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的“三大奇觀之一”,東有山海關、中有鎮北臺、西有嘉峪關,嘉峪關與萬里之外的山海關遙相呼應,聞名天下…… 今天,我來到了嘉峪關,再一次的一睹嘉峪關的雄姿……<div><br></div><div>知識點:位于甘肅省嘉峪關市西5千米處最狹窄的山谷中部,城關兩側的城墻橫穿沙漠戈壁……</div> 登上城樓,眺望遠方,祁連山,白雪皚皚,在寒風與酷暑中,孤城與祁連山相對望,就這樣傲立幾百年……<div>沒有語言交流,僅用眼神就上演了一出出驚天地、泣鬼神的歷史大劇……</div><div><br></div><div>知識點: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內城、外城、羅城、甕城、城壕和南北兩翼長城組成,全長約60千米……</div> 大西北從來不缺粗狂豪氣風格與瀚海、戈壁灘壯麗的風光,也從不缺乏刀光劍影的鐵血過往…… 知識點:長城城臺、墩臺、堡城星羅棋布,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組成重疊并守之勢,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體系。 <br><br> 在那里,胡楊代表了它不屈不撓的精神;<br>在那里,居延海,一彎月牙倒映在平靜的湖面上,是那樣柔美……<br> 知識點:甘肅西部已屬于荒漠地區,河西走廊夾于巍峨的祁連山和北山之間,東西長達1000千米左右。<div>古代“絲綢之路”穿行于祁連山麓的戈壁和沖積平原上,到了嘉峪山隘口處,狹谷穿山,危坡逼道,嘉峪關踞此……</div> 而在在大西北,嘉峪關就是戰士,頂天立地守護國土邊疆……<br>在這里,一個維護國家民族利益,又具有遠見卓識的志士的高大身影,在向遠方凝視,這就是林則徐,這就是左宗棠……<br> 知識點:嘉峪關地處形勢非常險要,東通肅州(今酒泉),西達安西,是京都長安和西域聯系的紐帶。…… 1842年10月11日,林則徐登上嘉峪關城樓,遙望遠方,發出了“東南誰比此關雄”。他雖只停留一天一夜,但卻留下了不朽的詩篇和楹聯。<br> 1876年4月,左宗棠力促收復新疆,先后有古牧地之戰、烏魯木齊之戰、瑪納斯之戰、托克遜、吐魯番之戰…… <div><br></div> 1876~1878年間,左宗棠指揮清軍驅逐侵占新疆的阿古柏侵略軍,維護祖國領土完整,收復了新疆…… 嘉峪關,始建于明洪武五年,比山海關早建九年。 68歲的左宗棠命軍士抬著他的棺材,兵出嘉峪關,進軍新疆……,多虧了左宗棠收復新疆,不然出了嘉峪關就是外國……,那時的外國列強在虎視眈眈……<div><br></div><div>宋元以前,嘉峪地區有關無城,只起稽查來往行人的作用……<br></div> 今天我們來到這里,佇立在嘉峪關下……,嘉峪關迄今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雄姿高大,透過一抹紅霞,那是中華民族的脊梁與傲骨……<br><br> 它挺立在中國的土地上,傲視群雄,繼續延續關城的輝煌、壯美與濃情……,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明代,為加強西北邊防,在明洪武五年,當年征虜大將軍馮勝平定河西后,在此地建關筑城,扼控咽喉。 <div>天下雄關碑<br></div><div><div><br></div><div>知識點:嘉峪關與長城連為一體,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軍事防御體系……<br></div></div> <div>自嘉峪關建立,成為從哈密入河西走廊,西域使者前來明朝的法定路線。是明朝震懾四方的重要關隘,“天下第一雄關”由此而來……</div> <div>嘉峪關的建立,促進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其繁華之盛,稱當時勝景,迸發出了時代絢麗火花。</div><div>張騫、霍去病、玄奘等絲路先賢……身影閃爍<br></div> <div><br>嘉峪關雄踞大西北近六百多年,系萬里長城西端之起點,有“河西重鎮”、“邊陲鎖鑰”之稱 ……</div> <div>嘉峪關“居高憑險,西踏廣袤的大漠戈壁,南倚蜿蜒起伏的祁連雪山。迎著四野的漠風,仿佛聽到金戈鐵馬的鏗鏘,看到狼煙四起的烽火和蒼涼的霸氣……”。<br></div><div><br></div>知識點:現存的關城總面積33500余平方米,由外城、內城和甕城組合而成。 知識點:嘉峪關內城墻上建有箭樓、敵樓、角樓、閣樓、閘門等共十四座,關城內建有游擊將軍府、井亭、文昌閣,東門外建有關帝廟、牌樓、戲樓等。 文人詩詞<br>嘉峪關這座孤城,所處地域大漠風沙,渺無人煙的綺麗景象,人員離別,遠離故土的情感交集,幾百年來所經歷的血雨腥風,以及與其他國家交往所帶來的繁華,都深深吸引文人騷客留下墨寶……<br> <p class="ql-block">《關山月》唐?