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楊 明</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先烈與山河共在</span></p> <p class="ql-block"> 先烈與日月同輝</p> <p class="ql-block"> 諸暨,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是越國故地,為古越民族聚居地之一、越王勾踐圖謀復國之所。</p><p class="ql-block"> 諸暨人多以剛直著稱,崇尚耕讀,急公好義,勇于擔當,自古不乏忠貞報國之士。據記載,自辛亥革命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波瀾壯闊歲月中,無數諸暨優秀兒女,前赴后繼投身革命洪流,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國家富強而奔走呼號、浴血奮斗,用生命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p><p class="ql-block"> 據統計,浙江全省19000余名烈士中,諸暨有1050余人。諸暨烈土分布于各鄉鎮村,有兄嫂弟同時犧牲于日寇掃蕩、三親兄弟短短兩年內相繼犧牲的“一門三烈”,有夫婦在相差幾個月中犧牲于國民黨清鄉清剿中的“一門雙烈”,而父子、兄弟都獻身革命的“一門雙烈”多達10對。</p><p class="ql-block"> 懷著對烈士的崇敬之情,近年,我根據父親(浙東人民解放軍第二縱隊金蕭游擊支隊政治處主任楊光)回憶錄《路西(金蕭)紀事》一書中有關烈士生平和事跡記述,與錢賽明(浙東人民解放軍第二縱隊金蕭游擊支隊特務大隊教導員錢偉英之子)一同,有計劃地尋祭先烈,瞻仰墓碑,緬懷事跡,接受教育,升華心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邱志奮烈士</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8日尋祭。</p><p class="ql-block"> 邱志奮,應店街鎮幸福村(廟后自然村)人。1944年10月參加金蕭支隊。1945年9 月底主力北撤時因傷留原地堅持斗爭。1947年7 月任會稽山人民抗暴游擊司令部聯絡員。1948年4月被國民政府諸暨縣三都警察所抓捕殺害,年僅22歲。</p><p class="ql-block"> 父親《路西(金蕭)紀事》“英烈篇”中記述:邱志奮的父親邱培書曾被時任中共路西縣委書記兼縣長壽松濤任命為夫概鄉(今十二都)鄉長,由于上下級關系,邱培書與時任路西縣大區區區委書記的父親很熟悉。1945年春夏,蘇浙軍區四縱隊兩次渡過富春江,與浙東縱隊會師,開辟浙江抗日根據地,大西區為四縱兩渡富春江做了大量籌糧征款工作,夫概民主鄉政府在邱鄉長領導下出色完成了籌糧征款工作。</p><p class="ql-block"> 除此,邱鄉長兩次送子參軍的事跡,也使父親記憶頗深。新四軍浙東主力北撤前的1944年,邱鄉長就把大兒子志奮送部隊參軍,志奮在不久的戰斗中腳部受傷而未隨部隊北撤。</p><p class="ql-block"> 1947年秋,也是新四軍浙東主力北撤后路西斗爭形勢最為嚴峻時期,國民黨八縣清剿,一時白色恐怖。但邱鄉長又把志奮送到新四軍浙東主力北撤后留下的游擊隊——會稽山人民抗暴游擊司令部,成為第三大隊五小隊的一名戰士。由于志奮是一名老戰士,所以具有相當的內務知識和戰斗經驗,成為新戰士的榜樣。</p><p class="ql-block"> 冬天來了,為了作好反雪天清剿準備,部隊要轉戰深山,邱志奮畢竟腳部受過傷,不便于長時行軍作戰,加上他參軍后從未回過家,當地很少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組織決定動員他回家做秘密聯絡工作,指定我父(時兼大隊指導員)和他談話。開始時他不愿意,說打起仗來一定跟得上隊伍。父親強調地方聯絡工作的重要意義,并說這是組織的決定,他欣然同意了。