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哈爾濱后,聽了看了很多老建筑的故事,越發(fā)的喜歡去尋找城市歷史深處的過往,這些年,出去旅游采風(fēng),每到一個地方都感受一下那里的歷史,最直接的是民宅古巷。 哈爾濱中央大街這些年對老建筑的恢復(fù)和整修,讓老街綻放著古老的魅力,馬迭爾、露西亞、華梅、塔道斯等特色館店,飄灑出老哈爾濱的彌久香韻 2021年10月26日是老常80歲生日紀(jì)念日,正好道里端街新開了一家老俄僑家庭私菜咖啡館,何不去那里慶賀一下80歲生日?于是上午九點從南崗家里出發(fā),直奔道里端街四號老俄橋家庭私菜咖啡館,進(jìn)去以后給人的感受還真的大不一樣。進(jìn)店先說明來意,因不急著吃飯,店主很客氣,他讓我們先進(jìn)去參觀。 從一樓穿過步入后院,讓我們驚喜的是這里還深藏著端街的街道歷史博物館!這是哈爾濱的第一家街道歷史博物館,對我們來說,走進(jìn)街道歷史博物館還是第一次。 這是一棟近百年的老建筑,走進(jìn)去的感覺是一下子穿越了幾十年的時光,有我們熟悉的味道,更多的是比我們期待的還更厚重的驚喜,這里不僅僅是一個小飯館,而是老俄僑文化復(fù)合體的繽紛綻放,同時也是一家街道歷史博物館, 端街,始于1902年,全長240米,因街道很短故稱短街,是哈爾濱歷史上最短的街道之一。俄文街名“Короткая”,音譯為“特羅特卡亞”,又稱外國八道街,1925年由短街的諧音改稱端街。1902年端街地塊開始出租,<br>共劃分18個地塊號。 這條街有記載的最早建筑是俄國人安德烈耶夫·西涅茨基在第954號地塊建造的房屋。最早的樓房是1912年前落成的橫濱正金銀行哈爾濱辦事處所在二層樓房。同年開辦的春華齋點心鋪是有記載的端街最早的中國商號。1916年,《遠(yuǎn)東報》遷至街口。1920年至1930年代,捷利洋行,道里藥房、福順成商店、惠濱泉浴池、基督教衛(wèi)斯理堂、亞細(xì)亞旅館、金城銀行、藤吉牛奶咖啡店等中外商號先后在端街開辦。可見這條街當(dāng)年的繁華。 最讓人驚訝佩服的是,端街的歷史都是飯館的老板宋興文從他收藏的歷史資料中發(fā)現(xiàn)并梳理出來的,從而建起了這個街道博物館。看了這些珍貴的館藏和歷史介紹,你再感受這條街和這座老房子,感覺就完全不同了。 博物館里展出了不少當(dāng)年這條街上建筑的圖紙。這個圖紙,最鮮明的是圖中圓形的“烏瑟馬克爐灶”現(xiàn)在依然在,當(dāng)年這就是用來取暖的。 這便是圖紙上標(biāo)明的烏瑟馬克爐灶,兩間屋子和走廊都有爐門,這爐門過去家里都使用過。 圣誕節(jié)國內(nèi)是最近這一二十年才盛行過的,但在哈爾濱,早在一百年前就開始過了。左邊是當(dāng)年僑民的家里,右側(cè)是秋林當(dāng)年的圣誕節(jié)廣告。 哈爾濱人的時尚由來已久,這張黑白照片是當(dāng)年中央大街的一景,這穿著在現(xiàn)在也是非常時尚的。 這塊“面包石”來自哈爾濱第一條石頭馬路——地段街。地段街始于1899年,因中東鐵路工程局第九施工段駐扎于此,故稱為地段街。1915年,時任中東鐵路管理局副局長的希爾科夫公爵升任俄國黑海鐵路公司總辦,因他曾擔(dān)任第九段段長,將“地段街”改稱“希爾科夫王爵街”,1927年,改回“地段街”街名。<br><br>端街鋪設(shè)石頭路面始于1926年,史載7月13日,哈爾濱自治臨時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決定招標(biāo)翻修短街等馬路,彼特廖夫中標(biāo)承修。 上百年前哈爾濱就有照相館,這些照片都是當(dāng)年哈爾濱的照相館拍的。 