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各位老師:<br>學校組織退休老師外出活動,時間10月28日(下周四)上午8:40發車。上午去富陽東梓關游古鎮,下午去風鈴莊園采摘桔子。<br>請老同志帶上身份證,老年卡,戴好口罩。請在群里留言報名,也可相互轉告。報名截止時間下周二26日下班前。謝謝。(校辦)</h3> <h3>東梓關<br>東梓關位于場口鎮東梓村,緊靠秀麗的富春江,是龍門古鎮孫氏的發源地,因郁達夫同名小說而著名。<br>村內有近百座明清古建筑,不少還是精品;它還是古代著名水上關隘,存有不少頗有開發價值的歷史古跡,如“官船埠”遺跡、“越石廟”、古驛道。另外,還有當代名聞遐邇的東梓關骨傷科醫院,郁達夫小說中描寫到的徐家大院、“春和堂”藥鋪,秀美風光與動人傳說融為一體的“姐妹山”等。</h3> <h3>感受一下雨中東梓關的別有韻味。(視頻來自網絡)</h3> <h3>拉著長隊的四中退休老師們慢步走向東梓關村口。</h3> <h3>拍照留念</h3> <h3>參觀東梓關村史館。</h3> <h3>老同事好久不見了,有許多問候的話要說。</h3> <h3>左側新加入隊伍的胡老師。</h3> <h3>新杭派民居,再現了吳冠中筆下的水墨江南,成就了現代版富春山居圖。<br>【人物介紹】<br>吳冠中(1919—2010),江蘇宜興人,當代著名畫家、油畫家、美術教育家。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小鳥天堂》《黃山松》《魯迅的故鄉》等。個人文集有《吳冠中談藝集》《吳冠中散文選》《美丑緣》等十余種。<br>吳冠中在50~70年代,致力于風景油畫創作,并進行油畫民族化的探索。</h3> <h3>吳冠中作品選</h3> <h3>吳冠中筆下的夢里水鄉。</h3> <h3>現實版的江南水鄉。</h3> <h3>從長塘邊拐入,一條修舊如舊的里弄赫然在眼前。修舊如舊的里弄是攝影者的最愛。</h3> <h3>一個大門敞開,顯然這是一個瀕臨倒塌的老宅。<br>這樣的情景似乎與長塘邊的新居形成鮮明的反差。我懷疑是作者有意為之。</h3> <h3>用斷垣殘壁形容一點也不為過,可見當年為東梓關煥發春春的設計者的別具匠心。</h3> <h3>攝影者尋尋覓覓的最愛。</h3> <h3>從里弄出來,重回長塘。<br>安雅堂就在長塘邊。安雅堂整體為典型的徽派建筑風格。四周用高墻圍起,稱為“封火墻”,從外部看,黑瓦白墻,飛檐翹角高低錯落、層疊有序。2019年,安雅堂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杭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h3> <h3>安雅堂正房為傳統磚木二層結構樓房,梁架為抬梁穿斗混合式,后檐柱牛腿雕有花鳥圖案,十分精美。上世紀中葉,有一位叫張紹富中醫骨科名醫在安雅堂坐診,善于醫治跌打損傷病癥,是富陽張氏骨傷專科第四代傳人。</h3> <h3>富陽張氏骨傷發源于上圖山村,成名于東梓關,發展壯大于富陽城區,至今已傳承六代,共計170多年歷史。歷經張永積、張士芳、張清高、張紹富、張玉柱五代人的薪火相傳,現在已從一個祖傳的民間醫術跨入現代醫學的行列,與河南洛陽、廣東佛山、山東文登并列全國四大中醫骨傷品牌。201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h3> <h3>張紹富(1922—1992),出生于富春江畔的上圖山村,祖上三代行醫,善治跌打損傷等骨傷疾病。他14歲從父行醫,深得祖傳醫道,20歲正式獨立坐堂為鄉鄰行醫。張系杭州市富陽中醫骨傷醫院的創始人、名譽院長,主任中醫師,中國中醫研究院骨傷科研究所客座研究員。<br><br>圖為張紹富和就醫者栩栩如生的蠟像。</h3> <h3>安雅堂的中堂上掛的是華佗像,相對的楹聯是:醫隱山林托蹟遠,<br>仁昭古今惠民深。<br>兩旁的柱聯是:<br>求古訓神農有術,<br>博采眾方醫德無私。</h3> <h3>典型的徽派建筑</h3> <h3>許家大院外貌</h3> <h3>許家大院<br>東梓“許家大院”,就是郁達夫先生1932年9月創作的小說《東梓關》中的“徐家大院”。但小說中的主人公“徐竹園”絕不是當時居住在此的房主、名醫許善元,而是郁達夫先生借用了東梓名醫、許家豪宅和大藥房等作為素材,把一批東梓鄉紳所共有的氣質、風度、品行、志趣等集中于徐竹園一人塑造出來的典型形象。正如原文化部文學藝術研究所研究員許國榮先生(東梓關人)在他的《鄉紳徐竹園》一文中所說的“郁達夫筆下的徐竹園,是綜合眾多鄉紳而成的”的文學形象。那么這眾多鄉紳指誰?就是當時東梓許十房中的優秀代表。</h3> <h3>清嘉道年間,東梓許家先祖許廷詢生了十個兒子,人稱“許十房”。大房許秉常為舉人,在北京任四品學官。三房許秉石為孝廉方正,聰明能干,善于經商辦企業。