</p><p class="ql-block"> 志奮回家擔任地下聯絡工作沒多久,1948年4月18日,國民黨浙保司令部在應店街召開“五縣聯防會議”,部署諸(暨)蕭(山)富(陽)浦(江)桐(廬)五縣圍剿,隔了幾天,三都警察所突然抓捕了邱志奮,不加審訊便將他槍殺于三都。</p> <p class="ql-block"> 與邱烈士弟媳章國英合影(左一是該村副書記孟經偉)</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們在幸福村孟經偉副書記帶領下找到邱志奮四弟邱仲陽家,不巧他干活去了。好在又找到了邱志奮三弟邱孝陽家,弟媳章國英(富陽常綠大樟村人)接待了我們,得知這個弟弟早已去世,更遺憾的是得悉邱烈士在村里沒有墳墓。國英嬸說:聽公公說過,當時,形勢嚴峻,他自己也外避抓捕,根本無法收尸。</p> <p class="ql-block"> 向邱烈士弟媳章國英介紹我父回憶錄中對邱烈士的記述。</p> <p class="ql-block"> 向章國英了解邱烈士情況。</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國英嬸聽說我是楊光兒子,立即拿出一張照片。原來,2003年春,父親特意到幸福村看望烈士親屬,又邀請三弟邱孝陽到諸暨市參加老戰友聚會,留下了合影,并將剛剛<span style="font-size: 18px;">出版的回憶錄《路西(金蕭)紀事》送給他以作紀念。</span></p> <p class="ql-block"> 2003年春,老同志在諸暨的合影。最后排左六是邱志奮烈士三弟邱孝陽。</p> <p class="ql-block"> 合影老戰友和烈士家屬姓名。</p> <p class="ql-block"> 與章國英交談烈士情況。</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告別章國英時,她硬是要送我們到村口,我們婉謝請她留步,回頭看她,一直在向我們揮手,隱約傳來她的聲音:“再來哦!再來哦!”</p><p class="ql-block"> 沿村里小道出來,我們看到,村民的房子與村道建設相對落后,不太整齊的田地上稀稀拉拉種著一些農作物。從孟書記處了解到,應店街一帶山多地少,村經濟薄弱,村民生活水平確實相對低些。邱烈士的弟弟邱仲陽目前還是村里的低保戶。</p> <p class="ql-block"> 從諸暨尋祭先烈回杭的第二天,接到國英嬸的電話:邱烈士的大弟邱洛陽一直在杭州工作,他比較了解大哥的情況。我隨即聯系上了邱洛陽,80多歲的老人一聽我是楊光兒子,非常激動,當我問起他大哥犧牲的情況,老人頓時哽咽,他老伴連忙接過電話說:老頭太激動又難受,一下說不上話。電話這頭的我也感覺到了老人復雜的心情,大哥的壯烈犧牲一下觸痛了老人的心。我與嬸子約定,過幾天去看望老人,當面聆聽往事。</p> <p class="ql-block"> 邱烈士的大弟邱洛陽向我講述他大哥被害的情況。</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4日,我來到杭州三塘人家,見到了邱烈士的大弟邱洛陽(后知道,大弟上面還有一個姐姐,一個哥哥,都已早故)。開門迎我的是嬸子(也是應店街廟后村人,孟姓),雖從未相識,但一見如故。86歲高齡的洛陽叔,看上去癯瘦,精神卻是不錯,思維清晰。當我問及他大哥犧牲時的情況,他哽咽難受,頓時淚水盈眶,欲言又止。</p><p class="ql-block"> 稍等平靜,老人告訴我:因為有人告密,大哥在送情報到王家途中的一個叫畈心的村子中被抓,之后從三都押往縣城的途中就被槍殺。“聽說,大哥當場并未被打死,在極度痛苦中,躺在地上的大哥緊緊抓住手邊青草,不少青草都被撥起。”“幾天后,姆媽帶我去找大哥的遺體,卻找不到,因怕迫害,只得匆匆回轉。后聽說大哥受害后又被暴尸三天,當地良心人偷偷把大哥埋在章高塢的一個小山上。后又去找過,但不見尸骨。”洛陽叔邊說邊抹眼淚:“那段時光真叫苦啊!村子好多人生怕遭禍,遠遠躲避我們。姆媽只得到杭州做保姆。我們三個兄弟流浪外鄉。”</p><p class="ql-block"> 往事不堪回首,烈士永垂不朽。大哥犧牲時,洛陽叔才十三四歲,七十多個春秋過去了,弟弟一直想念著大哥啊!</p> <p class="ql-block"> 我把父親回憶錄《路西(金蕭紀事)》贈送給洛陽叔。