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漫飛的朔雪,覆蓋秋的余韻;旋舞的精靈,拉開冬的序幕。我們結束了晚秋練筆。繁忙工作之余,我們用文字記錄著文學成長步履的美好,成為我們最珍貴的收藏,激勵我們伴著文學繼續前行。</b></p> 本期主題 <p class="ql-block"> 九、十月,秋漸深,艷陽高照,大地鋪錦;佳節至,倍思親,國慶在即,情懷依舊。這一期我們的練筆設兩個方面主題,供家人們自由選擇:</p><p class="ql-block">1.以“國慶、中秋”節日為主題,創作一篇散文,記錄生活,回憶過往,暢寫情懷。</p><p class="ql-block">2.繼續以“秋”為主題,秋聲秋語,秋趣秋情,秋日隨想,秋實人生……家人們自選角度,創作一篇散文。</p> 目? ? 錄 <p class="ql-block">家鄉的秋天……………………齊本成</p><p class="ql-block">再憶中秋………………………潘樹杰</p><p class="ql-block">那個紅葉爛漫的秋……………白鳳麗</p><p class="ql-block">搶 秋……………………………遲東晶</p><p class="ql-block">大棉襖 二棉褲…………………遲東晶</p> 美文一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家鄉的秋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齊本成 </p><p class="ql-block"> 家鄉的秋天,艷麗、厚重、殷實,著實成為一道絕美的風景。</p><p class="ql-block"> 我的家鄉位于東北松遼平原腹地。從歷史沿革上講,可謂“夫余王城”、渤海、遼金三朝重鎮,具有千余年文明史的古城黃龍府(今農安縣)。巍巍遼塔歷盡滄桑,舊貌變新顏,展現出獨有的雄姿。農安素有東北“大糧倉”的美譽,盛產的玉米、大豆、高粱、黃煙和“三辣(辣椒、毛蔥和大蒜)”等農作物,聞名華夏。廣袤的黑土地,分外肥沃。春天,插根干柳條,都能生根長葉,結出豐碩之果,神奇、美妙至極。</p><p class="ql-block"> 年復一年。每逢冰雪消融后,陽光明媚,萬物復蘇,大地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美好景象。勤勞勇敢的父老鄉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如既往地春種、夏鋤,因而莊稼蓬勃生長,按時開花、結果,步入成熟的秋季。</p><p class="ql-block"> 家鄉的秋天,從色彩、聲音和味道等方面,盡情展示自己的獨特魅力,凸現高光。父老鄉親也在收獲時,分享著幸福和快樂。秋天,色彩斑斕,流光溢彩。從夏到秋,農作物由單一的綠色,變成以黃為主的色調。競相登臺亮相的赤、橙、黃、綠、青、藍、紫等色彩,群英薈萃,與太陽交相輝映,壯美極了。正如漢俳詩《秋色》所描繪的那樣:“苞米黃橙橙/秸稈承載超負荷/搖搖欲墜落。高粱紅似火/為激情燃燒歲月/光耀大中國。串串紫葡萄/皮薄肉厚糖分多/上市搶手貨。白菜葉濃綠/汁液欲滴解干渴/屢屢上餐桌。沃野千里地/繽紛秋色盡涂抹/純美而深刻。秋色染草原/草根深扎葉寬闊/機器盡收割。秋色浸高山/月夜花開千萬朵/芳香醉嫦娥。秋色映天庭/王母下界來祝賀/仙人同堂坐……”生動、形象,言簡意賅,恰如其分。</p><p class="ql-block"> 秋聲,娓娓動聽。父老鄉親廣種大豆,植株長得高大、結實。豆莢如鐮刀般掛滿枝頭,飽滿的種子在鼓脹,“咔嚓”、“咔嚓”地欲擠破果皮,“噼里啪啦”墜落于地,撒下一片金黃……</p><p class="ql-block"> 菜地里的蘿卜,欣逢“及時雨”,茁壯成長。