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新車用好幾天了,無論是在行車途中還是停車過程,總會不經意間想念曾經的伙伴———小小的樂騁。寫點什么吧,留下個記憶,也算是做個正式告別。</p> <p class="ql-block">2008年3月,湊了個熱鬧,參加公司團購報名藍天駕校,費用2680元。因為平時沒有時間,選擇了孩子放假的7、8月學車、考試。2008年8月22號拿到駕照本。拿照后的第一個周六,恢復常態,去美容院護理,美容師驚訝我這兩個月發生了什么?彼時尚年輕且愛美的我,在美容師的推薦下,毫不猶豫的花了3980元買了一個功能性的套盒修復肌膚。后打聽,團購只優惠200元,可我卻付出3980元的代價。看來,跟風與貪圖所謂的優惠未必是好事。</p> <p class="ql-block">2008年9月開學后不久,兒子中午托管的家長提出,種種原因,10月不再方便接受兒子在她家吃中飯。能找到的托管中心是我不放心的,想要的又一時找不到。無奈,我的鬧鐘往前調到了5:20,起床、洗漱、做午餐、做早餐。中午放學,兒子自己回家吃我早上做好的午餐。某一日,下班碰到樓下鄰居,告狀說兒子這一段時間總是將飯菜從北陽臺往下倒。于是,想起和兒子的約定,中午飯菜必須吃完,不可以倒垃圾桶。為了監督,也為了讓孩子吃上一頓還行的熱飯熱菜,因此,在看到部分同事提前(11:40左右)離開工位去食堂時,我就悄悄溜出公司,坐公交回家。于是,跑步到站臺,等公交,再從站臺跑步回家,炒菜(早上出門前已切好配好,飯預約煮好),然后陪兒子一起吃午飯,飯后,碗筷放水池里,繼續我的跑步,搭公交,跑步,因為動作迅速,到公司后還有部分同事依然在午休(時間1:40左右)。</p> <p class="ql-block">堅持了三個星期,人真的很累,但沒有選擇,也只能接受,可讓我覺得不可控與浪費時間的是等公交。于是,萌生一個想法,買輛車吧(反正有照),念頭一閃,細細思考。根據個人情懷與需求,不買日本車,不買完全國產車,車越小越好(潛意識認為,小車好操控),4S店要么離公司近,要么離家近(方便今后維護保養)。按照這個標準,周六,我們去了三店西路(此位置在家與公司之間)的雪佛萊4S店,店里有一款試駕車———樂騁。我不懂車,但我清楚,此款車滿足了自己內心所有的需求(非日系合資車,小,4S店離家與公司都近)。聊著聊著,看著看著,本還在猶豫,突然一個詞語冒出腦海,“樂騁———快樂地縱橫馳騁”。嗯,多么灑脫呀,就它了。于是,交錢買車(沒有試駕,因為不敢開)。當時定了一輛紅色的樂騁,回家后又覺得藍色是大眾色,男女都可開,于是電話改了藍色。巧的是藍色有現車,于是從有想法買車,到委托同事幫忙把車開到公司,前后不到7天。車放公司放了五天,因為害怕,不敢開。某一天下班,硬著頭皮,選了一條人少的路,花了一個多小時,終于將車從公司移到了小區。晚上,忙完之后思考,坐班車40分鐘左右,公交(包過等車時間)也就1小時左右,開車回家比坐車時間還長,買車意義何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短的時間之后,我就能游刃有余的駕駛自己的車輛了,再到后來,從離開公司,到站到了家里廚房,時間25分鐘,最長也就30分鐘(公司到家的距離11公里左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樂騁———功勞之一,和我一起,無怨無悔的陪伴了孩子近四年的早、中、晚三餐!</span></p> <p class="ql-block">上中學了,學校到家的距離由原來的幾百米到4公里左右,周一到周五,我的行車路線也由原來的兩點一線(家—公司)改為三點一線(家—學校—公司)。中午孩子雖不回家,但到校的時間更早了。如果孩子起床晚了,車就成了他的餐桌;如果孩子起床早了,車就成了他的睡床。下午下班接孩子回家,車成了我們倆最好的交流場所。我常常想,沒有那五、六年的接送,我和孩子之間不可能會有這么順暢的溝通。現在想想,孩子同學的媽媽,常常通過我來打聽自己孩子在學校的事情,其實這些事情也就是在車上兒子和我交流時無意中說出來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樂騁———功勞之二,兒子的餐桌、睡床、我們倆偶爾的書桌,我和兒子交流的場所。</span></p> <p class="ql-block">1、小區停車,讓兒子下車引導,碰巧來了一位停好車的老司機,熱心幫忙引導,后發現,兒子躲起來了,問為什么?兒子回答:“都不會停車,好丟人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接兒子回家,兒子坐副座(那時候還沒有規定不可以坐)說:“如果我們前面是出租車,后面是新手開車,那多好呀!”問為什么?