書中記載了邱烈士父子為革命工作與犧牲的事跡,也記述了父親與邱氏父子的戰友之情。</p> <p class="ql-block"> 應店街鎮政府前幾年在所轄靈山塢村附近建造了一個烈士碑亭,邱烈士的名字與全鎮五十余位烈士的英名被刻于紀念碑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宣華芳烈士之墓</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8日尋祭。諸暨同山鎮臨江村界牌宣村長蛇頭山。墓碑上沒有標寫豎碑單位。</p><p class="ql-block"> 宣華芳(1917-1946),女,又名美芳,化名章瑛、何月芳,同山鎮臨江村界牌宣村人。抗日戰爭爆發后進行抗日救亡活動。1939年春加入中共,擔任過婦女支部書記,牌頭區委委員。1940年任牌頭區婦女兒童戰時服務團隊長。1943年春, 受黨派遣打入國民黨紹興縣政府青年服務隊,從事地下工作。1944年2月回諸暨,任金蕭支隊諸暨辦事處民運工作隊小組長。1945年5月任路西縣聚善鄉(今應店街鎮)指導員。抗戰勝利后任諸義東地區聯絡站聯絡員。1946年1月3日被國民政府義烏縣楂林鎮地方武裝抓捕。同月5日在義烏縣楂林鎮英勇就義,年僅29歲。</p> <p class="ql-block"> 拜祭宣烈士。</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父曾于1944年春在金蕭支隊諸北辦事處與宣烈士一起工作過,她時任民運小組長,父親評價她“工作勤奮,作風活潑踏實,善做婦女工作。關心同志,肯吃苦耐勞,深得同志與群眾喜歡”。</p><p class="ql-block"> 據父親回憶錄記載:1945年5月,父親與宣烈士一同被調到大西區政府工作,華芳改名章瑛,被任命為聚善鄉(今應店街)指導員。從群眾思想教育、生活狀況調查到為新四軍東渡富春江征集軍糧,以及自己思想業務學習,樣樣出色,是一名難得的女干部。</p> <p class="ql-block"> 宣烈士陵園中的流芳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四軍浙東主力北撤后,諸北和路西都成為國民黨實施殘酷清剿的地區。父親與宣華芳失散。而再得知華芳的消息時,她已壯烈犧牲。</p><p class="ql-block"> 父親在回憶錄中記載:華芳與父在應店街失散后找到了平湖區指導員楊亦明,堅決要求一起打游擊。但考慮到女同志不便行軍打仗,領導就勸說她隱伏地方,但華芳說:“失去了黨的聯系,我象一個孤兒……你們怎么忍心丟下我啊!我什么苦都能吃,打仗,我也學得會的……我一定不會拖累你們的啊!”在她的堅決要求下,組織就派她到諸義東地區擔任周芝山與馬青同志之間的聯絡工作。她常常獨自一人穿森林,走小路,避野獸,過墳地……出色完成任務。</p> <p class="ql-block"> 1946年元月3日,得到告密的義烏楂林鎮偽任務隊從辨識出諸暨口音抓捕到了華芳。敵聯防主任、楂林鎮鎮長傅夢山連夜審訊。面對毒打,華芳堅不吐實。5日,在當地集市上,華芳被五花大綁走向刑場。她高唱“你是燈塔,照耀著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著航行的方向!年青的中國共產黨……”,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口號,壯烈就義。</p> <p class="ql-block"> 父親在寫回憶錄時走訪了當地相關人員,了解到華芳犧牲前后的一些情節:華芳被捕后絲毫不透露機密,敵用鞭子抽打她、用點燃的香燒她的臉、手腳和胸部……華芳受盡酷刑。宣華芳被害后,敵竟慘無人道地割下她的頭顱和乳房,把她的頭顱掛在樹上示眾,還不準收尸。當地群眾冒生命危險把烈士遺體偷偷掩埋。</p> <p class="ql-block"> 解放后,當地政府在楂林鎮修建了烈士墓。2017年1月,在宣烈士誕辰100周年之際,烈士忠骨移回家鄉諸暨同山鎮臨江村界牌宣村,安葬于重新修建的烈士陵園。烈士陵園四周用石質欄桿圍成,豎烈士漢白玉全身立像一尊,新建流芳亭、烈士事跡碑、墓碑等,展示了烈士一生的英雄事跡。