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不知怎么開口,因為很久沒有看到這樣耐看的書了。</p> <p class="ql-block">不是什么名人名著,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承德一中的初中同學王松山最近出版了一本回憶錄,《代營,我的第二故鄉》。</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本回憶知青生活的書。</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后期,三千多萬初高中學生下鄉插隊,被稱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這個空前絕后的歷史事件,產生了很多文學藝術作品和文化人,其中不乏名人名著。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傷痕文學,一類是勵志文學。</p> <p class="ql-block">說實話,過去閱讀過一些知青文學,雖然有時很受感動,但總覺得離自己很遠。多多少少感覺不那么真實,沒有多少共鳴。甚至以為不是那么回事!那些東西似乎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太多了,就不是真正的生活了。</p> <p class="ql-block">王松山的這本小書之所以耐看,恰恰是因為它跳出了以往知青文學的窠臼,既不是傷痕文學,也不是勵志文學。它樸實、細膩、生動、真切地描述了普普通通的知青,平平常常的日常生活。這些似乎很不起眼的小人物的小事情,不僅可以喚起同時代人的情感,而且可以告訴后人很多從未經歷,將來也不太可能經歷,已經或正在消失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沒有傷痕,沒有高大上的英雄,也沒有勵志的磨難故事。背架子、碌碡、手磨、火鐮、打火石、煙袋鍋、手提包等等,這些過去毫不起眼,今天幾乎看不到,將來更難掏騰的東西,在王松山的筆下活靈活現。</p> <p class="ql-block">可能是自己和王松山的經歷雷同的緣故,閱讀王松山的回憶文章,就仿佛真真切切地回到了那個年代。是的,是的!那個年代就是那個樣子!用背架子背柴火、背糧食,拿舊報紙糊墻,取廢紙搓煙卷兒,使火鐮子打火抽煙,挖樹根雕煙袋,和泥脫坯蓋房子,撐網兜裝牙刷牙膏......</p> <p class="ql-block">可能有人不贊成我這個說法,認為這些都是雞零狗碎的東西,沒有什么價值。描寫這些零七八碎的事情,未免低俗,更談不上文學藝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老實實承認,我沒有和別人討論文學藝術的資格。我僅僅是喜歡王松山筆下的這些普通人和普通的生活,因為我也是從那個時候走過來的。</p> <p class="ql-block">前幾日看到一篇討論什么是藝術的文章。這篇文章說,大英博物館里價值連城的埃及陶器,其實就是幾千年前古埃及人的普通水罐子。</p> <p class="ql-block">若干年,百年、千年后,王松山的這本書或許是人們尋找和審視當今文化和藝術的線索。</p> <p class="ql-block">注:秋菊圖片來自度娘</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房产|
田东县|
隆德县|
宣武区|
于田县|
九江市|
雅安市|
灯塔市|
惠东县|
琼结县|
定兴县|
进贤县|
万宁市|
元阳县|
泽普县|
寿阳县|
本溪市|
普陀区|
新昌县|
云霄县|
奉新县|
邹平县|
滨州市|
霍林郭勒市|
建湖县|
湖州市|
锦州市|
湟源县|
凯里市|
玉林市|
绍兴县|
高雄县|
都兰县|
申扎县|
灌阳县|
黎川县|
西青区|
锦屏县|
逊克县|
临夏市|
三门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