植株“噌、噌、噌”地往上長,欲與高粱試比高,不達目的不罷休!山坡和崗地等處的谷子,谷穗沉甸甸的。莖稈難以承受重負,不約而同地彎下腰去……</p><p class="ql-block"> 春華秋實,展現得淋漓盡致。輕風徐徐吹來,谷穗搖曳,彼此撞擊著,節奏勻稱;所發出的聲音,悠揚悅耳,宛如天籟之音。秋的味道,芳香濃郁。路過胡蘿卜地頭,人們口渴難耐,隨便拔出一個來食用,那是一種何等驚喜的體驗呀?胡蘿卜色澤紅艷,脆生生,鮮嫩多汁,味道甜美,成為絕美的佳肴。</p><p class="ql-block"> 挺拔的紅辣椒,味辛辣,著實讓人口生津涎,食欲增添。</p><p class="ql-block"> 剛收獲的地瓜,立馬下鍋烀熟,干面起沙,香氣撲鼻,老幼皆宜,百吃不厭。 </p><p class="ql-block"> 秋收時節,大地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栽植高產、早熟和抗病能力強等優點的脫毒馬鈴薯,喜獲豐收。收獲時,馬拉犁杖趟開寬闊的大壟,無數滾圓的馬鈴薯皮球般呈現出來……人們立刻手拎土籃,彎下腰去撿馬鈴薯,解開了收獲的序幕。當馬鈴薯堆成山時,人們不禁興高采烈、欣喜如狂……</p><p class="ql-block"> 在集生態、旅游觀光和消費為一體的偌大果園里,海棠果、山里紅、蘋果和李子等果樹,枝頭掛滿累累碩果,猶如節日里五顏六色的燈籠,分外璀璨,耀眼奪目。人們盡情采摘、品嘗,歡聲笑語在田野和山間里蕩漾……</p><p class="ql-block"> 一望無盡的金色稻田和玉米地里,收割機往來穿梭,草屑飛揚,煙塵四起。機聲隆隆中,籽粒飽滿的稻谷和玉米穗,很快脫離秸稈,成為戰利品,“顆粒歸倉”了。 </p><p class="ql-block"> 秋霜,晶瑩剔透。霜降時節,夜里氣溫驟降,自然出現霜凍。頃刻間,大地萬物被涂上銀白,纖塵不染。恰如大自然的神奇巨手,精心描繪出的美妙絕倫的童話世界,充滿無窮奧秘,令人產生無盡的神思遐想,妙趣橫生,充滿浪漫情調。次日清晨,旭日東升,陽光普照。濃重的銀霜,很快就融化殆盡,消失得無影無蹤了。絕大多數農作物因遭霜襲,嚴重凍傷,痛苦呻吟,直至奄奄一息,生命完結。只有被霜染的楓樹葉片變得紅彤彤,如同熊熊燃燒的烈火,分外燦爛,純粹、瑰麗,達到極致。 </p><p class="ql-block"> 秋水,極瘦。家鄉的湖泊、水庫和池塘等水域,面積逐漸縮小,水位下降,清澈見底。水中的睡蓮和荷花等植物,地上莖和葉片枯萎,而粗壯、肥厚的根狀莖卻積蓄充足的營養,藏身于水底的淤泥里,呼吸微弱,逐漸進入冬眠的狀態。 </p><p class="ql-block"> 蕭瑟的秋風,強勁有力,如同鐵掃帚般堅韌,一往無前,所向披靡。它所光臨之處,楊樹、榆樹和柳樹等喬木,以及櫻桃樹、胡枝子和枸杞等灌木,樹葉紛紛落下,隨意飄飛,遍地狼藉;蒿草枯黃,莖、葉折斷,如同“凋謝的花,零落成泥”,魂歸大地……來年更護花!</p><p class="ql-block"> 大雁在高空鳴叫著,告別眷戀的黑土地,一路向南飛行,越過千山萬水,尋找著適合越冬的棲息地……待到明年冰雪消融、大地回春時,大雁如期返回來,開始了美好的新生活! </p><p class="ql-block"> 秋季,父老鄉親付出辛勤勞動汗水,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充盈、富足和美滿,幸福無極限。我愛家鄉的秋天!</p> 美文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再憶中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潘樹杰</p><p class="ql-block"> 彈指間,又一個黃昏如約而至,俯首間,又一年的中秋之夜向我們走來。