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69年3月,春節剛過,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畔碼頭上人頭攢動,寬闊的大運河上停泊著上百艘大大小小的船舶,由于河岸上斷斷續續有店鋪、民宅阻隔,適合船只靠泊的地方不多,因此船舶綿延達幾公里。市中心和東南片的二中、三中、女子中學等學校的知青被安排在西門橋附近的市體育場碼頭上船;城北的四中、九中等中學的知青在北門外的三里橋米市碼頭上船。</p><p class="ql-block">在1969年春季,無錫市大約有五萬知青通過乘坐運貨駁船抵達蘇北上山下鄉務農。</p><p class="ql-block">無錫市政府為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舉行了歡送儀式,只見京杭大運河兩岸紅旗招展、鑼鼓喧天,一艘小輪船載著管樂隊,不停地吹奏著當時的流行曲調,往返于各碼頭之間。大運河沿河岸邊密密麻麻擠滿了送別的親人,有的親人甚至追隨已經起錨的船隊,在岸上追逐了好幾公里,直到道路盡頭的皋橋。在喧囂的鼓樂聲中,伴隨著母親和家人的眼淚和哭泣,知青們踏上了啟程奔赴上山下鄉目的地的征途。</p> <p class="ql-block">1969年3月5日(農歷正月十六)我們在京杭大運河邊的三里橋米市碼頭登上駁船,啟程前往蘇北農場務農。(該照片由我的學姐陸明鷺之弟拍攝提供)</p> <p class="ql-block">知青上山下鄉批準書</p> <p class="ql-block">無錫市第一女子中學的部分女知青登船前在無錫體育場碼頭合影(由知青黃旭明的兄長拍攝提供)</p> <p class="ql-block">知青們要去的地方在江蘇省長江以北的黃海之濱的淮海農場,以前是淮海戰役發生地,1952年根據毛澤東的命令由解放軍102\師集體轉業建成。相距知青們所在的城市的水路大約800里。</p> <p class="ql-block">我那年才十七歲,父親早幾日護送其他學校的知青隨船隊還在去蘇北的途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母親上班工作單位離碼頭很遠,未能到碼頭來送我,妹妹和鄰居借了一輛三輪車把我和同學的支農箱和行李運到三里橋米市碼頭上,但駁船停靠在離駁岸七、八米處,架了一條沒有護攔寬三十公分、十幾米長的跳板,供大家登船通行。我的同班同學魏榮生個子矮、膽子小,提著行李包走在晃晃悠悠的跳板上,晃了一下連人帶行李掉進河里,同學朱壽福奮不顧身跳進冰涼刺骨的河水里,把他救起,我們趕緊把他們兩個人接進船艙,(由于當時大家都沒有多余的棉衣,替換內衣壓在甲板行李堆里無法動彈)只能脫下混身濕淋淋的內衣棉衣擰干水后湊合著把內衣再穿上,鉆進被窩里。準備一路上靠體溫焐干。不一會兒船就開了,船到離城十里的皋橋時,接到匯報的知青送行指揮部派巡邏艇追上來將兩人接送回家換衣服,一個星期后他倆隨其他學校的駁船到了農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巧的是我有一個在外地工作的姨父,那天正好到無錫出差釆購物資,路過三里橋米市碼頭,我提著行李包,他幫著把我的支農箱扛上了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本圖片是知青三里橋米市登船實景,作者不詳。來自網絡</span></p> <p class="ql-block">鋪在駁船上供知青坐臥睡覺的草簾子,通常用來防汛灌裝泥沙或建筑工地鋪設水泥地面防凍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9年的春天來得特別晚,那年的冬天又特別冷,入夜以后,氣溫更低。駁船的甲板、走道上凝結成一片冰霜,走上去非常濕滑。</p><p class="ql-block">江南河道密布,四通八達,船舶眾多,水運費用低廉,一艘輪船一般可以拖帶十幾條駁船,使用平時運輸貨物的駁船裝運知識青年,可以減少費用。</p><p class="ql-block">當時的駁船一般由水泥或者鐵皮制成,有少量木船,自身沒有動力,靠拖輪拖拉,船體寬3—4米,長20—30米,前部流線部分一般作為水密艙,擺放工具雜物,當時前艙甲板上臨時用木棍草席搭建了一個茅房、放了一個木桶,當做男女知識青年公用的廁所。后艙水線以下是水手生活艙、水面以上是駕駛操作艄棚。中部是貨艙,貨艙底部比較扁平,但是每隔一段有龍骨隆起,艙高1.5米,人在里面不能直立,坐或者躺也要順著龍骨的走向,平時可裝載貨物60——80噸;現在就被用來裝運知識青年。每條船安排二個班級的學生約100多人乘坐,每兩個人合用一張平時用來防汛灌沙土用的稻草草席。為了把知識青年的行李一起帶走,貨艙頂部加鋪了一層木板,上面堆放知識青年的行李。僅僅留出一個一米見方的洞口供人員上下進出,洞口支著一個用木棍制作的簡易梯子,人員進出全部依賴這個“木梯”。由于船小人多,人窩在陰暗潮濕的船艙里,站也站不直,坐又坐不穩,躺又躺不下,晚上睡覺也只能一個靠一個,半躺半坐。