</p> <p class="ql-block"> 宣華芳烈士墓道一人高的雜草叢生。</p> <p class="ql-block"> 宣華芳烈士墓道一人高的雜草叢生。</p> <p class="ql-block"> 宣華芳烈士陵園雜草叢生。</p> <p class="ql-block"> 宣華芳烈士陵園遍地枯葉雜草。</p> <p class="ql-block"> 宣華芳烈士墓地雜草叢生。</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8日下午,我們根據GPS順利找到臨江村委,后又在村民指點下,登上蛇頭山——很小的山,但被綠樹簇擁,從山頭上可望到一個小湖(安華水庫)。</p><p class="ql-block"> 但一走進陵園,卻是滿地枯葉雜草,雜草從墓道開始就大量叢生,很多竟有一人之高。園內豎有一人多高的宣華芳漢白玉雕像,惟妙惟肖。可惜也是雜草叢生,枯葉遍地,顯然很久未曾打掃清理。</p><p class="ql-block"> 回想剛到該村,第一時間找到村委,我們說明身份與來意,某工作人員卻是愛理不理。幸得村中老年村民的熱情相助指點,尋到烈士陵園。</p><p class="ql-block"> 問一下村黨支部:每月組織黨團員打掃一下陵園有那么難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大木烈士之墓</p> <p class="ql-block"> 王大木烈士的唯一遺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1年10月8日尋祭。諸暨同山鎮同興村。2012年冬重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王大木,又名王云波,同山鎮同興村民建自然村人。1948年3月在會稽山抗暴游擊司令部(浙東人民解放軍金蕭支隊前身)后勤基地被服廠做縫紉工。同年8月9日國民黨“浙保”第5團1營1連和諸暨縣草塔區自衛隊100余人,包圍被服廠,抓走工人10余人。同月13日王大木在路西縣大西區共濟鄉嶺上畈(今大唐鎮上余村)遭殺害,年僅49歲。</p> <p class="ql-block"> 父親早寫有王大木烈士事跡的《軍衣的故事》發表在1960年8月號《東海》雜志上。2002年出版的父親回憶錄《路西(金蕭)紀事》中也有《悼王大木師傅和周秋水總務》一文。</p><p class="ql-block"> 1948年春,斗爭形勢日趨好轉,但部隊供給還是十分困難。父親曾在這段時間被命負責后勤工作,他接受了趕辦部隊夏衣的重任。</p><p class="ql-block"> 父親在回憶中寫道:當時除了繼續通過秘密渠道采購軍衣的辦法,最重要的是自辦被服廠的問題……通過各種辦法落實了機器、材料等,而最難的是技術人員。當時在南鄉的地下同志王愧榮(解放后擔任諸暨縣民政局領導)提出可請他的堂祖父王大木。</p> <p class="ql-block"> 建在諸暨與浦江邊界的養元坑被服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當時正在杭州的大木師傅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但被堂孫王愧榮一叫就到部隊,因為他常說:共產黨得人心,一定能成大事!而他的大兒子茂根也是北撤金蕭支隊戰士。他說:能為自己人做軍衣,即使死了也心甘情愿。不久他就帶了軍服樣板和剪裁工具到了部隊。</p><p class="ql-block"> 這年大木師傅已近半百,但他起早摸黑,甚至每餐匆匆挖口飯就連著做軍服。不到半個月,被服廠就生產出百余套軍服,其間,大木師傅還入了黨。</p><p class="ql-block"> 敵人也加緊搜查進行破壞,盡管被服廠為避免被敵人發現數度搬遷,但到了8月9日,國民黨浙保部隊與保警隊還是找到了被服廠。敵突襲工棚時,大木師傅還在全心工作,毫無察覺。當晚,受盡老虎凳、拔指甲、灌燒酒等酷刑的大木師傅,毫不吐露我軍地下關系和物資藏匿秘密。</p><p class="ql-block"> 得不到任何實情的敵人,便于8月13 日上午,將大木師傅與另一位同志槍殺在靠近我軍活動基地的諸暨嶺上畈村邊。