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當前,新詩的創作進入了荒蕪的年代。在網絡上、在報刊上、在詩歌朗頌會的舞臺上,我們經常看到了是這樣的場面——或聲嘶力竭大喊大叫,以為把口號、警句喊出來就是詩;或模仿結巴說話,以為把一句大白話斷為幾個字節就是詩;或羅列幾段故作玄虛的“哲理”,以為像牧師一樣說教就是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詩要有詩的意境,那是一種浪漫的、美麗的、神秘的、自然生態的,甚至是超脫的精神境界;是用形象化的、含蓄的、有音韻節奏的語言表述的理想境界;是能讓讀者感悟美妙,體味情懷,引發聯想,獲得慰藉的載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透過文字引發聯想是詩的基本功能,舍此便不成為詩。而詩塑造畫面和境界又不是單純寫景,景是融入作者情感的,因情而生景,又讓讀者因景而聯想到情。不同的情感面對同一場景便會有不同的描寫,這就是“情景交融”。詩以連綿的節律,形成回環的脈絡,能感動人的心懷,那便是好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詩亦是心之氣息也!氣息有豪壯、有剛強、有溫婉、有飄逸、有郁結、有憤怒,如人之秉性,賦諸的文字。從這個角度看,詩是譜寫性格的,如精神、思想、情愫、風骨、語言乃至襟懷氣度等。作品一但完成,嫣媸自有人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詩一定是有畫面的,這種畫面愈能讓讀者得到感悟,就越是好詩。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對唐詩人王維評價極高,是因為他“詩中有畫”,而同時作為畫家的王維也把詩人情懷在畫中充分展衍,做到了“畫中有詩”,因此而成為文人畫的遠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分析一下唐代大詩人柳宗元的《江雪》,它寫的是寒江獨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是一個什么景致呢?是雪景,是大雪以后的寒江,是白茫茫的天地寰宇。寒到什么程度——目盡群山不見一只飛鳥,觀遍道路不見一點人蹤,寒冷產生了荒寂,寒冷變得無聲。但是就在這樣的環境中,竟然還有一只小舟在寒氣升騰的江面停泊,舟上一個釣翁在靜靜地垂釣,他那穿著蓑衣、戴著斗笠的身影似乎凝固在江上,周遭的一切都凝固了,無論空間還是時間。詩中沒有孤獨、寂寞、凄楚的詞匯,這是讀者從景色描寫中體味到的。由此,我們能想象到他那受傷的靈魂,體會那無聲的壓抑。柳宗元用語言塑造的畫面,正是他個人心靈的寫照,是他遭貶后凄冷心態的表露。正是這簡約的、詩化的二十個字,給我們提供了身臨其境的畫面,那種絕對寒冷孤寂的描寫,又讓我們產生思想共鳴、聯想、感染,千百年魅力永不減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另外,好詩要有好的語言,我們稱之為“詩化語言”。它進行的是夸張的、浪漫的、精煉的、含蓄的、有個性的生動的描寫。還要能啟發讀者進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美妙不及言表的聯想。因此煉字、煉句都是詩人的日常功課。賈島“推敲”的故事盡人皆知,但賈島為什么要“推敲”?一字之差對意境究竟有何影響,就很少有人去探究了。“僧敲月下門”好,還是“僧推月下門”好,應該說各有千秋。僧“敲”月下門,寫的是時間之“晚”,也表示了寺廟孤寂偏遠。僧“推”月下門寫的也是孤寂,但強調的是“靜”和“寂”。兩個字都給人以聯想的空間。練字、煉句是為詩的立意服務的,是為了更深刻、更幽邃或迂曲、夸張地烘托意境的,要準確、含蓄、優美,耐琢磨,值得回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立意和語言詩化是作詩最主要的基本功。在這里不妨拿我新作《走進春雨》來分析。這首詩發到網上,引來不少網友的好評。《走進春雨》的創作背景:——時令都要進入五月份了,天氣還十分寒冷,偶有幾天升溫,緊接著又是寒流和冷雨。對著遲遲不肯到來春天,我常會發出感嘆。但是我發現樹芽在冷雨寒風中點點生綠了,這讓我感到驚喜,春天還是充滿希望地來了。觸景生情,于是因“遲到的春天”而立意——“冬裝依然不能更換/今年的春天格外清寒。”我的情緒即以此切入,后面一切文字圍繞這個主題展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昨日桃花剛向著陽光宣艷/今天卻又是冷雨頻繁/清晨想在霏霏細雨中漫步/又怕沾濕我新試的裙衫。”這是我對遲來春天很直觀的卻又是觸動情思的描寫。“窗前幾只豐羽的雀兒/張開翅膀如要扇出溫暖/柳枝在風聲中舒卷/婀娜的身姿顯得有些孤單。”其實這也是我對新春的體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詩繼續往下寫:“雨幕中的遠山籠罩著青煙/迷茫成虛幻的一片。”這是寒春細雨的描寫,也為了增加詩中景象的空間感。“唯有西邊的天際突然現出一條蔚藍/太陽終于又能撕開烏云的糾纏。”好幾天不見陽光了,這兩句詩寫出了我若驚若喜的心理。當時心頭掠過一個念頭:這回烏云不能再糾纏不休了。