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當代草書面臨的挑戰及創新路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吳 立 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草書是書法諸體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其追求寫意,書家隨興所至,心手合一地創作出一幅流暢而不失美感的書法作品。自新中國建立和改革開放以來,思想解放運動盛行,社會意識形態解凍,人們樂于用各種藝術形式來表達自我,草書創作也有了新的發展,作為兼具形式美感和藝術審美的藝術,當代草書創作逐漸吸引了廣泛的審美群體,而這也給草書創作帶來了一定的挑戰。</p><p class="ql-block"> 一、當代草書面臨的挑戰</p><p class="ql-block"> (一)形式和書寫存在的問題</p><p class="ql-block"> 當代,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書法也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草書創作在形式和書寫上都遇到了更多問題。一是形式逐漸由瀟灑轉變為硬朗。由于硬筆書法在現代社會被廣泛使用,草書創作為適應這一變化,逐漸向著更簡略的方向發展,其創作形式缺少以往草書創作的自由感,而向著秩序感和結構感方向發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發展和推廣,但卻逐漸變得模式化。二是在書寫上存在的問題,草書需要創作者有堅實的書法基礎,對其文化修養和精神氣質都有較高的要求,而大部分創作者并未沉下心來認真學習草書,或者并未花較長時間研習大家名帖,導致草書創作的隨意性強,缺少風骨。</p><p class="ql-block"> (二)文化涵養的缺失</p><p class="ql-block"> 研習草書能夠讓人的精神振奮,其自由揮灑的墨意、縱橫奔放的氣勢、自然流暢的字體線條和揮灑自如的法度精神無不讓人動容。每一幅優秀的草書作品都充分展現了創作者深厚的文化修養、高雅的審美意趣和精神追求,但當今的草書創作普遍存在著文化涵養缺失的問題。雖然當代的草書名家層出不窮,在社會上聲名遠揚,但其在創作技法和火候上仍略有欠缺。部分所謂的“草書大家”,其基本技法并不到位,創作出的作品可謂拙劣、稚嫩、丑陋且雜亂,在篇章布局、字形結構和技法等方面均存在嚴重不足,更有甚者在草書創作的人格精神上亦有欠缺。有的居然打著創新的旗號,認為其是“自由精神”在藝術創作方面的表現,實為藝術涵養的缺失。歷數古代的草書大家,無不品性高潔,均是在長期的潛心研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創作水平,在形成自身獨特藝術風格的同時亦向民眾展示了其人格魅力,這是現代草書創作者需要思索的。</p><p class="ql-block"> (三)跟風問題嚴重</p><p class="ql-block"> 草書創作需要靜心投入,切忌急功近利,自古以來的大師名家,都是在日復一日研習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而當今的草書創作普遍存在著嚴重的跟風問題,跟風現象歸納起來有兩種:一種是作品文字內容體裁的跟風,另一種是書法形式技巧的跟風。書法學習需要經過長期的訓練,只有勤學苦練苦悟才能理解和懂得草書創作的真諦,但當代書法界盲目跟風者卻大有人在,他們往往喜好追趕社會浪潮,哪種草書風格更為流行,便學習哪一種,往往是投社會風氣之所好。在梳理全國性的各種展覽之后,就可發現某個時段流行的某種書法風格。大概10年前,全國各地曾經流行以“中青展”為陣地的流行書風,而如今,書法創作界又流行孫過庭、趙孟頫和董其昌等人的小行草書,并拼貼成為了當代的“帖系書風”。當然,在相關的書法展覽和比賽中,創作者集中表現為某種趨同的風格,往往和評委的喜好密切相關,所以說,書壇風格具有很強的“導向性”。</p><p class="ql-block"> (四)取法多元造成主題不突出</p><p class="ql-block"> 從當代的草書創作可以看出,隨著草書創作群體的不斷擴大,草書創作形勢的逐步向好,普通民眾有機會接觸到各類優秀的作品,從章草、小草再到狂草,不同的草書技法賦予了作品不同的魅力。如唐代張旭的狂草書,“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草書創作需要自我,但部分草書創作者雖取法多元,也融合了不同草書大家和名帖的創作技法,卻始終難以在自身的作品中找到平衡,因此,造成主題不突出,缺少個性。草書創作變成了將不同風格的草法東拼西湊、生硬雜糅于一幅作品之中,這樣學而不精,導致作品呈現出草法不純、筆法不精、法度缺失的問題,作品的文化藝術價值不高。</p><p class="ql-block"> 二、當代草書創作的創新路徑</p><p class="ql-block"> (一)選擇經典法帖</p><p class="ql-block"> 當代的草書創作正處于蓬勃發展的時期,其擁躉不斷增加,古代大家名帖和現代知名書家的優秀作品都為草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創作草書作品時離不開對優秀草書作品的感悟和借鑒,為此,在臨摹階段可以選擇經典的法帖,以感受名家在創作時的章法和技巧,并為自身的創作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以唐代草書為例,懷素和張旭是繞不開的高峰,草書創作者可以在其作品中感受不一樣的創作風格和旨趣。懷素的著名法帖《自敘帖》《小草千字文》《食魚帖》《論書帖》等諸多作品,均是風格各異,由此可以看出懷素在草書方面的造詣,創作者可在其中學其對筆觸的把控和情感表達的方式。而東晉王羲之、王獻之的草書作品是在扎實的楷書基礎上展開的創作。從小草到章草、今草,其法帖中草書字體的變化過程可以為草書創作提供豐富的參考和借鑒。