據目擊群眾說,大木師傅從草塔押出來已不象人樣,十個手指血淋淋的,路也不會走了,被敵人架著拖著,卻面無懼色,喃喃地說:“我活到這把年紀,能這樣去死還找不到呢!”臨刑前,他高喊“共產黨萬歲!”連劊子手也大為驚嘆地說:“共產黨真了不得,這樣的老家伙竟會這樣硬。”</p> <p class="ql-block"> 作者與大木烈士之孫王建苗(左)在烈士墓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問建苗:我了解過,很多烈士的遺體是不允收埋,至今忠骨無存。你爺爺的遺體是怎么找到的?建苗說:聽爸爸講是當晚家人偷偷把爺爺遺體運回家鄉,一直埋在村里的這個名叫鞍山的小山上。</p> <p class="ql-block"> 作者與建苗交談,了解安葬大木師傅的情況。后面是帶我們到烈士墓地的該村書記和婦女主任。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木烈士的墓就是從我們談話背后的一條小石階上去數十米。墓朝向下面的大路,墓地整潔干凈,翠樹環抱。大木烈士與妻子、父親同葬一穴。今年4月,由紹興市人民檢察院和紹興市退伍軍人事務管理局統一制定的烈士保護銘牌,鑲嵌在烈士墓前,表達了國家和人民對烈士的尊重與崇敬。</p> <p class="ql-block"> 在大木烈士墓前,我與住在安華女兒家的建苗父親王國政通了電話,八旬老人聽說我是楊光兒子,激動地說起我父以前經常到他家來的情景。說“從小就記得和我爸爸一起干革命的有一位干部,就是你的爸爸。</p><p class="ql-block"> 老人心情激動,電話中說不盡的回憶。我連連說:我們一定來看你!</p> <p class="ql-block"> 拜祭先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章以新(章正林、章正定)烈士</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9日尋祭。</p><p class="ql-block"> 章以新(1925-1947),又名章正定、章正林,暨陽街道江龍村人。</p><p class="ql-block"> 1943年11月參加“小三八”部隊,12月編入金蕭支隊第一大隊。1945年9月新四軍浙東主力北撤,他留原地堅持斗爭。</p><p class="ql-block"> 1947年7月8日晚,他和三名武工隊隊員隨路西救國先鋒隊(浙東人民解放軍金蕭支隊前身)軍需周達去泌湖鄉宜橋收款,被國民黨“浙保”第2團一個中隊包圍。為擺脫敵人,武工隊員相繼從后窗跳下,章以新被包圍,無法脫身,開槍自殉未死,在被捕押送途中猛撞門板上的鐵鎖襻,壯烈犧牲,年僅22歲。</p> <p class="ql-block"> 父親回憶錄中記載:1947年端午節后,浙東工委派工委分管軍事的負責人張任偉到達路西,帶領金蕭地區路東、路西的武裝上調。為此,需要一筆經費,路西領導命軍需兼事務長周達率幾位隊員去收款。因走漏風聲,7月9日晨,在泌湖鄉宜村(今宜橋)被敵包圍,隊員們迅速突圍,章難新從后窗跳下,被竹梢戳傷,逃了一段路后被敵追上,他不愿做俘虜,用手槍自盡不成,敵派民工抬他去楓橋,途中他用盡全身力氣猛撞門板上的鐵鎖攀而死,敵當場照例鋸下他的頭顱掛在五仙橋上示眾。同時被捕和被殘殺的還有軍需周達。</p> <p class="ql-block"> 與章烈士之侄章光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烈士牌匾:</p><p class="ql-block"> 為人民死,</p><p class="ql-block"> 革命先烈章以新同志,</p><p class="ql-block"> 英勇殺敵,</p><p class="ql-block"> 榮譽熱血騰于新社會。</p><p class="ql-block"> 人人尊敬。</p><p class="ql-block"> 忠心衛國。</p><p class="ql-block"> 口口鄉口口委員會敬贈。</p><p class="ql-block"> 一九五一年三月口日</p> <p class="ql-block"> 烈士遺屬證。</p> <p class="ql-block"> 江龍村原屬大侶鄉,前幾年劃轄暨陽街道。