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注:因為美篇文章中的視頻文件數量以十為限,所以加續第三集。</p> <p class="ql-block">從一力來講,要一氣呵成,如果設計了是快球,就要像短跑一樣,起跑開始加速一直沖到終點。如果設計是慢球,那整個動作就要慢速運行。如果設計是假動作,就是做出快動作姿態,但實際沒有加速,而是慢速將球拋出。這樣也就意味著,你在迎球接球過程中有了減速,那你就不能再加速,否則就是二次發力。柔力球以柔克剛,順勢借力攻防轉換的核心就在這里。</p><p class="ql-block">按白老師的境界。我更覺得有氧柔力球打起來更像兩個人在做太極推手。互相根據對手出招回招。雖然身體不接觸,但動感的勁兒互相牽制,連綿不絕。</p> <p class="ql-block">@北京 李尚林?老師好!感謝理解,設計的初衷是這樣的,場上斗智斗勇,文明競賽,場下怡然自得,修身養性。正如您所言,隔空的太極推手。</p> <p class="ql-block">@臨清葉來香?您好!視頻中的男同志,比較好的是正手的高點進攻球,用力完整,揮拍的方向,拍型的控制都是很好的,這個動作是大家學習的難點。值得大家學習。但他的正旋進攻在后程都有二次用力的問題,問題在側旋后出球階段又平甩,改變了一個圓的軌跡和用力方向。希望在今后訓練中注意細節問題,克服這些錯誤動作。我們一起努力!讓動作既美觀優雅又快速準確。謝謝!</p> <p class="ql-block">@河北樂亭曹立田?田老師好!謝謝視頻分享,運動員和裁判表現都很好,雖然動作細節上還有待提高,但你們的表現讓大家逐漸清晰了未來發展的想象。祝賀兩位運動員!謝謝裁判員。</p> <p class="ql-block">@臨清葉來香?老師好!你的執著認真很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動作很漂亮!舒展,自然,身法和步伐運用的很好。如果雞蛋里挑骨頭話:你的反旋如果只是普通水平旋回球,這樣就可以。但一般情況下,水平旋時下肢垂直方向旋轉力量,傳遞到你水平方向旋轉時不順暢,不容易打出速度,形成完整的合力,如果要加速,容易形成手臂的二次發力。你要打成側旋進攻,你的入球點就還要退后。讓球從左下入,形成一個立起來的圓,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全身的合力。完成有速度有力量的反旋進攻。大家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打出柔力球特有的審美。謝謝你給大家的分享</p><p class="ql-block">@臨清葉來香?你好!平旋不好利用腿部的力量,不便加速。所以一般平旋回球,多用于小球,戰術球。特別是你的入球較高,是先往下走,再往上走,就像腋下球的軌跡,已經不具備發力的能量了。如果再發力,一定是脫離身體合力的二次發力。如果想打出速度力量,你的入球和出球要在一個平面軌跡之上。靠最初的身體合力,一氣呵成完成動作。所以讓你放低入球點,在一個側向的平面上,一氣轉到左上方,將球拋出。可能有些不好理解。還是要多體會,多練習。上面蓮華老師這個反旋就非常標準,漂亮!</p> <p class="ql-block">@臨清葉來香?動作舒服.自然,這樣不急.不燥,順其自然打出的球有韻味。很棒!向你們學習</p> <p class="ql-block">姚永勝老師好!感謝你們第一次就將慢動作展示給大家,這是需要勇氣和信心的,你們的動作大部分是很好的,打球的韻味也很到位,比較悠然放松。值得大家學習。你們的進攻動作,與大家這個階段普遍出現的問題是一致的,需要在認識上,和訓練中反復強化才能做好的。包括我也是一樣的。首先是對一個圓,一個平面的認識,翁老師提出的意見是對的,我們前面也反復說這個問題。希望你們再爬樓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我們再探討。對于大家的共性而言,就是太極運動所講的,因勢利導,順其自然。也就是你的回球,要順對方的球勢來選擇回球方式。需要你將化力和發力在一個圓上一體完成,不能化了力再發力,這樣就成了兩個力,這樣的力也肯定不在一個平面上。大部分老師是將球引化到一個自己舒服的位置,再去發力。沒有在引化過程中就將要發的力量導入。形成化發一體的回球。大家在這個階段普遍容易出現這個問題。特別是打隨便了,沒人監督,這個問題會越加嚴重。