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昆明西山風景區

云南紅……趙仲民

<p class="ql-block">  “走,爬西山克(去)”,這是昆明人爬西山的口頭禪。</p><p class="ql-block"> 昆明西山風景區,位于昆明西郊碧雞山,北起碧雞關,南達滇池暉灣,由碧雞山、華亭山、太華山、羅漢山等山峰組成,最高峰海拔2507米,西山峰巒起伏,林木蒼翠,百鳥爭鳴,溝壑流泉,景色秀麗,在遠處眺望西山,由北向南,站在草海大壩上看西山,或者由東向西,站在星海半島滇池邊看西山,西山都恰似一位靜靜倒臥在滇池邊的睡美人,故西山也稱睡美人山。</p><p class="ql-block"> 從公元674年至公元1253年,在南詔國和大理國近六百年的時光里,西山被稱為碧雞山,最為有名的,就是碧雞關了,這里是拓東城(南詔國昆明城)和鄯闡城(大理國昆明城)通往羊苴咩城(大理古城)唯一的通道,“碧雞山在昆池(滇池)西岸上,與拓東城(昆明)隔水相對,從東來者岡頭數十里已見此山,山勢特秀,池水清澹,水中有碧雞山石,山有洞庭樹,年月久遠,空有余本”《云南志》,不知道從何時起,碧雞山改成西山了。</p><p class="ql-block"> 元朝時,因為梁王在碧雞山修建行宮,碧雞山才逐漸修建佛教太華寺、華亭寺,一直到清朝,都在斷斷續續修建,明朝嘉靖年間,趙姓道士,主持開鑿了“鳳凰巖”,其后又修建了道教的三清閣,到清乾隆年間,道士吳來清獨自開鑿了從普陀勝境至“慈云洞”的舊石道,同時開鑿了“慈云洞”,清道光年間,楊汝蘭帶人開鑿了“云華洞”,其子楊際泰帶人開鑿了“達天閣”“龍門”等,至此,西山風景區基本成型。</p><p class="ql-block"> 西山風景區,既有自然風光,又有人文歷史,還涵蓋了道教、大乘佛教及儒家思想,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好去處。</p><p class="ql-block"> 對于昆明人來說,每年農歷的三月三,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壽誕,因而在昆明,有“三月三,耍西山”的傳統,在這天,昆明市民都習慣爬西山的民俗活動,而現在,生活條件早已改善,人們也時常去爬西山,除了欣賞西山自然風光外,最主要的,就是鍛煉身體了。</p><p class="ql-block"> 在這里,我們就按習慣,從高蹺開始,一路向南,走柏油路及新修的棧道,爬西山吧。</p><p class="ql-block"> 鷓鴣天 ? 西山</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5日</p><p class="ql-block"> 翠羽丹霞映西山,峰巒疊嶂壑泉流,</p><p class="ql-block"> 虛云振興云棲寺,狀元詩韻留華亭,</p><p class="ql-block"> 碧雞山,睡美人,峻極云霄有太華,</p><p class="ql-block"> 青山有幸埋忠骨,龍門勝境靠吳楊。</p> <p class="ql-block">  爬西山的路,一般有四條,第一條,在滇池邊海埂公園邊坐纜車,通過索道,直接去到太華山游客中心地,第二條,在西山腳下的龍門村旁,從西山腳向上,經曲折山路,由山腳,直接爬到太華山游客中心地,第三條,在高蹺坐旅游大巴,由高蹺直接坐到太華山游客中心地,第四條,由高蹺,直接走山路,經茶馬花街——升庵亭——華亭寺——太華寺——太華山游客中心地,以上四路,均可匯聚成一路,然后從龍門山口處,一直到三清閣,再往上爬,就可以直達龍門。</p><p class="ql-block"> 一般來說,通過乘坐纜車和在高蹺乘坐旅游大巴直接到達太華山游客中心地的,比較省心和方便一些,而想專門爬西山,要么從西山腳下的龍門村,直接爬到太華山游客中心地,要么從高蹺開始,通過茶馬花街——華亭寺——太華寺——太華游客中心地,均可漫步爬上西山。</p> <p class="ql-block">  “茶馬花街”,是近幾年才在高蹺新修的一條吃喝街道,這街道有云南特色小吃,諸如小鍋米線、烤建水豆腐、米糕等,也有新疆烤肉串、蘭州拉面、西安肉夾饃,還有四川麻辣菜,不管南來北往的客,都能滿足口福,游客從這里出發,去爬西山,或者游西山歸來時,都可以在這里吃吃喝喝,在這里,可看、可吃、可想、可拍,反正,打卡是必須的。