10月9日上午,我們很方便就找到江龍村委,在村副書記酈國根陪同下,我們找到了章烈士的侄子章光才(他叫章烈士為小叔)。光才拿出了一塊烈士木匾和一本烈屬證。木匾已破裂,字跡也不太清楚了,烈屬證也缺頁褪色。我們仔細看后并拍了照片,囑他務必珍藏好這兩件無價之寶。</p><p class="ql-block"> 我問了光才有關他小叔的遺骨下落。他說:小時七八歲時記得小叔有墓在村中公墓地中,后村子改造,墳地幾度被平整改為他用,遺骨從此失落,原來的墓地上至今已多次建房,遺骨再也無法找到,令人痛心疾首。</p><p class="ql-block"> 我們當面向村委建議:趁村子改建,一定要建造烈士紀念亭或碑,讓大家記住今天的好日子都是烈士們的生命換得的。</p> <p class="ql-block"> 我向章光才介紹父親回憶錄中對他小叔壯烈犧牲的記載。</p> <p class="ql-block"> 向村委建議盡快在村中建造烈士紀念設施。</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錦德烈士之墓</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9日尋祭。五泄鎮紅楓嶺村田地中。碑上刻有“2013年冬由諸暨市和大唐鎮人民政府立”。</p><p class="ql-block"> 周錦德(1925-1946),又名周金德,大唐鎮柱山村金山自然村人。</p><p class="ql-block"> 1946年9月參加本村民兵。同年10月14日晚,民兵隊謀劃收繳本村反動軍官家里的槍,不慎被告密,次日國民黨“浙保”第2團30多名士兵將其抓捕,隨即槍殺,年僅21歲。</p> <p class="ql-block"> 父親回憶錄中記述:1946年10月,新四軍浙東主力北撤后,路西地區遭遇國民黨嚴酷清剿,父親與少數留下的同志四處隱蔽,尋找失散黨員骨干,開展地下武裝斗爭,但苦于缺少槍枝彈藥。14日晚,得到線報金家山頭村反動軍官金某家中有槍。父親立即組織人員前往繳槍,不料撲空,迅速撤退。次日金某去駐諸暨縣城國民黨浙保2團報告,浙保即派兵捉去北撤前該村民兵隊長及民兵四人,不久均被槍殺,其中一位就是周錦德。他是在金家山頭村以剃頭掩護做情報工作的民兵,繳槍的晚上,由他去敲金某家門,周挺用一頂借來的呢帽拉到眉間,彎起舌頭用官話以縣里查戶口的名義進屋搜查……</p><p class="ql-block"> 槍未繳成,卻犧牲了四位同志。父親感慨地說:“在激烈的階級斗爭年代,就是這樣的你死我活啊!”</p> <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9日下午,我們按《諸暨烈士英名錄》提供的烈士信息,找到大唐鎮柱山村委,卻被告知:聽說有這位烈士,但村里沒有該烈士墓塋。</p><p class="ql-block"> 我曾聽紅楓嶺村周祖歡書記說過他村除了周秋水烈士,還有一位叫周錦德的烈士。果然,我們到紅楓嶺村后,周書記說:周錦德祖籍是紅楓嶺村的,所以就被安葬在這里了。祖歡書記派村干部帶我們到離村委最多一里路的一個小山腳下,走過幾條蕃薯地便找到了周烈士的墓塋。但見整個墳墓已被雜草湮沒,撥開雜草樹枝才看到小而粗糙的墓碑,碑上刻有“烈士周錦德永垂不朽”。環顧周圍,似僅烈士一墓,顯得十分孤寂。</p> <p class="ql-block"> 祖歡書記告訴我們:村委已有烈士陵園建造規劃,建好后就將兩位烈士的墳墓遷移到烈士陵園。這使我們頗感欣慰,期待烈士陵園早早落成。</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丰县|
介休市|
长丰县|
石河子市|
青海省|
台山市|
南和县|
海原县|
奉新县|
台中县|
无棣县|
交口县|
衡阳市|
塔城市|
宁国市|
永川市|
远安县|
阜城县|
杭州市|
定南县|
靖西县|
策勒县|
汽车|
辽阳县|
郯城县|
凌云县|
巩留县|
芒康县|
酒泉市|
天津市|
鄂托克前旗|
贵港市|
安陆市|
肥城市|
濉溪县|
马鞍山市|
太和县|
多伦县|
永清县|
呼图壁县|
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