還有明代大家傅山、王鐸等的法帖,都能為草書創作和創新提供經典參考。</p><p class="ql-block"> (二)草書和行書的結合</p><p class="ql-block"> 在書法創作的諸多書體之中,行草有著廣泛的應用,在當代書法藝術中,草書創作者要堅持將草書和行書結合起來,賦予作品行書的流暢性和草書的審美意趣。為了賦予草書創作更多時代精神,草書創作者要在形態上進行創新,主動吸收行書的優點,達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p><p class="ql-block"> (三)以篆書為基礎 </p><p class="ql-block"> 篆書的象形特點十分突出,字形工整圓潤,有著筆畫靈動、字體端正的特點,草書創作以篆書為基礎,不是片面地追求篇章結構的工整性,而是模擬篆書書寫時快速寫意的技法。在創作草書作品時,創作者可以先臨摹或觀察篆書作品在篇章布局上的安排,以達到流暢靈動的效果。同時,以篆書為基礎并不是降低書寫的速度,而是模擬篆書書寫時流暢的手感,將個人情感和草書創作的技法融合,在靜心投入的狀態下完成創作。草書創作者也要主動了解更多優秀的篆書名家,如李斯的優秀篆書作品,從其中感受其創作的氣勢和運筆,從而不斷豐富和完善自身的創作技巧。</p><p class="ql-block"> (四)性情化的表現 </p><p class="ql-block"> 書法在表達創作者的性情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草書作為法度和情感完美結合體,能夠在瞬間的書寫之中將個人的情感和草書的創作技法相融合。為此,草書創作者要努力吃透各類書體的技法,以為自身的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提升個人修養的鍛煉也至關重要,創作者需要在創作的同時投入更多真情實感,而不只是為了入展和獲獎。追求草書創作性情化的表現要求創作者保持心手雙暢,不是單純為沖擊展覽獲獎而對作品進行反復設計和包裝。書法創作者要在反復的研習中感受草書創作的樂趣和意義,并投入自身的真情實感。以狂草的創作為例,創作者可以反復觀看和研習古代名家的優秀作品,如唐代張旭的《古詩四帖》、懷素的《自敘帖》,這些狂草作品的運動感極強,字與字之間的輕重、緩急等自成一派,氣勢恢宏,作品的內容更融合了創作者自身豐富的情感,在研習這些優秀作品的同時,創作者自身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滋養。草書創作應當是性情的自由表現,是個人意趣和創新精神的融合。</p><p class="ql-block"> (五)打破流行書風怪圈</p><p class="ql-block"> 流行書風嚴重制約了當代草書創作的發展,在參照古人優秀作品的同時,很少有人能夠書寫出自己獨特的風格。書法家要想在草書創作領域開辟一片新天地,必須先擯棄固步自封的心理,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開創自己的風格,從而促進草書創作的多元化發展。當代草書創作受到浮躁社會風氣的影響,草書創作者的目的指向就是參展和獲獎,因此,很難靜下心來創作真正優秀的作品。草書創作者要靜心修養,劉熙載曰:“書貴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別,入‘他神’者,我化為古人,入‘我神’者,古化為我也。”為了達到心手雙暢的創作境界,創作者必須要潛心研習書法理論,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和精神素養,為書法創作打下扎實的基礎。</p><p class="ql-block"> (六)靜心創作,提高自身文化影響力</p><p class="ql-block"> 在廣大草書創作者共同努力發展草書創作文化的同時,還要堅持借助各種文化活動來擴大草書創作的群眾基礎,讓更多人了解博大精深的草書文化,從而提高其文化影響力。一方面,要想興盛草書創作,群眾基礎是關鍵,草書創作者可以聯合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活動,走進學校開展宣傳,讓新生代了解書法的魅力,從而擴大書法創作的人才隊伍。另一方面相關部門也要積極開展各類文化宣傳活動,讓優秀的草書文化能夠得到普及。</p><p class="ql-block"> 三、結 論</p><p class="ql-block"> 應該說草書是最難研習的一種字體,其對創作者的技法、修養和性情均有很高的要求,只有在筆墨的酣暢揮酒下,技法和點畫才能與情性實現完美的結合。縱觀草書的發展歷史,有名的草書大家屈指可數,卻無一不是天才級別的人物。對草書的發展加以研究,可以發現大眾對草書創作的關注和熱情仍然不減,其有著廣闊的創作和發展空間。而研習草書的目的也逐漸從實用性轉向藝術性,但隨著群眾審美需求的變化,草書創作和展出存在著片面追求展廳效應、跟風嚴重和文化涵養缺失等諸多問題,這需要廣大草書研究者和實踐者,既要深刻理解經典草書作品的內涵,把握草書創作的技法和風骨,追求精神上內在美和文化上外在美的統一,才能展現草書藝術的視覺魅力,才能真正創作出藝術水平更高的、群眾需要的優秀草書作品,才能推動當代草書創作不斷向前發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載《書法導報》2021年10月27日 第43期)</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许昌县|
景德镇市|
恩平市|
富顺县|
广东省|
财经|
高平市|
南投县|
温宿县|
定远县|
普格县|
关岭|
苍南县|
垦利县|
惠水县|
石柱|
吉林市|
洛宁县|
潮州市|
云龙县|
连山|
龙川县|
弥勒县|
察哈|
北宁市|
无锡市|
鸡西市|
闻喜县|
建宁县|
永康市|
丹阳市|
昌吉市|
佛教|
惠东县|
江源县|
抚松县|
鄂伦春自治旗|
桃园市|
若羌县|
耒阳市|
含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