</p><p class="ql-block"> 一輪明月當空,為寬廣的天空增添了不少色彩,幾絲白云在空中漂移,月兒發出淡淡的白光,人們說:太陽燦若錦繡,我說月兒清輝四射。清涼如水的月光傾瀉在思念的扉頁,照亮著萬家燈火。天地間的縮影呈現出一派別樣的簡單和寧靜,面對城市的燈紅酒綠、燈火輝煌,我不再有兒時的那份歡愉的心情,那種甜蜜的期盼,那種簡單的快樂,但卻讓我更加懷念兒時的中秋夜。一提起中秋節,我們就會想起古人筆下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边@樣的詩是思念的、傷感的、圓缺的。然而,除了秋意濃濃讓人思念感懷之外,還有記憶里揮不散的一個個精彩紛呈的快樂片段。</p><p class="ql-block"> 小時候過中秋節,家鄉的習俗是“圓月”,那時候哪有超市里包裝精美、種類繁多的月餅,只有五仁兒餡兒的。每次過中秋節父親提前去鄉里的商店買菜,當然是少不了香噴噴的月餅的。母親說要等到月亮升起來再“圓月”。一家八口人圍著桌子有說有笑,我們幾個孩子等急了就開始玩捉迷藏,我們蹦啊跳啊,不時抬頭望望那輪圓月何時升到頭頂,我們就可以品嘗到誘人的月餅啦!那時的月餅包裝沒有現在的精美,用一層薄薄的黃草紙包著,月餅像拳頭那么大,顯得既莊重又大方,當你把黃草紙打開,就會看到了里面的月餅,餅面烤得很重,那時的餅面上印著合家歡樂、花好月圓的字樣,還設計了一些祝福圖案,看上去古色古香的,令你賞心悅目。終于等到月亮升起來了,母親一聲令下,我們可以吃月餅了,掰開月餅,青紅絲像藕絲一樣纏綿在一起,餡兒里有花生仁、芝麻仁、核桃仁、冰糖……從你咬處掉下來,要用另一只手接著,那花生、冰糖餡,那面粉做的堅硬的皮,那皮上零星幾粒芝麻,可謂人間至味,輕輕用舌尖舔著,慢慢的享受著、品嘗著,嘴里香濃甘甜的味道一點點彌漫開,幼小的心靈里便橫生出無限的甜蜜與滿足,現在回想起來,舌尖似乎還留著余香。</p><p class="ql-block"> 那溫馨的場景似乎還在昨天,但無情的歲月卻將當年那個青澀的少女推上了中年的不惑舞臺。由于工作原因,有時中秋節無法與家人相聚。此時,我才深深體會到獨自在異鄉的孤獨,還有父母的那份期盼,無憂無慮的童年不會再有,只能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黯然沉思。</p><p class="ql-block"> 兒時,期盼中秋的美味、同伴玩耍的快樂;長大后,盼假日,因為喜歡看母親被兒孫圍著的那幸福歡愉的笑臉;更喜歡我們一個個幸福的小家陪母親過節的那親情洋溢的氛圍。</p><p class="ql-block"> 中秋節的早晨,我擠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一邊選菜,一邊望著來來往往的人群,我從所有人的臉上,仍然能讀到期盼。每顆心上都有一個溫馨的港灣,總有著最深的思念與牽掛,無論世事如何變幻也無法改變這些記憶在心里的分量,如今我也如同母親一樣,期盼女兒回家過中秋節,堆積的思念在繁華的城市一角寂寥的游離,絲絲縷縷放飛在落日的黃昏,那溫暖的夕陽、那耀眼的佳月遙掛在異鄉的天空。</p><p class="ql-block"> 城市的月光讓我思緒飛揚,留戀一家人歡聚一堂,賞月觀景、一起品嘗月餅的溫馨……任憑昨日里記憶的時光回歸于月圓之夜。</p> 美文三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那個紅葉爛漫的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白鳳麗</p><p class="ql-block"> 那年秋天滿山的紅葉紅得灼人,紅得似火。