</p> <p class="ql-block">手捧茶葉壺,笑迎四方客,</p><p class="ql-block">人走茶不涼,再來西山游。</p> <p class="ql-block">  百年以前,這可是搶手貨,現在已經成為古董啦,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展,如今人人都能隨拍隨發隨時抖草(炫耀),幸福呢。</p> <p class="ql-block">  新修的人行棧道,的確方便爬西山,來感受一下吧!</p> <p class="ql-block">  徐霞客,最幸福的人,公元1638年到西山游,寫下“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兩岸平疇夾水,十里田盡,萑葦滿澤,舟行深綠間,不復知為滇池巨流,是為草海”…《游太華山記》,在西山打了個蘸水,就去海口看滇池水出水口啦,現在在高蹺已經為其塑雕像了,不過,我要問,有多少人知道道士吳來清、舉人楊汝蘭、進士楊際泰這三個人?當年如果沒有這三個人的艱苦努力,現在西山公園每年近億元人民幣元的收入從何而來?請為這三人在龍門景區塑雕像吧,如此,才能對得起吳來清十四年和楊汝蘭、楊際泰父子九年艱苦卓絕的清苦奮斗時光,西山風景區,不能忘記這三人!!!</p> <p class="ql-block">  文章楊狀元,就是楊慎,也叫楊升庵,楊慎的文章,太牛了,不知道楊慎的人很多,但不知道“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詞的人,就少啦,這就是楊慎寫的。</p><p class="ql-block"> 從公元1524年楊慎因為卷入“大禮議”事件,被明世宗貶至永昌衛(保山)滴戍,至公元1559年楊慎在昆明病逝(一說是在永昌衛戌所),楊慎在云南整整三十五年時間,留下了許多著作和動人故事。</p><p class="ql-block"> 楊慎在西山,在華亭寺大雄寶殿內留下一副楹聯,其內容如下:</p><p class="ql-block">一水抱西城煙靄有天柱杖僧歸蒼茫處,</p><p class="ql-block">群峰朝閣下雨晴濃淡倚欄人在畫圖中。</p><p class="ql-block">點贊。</p><p class="ql-block"> 鷓鴣天?狀元詩韻留華亭</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5日</p><p class="ql-block"> 狀元詩韻留華亭,墨跡遺香余味長,</p><p class="ql-block"> 柱杖僧歸蒼茫處,倚欄人在畫圖中,</p><p class="ql-block"> 臨江仙,升庵祠,造就幾度夕陽紅,</p><p class="ql-block"> 是非成敗轉頭空,驚醒天下諸英雄。</p> <p class="ql-block">  “南洋華僑機工抗日紀念碑”,就坐落在距離華亭寺二百米的山坡上,碑身高九米,碑座高三米,象征九?三抗戰勝利日,碑文上寫著“三千余南洋機工,以自己的生命、鮮血和汗水,在華僑愛國史上,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也在中國抗日戰爭史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史上,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p><p class="ql-block"> 這涉及到抗日戰爭時期,云南修的滇緬公路,為這條路,云南人民付出了極大的犧牲,紀念南洋機工,也是在紀念云南人民在抗戰中付出艱苦卓絕的斗爭和努力,這段歷史,應該得以銘記!