你看你與張潔老師打球時動作完成的就比較規范。所以你的問題要從理念和訓練規范上來解決。謝謝您給大家分享。</p> <p class="ql-block">白老師關于側旋一個力的講解和演示</p> <p class="ql-block">@河北樂亭曹立田?老師好!您的留言和視頻都看過,您談到的內容深有同感,要感謝的支持,感謝大家的共同努力。視頻看過總體打的很好,比較典型的是第一個,女老師的動作規范,但男老師的動作都有二次發力,不在一個圓上的問題。希望大家在細節上多加注意,一定要在入球之前蓄力發力,不能接了球再去發力。新的一年新的開始。祝瘋子群的老師們虎年吉祥萬事如意。</p><p class="ql-block">這個視頻,有這樣的感觸,希望與大家互相探討。從她們的動作來講:很棒!身體素質和協調能力很好,動作舒展大氣,特別是她們正旋動作,恰到好處,調動身體上下的合力,一氣呵成,連貫自然。值得大家借鑒學習!但她們的反旋存在問題,包括昨天評論的女老師最后一個球,也存在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是技術發展到這個階段需要注意和解決的。就是在反旋的最后階段,二次加速砍壓的問題。她們這個動作前半段是正確的,但在最后的出球階段出現了加速砍壓,形成了二次發力。這個動作在瘋子群對話一的最后一個話題,我對我自己十多年前的動作給大家分析過,大家爬樓再看看。希望大家的反旋動作向正旋看齊,一力一圓,干干凈凈的完成,不要留下任何容易形成誤判的問題。這樣所有動作標準一致,概念清晰。自己打的舒服,裁判也容易判斷和把握。對今后運動的規范發展非常有益。希望大家能夠重視它。</p> <p class="ql-block">@湖南劉光輝?老師好!謝謝給大家的分享,動作很棒,一力一圓,特色鮮明。小問題是:注意反手的底球,不要從拍尖出球,這樣容易出現推壓球。還是從球拍側緣出球,拍尖對向左側。</p> <p class="ql-block">大家早上好!疫情當前,大家要注意防護,保重身體!早上又爬樓看了幾個視頻,和大家再聊聊。張用庚老師的動作非常棒,不僅是有氧舒適,而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自在和灑脫。更沒有想到您已77高齡了。試想一下,有一群老人,在年近80,還能這樣矯健的打球,在世界也是一道靚麗的風景。謝謝張書記,向您學習。我的老毛病,給您挑點問題,達到本群交流的目的。您的反旋在最后出球時收臂太早了,圓弧不夠完整,有折向的趨勢。在球出拍后,球拍沿著圓軌繼續轉動,自然的收拍就好。謝謝您給大家的分享!</p><p class="ql-block">大家晚上好!今天看到大家的探討!很有意義。謝謝大家對運動的深入和分析。同時我也贊同理論分析要深入淺出,大家求同存異,找到共同點,讓運動更好的發展是當務之急。我感覺大家還是受習慣思維的影響,過去的球類都是西方的,直來直去,頂著打,追著打,比較暴力,宣泄。而柔力球是退著打,讓著打,轉著圈打,比較柔和,內斂。理念完全不同。所以需要建立全新的概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力,一圓”通過訓練成為一種習慣,從而建立一種新的本能。讓打球的每一個動作都成為一種自然,那樣打出的球才會既有風度又有力度,同時又美觀優雅。這一切都是需要訓練的。我們可以想想乒乓,羽毛球,那個不是經過常年艱苦的訓練才能掌握好的。柔力球是全新的運動,更是概莫能外。大家要多一些耐心,加強理解,嚴格訓練,我們一定會有光明的未來。</p><p class="ql-block">@福州林文軍?老師好!在我看來,急停就是緊急制動。如果基本技術還是能夠做到的,也是合理的。但在高速旋轉時突然制動,拍面是柔性的,前程的旋轉已讓拍面形成了弧形,制動會讓球容易窩在拍框內,不易出球,此時容易出現球不經拍框,抖拍出球。裁判容易誤判。動作也會緊張拘謹。就像停車,緩停是平穩正常的,急停會人仰馬翻。您提出的問題很好,大家可以都嘗試一下,共同探討。</p> <p class="ql-block">謝謝曹老師!每個過程描述的都很到位,</p><p class="ql-block">接拋球的完整過程1、預判 根據對方的技術動作、前程用力的大小判斷來球方向,左右 上下 前后以及力度的大小,為下一步使用什么技術動作做充分的準備。2、規劃 根據來球路線規劃自己的技術動作,伸拍迎球時已經規劃好了,確定使用什么動作及出球時的方向、力度大小及戰術的運用。