</p><p class="ql-block"> 樂樂每每流連于這片紅彤彤的海濤中,眼淚就如決堤般止不住地掉。這樹葉紅了又綠,綠了又紅,樂樂可愛的哥哥卻不會真實地出現在眼前了,再也不會陪他玩耍,再也不能和他一起學習、一起唱歌、一起做游戲。眼前那片紅中又見哥哥沖樂樂在笑,在揮手,樂樂張開手臂向哥哥跑過去,哥哥又不見了。樂樂狠命地揉揉眼睛,無力地坐在地上。</p><p class="ql-block"> “哥,你咋那么傻???”樂樂拿起一片火紅的樹葉,“哥哥的鮮血就和這樹葉一樣紅得刺眼!”樂樂耳邊又重現了那令人心驚膽戰的嘶喊:“不好了,瘋牛頂人啦!快救命??!”哥哥尋聲提著手里正干活的的鐮刀想都沒想就沖了過去……后來聽高老漢說他和老伴在山下地里干活,把牛就拴在地頭的一棵樹上,哪里料到,那牛好像中了邪,突然掙脫了繩子直奔他倆就沖了過來。老漢怕老伴害怕,趕緊迎著牛過去。誰知這牛根本就和平日里溫順聽話判若兩牛,老漢拉住牛的兩只角,漸漸體力不支,眼看要出人命,高老太太才緩過神來,嚇得大叫。</p><p class="ql-block"> 在老太太聲嘶力竭的引導下,哥哥迅速抵達現場。他沖過去時高老漢已經被牛頂倒在地,哥哥撿起栓牛的繩子使足力氣向后拉。牛換了目標,向哥哥瞪起了眼睛……幾個回合過后,牛似乎在這個壯實的小伙子面前甘拜下風了,哥哥拉著牛要把它再栓到樹上去以免它再惹禍,打結的時候牛又突然翻臉,那尖尖的角扎進了哥哥的后背、前胸、肚子……等村民們陸續趕到了,看見血泊中的哥哥仍然手里死死地攥著那繩子,生怕牛再跑了。</p><p class="ql-block"> 大家只感覺,遠處,那紅紅的樹葉越發的紅了。</p><p class="ql-block"> 那段不敢想卻常常襲上心頭的一幕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二年。當時的樂樂剛上小學一年級,放學了和大他八歲的哥哥一起上地里幫大人干活。秋收時節家家都忙得不可開交,老的小的有一個算一個誰都不偷懶。哥哥擔心樂樂累著,總是搶著多干,碰著地里有個收剩的瓜呀、柿子啥的,哥哥就叫樂樂過來吃,那香甜的滋味直讓樂樂流連忘返。</p><p class="ql-block"> 那天突然的變故讓樂樂呆傻了很久,他永遠都忘不了他趕過去時映入眼簾的那場面、那情景。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沒了,哥哥還要考大學呢,他學習很好的,哥哥說他要考上北京的大學。</p><p class="ql-block"> “哥哥,我已經考上北京的大學了,你未竟的事我替你做!”樂樂抬頭看著無邊無際的漫山遍野的紅,在心底無數次地說。“這紅得像血的樹葉還是像哥哥走時那樣紅得灼人,紅得似火,它們就是在夸贊哥哥的壯舉、祭奠哥哥的英靈吧!</p><p class="ql-block"> 哥哥是樂樂的榜樣,永遠!不僅僅在學習上!</p> 美文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搶 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遲東晶</p><p class="ql-block"> 三春不如一秋忙。人們下地干活,來去帶著小跑,跟“搶”似的。</p><p class="ql-block"> 母親總說:“要想日子過得好,一年得起三百六十五個早。”秋忙時,天還沒亮,母親就已做好早飯,我們一睜眼睛就能聞到飯菜香。</p><p class="ql-block"> 一路小跑著下地秋收。我們得搶在秋霜前收回水稻。成熟的稻穗怕霜打,霜一打,稻穗就背脖子,既容易折斷,又不好往下脫粒,而且糟損稻粒。