</p> <p class="ql-block">  華亭寺,位于華亭山山腰,最早為大理國相國鄯闡匡國侯高智升所建,時間大約在公元1072年左右,元朝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元峰禪師到這里結茅庵駐錫,四年時間,經募化修建了大光明殿,稱為圓覺寺,明朝天順六年(公元1462年),明英宗皇帝敕賜圓覺寺為華亭寺,清咸豐七年(公元1857)年,滇西杜文秀起兵,從大理一直打到昆明,華亭寺部分建筑毀于兵燹xian,公元1920年,云南都督唐繼堯請虛云和尚到華亭寺,主持修復和中興華亭寺,虛云和尚考慮到昆明地區接連有“護國”“靖國”之運動,民生疲敝,于是去泰國幕得資金,方才得以重修華亭寺,歷經五年多時間,虛云和尚重修了華亭寺的山門、天王寶殿、八功德池、大雄寶殿、藏經樓、鐘樓、鼓樓、經堂、法堂、僧堂、客堂、方丈寮等,使華亭寺成為昆明西山著名寺院,在動工重修時,掘出一塊殘碑,上有“云棲”二字,于是改華亭寺名為“靖國云棲禪寺”,所以,現在的華亭寺,經歷了三個名稱,即“圓覺寺”——“華亭寺”——“靖國云棲禪寺”,但人們仍然習慣稱為“華亭寺”。</p><p class="ql-block"> 上世紀五十年代,華亭寺鼓樓倒塌,現在僅遺鐘樓,這是華亭寺鐘樓大門兩邊的楹聯:</p><p class="ql-block"> 繞寺千章松蒼竹翠</p><p class="ql-block"> 出門一笑海闊天空</p><p class="ql-block"> 鼓樓至今未能修復,華亭寺沒有了“暮鼓”,現在只能聽清晨的鐘聲了,不過,我至今沒有聽到過,可能要天剛亮時,才能聽到“晨鐘”悠揚的鐘聲吧。</p> <p class="ql-block">天王寶殿外,這是華亭寺內的放生池,池內種植蓮花,為虛云和尚所修建。</p> <p class="ql-block"> “海不揚波”———比喻世間太平無事,</p><p class="ql-block">里面有五百羅漢泥塑彩像,在昆明地區,筇竹寺內的五百羅漢泥塑像最為齊全和壯觀,太華寺內也有五百羅漢泥塑彩像,塑像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華亭寺大雄寶殿內,供奉有三世佛,中間是釋迦牟尼佛,左邊的是藥師佛,主宰無災無病,豐衣足食,身心安樂,右邊是阿彌陀佛,主宰西方極樂世界。</p><p class="ql-block"> 佛教宣傳三生,既前生、今生、后世,六道輪回,要想看六道輪回實圖,只能去重慶大足石刻內看了,其它佛寺內,基本上沒有。</p><p class="ql-block"> 千百年來,人世間的苦和難,一直沒有消停過,這大雄寶殿內,也不知道有多少善男信女,在此乞求幸福,而現在,只有國家強大,和平,才是人世間最大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云南都督唐繼堯書寫的“靖國云棲禪寺”</p> <p class="ql-block">從華亭寺“云樓”門出來,繼續向南走,五十米外,有一交叉路口,向左是一條柏油路,向右是一條山路,這山路,就是原來的老路——太華古道,從這里走,有一公里左右的山路,可通往太華寺,走太華古道,道路蜿蜒曲折,兩邊樹木蒼翠,可以感受古人走在這山道上味道。</p> <p class="ql-block"> 路轉峰環別有天</p><p class="ql-block"> 松黃石臥疑無徑</p><p class="ql-block"> 清人徐敏句的楹聯,十四個字就能把走老山路的風景與心情寫就,沿著這老山路,一直走,肯定能到太華寺。</p> <p class="ql-block">  相約一起,走太華古道,漫步在茂密的森林中,呼吸著草木散發出的芳香,心曠神怡,更有韻味。</p> <p class="ql-block">  走這小路,更能體會西山森林里樹木的美,特別是在六月份的雨天,小雨朦朧,樹木蒼翠,人走在這“太華古道”的路上,真的宛如在仙境中,六月份,雨天,來體驗體驗吧!</p> <p class="ql-block"> 鷓鴣天?峰巒疊嶂壑泉流</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5日</p><p class="ql-block"> 峰巒疊嶂壑泉流,林草蒼翠雨朦朧,</p><p class="ql-block"> 濃霧鎖緊古木靜,淡霜留跡樹葉白,</p><p class="ql-block"> 茶花香,玉蘭美,山花浪漫都是情,</p><p class="ql-block"> 小路彎彎獨自去,人海茫茫有歸途。</p> <p class="ql-block">  這是什么橋?“云”嵐橋?“岳”嵐橋?這個“云”“岳”字,我是看不清楚,有誰知道?我看是“云嵐橋”,“書法家”寫的字,有的時候就是故弄玄虛,以此方能顯示自己有文化?