回答說:“出租車快,可以為我們開道,新手慢,不會滴我們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車行駛在路上,前面一輛寶馬(兒子認識的第一個車牌標志是寶馬,當時我都不認識,但我告訴過兒子,那車很貴的),兒子會提醒:“媽,前面是寶馬,離它遠點,我們惹不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車駛入小區,尋找車位,兒子會興奮的叫到:“媽,快,停那,那有寶馬,我們可以沾點“寶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兒子語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給車牌選個號,我說:“用數字1、7組合,我們大家生日都有的數字,尾數9,其一,讓其周四限號,其二,天長地久,好吉利。可需要一個字母,該選什么呢”?兒子立即說到:“用字母L,因為我們都是龍的傳人,L代表“龍””。(哈哈,選個車牌號,都有家國情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車中:(小時候)媽媽,開快點,我們超過他———(大一點)慢點,不要總超車———(再大一點)注意安全,我們不急,讓他們過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等候中:(小時候)媽媽,你也按喇叭,吵他們———(大一點)這人干什么呀,干嘛總按喇叭———(再大一點)讓他們按吧,沒必要和他們一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停車中:(小時候)別人幫忙引導,躲起來,覺得丟人———(大一點)被動下車幫忙引導———(再大一點)主動下車幫忙引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對待路癡的我:(小時候)媽媽,你不會又迷路了吧———(大一點)下次一定要先查好路線再出來———(再大一點)不用著急,你安心開車吧,我來導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樂騁———功勞之三,見證了孩子的成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兩次心痛的教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買車后不久,網上查了查,有車友說,此款車,高速開到140公里/小時都不飄。11月26號買的車,次年清明回家,忍不住想體驗一下網上車友說的感覺,于是,那一趟回家,8張高速超速罰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永叔路口,孺子路口,一個月,幾乎是同一個時間點(7:20左右),近20張變道罰單,同事開玩笑說,那路口的攝像頭是我捐錢買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兩個印象深刻的吵架故事———之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兒子上初一的上學期末,有一天,約定了下午接他的時間地點,可到那后沒看到兒子的身影,打電話,也是盲音,警察又在不停的催我離開,無奈,我邊繞著廣場開,邊電話聯系兒子,奇怪的是我都繞了三圈了,回到約定的地點,依然沒看到他的身影,天越來越黑了,而且下起了雨,晚飯又不知道要什么時候才能吃上,又聯系不上兒子,擔心是不是出什么事了,不敢開車去學校找,說不定下一個幾分鐘后或許他會出現……著急,擔心,害怕,被警察不停的催趕,各種情緒轟炸著我。再次拿起手機看到一個陌生電話,回撥過去,是位警察,告訴說有一個男孩剛剛用了他的手機,然后現在又不知道走哪去了。我知道是兒子,但我生氣的是為什么他不能聯系上我之后再離開呢。廣場再繞一圈,趁警察不在,停在了約定地點,探頭張望,終于看到兒子氣喘吁吁的跑過來。上車后,不知為什么,我劈頭就是對他一頓大罵,說:為什么不遵守約定?為什么不接電話?為什么不聯系我?為什么不在警察那多等一下?并且說一個連時間都不遵守的人,以后還能做什么事?一個連早上說過的事情就能忘記的人,以后還會有什么出息……兒子幾次想說什么都被我打斷。一頓發泄之后,才注意到兒子臉上通紅,滿臉是汗,眼睛憋著淚水,那么重的書包依然背在肩上。瞬間,我意識到自己失態,后悔自己的脾氣,然后心平氣和的問他發生了什么,兒子解釋說,打掃衛生晚了點,開始記錯了地方,想聯系我的時候手機又沒電了,找了路上的一個大人,又不肯借手機給他,找到警察,打我電話我又沒接……聽兒子這么一解釋,我覺得自己太不對了,于是向他道歉,而兒子,非常生氣的哭著說:“道歉有用嗎,如果你殺了一個人,道歉可以被原諒嗎?”我故意笑著說:“只不過說了一下你,有那么嚴重嗎,類比為殺人!對不起啦。”可兒子卻一直在那哭,滿滿的委屈,而且不停的說要自己騎車,再也不要我接送。終于到小區了,我們誰也沒有下車,靜靜的坐在車上,許久,我說:“原諒媽媽,這次確實是我不對,可能是因為過于擔心,才情緒激動。”