</p><p class="ql-block"> 稻田池子一格一格地鋪向天邊,沉甸甸的稻穗低著頭,向人致意。秋風過處,金黃的稻浪刷刷拉拉地涌過去,像滾過一陣又一陣金雷。</p><p class="ql-block"> 刀吃勁草。父親把鐮磨得飛快。陽光下,我們都成了豪俠。刀光閃過,稻子齊刷刷放倒,捆好的稻個子一排排立在田里,像器宇軒昂的士兵,神氣十足地等著請功領賞。我們在金色稻海中扎猛子,每一個猛子扎下去,身后就是一排稻個子,割完的稻茬兒白花花地在身后瞇著眼笑,讓人看著心里敞亮,那么詩意,那么有成就感。</p><p class="ql-block"> 有的稻田池子地勢洼,初秋的雨水積在田里,割起來特別費勁,不但得穿靴子下去,而且割下的稻子不能放倒去捆,得擎在臂彎里,攢夠一捆,再撴實,捆緊,立穩。最費勁的是往出扛稻個子。田里積水,車進不來,必須得靠人力把稻子扛到車道上。正值中秋,晚霞把天空裝飾一新,金紅的夕暉把稻田的顏色調成西方中世紀油畫。我們在稻菽般金燦燦的笑聲中,回家吃月餅。母親燒一鍋白菜粉絲湯,我們熱乎乎地吃飽喝好。</p><p class="ql-block"> 金黃的圓月爬上樹梢,父親腋下夾一塊塑料布走在前面,我和母親踮著步子一路小跑緊隨其后。到了田里,嗬,好熱鬧!一望無際的稻田地仿佛一片汪洋,人們如一尾尾小魚在水中游走,每一條魚身上都負著一捆捆的稻子。我們立刻匯入魚群的運輸大軍里。父親把塑料布系在身上,我們把稻個子運到田埂上,父親再把它們扛到車道邊。人語聲、趟水聲、疾走的腳步聲、拖拉機的喘息聲……匯集成一片中秋交響曲,月宮里的嫦娥必不會早睡,這樣動人的樂曲,她怎么能不舞上一曲呢?</p><p class="ql-block"> 月上中天,拖拉機用一路歡歌把我們送進夢鄉。夢里,我看到了嫦娥的廣袖舞。</p><p class="ql-block"> 割完稻子,就急火火地收苞米。</p><p class="ql-block"> 一場嚴霜后,太陽剛剛爬上東邊的山棱,我們就已經到苞米地了。苞米葉子上覆一層白花花的霜,陽光斜斜地照上來,霜化成又涼又重的露水。摸一把,涼徹骨。父親早就到地了,他在田壟間揮鐮,身后是一鋪一鋪放倒的苞米稈。大苞米棒歪著頭,支楞八翹地伸出金黃的腦瓜頂,上面一撮苞米胡子,飽滿泛光的玉米粒和我們捉迷藏。我望著苞米棒子打怵。母親塞給我一副手套,一把抓起一個大苞米棒,咔嚓一聲掰下來,一邊掰一邊說:“眼睛是賴蛋,雙手是好漢。干活!一會兒就熱乎了?!蔽议_始扒苞米。苞米棒的蒂又粗又硬,我沒有那么大力量,像媽媽一樣“咔嚓”一下把苞米撅下來,只能用膝蓋頂著,兩只手往下撅。沒多大一會兒,我的褲子膝蓋處就濕透透的,冰涼冰涼,直透肌骨。但我不能喊苦,母親扒得飛快,已經落了我一大截。</p><p class="ql-block"> 母親扒苞米,像士兵裝子彈一樣快,咔咔咔三下子,金黃的大苞米棒子就得下來。苞米棒像個包裹嚴實的大娃娃,母親成了“理發師”,第一把給它的葉子來個大偏分,撕開一半苞米葉;第二把給它來個大平分,撕開另一半苞米葉;第三把兩手握住棒和葉一錯勁,苞米棒“咔”地一聲脆響,頂著一個小光頭就從葉子里跳下來,落進母親的手里。我也是三把就到位,前兩把和母親一樣,第三把用膝蓋頂著一撅,“咔”地一聲,苞米棒子也下來了。</p><p class="ql-block"> 秋收那幾天,父親特別關注天氣預報,最怕下秋雨。一下雨,壟溝里都是泥水,秋收的人太遭罪。若是天氣預報最近幾天有雨,我們就得搶在雨前起早貪黑收回苞米,晚上光線不夠,就把拖拉機大燈打著照亮。拖拉機答答答地響,像在催促我們“快點兒扒啊快點兒扒”。</p><p class="ql-block"> 一場秋雨一場寒。苞米都收回來,上了“樓子”(自家用向日葵稈和木頭搭的盛裝玉米棒的露天倉子。),即使連下幾天秋雨,也不用犯愁,苞米樓子通風,完全不用擔心苞米發毛。 </p><p class="ql-block"> 家里每年都種點兒黃豆,榨豆油,過年換干豆腐和凍豆腐,來年開春下大醬,過日子少了黃豆哪行呢?豆莢都干透了,豆梗也干透了,硬硬的,割的時候能把手腕扎出一片細細麻麻的傷口。干好的豆莢脾氣很暴,它在驕陽下暴曬著,一碰就炸莢,黃豆粒四處蹦,撿不過來,糟損太大。割豆子要搶在露水曬干之前。豆莢濕濕,白露未晞,是割豆子最好時機。豆莢被露水浸著,溫柔了許多,割起來不那么扎手,也不炸莢,但也有少量的豆粒蹦出來。父親和母親在前面割豆子,我和妹妹在后面撿豆粒。晚上,母親把我們撿的豆粒用水洗凈,稍微泡泡,炒鹽酥豆吃。</p><p class="ql-block"> 母親總是在雪前搶秋菜。輕霜不怕,晚上用東西遮一遮,白天太陽出來,頂著露水還能往上長。但要來小輕雪就不行了,那些青菜還是耐不住雪后寒的。大白菜最先砍下來,曬蔫了,腌酸菜。紅蘿卜、白蘿卜、秋香菜和暖蔥,下雪前收回就行。腌咸菜,曬干白菜,曬蘿卜干……冬儲菜備得足足的。這個時節曬的干菜,要用水焯完了曬。小棵白菜用水焯過,一串串編起來,掛在房檐下;蘿卜英子也焯了,編成麻花辮一樣,掛著曬;大蘿卜切片蒸熟后再曬。</p><p class="ql-block"> 屋檐下,一串串老綠色的干白菜、鮮紅的干辣椒,金黃的玉米穗子,迎著秋光斗艷。下雪了,一簇簇蓬松的小雪花掛在上面,新鮮得讓人垂涎。</p><p class="ql-block"> 在人們疾趨的腳步聲中,田里的果實被“搶”光了。大地裸露出本色的肌膚,就像一位母親,用一年的精氣孕育出滿地的果實,哺養著大地上的人們;然后,在西風和朔雪的催眠下,用一個冬天休養生息,待明春重煥生機。</p><p class="ql-block"> 歲歲復始,生生不息。</p> 美文五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大棉襖 二棉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遲東晶</p><p class="ql-block"> 霜降一過,天就寒了。我翻箱倒柜,找御寒衣服,說是找,不如說選。一柜子衣服,款式各異,薄厚不同,好像氣溫每變化一度,就會有相對應厚度的衣服。</p><p class="ql-block"> 忽然想起小時候,御寒的衣服只有兩個層次:大棉襖、二棉襖,當然也有對應的大棉褲和二棉褲。“大”就是厚,是數九寒天最冷時穿的;“二”是次厚,氣溫達到零下就穿。</p><p class="ql-block"> 我的母親在做棉衣服方面,是發明家。二棉襖和二棉褲還沒入冬就穿,那時天也沒那么寒冷,穿上棉衣服真的熱,不穿還凍挺,沒有過渡的衣服。母親便在棉襖的兩裉處設計了機關。別人的棉襖兩裉都是縫死的,我的棉襖兩裉是開著的,棉襖前后襟成了三個大棉片。兩裉處縫上很密的襻扣,熱了,解開散熱;冷了,系上襻扣,一點兒風也不透。二棉褲的褲腳頭那里也設計相似的機關。所以二棉襖和二棉褲是我很喜歡穿的,和小伙伴們瘋玩熱了就解開扣子,一絲清涼的氣鉆進來,像憋悶得快窒息的人一下子呼吸上了新鮮空氣,渾身都透亮。</p><p class="ql-block"> 大棉襖和大棉褲是隆冬時節才穿。淘孩子最喜歡穿它。因為它太厚了,一把都掐不透,犯錯誤了,就不怕娘親掐大腿里子了。我卻不是很喜歡,穿上它,笨重得腿都不容易回彎。等到天極寒了,北風一吼,<span style="font-size:18px;">二棉襖就投降,</span>里面裹著的那點熱氣被吹得生氣全無,二棉襖有氣無力地貼在身上,拔涼拔涼的。這時,母親就找出大棉襖,在一個北風嘶吼的早晨焐熱,很鄭重地讓我們換上。它真的抗風又抗寒,西北風,寒徹骨,從后面吹過來,一點兒也打不透。記得一篇課文里有一句:西北風吹到臉上像刀割一樣。我們上學,臉就被風吹得像刀割一樣疼,可身上還暖烘烘的。