哈爾濱第一家中文報紙《遠(yuǎn)東報》九十多年前社址就在端街。 端街上的紅色歷史<br>最著名的是姜椿芳在端街做地下黨接頭工作的經(jīng)歷。姜椿芳先生是著名的紅色翻譯家、作家,1928年來哈,1931年加入共青團(tuán),次年入黨,曾任共青團(tuán)哈爾濱市委、滿洲團(tuán)省委宣傳部部長,參與創(chuàng)辦“星星劇團(tuán)”、“口琴社”等左翼團(tuán)體。 在此期間端街31號禮拜堂成為地下黨接頭和傳遞情報的地點,有時將情報夾在《圣經(jīng)》里,有時在該教堂的閱報室接頭,有時利用禱告時秘密傳信。1936年6月,姜椿芳因《大北新報畫刊》案子被捕,張海云積極設(shè)法營救,最終將其保釋出獄。 走過博物館,順著一個旋轉(zhuǎn)樓梯上二樓,便來到了老俄僑家庭咖啡館,走進(jìn)家庭咖啡館,就像來到了當(dāng)年的俄僑人家。一條幽長的走廊,分別有大客廳和小套間、中客廳、小客廳,還有面包、咖啡間,衛(wèi)生間。 高高的舉架,油黃的門和窗子,飄逸的窗紗,拉桌、茶幾、柜子、油畫、花瓶、臺燈、鉤織臺布、咖啡杯、老唱機(jī)等,是那么的熟悉,沙發(fā)上隨手放著的毛衣、大披肩,仿佛是主人匆忙離開,那看似的凌亂中卻透著一份精心布置的匠心。 還有這臺鋼琴,真是迷人,真想坐上去彈它幾首。 掛在墻上布拉吉,至少都有六、七十年的歷史。彰顯著當(dāng)年這座城市的時尚,也講述著曾經(jīng)的浪漫過往。 從那些擺放的照片、雕塑、花兒、手帕、茶盤、形形色色杯子,甚至是過去的一個老衣架上掛著的刺繡中,你都可以感受到歲月的氣息。精致的生活方式,溫馨的生活態(tài)度,浪漫的生活格調(diào),如夢般的老俄僑人家生活場景。 其實老俄僑的生活方式,潛移默化地對影響了那個年代的哈爾濱人,哈爾濱人現(xiàn)在的很多生活習(xí)慣和方式都留有俄僑生活的印跡。 站在二樓臨街的小陽臺上向西看端街一目了然。 向東看中央大街近在眼前。 前面是端街頭上的小廣場。 三樓的閣樓上,還有間書屋,雖然很小只有幾平米,但書香依舊。店里正在舉辦舊書換咖啡活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帶本有關(guān)歷史、藝術(shù)等內(nèi)容的書去分享,讓它成為書屋的一員是件很有意義的事。 閣樓書屋非常雅靜,手邊置一杯咖啡,手捧一本書,有一壁爐陪伴,還可以透過窗子看人來人往的街道,這感覺,美哉! 如果你仔細(xì)觀察,發(fā)現(xiàn)店里的各個地方都有著一種白色小花的香蹤。原來這種類似小燈籠般的小白花叫鈴蘭,是俄羅斯人非常喜愛的花卉,林間小道隨處可見。音樂家柴可夫斯基對鈴蘭情有獨鐘,稱鈴蘭為“百花之王”。 鈴蘭又名君影草、山谷百合、風(fēng)鈴草。氣味甜,全株有毒。花果期5~7月。<br>鈴蘭花語:幸福歸來,還有希望、純潔、溫柔和貞節(jié)等象征意義,難怪新娘們手捧的花常用鈴蘭。 淡雅樸素的鈴蘭,有著一種神秘而浪漫的美麗,它被天性浪漫的法國人所喜愛,每年5月1日是法國的“鈴蘭節(jié)”。在英國有“淑女之淚”的雅稱。 模特八戒美女也經(jīng)常光顧這里 八戒美女與餐廳經(jīng)理交談 12點多下到一樓吃午餐<br>娜塔莎三代家傳的俄僑私房菜 1927年,娜塔莎的姥姥魯克維諾娃跟隨中國姥爺從海參崴移居哈爾濱,1957年回蘇聯(lián)定居,將家傳私房菜傳給了女兒。1950年代初,娜塔莎的母親列娜,成了蘇聯(lián)駐哈爾濱總領(lǐng)事館的廚娘,家傳手藝得到了領(lǐng)事館的高度認(rèn)可。右上角的黑白照是俄私房菜傳人娜塔莎的家庭照 娜塔莎1951年生于哈爾濱,家傳了姥姥和母親的廚藝。