</p> <p class="ql-block">現在走這柏油路,好走多啦。</p> <p class="ql-block">  從華亭寺沿柏油路(或者太華古道),向南走一公里左右,就到了太華寺,太華寺,又稱為“佛嚴寺”,位于太華山腰上,始建于元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為梁王甘麻刺所建,甘麻刺是元世祖忽必烈之孫,其全名為孛兒只斤?甘麻刺,公元1290年,甘麻刺二十七歲時,被封為梁王,出鎮云南,在太華山建“佛嚴寺”,其后,因“佛嚴寺位于太華山,故又稱為太華寺,明末時被毀,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由總督范承勛重建,重建時,因恨吳三桂起兵叛亂,范承勛將吳三桂在昆明城內平西王王府內雕有龍、虎、獅、象、孔雀、仙鹿等圖案的大理石臺墀chi欄桿等物,拆運到太華寺內,修建太華寺,不曾想此舉,竟保存了吳三桂王府內物件,使我們得以從此中,看到吳三桂在昆明的奢華。</p> <p class="ql-block">  太華寺,</p> <p class="ql-block">  楹聯,是用精簡對稱的語法,對風景、人物等,進行簡明扼要的總結,很有味道,讀之,神情氣爽,品之,意味深長!</p><p class="ql-block">太華寺山門前楹聯:</p><p class="ql-block">凈掃煙塵只關心千頃碧中儼同無照</p><p class="ql-block">閑評風月更放眼萬峰青處永懷巖棲</p><p class="ql-block">橫批“峻極云霄”</p><p class="ql-block">太華寺山門背后的楹聯:</p><p class="ql-block">一幅湖山來眼底</p><p class="ql-block">萬家憂樂注心頭</p><p class="ql-block">橫批:西岳覽勝</p><p class="ql-block">這個就比較容易理解啦,可惜沒有拍山門后楹聯圖片!</p> <p class="ql-block">八方齊向治際此干戈永靖愧“無”善政慰蒼生,其中打引號的“無”字有疑問,沒有查到,權做“無”字理解吧!</p> <p class="ql-block">萬樹合參天佇看坊表一新長使名山留勝蹟</p> <p class="ql-block">  這就是云貴總督范承勛從清平西王吳三桂府中搬運來的雕像,從這里,我們可以依稀看到當年吳三桂的奢華。</p> <p class="ql-block">  這是“思召堂”一角,現在正在維修,明朝時,是黔國公沐氏祠堂,近三百年雨雨風風,還留有當年的遺風,世變幾興亡,往事都隨流水去。</p> <p class="ql-block">  大雄寶殿內,正中供奉有三世佛,中間是釋迦牟尼佛,左邊是藥師佛,右邊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兩側立迦什、阿難兩弟子,大殿兩旁塑有五百羅漢彩色泥塑,有長腳干下大海,長手摘月亮??等,形象生動,可以看一看。</p><p class="ql-block"> 大雄寶殿北側面,有一二層樓建筑樓,在三百多年前,這里卻是著名的“沐氏祠堂”,叫“思召堂”,里面供奉著歷代黔國公的畫像,可現在,竟然變成了“太華思茶室”,歷史的變幻,真的莫測。</p> <p class="ql-block">  在太華寺山門前方,有兩棵三人合抱粗的銀杏樹,看介紹,此銀杏樹為建文皇帝在公元1406~1411年親手所植,如果真如此,這銀杏樹就有610年歷史啦。</p><p class="ql-block"> 建文皇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明朝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五月,朱元璋駕崩,朱允炆繼位為帝,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借建文帝消藩,以奉天靖難為名,從北京起兵造反,公元1402年攻破南京城,但是沒有找到建文皇帝的蹤跡,朱棣自立為帝,遷都北京,由此引出建文皇帝朱允炆逃到云南武定獅子山出家為僧的傳說,當然也涉及到太華寺,所以有這兩棵銀杏樹為建文皇帝親手所植的傳說,另外建文皇帝還涉及到鄭和,鄭和七下西洋,傳說就是為了追尋建文皇帝的蹤跡,這都和云南人有關。