終于,兒子也沒哭了,為了彌補我的過錯,那晚我請兒子在外面吃了他喜歡的大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清楚的記得,為了不誤導兒子的性格,當晚我特意寫了一封致歉信偷偷的放在了他的文具盒里。</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兩個印象深刻的吵架故事———之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三下學期了,離中考還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一天中午找他確認一下買體育考試鞋子的事,電話打到托管的阿姨家里,被告知,孩子中午沒回去吃飯。下班接孩子回家,車上我們一直聊天,我故意問兒子:“中午吃了什么”,兒子說:“就和平常一樣”,我問:“今天中午沒什么特殊嗎”,“沒有呀”。我說:“仔細想想,要是真話哦”。瞬間,就像炸彈爆炸一般,孩子大聲叫到:“你跟蹤我,你調查我,你不信任我,我沒有任何自由,交朋友都不行,你不就只是希望我學習好嗎,告訴你,我永遠不可能達到你的要求,我不厭倦學習就不錯了,你以為每個人都和你一樣沒有朋友嗎,我不可能考到你滿意的高中,我的學習你管過嗎,都是我自己學習的……”啪啪啪,相關的,不相關的各種數落,當時的我被兒子說蒙了,本想和他理論,但我清楚,此時任何言語都是蒼白無力的。車緩緩的駛進了小區,孩子的發泄也結束了,車上非常非常安靜。想著兒子的數落,想著自己的不易,想著在兒子的心里,我只是個沒朋友(可朋友是要時間經營的呀,我有那么多時間嗎?),對他不信任(其實我一直很信任他,三年來總共中午沒打過十次電話),不輔導他作業又要求他學習好的人(不輔導孩子作業,我是不想讓孩子養成做事有依賴感,想培養他獨立處理自己學習的能力),我對孩子的教育一直是綜合素質,沒有一直要求只學習好呀(可他怎么就這么不理解呢),兒子2歲就正式入托,所有的接送,飲食起居,我自己還要上班(而且在私營企業上班,嚴格的考勤制度),我容易嗎?!……想著想著,淚水盡然不爭氣的流出來了,車停好了,我覺得很累很累,趴在方向盤上休息。過了一會兒,兒子用手推推我的胳膊說:“媽,你怎么啦,對不起,我不是那個意思啦,不是說你的那個意思,我亂說的,你不是那樣的……”我抬起頭,無力的說到:“中午電話找你是想給你買一雙你滿意的鞋子,如果沒事,我幾乎不打電話給托管的阿姨”。然后兒子流著淚解釋說:“那個同學約了我好多次去他家,雖然我知道不該去但又實在不好意思拒絕,所以帶了書包去,吃過飯后,為了彌補自己的錯誤,還在同學家寫了作業”。我說:“不是不讓你交朋友,是要選擇的交朋友,人與人之間會相互影響,并不是別人故意讓你變壞,而是長期的接觸,言行會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連自己都不知道,孟母為何三遷,這個你總清楚吧……”。就這樣各種敞開心扉的溝通交流,與今天事情相關的,不相關的,我們就這樣忘記時間的聊著,近兩個小時過去了,誰都沒想到要下車……</p> <p class="ql-block">曾經坐班車下班,班車的指定停車點在小區的北門,從北門下車回家步行15分鐘,而從南門下車步行只需5分鐘,為了早10分鐘回家,常常接近小區南門時,就會提前走到前面,說盡好話,麻煩司機行個方便,停下車。可有一位司機常常拿著架子,說:“不是公司指定停車點”,心情好時,會停一下,心情不好,即便我陪著笑臉,也不停車。買車后,讓我最爽的一件事就是,再也不用陪著笑臉了,我的汽車我做主,想哪停就哪停!</p> <p class="ql-block">孩子上大學了,到達南昌車站,無論我有沒有時間,我都會想辦法去接送,孩子與同學聚會,我也盡可能的接送一下(其實,我也很喜歡送兒子的同學回家)。很多人不理解,都這么大了,還不放心嗎?其實,理解錯了,接進送出只是我們看得到的事情,車上的各類交流才是超越了接送本身的真正價值。</p> <p class="ql-block">其實樂騁一直很好,只是覺得該換車了,當然Q2L也會更好,緣散緣聚,越來越好,本是自然規律。于是看著漸行漸遠的背影和款款而來的身姿,是時候說一聲:“辛苦了(樂騁),謝謝這么多年的不離不棄;很高興,與您(奧迪Q2L)結緣,從此相伴相行!”</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新县|
蚌埠市|
北宁市|
达日县|
阿克陶县|
襄垣县|
垦利县|
浪卡子县|
华坪县|
易门县|
鹤庆县|
兖州市|
南康市|
肥城市|
遂宁市|
太仓市|
开化县|
禹城市|
岳阳市|
色达县|
瓦房店市|
昌黎县|
进贤县|
巢湖市|
麻栗坡县|
聊城市|
瑞安市|
夹江县|
潼南县|
板桥市|
怀化市|
英山县|
长武县|
锦州市|
隆回县|
额尔古纳市|
太仆寺旗|
康保县|
巴马|
巨野县|
临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