我立即肯定了“糾纏”這個詞,這是擬人化的語言,自覺用在此處非常貼切。然后詩句繼續著我的感慨:“春天跌跌撞撞地走來/盡管它到的有些遲緩/枝頭的苞芽正在綻開/葉上凝結的是珠玉而不是淚點。”跌跌撞撞又是擬人化語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詩歌的結尾處我運用了轉與合的架構:“莫讓無由的春愁占據心田/大地正在重回五彩斑斕。何不盡享大自然的柔情,于是我張開雙臂走進綿綿細雨間。”結束的詩句升華了詩的境界。古人寫春有大量的傷春惜春之嘆,這不是我的心態,我是充滿幻想的,是無憂無慮的,當然要把自己的身心融入到大自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寫詩,我喜歡唯美,在美的描述中傳達感情,在美的連接中結識哲理,在情感自然流露中思考和聯想。詩的句子我喜歡精練,優美、高雅、流暢,追求音韻的語言,唯獨不喜歡說道,說哲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創作詩歌的時候,無論是新體詩或格律詩,都應該借鑒學習古詩詞的創作方法,從古代優秀詩詞中吸取營養。例如,起、承、轉、合結構法。且看宋代李之儀的《卜算子》 ——君住長江頭,妾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上闋幾句已是這種結構。前句起:你住長江頭,二句承:我住長江尾。三句是轉:我想你,可是一頭一尾無法相見呀!四句是合,是矛盾的解決:好在咱們共同喝一江水。雖然有些無奈。下闋是: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上闋的無奈當作起。幾時休、何時己,是承。然后是轉:只要咱兩情不變,最后是合:上天一定會給予好報!全詞層層遞進而又回環往復,短短數句卻讓讀者感到詞作者的感情起伏。一首清新質樸、情意綿綿的戀歌,以長江之水起興,訴說心情時還能順延出望江、挑水和水流的畫面,真是意蘊久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要再次強調,詩之所以為詩,在于有意韻,韻在何處,首先在于感情的表述。這種感情決不是無病呻吟、空發感慨,或是故作崇高、辭藻堆砌,而是由事由物,動了詩人的心弦,情出有因,再述諸文字。而這種文字是特殊的詩性語言,它有字音形成的起伏強弱和抑揚頓挫,它有字節的組合,形成音樂般的節奏和旋律。因此一首好詩,必是感情和音韻的有機結合,是修辭練句的完美統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詩作為文學的一種形式,有其教化的功能,但是當代人把教化功能理解為說教,詩化的語言變為說教的語言,于是詩味便大失。我認為詩的教化功能首先是美育。如今正常審美的缺失是一個社會問題,美丑不分導致真假不分,善惡不分、是非不分,審美倫理退化。從大眾審美的修養層面來看,我們的教育除了識字,考試,還需要培養審美的情趣,因為美可以凈化人的心靈。實際上現在很多人并不懂得什么樣的文學作品是美的,什么作品是有內涵的,什么叫思想,什么叫個性,欣賞的口味確實已經被多年的教育概念化、格式化、病態化和僵硬化,已被電視和媒體那些大話、官話、口號,及擁有話語權的人所示范出來的作品蒙暈,只知道跟著導演和指揮棒瞎吆喝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詩人雖不能有大作為,但把美化作細雨去潤物,是詩人的使命,美育教化也是詩人的本職。唯有正常的審美,才能感悟大自然和社會生活的美。于是每當因感動而生出感悟時,在意象中便能提煉出精妙的語言,能用詩懷渲染和提升詩的境界,這些詩句便像靈光一樣出現在面前,讓人心曠神怡。作者要學會及時捕捉,不然稍縱即逝。詩如其人,詩人應該把詩看作是自己生命的延續,因此詩人尤當慎行。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想,詩人必須保持一種自由獨立的個性和精神,回歸本真,綻放本性,做到率性而為。用一種嶄新觀察人生世相的方法,在不同的情景中去尋找美、解析美、宣揚美,用自然與人性之光去積累美,死心塌地做自己的功夫,摸索自己的路徑,開辟自己的江山,最終才能破繭而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階段,當浮躁的心態沉淀下來的時候,未來的人會記住那些深含哲理,散發著自然和靈性之光的優美詩歌。而忘記那些違背審美意義的詩作,不管是朦朧的、說教的,還是那些不知所云斷句和所謂的警句。不論打著什么旗號,現代還是嘻哈,意識流還是口號型,日常生活入詩還是斷句堆積的某花體,喧囂一陣而已,都不會有生命力。</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日县|
深水埗区|
赣州市|
西昌市|
平陆县|
班玛县|
广南县|
靖宇县|
石嘴山市|
临湘市|
满城县|
英德市|
肃南|
潍坊市|
澄城县|
娱乐|
鹰潭市|
桃源县|
龙山县|
祁连县|
常宁市|
凤冈县|
耿马|
永嘉县|
铜鼓县|
宁远县|
织金县|
英吉沙县|
灵丘县|
八宿县|
共和县|
雷波县|
溆浦县|
浦县|
阿拉尔市|
嘉义县|
福海县|
芒康县|
茂名市|
武陟县|
资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