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提升全縣基層工會干部的政策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結合縣委因工作需要對全縣部分鄉鎮、縣直單位工會主席進行的調整及重點企業工會干部換屆改選的實際,商城縣總工會舉辦2021年商城縣工會干部培訓班。</p> <p class="ql-block"> 10月24日上午,各鄉鎮處、縣直一級預算單位工會主席(分管工會工作的領導)、縣總工會部分班子成員、部室負責人、工作人員共計78人參加本期培訓班。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縣總工會黨組書記、主席王景昌同志參加這次培訓班。</p><p class="ql-block"> 出發前在財政局五樓會議室召開了臨時會議,組建臨時黨支部,并宣布這次培訓的組織紀律。</p> 10月24日19:38時到達目的地——井岡山 井岡山夜景 <p class="ql-block"> 10月25號上午舉行開班儀式,培訓學院領導致歡迎辭<br></p> <br> 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縣總工會黨組書記、主席王景昌同志在開班儀式上作動員講話。縣總工會黨組成員、工會副主席余培安作紀律宣導。<br> 本期培訓班在課程設置上,把理論學習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既安排了專題講座,還安排了實踐教育活動,充分利用了井岡山地區革命歷史資源和人文資源,采用現場教學、體驗式教學、情景教學、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 授旗儀式——授班旗 入學宣誓 肖誠平教授為學員們講授《井岡山斗爭與井岡山精神》 <p class="ql-block"> 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創建以寧岡縣為中心的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此鮮為人知的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p><p class="ql-block"> 井岡山的斗爭,從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為止,共計兩年零四個月,時間雖不長,但為中國開辟了一條成功之路,尤其為后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一一井山精神;堅定信念,敢闖新路。其精髓是:一是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二是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三是黨管武裝的基本原則:四是血肉相連的干群關系;五是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p> 肖誠平教授為學員們講授《井岡山斗爭與井岡山精神》,詳細講解了井岡山2年4個月的革命斗爭史、歷代黨和國家領導人上井岡山的情形及對井岡山精神的闡述,大家對井岡山革命史、井岡山精神有了全面、深刻的了解,學員們重溫紅色歷史,思想上受到了震撼和啟發。 合影留念 <p class="ql-block"> 小井紅軍烈士墓又名小井紅軍傷病員殉難處,距小井紅軍醫院僅百米之遠,這里原是一片稻田。1928年12月,湘贛兩省的國民黨反動派發動了第三次“會剿”。1929年1月29日,敵軍在當地游民陳開恩的帶領下,竄到了小井村。當時,正在醫院里養傷的130多位重傷員因來不及轉移,被敵人活活槍殺在這里。1951年井岡山人民將部分烈士遺骨遷到茨坪重新墓葬,并建立了井岡山革命先烈紀念塔以示紀念,1969年在烈士犧牲的原地再建一座烈士墓和烈士紀念碑,碑上書寫著毛澤東題詞“死難烈士萬歲!”</p> 小井紅軍烈士墓、烈士紀念碑前,學員們認真聆聽講解員深情地講述130多名紅軍重傷員被敵人活活槍殺在稻田和紅34師師長陳樹湘壯烈犧牲的感人故事,忍不住熱淚盈眶,被革命先烈們舍生忘死、英勇就義的壯舉震撼、折服。 井岡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主要有五大哨口。其中最著名的為黃洋界哨口,文化遺址主要有黃洋界哨口營房、黃洋界哨口工事、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和紅軍挑糧歇息處。1928年8月30日,黃洋界保衛戰就發生在這里。當時紅軍以不足一個營的兵力,打退了敵人四個團的進攻,保衛了井岡山。毛澤東同志寫下了光輝詩篇《西江月?井岡山》。 <p class="ql-block"> 1977年新建了紀念碑前豎立了一橫碑,刻有毛澤東同志手書《西江月?井岡山》。</p> 黃洋界哨口遺址,學員們參觀了黃洋界哨口營房、黃洋界哨口工事、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聆聽現場教學課程《黃洋界保衛戰帶給我們的啟示》,重現了紅軍在黃洋界保衛戰中以少勝多、以智取勝,依靠群眾求勝利的戰斗情景;集體朗誦了毛主席的著名詩詞《西江月.井岡山》。 <p class="ql-block"> 中國紅軍第四軍黃洋界哨口營房舊址</p> 朱毛紅軍挑糧小道<br> 位于井岡山西北面黃洋界下,原名五里橫排,是當年紅軍從寧岡挑糧上山路線的一小段。路為羊腸小道,崎嶇不平。當年的朱德軍長年過四十,堅持親自挑糧,并留下“朱德的扁擔”的美談。在朱毛親自帶頭下,紅軍靠著肩挑背馱把30多萬斤糧食運上了井岡山,解決了給養問題。 重走崎嶇不平的朱毛紅軍挑糧小道,學員們氣喘吁吁、汗流浹背,深深感悟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打江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不易,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的高風亮節。 <p class="ql-block"> 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p> <br> 踏入陵園大門,是塊橫式牌坊園標"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九個燙金大字為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宋任窮同志所題寫。進門后,經過花壇園庭,順山而上的寬闊平臺臺階分為兩組。第一組49級,象征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組60級,寓意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周年的1987年建成。<br> 陵園的綠化配制主要是采用柏樹、桂花、杜鵑、翠竹為主配以山體自生的松、杉、山櫻花等。主大門前栽種的大樹是日本冷杉,為國家一級保護樹種。臺階兩側林廊和雕塑園配制的是香柏、黃楊。全園四季綠樹常青,素花點綴,顯得莊重而肅穆。 瞻仰大廳左側陳列室展覽的人物是建國后去世的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領導人的掛像。目前有51位。他們當中有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有軍隊中的一大批將帥;如元帥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大將譚政、粟裕、黃克誠;上將陳伯鈞、賴傳珠、楊得志、朱良材;中將楊梅生、畢占云、張國華、譚家述;少將龍開富等;有建國后調離軍隊,到黨政部門擔任領導的。目前有13位,他們是何長工、賀敏學、賀子珍、陳正人、彭儒、曾志等。<div> 見照片:(1936年秋參加井岡山斗爭部分同志在陜北保安紅軍大學留影。前排左起:羅榮桓、譚希林、陳光、楊立三、陳士榘、宋裕和、林彪;后排左一趙爾陸、左二張樹才、左三張純清、左四蕭克、左五孫開楚、左六毛澤東、左七譚政、左八譚冠三)。</div> 吊唁大廳 向英烈敬獻花圈 重溫入黨誓詞 碑林一共陳列有138塊精湛的書法碑刻,主要有三部分內容:一為黨和國家領導入上井岡山視察時的題詞;二為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的題詞;三為全國著名書法家、畫家、作家和知名人士熱心贊頌井岡山的題詞。全廊寓革命傳統教育于書法藝術之中,是集建筑藝術、書法藝術和雕刻藝術于一體的現代人文景觀。她給人們啟迪思想,磨煉意志,陶冶情操,奮發向上。 <p class="ql-block"> 紀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組成。占地面積1200平方米。一樓的休息室、會客室和二樓的展廳組成基座部分,全部采用本市長坪鄉生產的花崗巖砌成。主碑是用鍍汰的不銹鋼制作的;它高達27米,意含1927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主碑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狀。它有著幾層含義:遠看像一團火焰,寓意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近視如林立的鋼槍,寓意“槍桿子里面出政權”。主碑的基座部分,采用“將軍紅”大理石砌成,高9.7米,表示1997年紀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七十周年建成。碑座的碑名“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鄧小平同志1984年在北京親筆為紀念井岡山革命烈士題寫的。碑座上:組反映井岡山斗爭的漢白玉浮雕,為中英美術學院曹春生教授設計。</p> 井岡山雕塑園坐落于陵園東側山頭,于1987年10月興建。她是全國第一座以革命歷史人物群像為題材的雕塑園。雕塑園園標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蕭克上將題寫。園內塑造了—卜九尊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共井岡山前委、紅四軍軍委、湘贛邊界特委的主要領導和著名人士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譚震林、陳正人、張子清、王爾琢、宛希先、李燦、何挺穎、王佐、袁文才、蔡協民、伍若蘭、何長工、羅榮桓、滕代遠、賀子珍等人的光輝形象。這19尊雕像分別由全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葉毓山、程允賢、潘鶴、曹春生等以青銅、漢白玉、花崗巖為材料創作塑造,集南北雕塑藝術之精華,再現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一代先驅的英雄氣概和戰將風采,具有歷史觀瞻和雕塑藝術的雙重價值,是難得觀瞻到的雕塑珍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爱县|
石泉县|
华坪县|
九江市|
扎赉特旗|
若羌县|
湖北省|
崇左市|
外汇|
普兰店市|
剑阁县|
中宁县|
鸡西市|
郧西县|
日喀则市|
屯门区|
广平县|
普陀区|
淅川县|
桃江县|
牟定县|
永昌县|
新平|
东城区|
西藏|
米脂县|
永胜县|
天门市|
衡南县|
宁远县|
慈溪市|
石阡县|
桃江县|
高青县|
松溪县|
天台县|
牙克石市|
阿城市|
碌曲县|
罗江县|
新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