3、步伐 預判好來球的同時步伐、站位要調整好,也就是調整好人、拍、球三者的關系,做到接球時最舒服,否則接拋球會很被動,動作不到位,導致違例、失誤。4、弧形引化 迎引拋三大要素缺一不可,要真正理解什么是迎引拋。只有迎、引做的充分、到位、及時,拋球階段才會充分、自然、舒展,整個過程要做到弧形飽滿、化發一體、圓進圓出。要做到一個圓就要固定旋轉軸心和旋轉半徑,注意身體的沉、移、蹬轉要到位,一動則全身動。弧形引化要求一個圓、一個力、一條線,再要求嚴點要做到拍弧夾角不變。5、隨揮 在圓弧上的某一點出球后,球拍是不能制動的,身體是不會突然間停止運動的,拍子也會隨著身體和手臂在規劃的圓弧上有一個隨揮,幅度可大可小,要做到放松自然。6、回位 隨揮完成后要順勢及時回位,準備下一個回合的接拋球過程。</p> <p class="ql-block">林老師,翁老師好!是好事,大家已開始深入討論個性化的問題。</p><p class="ql-block">我談我的看法,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動作大家可能感覺和大多數人做的不太一樣。這個實際上就是上次林老師提到的制動。但這個制動她是整體加速,在圓軌上制動,而且這個球的球速不快,球保持了一力,一圓出球,我認為是合理的。但要注意的是這個球如果速度快,力量大的球就不適合,容易形成抖拍出球,也容易給裁判形成二次發力的誤判。所以我認為不要刻意去強調這個制動會更自然。要根據出球速度,讓球拍有自然的隨揮,更好!謝謝大家!我把前面的談話轉過來,大家再看一下,共同討論。</p><p class="ql-block">@福州林文軍?老師好!在我看來,急停就是緊急制動。如果基本技術還是能夠做到的,也是合理的。但在高速旋轉時突然制動,拍面是柔性的,前程的旋轉已讓拍面形成了弧形,制動會讓球容易窩在拍框內,不易出球,此時容易出現球不經拍框,抖拍出球。裁判容易誤判。動作也會緊張拘謹。就像停車,緩停是平穩正常的,急停會人仰馬翻。您提出的問題很好,大家可以都嘗試一下,共同探討。</p><p class="ql-block">大家晚上好!今天看到大家的探討!很有意義。謝謝大家對運動的深入和分析。同時我也贊同理論分析要深入淺出,大家求同存異,找到共同點,讓運動更好的發展是當務之急。我感覺大家還是受習慣思維的影響,過去的球類都是西方的,直來直去,頂著打,追著打,比較暴力,宣泄。而柔力球是退著打,讓著打,轉著圈打,比較柔和,內斂。理念完全不同。所以需要建立全新的概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力,一圓”通過訓練成為一種習慣,從而建立一種新的本能。讓打球的每一個動作都成為一種自然,那樣打出的球才會既有風度又有力度,同時又美觀優雅。這一切都是需要訓練的。我們可以想想乒乓,羽毛球,那個不是經過常年艱苦的訓練才能掌握好的。柔力球是全新的運動,更是概莫能外。大家要多一些耐心,加強理解,嚴格訓練,我們一定會有光明的未來。謝謝大家。</p> <p class="ql-block">謝謝各位老師的苗圃,大家無私奉獻,已碩果累累,涌現很多的高手。浙江,四川,重慶,福建,相信他們會更上一層樓,引領運動的潮流。但畢竟他們練球時間短,還存在一些共性問題。我談一下,大家探討。他們的身體能力都很好,打球的意識和球感都很棒。但他們普遍出球好,但入球不好,還是有一些急,這就涉及到太極的一些理念,欲速則不達,事緩則圓。要注意球的來勢,選好入球的切入點,盡可能的順勢借力,盡可能下沉或左右讓出空間,圓軌才能加長,做功距離長,才會有更大的力量。向下才能調動下肢的力量形成合力。你們的入球太倉促,直接向上畫或向左右畫圓,沒有充分調動反向的力量。圓不夠圓滿,力量沒有完全集中起來。希望你們仔細體會,嚴格訓練,打出更加完美的柔韻。謝謝你們的分享,謝謝各位苗圃的老師們</p> <p class="ql-block">@信陽呂虹?你好!你的左手堪稱經典!特別是你的入球,更加合理,蓄集了更大的身體合力。需要注意的是打球的節奏和心態,有一些急。再從容淡定一些,把圓軌打開就更好了,謝謝你給大家的分享</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她們打的很棒!圓轉自如,動作干凈,值得大家學習。大家的鑒賞判斷逐漸一致,這才是更加可喜的。</p> <p class="ql-block">針對大家提出的問題,和現階段需要注意的我提幾點看法。先來看達州這位老師的動作,她的動作一圓一力體現的很到位,并且舒展有力,她入球之前的反旋蓄力充分,通過自己的身體素質,加大了圓軌的旋轉半徑,提高了進攻點。