</p> <p class="ql-block">  紅墻、小路、芭蕉葉,多少故事,不是在這紅墻上,就是在這小路上,或許,也在這芭蕉葉里吧。</p> <p class="ql-block">  從太華寺山門出來,向東走,大約五百米左右,又到了一個交叉路口,向右邊走,就可以通往 “貓貓箐”,“貓貓箐”,是太華山頂上的一個小小壩子,由三個自然村組成,昆明人最喜歡早晨爬西山,中午時分,就可以到貓貓箐農家樂里吃午飯,15元/人,有干辣椒炒臘肉、時令蔬菜,有米湯、有咸菜,管飽,當然,還有農家自養的土雞、土鴨等,還能到貓貓箐農貿市場買烤土豆、烤苞谷等,去了就知道好吃、好玩、好看、好買啦。</p><p class="ql-block"> 而從交叉路口左邊走,大約二百米,就到了“龍門勝境”牌坊處了,這里是西山龍門旅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  如果是平時走路爬西山,一般到了 “龍門勝境”牌坊處,基本上就算走到西山“頂”啦,如果是第一次游西山,就接著走吧,精彩和美景,才剛開始呢。</p> <p class="ql-block">  出“龍門勝境”牌坊一百米左右,就到了聶耳墓,去看看吧。</p><p class="ql-block"> 青山有幸埋忠骨,作為昆明最為有名的西山來說,名符其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聶耳墓,位于太華山與羅漢山之間的山坡上,這里,埋葬著人民音樂家聶耳的骨灰。</p><p class="ql-block"> 聶耳,原名聶守信,1912年出生于昆明,自幼愛好音樂,1925年,考入云南第一聯合中學,1930年7月,到達上海,報考“明月歌劇社”,主考人黎錦暉為聶守信取名為聶耳,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其后積極參加左翼音樂、戲劇、電影活動,1935年初,田漢改編了電影《風云兒女》,田漢填寫了歌詞,而為聶耳,則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1935年7月,聶耳在日本藤澤鵠沼海濱不幸溺水而逝,年僅24歲。</p><p class="ql-block"> 1938年,聶耳骨灰葬于西山華亭山畔,1954年2月,郭沫若題寫了墓碑和墓志銘,1980年,聶耳墓由華亭山遷往太華山與羅漢山相交的新墓園。</p><p class="ql-block"> 此為聶耳漢白玉全身雕像,身高3.28米.</p><p class="ql-block"> 聶耳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1949年被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1982年確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成為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象征。</p> <p class="ql-block">  聶耳墓背依青山,前臨滇池,墓園呈云南月琴狀,要從空中俯瞰,方能得其要,有七個花壇,表示七個音階,墓穴位于月琴發音孔上,由24塊墨石疊砌而成,象征聶耳24歲年輕的生命,墓上安放著由漢白玉雕制的花圈,墓碑上刻有郭沫若書寫的“人民音樂家聶耳之墓”幾個字。</p> <p class="ql-block">  從“蒼崖萬丈”牌坊處,就進入羅漢山龍門景區了。</p> <p class="ql-block">  從“龍門勝境”牌坊處,一直向南走,買了門票,就可以繼續向龍門景區方向走去。</p><p class="ql-block"> 龍門景區,建于羅漢山與掛榜山之間的懸崖陡峭的峭壁上,分兩個部分,其一是“三清閣”部分,其二是“龍門石窟”部分。