</p><p class="ql-block"> 最鮮明的記憶,就是我的棉襖底圈、袖頭、棉褲的褲腳,面子和里子總是用不同花色的布接出一圈又一圈,像老樹的年輪。每年做棉衣服,母親總是把碎布和舊棉花鋪滿炕,拿起一條布比量一下,搖搖頭,自言自語:“還差一馬蓮皮兒?!比缓笤僬移渌牟紬l,比量合適了,我的棉衣上便又多了一圈“年輪”。</p><p class="ql-block"> 數九寒天,我們早晨起床總要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望一眼炕里的棉襖棉褲,冰冰涼的感覺就會攀著視線直鉆到骨頭里。經過一個晚上,棉衣服涼透透的,往身上一挨,渾身都激靈靈地打冷戰。母親心疼我們,每天她起床后,總是就著熱被窩,把我和妹妹的棉衣服焐在里面。我們起床了,穿在身上熱乎乎的,暖得我們眉眼里都笑出溫度來。</p><p class="ql-block"> 棉衣穿久了,襖領子和袖頭磨得又黑又亮,實在太不美觀了。最開始,母親把襖領子拆下來,洗干凈,再縫上。這樣太麻煩了,棉襖領子里絮著棉花,稍不注意就縫歪。后來,母親想出了好辦法。她用毛線給我們織了一個領子片,縫在棉襖領子上,穿臟了就拆下來洗,不但可以保持清潔,還美觀。很快,這種毛線領子開始在小村里風靡,年輕的姑娘、媳婦兒都有彩線織的漂亮衣服領子,男人們的棉襖上也縫一個黑色或咖色的毛線領子。母親又改進了她的發明。她用鉤針在毛線領子邊上鉤出一片一片的花瓣,銀色的鉤針像一只小銀槍,幾個槍花閃過,一個貝殼形的花瓣就鉤出來了。母親總是倚在炕沿邊上,一邊和嬸子大娘拉著家常,一邊手舞銀蛇,一會兒工夫,一個棉襖領子就鉤完了。在嬸子大娘們的贊嘆聲中,母親幫著鄰居們鉤了一個又一個,又手把手教會來討教的姑娘媳婦兒們。</p><p class="ql-block"> 棉衣服最易臟的地方就是襖袖頭,磨得黑亮黑亮的,像殺豬匠的油布圍裙。防止襖袖子臟,母親也有辦法。她把穿壞的尼龍襪子腳掌部分剪掉,我們把剩下的護腳脖的那一截叫襪樁,母親把襪樁繃到襖袖頭上,臟了就拆洗,又干凈又好看。于是,我和妹妹便有了收集尼龍襪樁的習慣,紅的、藍的、綠的……可鮮艷啦,攢了一小包。后院老姑奶來要襪樁給她孫子縫袖頭,看見那些理得一打一打的襪樁,神秘地一笑,眨眨眼睛湊到我耳邊,悄悄地說:“等你將來出嫁了,就當你的嫁妝,帶到婆家去。”我白了老姑奶一眼,佯裝生氣要收拾包,不給了。老姑奶趕忙拽著我手說好話,夸我將來一定會過日子、細心。這個老頑童,真是拿她沒辦法!</p><p class="ql-block"> 日子漸漸好了,襖袖頭上的襪樁換成了花色琳瑯,有各種蝴蝶結和蕾絲邊兒裝飾的小套袖。下課了,女同學們聚在一塊兒,嘰嘰喳喳地互相比套袖的款式和花色,簡直就是套袖比美大會。</p><p class="ql-block"> 做新棉襖,絮棉花可是一個技術活。把成包的新棉花絮在棉衣里子上,需要極大的耐心,絮不好,棉花就會滾包,薄厚不均,不美觀,更不保暖。奶奶絮棉花,是全村都稱道的。誰家有待嫁的姑娘,做新棉衣,都來求奶奶給絮棉花。奶奶家的炕上總是放著沒絮完的棉衣服,柜子上總是壓著絮完的棉衣服套子。我特別喜歡看奶奶絮棉花。太陽光透過窗戶,在大炕上畫出一個個方格子。奶奶戴上老花鏡,盤著腿,背對著窗戶,讓太陽光鋪在她傴僂的背上,她撕下一塊棉花,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壓住,一絲一縷地把棉花扯出長長的絨,一層一層地覆上去,一下一下,不徐不疾。絮出一塊來,奶奶再用手掌在上面輕輕撫過,檢查絮得是否均勻??粗粗?,我的手也癢起來,扯一塊棉花,接著奶奶沒絮完的茬,裝模作樣地一絲一縷地絮上去。奶奶坐在那兒瞇著眼笑,看著我絮,什么也不說,看我把手里的棉花絮完了,她再用手掌撫一撫,覺得厚度不合格,就把我絮過的棉花全都拿下來,再用她的方式重新絮好。