天,離太陽越來越近。<br>那火辣辣的,鮮紅碩大的太陽仿佛就站在夸父的頭頂之上正在發出嘲笑的熱浪之聲:<br> “夸,你縱然追上我,逐上我,又怎么樣呢?”<br>夸父這時已經追到了一個叫“禺谷”的地方,他算好太陽落坡的高度和他手中杖的尺度,便猛地揮出手杖,痛擊得太陽滴血殷殷,濺落滿坡,幻化為朵朵嬌艷的粉色、紅色的桃花開遍了山涯。<br> 太陽疼痛地高叫著,飛快地落下了山坡。</div><div>夸父卻因焦渴似火不得不停止追擊,跑到黃河邊把黃河都喝干了,但他仍然未能止渴,又跑到渭河把河水喝干了,他又聽說北邊的大澤有永遠喝不完的水,于是他又向大澤奔去,最終卻因誤入沙漠而被渴死了。他那手中的杖頓時又化為一大片桃林,桃花朵朵從此開遍了大江南北。<br> 上蒼看著這一切,為夸父的悲壯行為所感動,懲罰了太陽不受束縛的行為,規定了太陽日出日落的戒律,并將四季劃分了出來,從此天宇清麗了,洪荒結束了,所有的生命才都有了意義。<br> 手杖化作幾千里的桃果掛在桃樹丫的胸前,兜著水,迎著風搖曳著、碰撞著。要知道,從那以后的人,無論走到哪里都可以一路賞花、飲桃,這是用生命去追逐太陽的夸父賜予我們的。<br> 于是這個故事寫進在《山海經》、《水經注》和《列子》的桃簡上。<br></div> 龍泉山脈這片桃林孕育著世代繁衍生息在這里的百姓,為南來北往的客人遮蔭避雨,結出的鮮桃大而多汁,在戰國時期就已成為王者的貢品。<div> 秦朝時,秦始皇派了男女童子各500到硫球島尋找長生不老之術,這1000名少男少女中就有我們龍泉人,他們再也沒有回來,而是在那里長久的生活下去了,他們帶去了大量的生活及日用品,其中也帶去了成都龍泉的桃子,就這樣隨著時代的變遷,因物種發生變異而就成現在的日本櫻花了。<br> 在唐朝鼎盛時期,龍泉桃被稱為“王母娘娘的壽宴桃”,作為朝廷最好禮物送給印度、朝鮮、匈奴等國。從此成都龍泉的桃花開遍了東亞各國,成為了中國人民的友好使者。<br> “夸父追日”的故事實際上可能說的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上古時期,中華民族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長距離的部族遷徙史。當時由于生產力的低下,其原始的破壞性勞動不得不使他們不間斷地遷徙來獲取他們的生存需要,走出四面環繞的大山,向往廣袤的土地、向西、太陽落山的禺谷。</div><div>“日出東升西落”就是古語之意。<br>“太陽落在禺谷里,陽光最充足。”不幸的是最后在北去大澤的路上,誤入了沙漠而被渴死。<br> 公元前四千多年,另一支族人羌氐氏人在柏灌王的帶領下,從昆侖山脈的岷江源頭向成都平原遷徙進發,在長達一百多年的部族征戰史中,誕生了一位史詩般英雄,那就是成都第一代君王,魚鳧王朝。</div><div> 從那時起,“九天開出一成都”之說,沿襲至今,“成都”之城從未易名。<br> 魚鳧在拓疆征戰的過程中,曾轉戰來到龍泉,這里沒有肆虐的洪水,龍泉湖碧波幽靜,桃花島漁人晚唱,滿山遍坡的桃花將三月的陽光打扮得更加鮮亮,聽當地部族說過夸父的故事和鳳凰涅磐的故事后,魚鳧王非常感動,他聯想到夸父的手杖的原型,制作了一柄黃金權杖,又用桃木制作了避邪雌雄劍萬把。并把鳳凰女制作成了古蜀王朝的標志——金沙太陽神鳥。在以后的征戰中,他們連克簡陽、內江、重慶直到宜昌、武漢,最遠一支部族還到達南海一帶。<br> 今天我們在三星堆看見的權杖興許就是夸父之杖的原型,今天我們所熟悉的、引以為驕傲的金沙太陽神鳥就是我們的鳳凰女的化身。<br> 在金沙遺址中,考古最新發現了桃核,據推斷或是龍泉山桃,這一發現更證明了夸父追日、鳳凰涅磐的故事具有一定的歷史性。