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春華秋實 ——我和鄉村有個約會

李海龍

離開趙崗村已經45年了,曾經的一切,總在心中縈繞。那個偏僻、落后、自然環境惡劣的小鄉村,曾是我揮灑理想、青春和汗水的地方,如今是否改變了模樣?那里的農民現在生活的怎樣?帶著謎一樣的牽掛和祈盼,在原大隊文書王有良的盛情邀約下,我們沿著當年知青下鄉時走過的路,做了一次親密的接觸和體驗。 <b>趙崗村的今世</b> <p class="ql-block">2019年7月27日上午,我們一行10多人,從蘭州火車西站出發,乘坐動車組一路向西,大約下午3點就抵達了甘肅民樂高鐵車站。這是一座新建的現代化建筑,時尚大氣,就坐落在縣城邊,改寫了民樂縣沒有鐵路車站的歷史。剛出站口,早已等候我們的王文書和現任村長王有旗就熱情地迎了上來。</p> 趙崗村在祁連雪山以北,離縣城約60多里路。我們分乘兩輛轎車,沿著平直寬闊的柏油路,穿過縣城就進入了G227國道,一直朝東北方向行駛著。夏末,正是豐收的季節。路兩邊整齊排列的白楊樹郁郁蔥蔥,高大挺拔,透過樹干,窗外閃過的是一層層規整的梯田,已經成熟的莊稼與盛開的花卉,就像一塊塊不斷變換的調色板,在路兩邊形成一條絢麗多彩的畫廊,綿延不絕,著實令我們驚嘆。曾經荒涼的戈壁灘已經不見了蹤影,一派生機盎然。當轎車駛出了國道轉入村道時,仍然是柏油路面,標準也很高。還未來得及細細欣賞,那個夢中的小鄉村就赫然出現在我們面前了。 <p class="ql-block">再次相逢,青山依在,鄉音依舊,但眼前的村莊卻是相見不相識了:記憶中的“干打壘”小土屋,已經消失不見了,映入眼簾的是一棟棟規制漂亮、設施齊備的磚瓦大院;曾是貫穿村子東西的唯一街道,已被多條縱橫交錯的水泥路面所替代;當年殘破的村小學已變成了寬敞明亮的時尚校園,紅瓦映襯著白色的瓷磚,成為全村最耀眼的建筑;曾經是人畜共用的澇池,早已被填平,換上的是各家各戶清澈潔凈的地下自來水……。談著村里的變化,每個村民的臉上都洋溢著開心、愜意的微笑。放眼村外,曾經的荒灘也已變成了豐收的良田。阡陌縱橫,是望不到盡頭的萬壽菊、向日葵、玉米等經濟作物花序在競相怒放。置身其中,猶如一個色彩斑斕的夢幻世界。</p> <p class="ql-block">趙崗村變了,變得陌生了。很難想象,這個曾是干旱少雨、風沙肆虐、貧困落后的小鄉村,竟蝶變成了如此童話般的美麗!</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趙崗村民的聯排住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趙崗村的葵花園</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盛開的馬鞭草</h3> <p class="ql-block">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村里還在延續著上千年的鐵犁牛耕的生產方式,整個大隊沒有一輛機械耕作設備,農業基本是靠天吃飯,平均畝產僅有300斤左右,生活極端貧困。為根本改變農村生態環境,縣里搞平田整地和水利設施建設大會戰,知青和當地農民一起,戰嚴寒、斗酷暑,住帳篷、蹲“地窩子”,度過了一段艱難的歲月,也和農民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如今能結成這樣的碩果,那是他們連續苦干實干才取得的。</p><p class="ql-block">村長告訴我:“現在全村305戶人家,95%以上的農戶都有了小車,大部分家庭耕作都采用了農用機械。種地不僅免稅,還有國家補貼,農民現在確確實實得到了實惠”。</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知青與部分村民合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與部分村干部及老人合影</h3><div style="text-align: left;">從左向右:胡玉奇、王有偉(新村長)、朱其虎、本人、朱其超(老隊長)、邵彥平、朱德華、王友良</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知青與新、老村干部及村民在親切交談</h3> <b>村民家做客</b> <p class="ql-block">汪振清是當年第四生產隊的會計,我們受邀去他家里做客。剛敲開他家的門,他就已經快步迎上來了,雖然快七十歲的人了,但天庭飽滿,臉色紅潤,身體仍然健碩。環視院內,中間空地上堆滿了剛收割翻曬的麥粒,左右兩邊排列的是白色瓷磚瓦房,每排都有3-4間大房,房頂還架著太陽能接收設備,院子前端圍起的后空間,則是廁所和圈養牲畜的地方。