她的這個圓是旋上去的,整個動作干凈完整,一氣呵成。值得大家學習借鑒。所要注意的是動作稍有一些緊,付手的配合不夠。這樣動作體力消耗大,看起來不夠放松。另外旋轉加速完成后,順勢收拍就好,不用非把拍砍到什么位置,這樣恢復姿態慢,容易形成二次的誤判,以后訓練注意就好。另是曹老師提出的雙打一傳問題,其他幾位老師分析的都很好。需要注意的是,場上的所有動作都要遵守規則,沒有例外。這個球一傳通常應當將球向上拋,球垂直下落,這個時候你才能選擇向不同方向的旋轉動作。問題出在你的一傳是有方向的,只是很輕,攻球手,沒有順勢去接這個球,也就是沒有遵循太極因勢利導的方法完成動作。只是利用球速慢,將球在空中攔截后,以自己既定的方向旋轉。這樣的球肯定是不對的。希望大家認真對待這個問題。當然兩人配合默契,一傳有方向性,攻球者順勢完成旋轉同樣是好動作。</p> <p class="ql-block">沙老師打的很棒!柔力球比進攻動作更難的是基本動作。沙老師的入球和出球,絲滑圓潤,很舒服,確實值得我們大家學習</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看到大家的視頻和交流都非常棒!大家提到的內入側旋,雖然早就展示過,但考慮到大家對已有的動作還沒有鞏固,急于推出新的內容,不利于運動穩步發展,故沒有對此進行教學。現在有不少老師已打的很好,看來我的擔心是多余的。對于張用庚提出的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他們的技術動作是對的,在前場這樣出球是好球,也有很好的隱蔽性。只是沒有形成向下的攻擊優勢,主要的問題是她們的重心后仰,身體沒有保持中正。我們的出球就如同一個開口的圓,她們打的開口是向上的。我打的開口是向下的,還可以打成平開的。這個要看你的進攻選擇。要通過訓練自如的完成向不同方向的拋球。大家可以嘗試一下,有問題共同探討。</p> <p class="ql-block">由此大家可以進一步嘗試一下,拓展思路,球外入,內入能打,很多球的正入,反入同樣能打。未來任重道遠,一起努力,早日完善運動的理論和實踐技術。</p> <p class="ql-block">瘋子群的球友們大家好!又來了很多新的球友,歡迎大家!這里是廣大競技柔友永遠的家園。另外也看到有球友提出不少質疑,這些問題在前面球友們已多次探討,可以爬樓看看。有些是新來的球友,我簡單舉例給大家介紹一下。我過去多次和大家說過,我們的入球就如田徑的接力賽。大家都在同一個軌跡上運行,接力過程是這個運動軌跡的一部分,交接棒與接球的過程是很相近的。迎:就是提前上道準備。引:就是根據交棒的速度和來勢,提前啟動,在與交棒速度基本同步時,平順的完成交接棒,這個過程能否順利完成是(拋)好球的關鍵!在飛來的球速慢時甚至可以先將球放過去然后再加速追趕,超越以后再納球入拍。但并不是在向前追球時從揮拍方向的前緣入球,如果這樣入球,等于球在球拍內走了一個折返,才又向前飛出的。球應當是從揮拍方向的后側納入球拍的,無論是發球還是其它入球都是如此。希望大家仔細體會一下。有問題再提出。因為運動的設計是200米接力,那就不是迎面接力。各種運動都有不同的理念和規則,柔力球的運動軌跡是一條連貫,光滑,沒有拐點的圓弧曲線。球如果是左進左出,右進右出,球在球拍上的表現就是折返。形成這個問題就是二次揮砍發力造成的。這個問題前面討論過多次,大家可以爬樓看看。如果你就喜歡大砍大殺,我們也沒有必要糾結于此。提出問題的球友希望把你的打球視頻分享給大家。大家互相學習,共同探討。共同來完善這項運動。這是我們這個群存在的真正意義。</p><p class="ql-block">林文軍老師好!回復看到,我記得我們過去談過這個問題,我還是舉例,方便大家理解,做為同向的接力賽。你認為從接棒者背后接自然順暢,容易向前跑。還是從接棒者的前面接棒合理呢?您對回球時,球在球拍中左入左出。右入右出談談您的意見,方便大家互相學習探討。另外你提到的汽車,它的本質是平穩舒適的將乘客送到目的地。出現推背,慣性前沖是有的,但它不是車的常態和本質。柔力球的用力是順水推舟,是因勢利導。在開車和劃船時,向前用力和向后用力都會有乘員的晃動,但開車的高手,就會很平穩,感覺不到起落。球也一樣。如果打球者控制的好,這個晃動會很小,甚至可以消除。這是我們一直追求的境界,現在有不少球友已接近了這個狀態,盡管還做不到物理意義的不動。但這個晃動是微觀的,肉眼無法判斷的。如果發生肉眼能夠判斷的進出,折返。那一定是有另一個力的作用。你提出物理意義晃動是正確的。