他開創了“許春和大藥房”,并在窄溪、橫山埠、湯家埠開設分號。獨資建趙家過溪大石橋,出巨資將場口到窄溪的路上鋪上青石板,為熱心公益之楷模。六房許秉玉為貢生,為懲治貪官,剛正不阿。光緒32年創立了“東梓小學”,靠“學田養校”之措施,潛心于免費培養東梓后人,功不可沒。八房許秉甘曾任富陽縣學堂董事兼勸學所會計,民國初任自治委員會經理,全縣出納。</h3> <h3>水墨江南人家的本色生活——用蕃薯做各種生活食品:粉絲,番薯粉,番薯干等。</h3> <h3>與東梓關人的近距離接觸。</h3> <h3>許氏六八房大門搶拍。</h3> <h3>佇立民居前。</h3> <h3>慨嘆和羨慕的新農村建設新貌。</h3> <h3>交流退休后的生活。</h3> <h3>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h3> <h3>富春江美景如畫<br>富春江富陽段全長52公里,兩岸群山連綿,江中沙洲點點,景色宜人,自古有“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之美譽。從上至下,江中分布了桐洲島、王洲島、中沙島、新沙島、月亮島、東洲島、五豐島等10多個大小島嶼、沙洲。</h3> <h3>“所謂‘未能拋得富春去,一半勾留是江鮮。’東梓關作為‘富春江畔第一村’,將把富陽區美麗鄉村的建設重擔挑在肩上,以江鮮文化為契機帶動富陽全區的農產品銷售和農文旅融合。”場口鎮黨委書記何明葵說,通過此次開漁節活動,富陽決心打響浙江省二十四節氣農耕文化品牌,提升產業、美化農村、增加收入、致富農民,全力打造“幸福城市”富陽樣板。</h3> <h3>集體用餐</h3> <h3>餐后休閑</h3> <h3>給自己P一張,供自己留作紀念。現在嫌自己老了,也許幾年后就覺得那時還年輕。</h3> <h3>飯后導游安排大家去采橘子,大家踴躍前往,前呼后擁,猶如當年的學生。</h3> <h3>去桔山采桔路上,看到太陽下滿地的稻谷,突然想起50余年前那年在插隊落戶時的往事,那時那景仿佛歷歷在目。<br>稻谷收上來了,雨卻一直下個不停,隊里的每個人都在企盼著老天開恩,開個太陽吧,不知為什么,那段時間的老天就是不賞臉,怎么也不肯露出笑臉。本就嚴肅的隊長整天愁著眉拉長著臉,時不時抬頭望著天,懂事的孩子們也學著邊看天邊看隊長的臉。<br>堆在籮筐里的谷子開始發燙了,手插進去火熱火熱的,要不了幾天,一旦發了芽,一年的心血就全泡湯了。也許有人說,趕快用吹風機、烘干機嘛。烘干機連見都沒見過,隊里唯一的一部吹風機那起得了作用。我終于深刻地體會了一把什么叫做靠天吃飯的道理。唉,本來就一天兩頓蘿卜粥,這下可能要吃蘿卜度日了。<br>也許是老天發了善心,終于露出了笑臉,全隊的老小全都動了起來,各家各戶的道地上都嗮開了稻谷,老天開了顏,隊長松開了眉,小孩們開始在田埂上蹦跳而去……面對老天的肆虐,我深感我這個高中生知識青年的渺小和無奈。</h3> <h3>11月前后正是攀甘蔗的時期,因為在自留地里種了巴掌大的一片甘蔗,于是收工后也學著農民一邊啃著甘蔗一邊燒飯。想想現在像保護熊貓那樣保護著自己的牙齒,那時候真是爽,簡直爽透了。</h3> <h3>為什么看到田里的這些東西特別親切,忍不住要把它們記下來,大概就是因為有過那番經歷吧。</h3> <h3>下過鄉插過隊的我們,對土地有一種特別的情愫。</h3> <h3>山路其實不高,路窄了一點,人多了顯得有點擁擠。</h3> <h3>看到樹上的橘子,有點迫不及待哦。</h3> <h3>隊伍蜿蜒而上。</h3> <h3>耄耋之人青春勃發。</h3> <h3>橘子山上的我們其實也是孩子,不過是老孩子了。尤其是初次經歷的老師喜悅之情難以言表。</h3> <h3>說真的,我是第一次上山采橘,漫山遍野的橘樹,橘子掛滿了枝頭,橘子唾手可得,沒人阻止你往嘴里塞,但不敢怎么吃。還真是應了那句“年輕時沒得吃,現在老了不能吃”,人生的進程,總是讓人措手不及,無奈多于慶幸,大概這就是生活。</h3> <h3>謝謝各位好友點贊。</h3> <h3>有興趣欣賞一下網上下載的視頻,至少可以多一點了解發展中的東梓關。</h3> <h3>【注】<br>1.手上照片有限(來自群里),無法一一顧及,只能如此而已,在此深表歉意了。<br>2.拼圖是因為篇幅有限(只能放100張)。</h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溪县|
山东省|
杭锦旗|
崇信县|
普宁市|
桦甸市|
无棣县|
宜宾市|
镇巴县|
长治市|
建宁县|
紫金县|
龙里县|
同心县|
门头沟区|
桐乡市|
平湖市|
巩义市|
溆浦县|
龙山县|
林州市|
加查县|
晋州市|
旅游|
庆城县|
重庆市|
武隆县|
三亚市|
黄浦区|
巴南区|
衡阳县|
连江县|
抚宁县|
得荣县|
寿光市|
鄂尔多斯市|
印江|
兴仁县|
田东县|
长岭县|
中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