男女知青接壤處,只能委屈班干部用行李象征性分隔一下,由于實在太擠,難免肌膚接觸,好在當時知青都是十六、七歲的少男、少女,都十分清純,情竇未開,沒有邪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輪船下午從無錫出發,入夜以后經江陰進入長江溯江而上,預計次日天亮至鎮江揚中過長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一個時辰下來,個個腰酸背疼。頭腦活絡的男知青,白天的時候,來到甲板上的水手艙里,幫助做點雜活,順便聊聊天、放松放松筋骨。甲板上的臨時茅房更是糞便四溢、污穢不堪,插足不下;膽子大的男知青,就熬到天黑以后,沿著甲板邊上的走道,繞到船尾,雙手拉住船幫屙屎撒尿,大小便直接排放到河道里。雖然冒險,但是憋急了沒有辦法,也顧不了許多。</p> <p class="ql-block">船隊航行在蘇南內河</p> <p class="ql-block">船隊天黑以后進入長江,忙碌了一天的人們,早已疲憊不堪,盡管船艙里非常擁擠,但是卻也能夠抵御寒冷。知識青年都是一群涉世不深、天真單純,滿懷著對于即將踏上陌生、神奇土地的向往和對前途的美好憧憬進入了夢鄉。</p><p class="ql-block">但是好夢不長,深更半夜,知青們突然被一陣陣急促的哨音和嘈雜的腳步聲驚醒,隱隱約約聽見有人高呼:“有人落水了”。幾個班干部立即起身,叫醒大家,檢查清點人數,經清查落水者不是我們船上的學生。知青們登上甲板觀察:發現船隊已經解體,拖輪急速前往出事地點展開搜救,拖輪打開探照燈,在漆黑一片的江面上一邊不停地來回掃射、搜索,一邊拉響汽笛,請求過往船只協助救難。滿載知青的駁船則由船員水手用人力操作,迅速向安全地帶停靠避險。所有的知青都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惦記著落水的知青朋友,在心里默默地祈禱,希望能夠聽到落水者平安脫險的消息。</p><p class="ql-block">(事后方知是另一個船隊,別的學校一名朱姓男知青落水溺亡,尸體一個月后才從江底浮出水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幾年后慘禍再次發生,與我們同校的知青秦德銘校友在同船乘坐駁船探親航行至長江航道途中,半夜起來解手不慎落水溺亡,令人不勝悲傷!(參見秦德銘遺照及拖輪在江面上搜救情景。照片為同連知青陸瑞興提供)</p> <p class="ql-block">天亮以后船隊繼續前行,渡過了長江。早春的蘇北田野上、溝渠里,冰雪還沒有消融,早晨起來,田埂上一片白花花的冰霜,船隊從揚州市高港船閘入蘇北,經過泰州、興化、鹽城、阜寧、里下河水網地帶一路向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經過三天三夜的長途跋涉,第三天的夜里,我們終于抵達上山下鄉的目的地—蘇北淮海農場。</p><p class="ql-block">由于是深更半夜,大霧彌漫,漆黑一片,也分不清東南西北、田園阡陌,上岸后農場安排用農用拖拉機拖運行李和知青,我們被運送到離總場15華里遠的臨時安置點。(圖片由淮海農場二中知青胡中立拍攝提供)</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天亮后才發現:發現身在一座兵營中,四處是一片灰黃,留有殘雪的田野。</p><p class="ql-block">原來是1969年淮海農場在紅光分場二十八號條田,利用解放軍海防部隊駐軍調防后閑置的營房設立的知青臨時安置點,安置了四百多名知青,其中有三百多名無錫市第一女子中學的女知青,以及部分無錫市第四中學近一百名男知青。<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因為位于二十八號條田頂端,稱為:“二十八號新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房子不錯,但是沒有床,鋪了一層稻草,十幾名知青擠在一個房間睡地鋪。</span></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學生有了一個新的身份:“知青”,知青們從此即將翻開人生新的一頁,迎接他們的沒有鮮花和掌聲,等待他們的將是脫胎換骨的磨煉、刻骨銘心的記憶和漫長的生活考驗……。</p> <p class="ql-block">本文配圖由知青朋友郁有滿、陸瑞興、胡中立、黃旭明、陸明鷺、殷志麟等提供,也使用了部分網絡圖片,在此一併致謝!</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山县|
象山县|
鹿邑县|
黔江区|
分宜县|
达州市|
浑源县|
大庆市|
莱西市|
南漳县|
南宁市|
海南省|
镇雄县|
苗栗县|
龙南县|
湖北省|
上饶县|
德兴市|
塔河县|
黑山县|
土默特右旗|
锦屏县|
尉犁县|
四平市|
彰武县|
盘山县|
深泽县|
普陀区|
望都县|
富平县|
越西县|
绵竹市|
綦江县|
隆回县|
余干县|
密山市|
湾仔区|
北流市|
茌平县|
漳浦县|
繁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