</p><p class="ql-block"> 我最終也沒有學會奶奶絮棉花的絕活,母親倒是得了奶奶的真傳,也絮一手好棉花。我們的棉服都是母親絮的。母親絮過的棉花套子,迎著光一照,薄厚均勻,像一塊玉似的,穿了幾年也不滾包。</p><p class="ql-block"> 說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大棉襖、二棉褲退出了人們的生活。盛夏時節,過去院子里晾衣繩上,晾曬著一片又一片彩云似的棉衣里子和面子,現在已是很難見到的風景。人們的身上,被顏色各異、款式翻新的棉服、羽絨服包裹著、裝飾著,那些傳統的手工制作的棉襖棉褲被當作藝術品收藏著,許多年輕人都沒見過那厚笨的大棉襖、二棉褲,更別說穿過了。</p><p class="ql-block"> 母親老了,眼睛也花了。我們不再穿她手做的棉衣服了。母親像沒了著落似的,一到夏天就把她的棉花包翻出來,翻弄一遍,整理一番,再包起來放柜子里。忽然有一天,母親買來雪花白的新棉花,還有帶點微彈的碎花布。我正納悶。母親說:“大閨女,媽眼睛越來越上不去了,媽給你做條棉褲吧,留著你將來歲數大了穿?!蔽衣犜挼卣驹谀抢镒屇赣H量尺寸。她不用繩尺,而是用她最傳統的手拃量。母親一拃一拃地量完腰圍量腿長,量完前襠量后襠……我像小時候那樣被母親推過來扳過去。母親的手掌像一塊溫潤的熨鐵從我的身上熨過,兒時的溫暖從歲月深處涌來,我不禁眼睛一熱。</p><p class="ql-block"> 母親做好了棉褲,讓我試穿。新里子新面新棉花,拿到手里輕輕柔柔、松松軟軟,疏疏密密的針腳縫得又細又勻,褲腳上又做了開口,釘了襻扣,母親說這樣穿起來貼身又不臃腫。母親特別地囑咐我棉褲腰的兩側縫了松緊布,即使將來我胖了還可以穿上,這樣她就是到了“那邊”也不擔心我挨凍了。我的眼里已是一片汪洋!母親用她的一片慈心護我一生溫暖,即使我到了晚年,她到了另一個世界,我也沒有凍患之虞。試問:這世間還有哪一種陪伴比這更長遠?還有哪一種呵護比這更周全?</p><p class="ql-block"> 我仔細地收藏起這條新棉褲,每年夏天都拿出來給它曬曬太陽,像給高能蓄電池充電蓄能,保持它原有的柔軟和蓬松。</p><p class="ql-block"> 母親幾年前就去了“那邊”,她把所有的愛與溫暖都凝聚在這條棉褲上,這是母親留給我的浸滿慈愛的念想。有句公益廣告說:“小時候,媽媽的手最溫柔?!边@條棉褲就曾被母親的手無數次撫摸。我把它貼在臉上,穿在身上,每一絲柔軟與溫暖都是母親的愛撫。</p><p class="ql-block"> 而今,我的衣柜里御寒的棉衣服已分出很多個層次,可就是穿不出兒時的感覺,穿不出那種換上新棉襖時的儀式感和敬畏之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編輯:遲東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審核:張繼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1年11月7日</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昌市|
大姚县|
凤翔县|
濮阳市|
塔河县|
黑山县|
曲靖市|
大名县|
内丘县|
淄博市|
广东省|
黔西县|
洛川县|
阿拉善右旗|
盖州市|
盘山县|
阿城市|
平泉县|
卢湾区|
永康市|
峡江县|
濉溪县|
河南省|
沙坪坝区|
丹棱县|
开阳县|
南充市|
辰溪县|
铜梁县|
安阳县|
瓦房店市|
延庆县|
道真|
穆棱市|
锡林浩特市|
龙南县|
江山市|
娱乐|
塘沽区|
忻城县|
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