也是微觀存在的。但您把這個晃動等同于折返,就有些過了。現階段我們以宏觀的,形象的,肉眼可以判斷的現象來指導這項運動發展。總比去計算,摳文字現實的多。我們都不是書寫定義的專家,文字難免有疏漏。待運動發展起來,讓專業的人和組織嚴謹科學的完成定義可能更好。我們當務之急是要化繁就簡,讓大家簡單直白的了解這項運動。把自己的球打好,打美,打舒服,打出太極特有的韻味。發展才是解決現在所有問題的最好辦法。希望您和球友們能理解,大家團結向前。</p><p class="ql-block">@浙江入云龍翁輝?老師您好!您的理解是正確的。作為運動來講,越深入就應當越簡單,技術更加清晰分明。大家對動作的判斷,一目了然。這樣才能讓學習者盡快的走出誤區,所以我們不能只糾結于某句話,某個細節。而要直入主題,展現出運動特有的韻味。大家愿意學習柔力球并不是因為你說的好聽。而是你的運動美深深地感染了他。所以我有些急,說話不當之處還請大家諒解。</p><p class="ql-block">田老師好!您對運動的理解分析,辛苦收集資料,服務廣大球友,非常感謝您。但您的資料并不都是對的,祁宏進10年前是我的學生,他的大部分動作是對的,但有些動作是有問題的。特別是第二個視頻,是很嚴重的二次發力。對于左入左出,本身就不是概念的用語,在運動中,每個動作都沒有那么絕對。在球拍上不可能是直線相對的。大小都是弧,只要不是尖角,折返。是一條弧線就是正確的。很多快速球防守只是拍尖一個很小的弧。另外你修改的這個圖,是規范技術的,但你的執行卻是入球時拍弧角小,出球拍弧角大。我們不能為了更安全的接球,更有力的進攻,而讓規則去適應人的變化。那樣我們教練訓練的標準是什么?裁判判罰的標準又是什么?規則就失去了意義。您還提出在出球時拍尖對向對方,我不太理解你的意思。如果是拍尖方向出球,那你的入球應當是從球拍的后部入球的,說說你的看法,大家討論。謝謝您的分享。</p><p class="ql-block">球友們大家好!這個群是大家交流技術的平臺。我也不想把一個簡單玩的東西說的太高調。但有些深層一些的問題又繞不開它。今天有時間就和大家聊聊:西方的生存哲學是非此即彼,二元對立,是叢林法則,贏者通吃。而中國是合二為一,世界大同,追求和諧共生。所以西方運動就是簡單粗暴,直來直去。而中國運動就是含蓄內斂,盡可能不去正面沖突。西方運動是球拍主動找球,追著打,頂著打。中國運動是以退為進,退不是怕你,而是在尋找戰機,做好充分的準備,逼不得已時,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一擊致命。大量的工作是在設計陣勢,運籌謀劃,等待敵人自投羅網,一舉殲滅。所以我們的打球,球拍不是主動找球,而是退著,讓著,把球拍放到最佳的位置等球深入,不僅要化解你的攻勢,還要借用你的力量反治于你。打球的行為理念完全不同。所以我們不能生搬西方的運動規律,要建立我們自己的理論和運動體系。我知道這個理想很遙遠,但不妨礙我們去努力爭取。這些智慧都是中國古代先賢創立的,我們只是學習應用。希望通過大家的努力,讓這些智慧得到傳承和發展。說點大話就是讓中國運動造福人類的幸福和健康,讓世界充滿愛,充滿和平。</p> <p class="ql-block">今天就將進攻的最后出球作為討論重點,這也是大家爭議最多,最困惑的地方。對運動深入研究是為了淺出,讓它淺顯易懂。柔力球也沒有那么復雜,簡單說就是“一圓.一力”用簡單的常識和示范完全可以說明白,看清楚。今天我還是用大家最熟悉的左右擺動拋球來講解和分析。這個動作是初學柔力球必練科目,它是感受柔力球和鞏固動作非常重要的練習。應該是天天練習的基本功。同時它也是花式柔力球誕生的搖籃。我們很多老師,擺了沒幾下就上場旋攻了。實際上我們現在場上問題都出在基本功和基本理念的欠缺。</p><p class="ql-block">下面我舉例說明:例一、在左右擺動拋球時,首先要一圓、一力規范完成,由右向左擺時,球拍的拍尖向側前,以球拍右邊框入球,前程發力,沿著弧線擺動至左側,球從左邊框方向拋出,為了便于說明,我們姑且定為,球拍左右兩則的擺動高度為與肩同高,球拋出高度是肩上10公分。向右擺動時方向相反,動作一致。這個擺動的用力大下,圓弧大小,都是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球的落點預設好的。例二、我們在預設標準的前提下,球拍邊框沒有在肩高的位置出球,而是脫離了設定弧線向上擺高了30公分,由于弧距加長了,但球的力沒有增加,這時球就失去了向上的動力,在重力的作用下,球會折返向入球一側滑出,(入出同側)球落到預設的肩上10公分處,球拍迅速向下追球入拍。