這種規制,是村里很多家庭院落都采用的模式;屋內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他用豐盛的家宴招待了我們。他說:家里現有6口人,承包有40畝地,一年產的糧食夠吃4-5年,還養了10多只羊,每年的種植養殖和兒子務工毛收入約10萬多元,溫飽早已不是問題。</p> 在趙崗村,汪振清家算是很普通的了。農民收入的增加,與當地的產業發展和特色培育有很大關系。 由于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氣候冷涼干燥、病蟲危害輕微,耕作區周邊沒有工業企業和重金屬污染等,民樂縣已經成為生產綠色有機食品的天然寶庫。從麥子、黃小米、青稞、玉米等糧食作物到番茄、黃瓜、茄子、馬鈴薯、蘋果和杏子等日常蔬菜水果,作物的品質都很高,這正是目前走向生活富裕的人們渴望和追求的,因此,有著很大的市場空間。 當我們走進村民汪三泰家時,他用自家種植的杏子招待了我們:這是個很特別的品種,個頭小,皮薄,輕輕一碰就破了,流出濃濃的蜜汁,放到嘴里,猶如仙果般芳香甜蜜,勝過我吃過的所有水果。其實,民樂的杏子、蘋果梨等在全國都是很有名的,在趙崗村,幾乎每家每戶都在房后或自留地里有種植。在盛夏或金秋季節里,品嘗民樂的水果算是一件幸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村民住宅及特色民樂杏</h3> <b>參觀科技園區</b> 趙崗村的變化,是孤立的嗎?那六壩鎮(趙崗村后劃歸六壩鎮)和民樂縣又是怎樣的一個狀況呢?為此我們拜訪了六壩鎮政府。 聽說我們是當年的下鄉知青,鎮政府很熱情的接待了我們,鎮黨委副書記樊釗親自向我們介紹了鎮里和縣上的情況,第二天專門還抽出近一天的時間帶我們實地參觀了民樂縣生態工業園區及科技企業孵化器、濱河集團高原生態科技文化創意產業園、臺灣芊卉蘭花產業園、萬畝果園種植示范區等,這些科技園區的建設,對今后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將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并成為“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支撐。像蘭花產業,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以中國、肯尼亞、哥倫比亞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正逐漸成為全球花卉種植中心,園區通過與荷蘭合作,已經開始出口國際市場。 樊書記在路上告訴我們:“這路邊看到的種植物,在選種、育種、栽培上,都應用著最新的科學技術,大部分都采用了最節水的滴灌技術,通過水肥一體化,做到精準澆灌和施肥至每一株植物根部”。仔細觀察,土壤下都是密布的小水管。為了了解整個過程,書記帶我們參觀了不遠處地勢較高的一處小型澇池和機站,池面大約有4000-5000平方米,主要是由祁連山雪水匯集而成,旁邊有個控制室,通過機站的控制,可以將流出的水和肥料混和后,再通過管道輸送到田地里。像這種小型澇池和機站在鎮里還建有很多。同樣是澇池,在上世紀七十年代還是當地人飲用水的主要設施,如今它的功能還是讓我們開了眼界。 令我們興奮的是參觀民樂縣重點工程——絲路花海田園綜合體示范區,正在成為河西走廊國道G227最美麗的一條風景線。示范區集農業生產、休閑旅游、民俗文化為一體的絲路花海田園景觀,大氣遼闊。從景區瞭望,一條條與國道、省道相連的鎮、村高標準公路正在向遠處延伸。公路兩旁,萬畝連片的萬壽菊、燈盞菊、向日葵、薰衣草等經濟植物開著五顏六色的花,把大地渲染的一片詩情畫意。那湛藍的天,透明的空氣,游人置身其中,就已經被田野的芳香給熏醉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民樂絲路花海田園綜合體部分景觀</h3> 如果說甘肅被評為“全球最佳旅行目的地”是實至名歸的話,那民樂就是這最佳旅行目的地的重要節點了;如果說聞名遐邇的扁都口、海潮湖、圣天寺、東西灰山遺址是民樂游必定要參觀的景點,那田園花海深處的民宿小宅,古樸幽靜、清新怡然,最適宜修身養性了。 悠久的歷史,秀麗的山川,燦爛的文化,構成民樂獨特的絲綢風韻。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絲路花海田園景觀</h3> <b>民樂雙樹寺水庫</b> 民樂縣靠近祁連雪山,有著良好的水資源,但以前管理粗放,一直沒有很好的利用起來,在我們整個插隊期間,修水庫、建水渠就成為那個年代最重要的任務了,現在回想,仍然難以釋懷。