歷經(jīng)歲月沉浮,俄僑們的日常飲食融入了哈爾濱人的習(xí)慣,俄餐的做法,也在順應(yīng)著哈爾濱中外交融的特色口味慢慢改變著。幾十年來,娜塔莎用家傳廚藝,延續(xù)著老哈俄僑們對哈爾濱鄉(xiāng)愁之味的眷戀。隨著一代代俄僑的離去,如今在這座城市里,依舊掌握著這些老哈俄式西餐家庭做法的,恐怕也只有俄僑后裔娜塔莎了。 第三代傳人娜塔莎 想和娜塔莎合個影,又不好意思去說,只好離得遠(yuǎn)遠(yuǎn)的拍一張啦。 按照菜譜,一樣點一個慢慢品嘗,由于桌子太小,上一個吃一個,吃完一個撤一個,樣樣都嘗嘗。 老俄僑一樓的私菜館就幾張桌,目前有十幾道俄僑家庭菜,幾元至三十幾元,物美價廉,老板說就是要做讓老百姓也吃得起的家庭西餐。 這杯超級大的咖啡叫“一杯足矣”。老板說飯后慢慢喝,我們怕飯后肚里裝不下,干脆一塊來吧。 情侶咖啡,一生足矣:<br><br>聽這個名字就有故事,老板說這個咖啡來自于他收藏的這個大咖啡杯。這是沙俄時期俄國著名瓷廠庫茲庫茲涅佐夫生產(chǎn)的,杯身上的俄文 довольно и одной,意思是一杯就夠了。他說這話非常有哲理,對這杯子又非常喜歡,就專門到景德鎮(zhèn)按原樣煉制了一批。<br><br>根據(jù)咖啡杯上的這句話,特別定制了一款原創(chuàng)咖啡“油茶拿鐵”,這是老哈俄僑傳說中的傳奇咖啡,神秘配方來自于老東北的傳統(tǒng)油茶面,“一杯足矣”是真正的中西合璧。<br><br>這個咖啡還有個名字叫“情侶咖啡”。因為這個杯很大,一個人肯定喝不了,正好是倆人份適合情侶一起喝,你喝一口我喝一口,甜甜蜜蜜。“一杯足矣”后邊兒還有一句潛臺詞,那就是“一生何求”,58元的超大杯超值價吧?邊吃邊喝,又不忍心浪費,最后撐得肚子鼓鼓的,好沒出息。 從上午10點多到下午3點多,我們在老俄僑咖啡屋愉快度過老常80歲生日。時間過得很快,邊參觀、邊拍照、邊聊天、吃頓飯,5個多小時就過去了。老常說:這是她第一次過這么奢侈,這么浪漫的生日,是最有意義的一次。時間又過得很慢,仿佛時光倒流回到了童年。 這里不能只來一次,需要慢慢仔細(xì)的觀察、感受。這里不同于后期打造出來的民俗風(fēng)情,那墻那門那窗那桌那椅那擺設(shè)杯子,都是來自上個世紀(jì)中期前后,有著太多的故事刻在了它們的身上。 老俄僑的家庭俄餐,歷盡百年傳承,延續(xù)的是俄式風(fēng)味入鄉(xiāng)隨俗的情感溫度,是獨屬俄僑家庭于此沉淀過后的氣質(zhì)解讀,更是跨越政治與歷史的經(jīng)緯,流轉(zhuǎn)百年風(fēng)華后遺留下的老哈俄僑們的鄉(xiāng)愁慰藉。 老俄僑私房菜館,是哈爾濱老建筑活化的又一作品,多么希望哈爾濱有越來越多的這樣老建筑的改造為今所用,為往留存。讓歷史文化活起來,讓老房子魅力綻放,讓老味道歷久彌香。復(fù)蘇的是這座城市的洋氣與優(yōu)雅,帶你品味的是哈爾濱這座城市的前世與今生。 攝影、編輯、制作:老張 地點:哈爾濱市道里區(qū)端街四號(與中央大街交接處)<br>電話:18346085396<div> 2021.11.5.</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子长县|
双流县|
青神县|
临桂县|
贵定县|
内丘县|
万州区|
永济市|
泰顺县|
湖北省|
中江县|
邳州市|
织金县|
昔阳县|
广平县|
土默特右旗|
永兴县|
西峡县|
宣恩县|
双柏县|
资中县|
巴彦县|
密云县|
藁城市|
桂平市|
巴彦县|
溆浦县|
柘城县|
澜沧|
文成县|
巍山|
武鸣县|
长泰县|
廊坊市|
察雅县|
双流县|
海城市|
定日县|
江永县|
五寨县|
隆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