李白</p><p class="ql-block">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p><p class="ql-block">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p><p class="ql-block">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p><p class="ql-block">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p><p class="ql-block">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p><p class="ql-block">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p> <div>遠眺祁連山</div><div><br></div>《出塞》唐?王之渙<br>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br>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一門關。<br> 《從軍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齡<br>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br>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br> 涼州詞二首·其一 【作者】王翰 <br>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br>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煙籠嘉峪碧岧峣, 影拂昆侖萬里遙。<br> ——戴弁 《嘉峪晴煙》 內城…… 關樓…… 角樓和敵樓 <div><br></div>知識點:內城西寬東窄,略呈梯形,城高9米,東西開“光化門”和“柔遠門”兩門。 內城 角樓和敵樓<div>一城一世界,一曲唱天下……</div> 知識點:游擊將軍府,嘉峪關游擊將軍府,也稱游擊衙門,初建于明隆慶年間 明清兩代鎮守嘉峪關的游擊將軍處理軍機政務的場所 城墻<div>時光流逝,人間滄桑……<br></div> <p class="ql-block">詩詞碑,毛澤東主席手書林則徐的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面刻著林則徐的詩:</p><p class="ql-block">“嚴關百尺界天西,萬里征人駐馬蹄。</p><p class="ql-block">飛閣遙連秦樹直,繚垣斜壓隴云低。</p><p class="ql-block">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蒼茫入望迷。</p><p class="ql-block">誰道崤函千古險?回看只見一丸泥。”</p><p class="ql-block">1842年10月林則徐被遣戍新疆伊犁,路過嘉峪關時所作。</p> 一首小詩,一段燃燒的歲月,一段蒼涼的過往……<br>一段不屈不撓的歷史壯歌…… 長城第一墩…… 體驗館…… 長城第一墩,又稱討賴河墩,是嘉峪關西長城最南端的一座墩臺,也是明代萬里長城最西端的一座墩臺。<br><br> 體驗館內景展示…… 體驗館內景展示…… <div>從討賴河岸危立長城第一墩臺上,從這滄桑落寞的土堆中,去認識和感受萬里長城偉大而不朽的源頭。</div><div> ---守拙<br></div><div><br></div>知識點:長城第一墩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肅州兵備道李涵監筑,北距關城7.5公里,墩臺矗立于討賴河邊近56米高的懸崖之上。 <p class="ql-block">今天,來到萬里長城的西端起點——嘉峪關。</p><p class="ql-block">之前,無論我看過多少關于嘉峪關的圖片或視頻,都不能減少當我站在城樓上,望著蒼茫的戈壁灘,望著空曠的大草原,望著白雪皚皚的祁連山,用心去感受它、領悟它時所帶給我的震撼和力量!觸摸關城,仿佛能觸摸到它厚重的歷史,仿佛能聽到曾經的寒夜刁斗、霜落鐵衣、馬鳴蕭蕭…… 六百多年的歷史,它的蒼涼、它的悲壯,它雄渾和壯美,有一種強烈的沖擊力和感召力,讓我心中唱起《國歌》,讓我站在那里不忍離去……</p><p class="ql-block"> ——守拙</p> 嘉峪關,是我們永遠的記憶……,民族的驕傲……,<div>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民族正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div> 悅耳的駝鈴聲又從久遠的古道上傳來…… 我也來一首七律 七律?嘉峪關遠眺<br>登樓遠眺祁連雪,弱水煙霞籠碧州。<br>剪伐官亭春盡早,微茫客路晚生愁。<br>黑城涼野玉簫徹,居海清暉胡雁休。<br>此去河西龍塞上,青霄一曲漢宮秋。 知識點來源:百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庆云县|
闽清县|
元氏县|
平定县|
余干县|
正阳县|
南康市|
贵德县|
梁河县|
东山县|
板桥市|
都昌县|
枞阳县|
兴仁县|
永修县|
怀集县|
高州市|
科技|
茶陵县|
柯坪县|
宁阳县|
台北市|
茌平县|
巴南区|
读书|
慈溪市|
资中县|
SHOW|
金湖县|
万州区|
镇远县|
延川县|
棋牌|
中卫市|
托克托县|
射洪县|
东乡族自治县|
肃北|
平遥县|
锦州市|
滨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