同樣可以連續擺拋練習。(這個球的表現就像大家熟悉的網前下蛋球)。例三、在球拍擺動到一多半時,改變了預設動力和圓軌,球拍向上加速提拉,形成了二次用力,由于拍速突然加快,從而改變了拍與球之間的原有平衡,球拍先走了,而拍內的球被動沿著入拍的路線又滑出球拍(同側出入)。但由于球拍向上提拉產生的慣性,同樣會將球送到預設的肩上10公分位置。用這個方法,一樣可以連續擺拋訓練(這個就是二次加力后,球從入拍方向漏出,在慣性帶動下,飛向目標的表象)。左右擺拋的動作規范,與其它動作都是一致的,只不過擺動是向上提拉球拍,距離短,球速慢。而旋轉進攻是由上向下揮砍球拍,距離長,球速快,但它們的性質是完全相同的。通過這三個實例可以證明,運動中何時開始發力,球如何入拍和如何出拍是運動者意識決定的,完全可控的,它不是進攻動作的必然結果,關鍵是如何選擇和正確訓練。進攻動作保持左入右出,右入左出,這樣才能延續一個力的使用,杜絕二次力的產生,由于球在球拍中不能折返出球,那么你的揮拍就要提前減力,降低速度,這樣打出的球是收斂和有度的,和緩的,(甚至是有弧線的),有反應余地的攻球。這樣能使比賽競技性,觀賞性顯著提高。從而減少了比賽中突然變速變向,暴力劈砍的可能。球在球拍上“出入”是在一條弧線的兩端,使球在拍內的弧線與空間的弧線完美重合,使圓弧軌跡清晰完整(一個圓弧),給教練員、運動員、裁判員建立了統一的規范和標準。運動特色更加鮮明,比賽更加順暢公平,運動員的動作也會更加自信、舒展和美觀。</p><p class="ql-block">“例一”入球準確、輕柔,弧線清晰完整,一氣呵成,動作圓潤流暢,柔和自然,球速適中落點準確。</p><p class="ql-block">“例二”是用力不及,動作遲緩,球在拍內折返,圓弧不完整, 球速過慢,缺少競技效果。</p><p class="ql-block">“例三”、發力有過,改變了一力、一弧的原則,預設力被二次力替代,突然加速變向,球在拍內折返,球速過快。</p><p class="ql-block">由于是東方運動,選擇“例一”,這個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是較為合適的,它是舒服自然的,也是符合運動理念的。如果我們選擇例三,進攻的發力點就從圓弧的前程轉移到了圓弧的后程,完全由二次發力主導。這樣本運動的太極理念,入球時的順勢、借力、化力,發力的巧妙融合就變得可有可無。我們就又回到西式運動的老路上。完全是以力取勝,贏者通吃。這樣大力的砍殺,雙打比賽幾乎可以每分一個回合結束。比賽的觀賞性、趣味性很難體現,對于中國人來講是揚短避長,沒有任何優勢可言。通過上述的三個實例可以看出,進攻時“球”何時開始加速,“球”如何入拍又如何出拍是判定一個動作是否違例的重要指標。錯誤動作完全可以通過正確的訓練修正規范,關鍵是你想不想改變。如果允許球在拍內折返和二次發力,未來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恐怕就不僅是技術問題,運動安全和避免傷害會成為主要議題。(未來競技用球減少沙量或完全去除砂礫是必然的)</p><p class="ql-block">現代運動醫學證明,快運動是損傷身體的,而慢運動是修復和保養身體的。柔力球使用的是上下相隨的渾圓之力,肌肉自然放松,看著慢慢悠悠,實則氣力恢弘,變化萬千,是一種益智修性的運動。柔力球體現的是中國哲學思想和生存之道,比賽應當是尊己敬人的君子之爭。沒有聲嘶力竭的喊叫,沒有猛然間的暴扣宣泄,更多的是心智和耐力的比拼。柔力球不選擇兩級而選擇不過不及的中庸之道,是這項運動的性質決定的,它能充分發揮中國人特有的聰明才智,追求無為而無不為,為而不爭,勝而不美的超脫境界。展現中國深厚儒雅的肢體語言和特有的藝術審美。 柔力球是輕柔無聲的化解矛盾,解決問題。通過比賽和訓的歷練,使運動者更加從容穩健應對生活中的現實問題。真正享受運動,感受這份悠然和自在,這才是本運動的理想目標。當然例三的打法,同樣有它的優點,比如:簡單、直接、釋放、過癮。如果只是健身快樂,您玩就好了,不要糾結什么對錯。這里主要討論運動如何規范,更好發展的問題。運動規范的好與不好,應當由時間和未來,特別是它服務的對象“大眾”來做出選擇和判斷。</p><p class="ql-block">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世界正是因為不同才更加美麗精彩。