<br> 自人類歷史誕生以來,無論是征戰的遷徙,還是自然因素的遷徙,每一次重大的遷徙,就是人類發展的重大發展階段。上古時期如斯,古蜀文明如斯,近代與當代亦如斯。<br> 話說明未清初,混世殺人魔王張獻忠屠殺成都,十室九空,最后僅存柳蔭街顧大嫂幾戶人家。<br> 白虎又常橫行城中,百姓早已被嚇得魂飛魄散,成都已是一座孤城、死城。<br> 龍泉驛更糟殃,張獻忠屯兵駐扎在簡陽養馬河一帶,方圓幾百里,是男性公民均被征用,婦孺皆殺。<br> 戰爭的殘酷,人是經不起幾殺的,清軍淹殺過來,還有幾人能生還呢?只可惜到了滿山遍野的桃花盛開時,無人欣賞,只有幾只野狗、山貓站在荒涼的山崗上嗥叫,只可惜當滿坡的桃子成熟的時季到了,沒有人去品嘗,只有山猴、熊貓攀援嘻戲,獨享這一季的幸福時光。<br> 時任四川巡撫的官員幾道十萬火急的奏章飛報朝廷,“十室九空”的成都令朝廷震驚,于是舉國上下掀起了聲勢浩大的移民遷徙運動,從當地人口密集的地方,如福建梅州、廣東福州、浙江嘉慶等地被移遷者數以幾千萬眾。<br> 當初被遷者多為當地犯人,一路由官兵押解,人人縛手魚貫而行。<br> 行進中,有屙屎屙尿者因要除縛手之繩才能方便,就為此取一雅號曰:“解手”,此一說沿用迄今,仍為經典川話。<br>后來遷徙者最眾,則是政府給搬遷費,發“通行證”,到了遷徙地,則由當地政府給優惠政策,建房拓荒種地,領屬于自己的桃林園子,前后歷史長達五、六十年。<br> 通過移民,四川才慢慢地恢復了元氣,天府之國的美譽才名揚四海,至到今天,成都周邊及龍泉世代在此生活的百姓都是客家人的后裔,人人都會說客家話。<br> 話又說龍泉山的桃子,自從夸父之杖頓生桃林以來,到現在都是享有盛名的,抗擊倭冠名將戚繼光獎勵將士殺敵之功,就有贈桃的傳說,吃桃子是一大光榮,桃核掛在脖子上又是桃符,避邪吉祥。魚鳧人的“桃符”創意精神在南方沿襲到今天。更有春秋戰國“二桃殺三士”的殺人計謀誕生。<br> 桃花、桃子是成都平原龍泉山麓的特有經濟作物,因桃花艷美又頓生出許多桃文化的抒情詩歌,如《詩經》有詩焉:“桃之夭夭,其華灼灼”。又如李白贈汪侖友人的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侖送我情”。<br> 古時有一個進京趕考的書生,因在龍泉驛站歇腳,正值桃花繽飛時節,看見桃花,看見龍泉村姑如桃花般美麗俊俏的臉龐,留下了千年詩句:“人面桃花相映紅”,而最終不去趕考了,永遠地留在龍泉與村姑結為百年之好,生兒育女,好不悠哉,好不詩情畫意、好不浪漫!從這以后,從桃花故里進出的山道被人們稱為了“情道”。<br> 今天夸父的故鄉“成都載天山”龍泉東山桃花故里,已經成就為了“中國鄉村詩歌中心”,其桃花詩歌的生活方式已經徹底改變了世代桃農人的生活,在中國詩歌地理的版圖上留下了濃濃的重彩詩韻。<br>夸父死了嗎?<br>問北邊大澤<br>夸父死了嗎<br>問南去的禺谷<br>夸父死了嗎?<br>問龍泉的桃花故里<br>當然沒有,夸父就住在美麗的桃花林里……<br></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马县|
嵊州市|
曲周县|
乃东县|
宁晋县|
丰城市|
中江县|
栾城县|
泰来县|
连州市|
龙胜|
石城县|
平果县|
贵德县|
基隆市|
饶阳县|
泽库县|
雅江县|
云阳县|
揭西县|
苍南县|
蛟河市|
馆陶县|
永善县|
大方县|
平果县|
湖州市|
湟中县|
惠水县|
南雄市|
屏南县|
静乐县|
留坝县|
扶绥县|
上虞市|
商南县|
诏安县|
沁源县|
扶风县|
梅州市|
隆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