當時施工條件極為簡陋,在寒冷的冬季,在幾乎沒有機械設備的情況下,人們就是憑借著一雙手和簡單的工具,挖山筑壩,竟然建成了民樂縣第一座大型水庫,形成2580萬立方米蓄水量、有效灌溉面積約26.2萬畝的規模,成為國內水庫建設史上少有的奇跡,這也成為民樂人最引以為豪的事,而趙崗就是下游的受益村。 水庫坐落在祁連山峽谷洪水河出口處,距離縣城以南約18里,我們驅車去參觀。走進重巒疊嶂的山間便看到懷抱中的一個巨大水池,那便是雙樹寺水庫了。 <div>遠眺湖面明亮如鏡,層層鱗浪隨風而起,猶如少女般恬靜溫柔;濃郁蔥蘢的山體與湖水渾然一色,宛如一塊巨大的翡翠鑲嵌其中。水庫周邊平靜祥和,這與當年大會戰時的吵雜和喧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凝視湖面,不禁令人遐思:曾經住過的“地窩子”,搬運過的巖石塊,早已湮沒在了湖底;那個燈火通明的夜晚,工地上傳來的號子聲,似乎還在耳邊響起……?;叵肽窃浀囊荒荒?,就像剛剛發生過的一樣,既熟悉又縹渺。很懷念那個時代的人,敬佩他們無私的奉獻精神。水庫之所以為民樂人所樂道,那是因為它最能體現民樂人珍貴的精神特質:勇打硬仗、不畏犧牲、敢為人先的奉獻精神,并已融入到了民樂人的基因里,成為新一代人不斷創造奇跡的圭臬。</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世紀70年代建成的民樂縣雙樹寺水庫</h3> 如今,民樂農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有了極大的提高。村長告訴我們,村里的耕種面積由上世紀70年代的3000畝不到,擴大到現今的11000多畝,修建斗渠5.6公里,新平整土地3600多畝,耕地與支渠、斗渠、農渠已成網配套。除了引來祁連山洪水河之外,村里還打了11眼機井,彌補農業灌溉和農民飲用水之需。這些基礎設施的改善,為農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良好的支撐;黨的富農政策,更是煥發了農民前所未有的生產積極性。農業連年豐收,糧食畝產已經超過了千斤,農民的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2萬元。 趙崗村的變化超出了我們的預想,趙崗村生活的農民成為當代農民走向勤勞致富最亮麗的一個縮影。 <b>實至名歸的桂冠</b> 當年全國有名的貧困縣,如今卻戴上了許多先進桂冠: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中國西部藥都、中國板藍根之鄉、中國九糧液故鄉、河西走廊最大的馬鈴薯種薯繁育和種植加工基地、甘肅省“肉羊產業大縣”、“生豬調出大縣”…… 從趙崗村看六壩鎮,再看民樂縣,農村的快速發展,正是由這一個個點和一條條線織成的一幅生活美景圖,它讓我們由衷的感慨、贊嘆和羨慕。 美麗的趙崗村,希望下次能再見你的驚艷! <div><br></div>上篇:<a href="https://www.meipian6.cn/2g3v6b6l?share_from=self&share_to=copy_link&user_id=35804842&uuid=1d9dc537ea7b40b2b86727fee4dc3a6c&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35804842&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share_user_mpuuid=e4772f661041631920e2492e191bbf7e&um_rtc=14eec6ef40266384e8750811fec05f1e"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原創|為了忘卻的記憶——我的知青歲月</a>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荆州市| 定结县| 威远县| 江源县| 黄浦区| 龙岩市| 江川县| 新乡市| 贺兰县| 当涂县| 宝鸡市| 喜德县| 晋江市| 景德镇市| 柳江县| 葫芦岛市| 三门峡市| 泾源县| 交口县| 南乐县| 中山市| 莎车县| 凉山| 嫩江县| 日照市| 兴宁市| 天柱县| 泽普县| 泾源县| 平武县| 奉贤区| 泸州市| 沂南县| 叶城县| 开化县| 贵南县| 临湘市| 安泽县| 华阴市| 贵溪市| 乌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