世界體育同質化的競賽已經很多了,我們要給世界展現完全不同的中國競技理念,讓比賽文明優雅又精彩紛呈,啟發智慧又陶冶情操。使之成為一種全新維度的競技和游戲,展現中國三觀和大國風范。柔力球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全體柔力球人的共同創造。盡管還有千難萬險,但我們可以大膽的去設想,去追夢!歷史也證明,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未來的路還很長,大家一定要團結努力,早日實現我們的共同理想。很抱歉!我說的有些多,有些理想化。這也不是我的個性,請大家原諒,待到大家把球打好時,我第一個禁言,第一個消失在大家的視野中。</p><p class="ql-block">最后給大家出一個練習和思考作業,把三個擺拋動作盡量按要求完成,切身體會到這三種拋球的不同。如果這三個選擇給你會如何選擇,希望看到大家的不同意見。謝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榕</p><p class="ql-block"> 2022.6.8</p> <p class="ql-block">張用庚:</p><p class="ql-block">如何減少或消彌執裁中的爭議,談談本人的愚見:</p><p class="ql-block"> 第一,要提高裁判員的執業素養。在這里,我只從看得見、摸得著的技術層面上就事論事。不涉及職業道德方面的要求。</p><p class="ql-block">首先,要堅持從優秀運動員中遴選裁判員。試想一個連球都不會打的人。坐在裁判椅上能吹出什么好效果來?建議各級培訓和頒證部門。在對裁判員的培訓或考核時提高門檻。一要有五年以上的球齡。二是在考核中要考核競技柔力球的各項技術動作。合格者才能入圍,這樣產生的裁判員才八九不離十。</p><p class="ql-block">第二,建議應簡化規則,本人認為。大眾的東西越簡單具體。才越能被大眾所接受和實施。首先。是圓的問題。本人認為只要是一條完整的,連續的,沒有拐點,(節點)的弧線。不管是正圓、橢圓、大圓、小圓、漸變圓、螺旋圓都應該被接受。二是力的問題。要堅持入拍前的反擰蓄力過程,特別是進攻球。入拍后,只要沒有明顯的加減力的節點都應該是可以的。</p><p class="ql-block">其次是規則中有兩條,建議取消或并入引化中斷。一是拍體觸地,觸地了,但沒有影響接拋球的完整性,應被允許為好球。相反,觸地了接拋球出現了節點,建議并入引化中斷。而在雙打中,隊友間的觸碰拍也建議和拍體觸地一樣處理。</p><p class="ql-block">第三,建議建立對執裁者的制約機制。世上沒有制約的權力就會被無限放大和濫用。現有的執裁機制放任了執裁者的自由裁判權。違例與否完全是執裁者個人說了算。其實多數時間是否違例大家都心知肚明,包括運動員本人及觀眾。而形式上設立的仲裁組也形同虛設。</p><p class="ql-block">前面球友們提到的套路裁判中的去分機制,和李恩荊老師的三人裁判制,都是對執裁者制約的有益的嘗試。本人認為,如果能建立被執裁者對執裁者的制約機制,可能會從某種程度上能消除爭議和爭端,那就是允許建立挑戰機制!建議如下。</p><p class="ql-block">1;建立對執裁結果的挑戰機制。該機制一般只限于半決賽或決賽階段,具體由組委會或裁判長決定。</p><p class="ql-block">2;允許參與方現場架設錄像設備,手機或平板電腦,挑戰時由挑戰方提供實時錄像。比賽應暫時中斷。</p><p class="ql-block">3;由仲裁組評判挑戰結果。評判時允許當事方教練或領隊參加,當事運動員和裁判員回避。評判時以少數服從多數為原則,避免個人說了算。</p><p class="ql-block">4;每場球(三打二勝制)限制挑戰次數,建議一般不超過四次。對挑戰方被判違例時,挑戰成功后,改判為重發。</p><p class="ql-block">5;挑戰范圍還應包括對方的違例球主裁未及時判罰,直接造成本方失分時。如挑戰成功,則應改判本方得分,因對方違例在先。</p><p class="ql-block">6;如一場球,某方挑戰成功三次。某方有權要求裁判長及時更換主裁。每次挑戰成功時。仲裁組或裁判長應提醒主裁及時調整裁判尺度。</p><p class="ql-block"> 本人認為這種辦法應該具備可操作性,能及時疏導爭議,也給執裁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會收到減少或消弭爭議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親們,本人習練柔力球已20余載。曾多次參加過全國的比賽。從事省級裁判工作也十年有余,。競技柔力球是我的摯愛。它已深深的融入我的生命中,我真誠的期盼這項運動能進入省運會、全運會、亞運會,乃至走得更遠,進入奧運會,真正實現源于晉中、走向世界的宏愿</p><p class="ql-block"> 以上是我的肺腑之言,歡迎各位球友拍磚。</p><p class="ql-block">白榕:</p><p class="ql-block">@重慶萬州張用庚?張書記好!提出的建議很有價值!有實效性和可操作性。也是當前比賽急待解決的問題。大家的探討也很有建第。謝謝您的分享!謝謝大家的探討!</p><p class="ql-block">這幾天大家討論規則問題,很有意義,實際上我們也一直再考慮這個問題,也希望多聽聽大家的意見。因為現在已不是運動初級階段了,有些規定完全可以合并或取消。張書記談到的幾個問題很準確,是多年用心實踐的結果,這幾項也是我們考慮在例的內容。同時還考慮將連擊和撞擊也合并入引化中斷之中。減少裁判的手勢和壓力,使比賽更加順暢。有些老師對取消撞擊,有不同意見,認為太快了。大家可以就此問題,談談您的看法。這也是聽取大家意見的好機會。另外裁判是引領和規范技術發展的關鍵隊伍。他的認知和實踐應當高于運動員,才是理想的。不經過嚴格的訓練和篩選。那是一定不行的。相信這些問題隨著運動的發展,一定會妥善解決,我看過群主李老師寫的裁判職業化那篇文章很好,大家有興趣可以找來看看。對今后定有啟發和指導意義。謝謝大家參與討論!</p> <p class="ql-block">今天看到張用庚老師發的四川視頻,也簡單談一點看法。首先要感謝四川省對運動的支持。那位深色蘭衣運動員的反旋是很典型的二次發力。可能在裁判的要求下,沒有大力砍下去,即使如此也是在最后的高點加速砍出的,因為只有這么短的一個弧線,你如果不在入球階段完成加速,就不能再加速了。再加速就是二次。在中途加速必然要收縮肌肉,也會使半徑改變,同時也會失去一個圓。當然這些問題不能怪運動員,還是柔力球整體訓練水平不高造成的。我也是責任人之一。希望大家能逐漸認識到這些問題。包括大家在前面探討的那個前場犯規問題。如果動作規范,就很好判斷。正是由于動作不規范,在最后有二次用力,圓弧向橫向移動。改變了原來側旋的軌跡。所以才會引起后來的一系列問題。</p><p class="ql-block">@福州林文軍?老師好!謝謝你的較真,這個隊員的前程動作是挺好的,我所說的假如是按他的前程動作不改變方向和軌跡出球,你不要擴大為對規則的解釋。他的動作首先是因為突破了球的底線,一圓一力。才出現的問題。我們只是針對這個動作而言。場上不能以錯小就可為之,沒有發力就可以忽略不計。這是比賽不斷混亂的根源。比賽和你玩是兩碼事。設想一下如果大家都注意了動作的規范,比賽就會簡單很多。精彩很多。謝謝大家的討論。</p> <p class="ql-block">動作確實規范漂亮!向你們學習!特別是這個壯碩的先生</p><p class="ql-block">少寶,凌波微步,鐵漢柔情。</p> <p class="ql-block">@湖南趙穎?老師好!你的動作整體感覺很好,舒展有力。還是這個反旋,實際上你并沒有二次發力,但你的動作給人的感覺是有二次發力。你在揮拍的后程往下砍的動作是多余的,是形成二次發力表象的原因。把這個動作拿掉,不要刻意的往起點揮砍,順勢自然收拍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2021/10/24于MONTREAL</p><p class="ql-block"><br></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孜县|
观塘区|
平乐县|
雷山县|
卢氏县|
梁平县|
通辽市|
崇礼县|
丰台区|
体育|
和田县|
姜堰市|
公主岭市|
益阳市|
临安市|
调兵山市|
土默特左旗|
宣汉县|
宜昌市|
巢湖市|
临安市|
紫阳县|
古丈县|
伊春市|
玛多县|
崇左市|
滨海县|
临泽县|
巴东县|
长岭县|
贵港市|
鄱阳县|
沿河|
桑植县|
阿克陶县|
石渠县|
龙江县|
汉阴县|
通河县|
临颍县|
哈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