“三清閣”始建于元朝,是忽必烈第五子梁王忽哥赤在碧雞山的避暑行宮,至明宣德年間,有人在此建立道觀,道教開始盛行,乾隆年間,生長在西山腳下龍門村里的道士吳來清,從“三清閣”開始,沿著陡峭的山崖,一個人,一錘一鑿,開鑿由“別有洞天”至舊石室的石道,石室外側刻有“攬海處”三個字,這個石室也稱為鳳凰室,在開通鳳凰室后,吳來清接著又從鳳凰室,繼續往上開鑿石道,此石道僅容一個人通過,石道長約二十多米,到達“慈云洞”,吳來清在“慈云洞”里,就著原生巖石,鏤空雕鑿了慈航真人、神像、神臺、神爐等,從清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至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整整十四年,道士吳來清就這樣憑著雙手,硬是在懸崖峭壁上,硬生生開鑿出一條掛壁石道及“慈云洞”,古人的艱辛,不可想象,如果你想感受一下道士吳來清開鑿掛壁石道石室的艱辛程度,不妨回家找一把鐵錘,一把鋼釬,在一塊大石頭上鑿一個下午,就可以啦,道士吳來清可是鑿了整整十四年哦。</p><p class="ql-block"> 四十五年后,道光二十年后(公元1840年),舉人楊汝蘭,出資開鑿“云華洞”,這次不是一個人單干了,楊汝蘭組織了幾十號人,由“慈云洞”開始,繼續向上開鑿,至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4年),用了整整五年時間,在懸崖峭壁上開鑿了“云華洞”,隨后,楊汝蘭的四個兒子,進士楊際泰,以及楊沅、楊濂和楊澤,繼承父親的事業,出資繼續,沿著懸崖峭壁,繼續開鑿,至清道光二十八年(公元1848年),又用了整整四年時間,開鑿通“達天閣”,并在“達天閣”石窟內,雕刻有石坊、神臺、龍門拱門等物,從公元1781年開始,至公元1848年,前后六十七年時間,經吳來清、楊汝蘭、楊際泰等人的艱苦努力,終于完成龍門景區的全部工程,龍門景區,也成為西山最為重要的部分,而“達天閣”龍門拱門,就是西山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鷓鴣天?龍門勝境靠吳楊</p><p class="ql-block"> 2021年10月15日</p><p class="ql-block"> 龍門勝境靠吳楊,懸崖峭壁天路開,</p><p class="ql-block"> 單人獨力吳來清,父志子承楊際泰,</p><p class="ql-block"> 慈云洞、達天閣,艱苦卓絕事終成,</p><p class="ql-block"> 二十三載驚天地,一生無愧泣鬼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去龍門景區游覽,一定要背熟孫髯翁的大觀樓長聯,如此,當你到達龍門“達天閣”的時候,面對煙波浩渺的滇池,你才能真正體會到“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的意境,否則,你只會發出“哇,滇池,太美啦”的感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站在“三清閣”旁邊,極目遠眺滇池風景。</p> <p class="ql-block">  開鑿于懸崖峭壁上的石道,站在這里,低頭向山下望去,絕對倒吸一口涼氣,這萬丈深淵,摔下去,馬上粉身碎骨。</p> <p class="ql-block">  “云華洞”,由舉人楊汝蘭采用募捐功德方式,組織了幾十人,從公元1840年至公元1844年,歷時五年時間,終于開鑿完成。</p> <p class="ql-block">  “達天閣”,主要由楊汝蘭的四個兒子楊際泰(楊謂)、楊沅、楊濂和楊澤共同出資,再加上部分募捐功德,組織人馬,從公元1845年開始,至公元1848年,歷時四年時間,終于開鑿完成,“達天閣”包括石坊、平臺、石窟、楹聯、神臺,神像、神案、香爐、天柵等,全部都在原生巖石上雕鑿而成,這達天閣上接云霄,下達絕壁,險中之險,唯親身站立在達天閣上,方能感受。</p><p class="ql-block"> 楹聯“舉步艱危要把腳跟立穩,置身霄漢更宜心境放平”,是由姚安光祿鎮人趙鶴清撰寫,請人雕鑿而成,書法與內容相得益彰,的確是好聯。</p> <p class="ql-block">  在 “達天閣”石窟內,雕有石窟三道拱門,窟內居中,雕有魁星,右腳踏鰲頭,左腳反踢金斗,北雕文圣帝君,南雕關圣帝君(關羽),兩壁浮雕駿馬,《關圣帝君覺世真經》和《文圣帝君陰騭文》,天柵雕浮云仙鶴,蟠桃垂掛,背面云山眾神洞天福地,石窟前檐神龕內,南極仙翁,坐騎飛鶴,兩側童子執拂捧果,唯妙唯俏,鬼斧神工,一旦登上龍門,上接云霄,下臨絕壁,憑欄遠眺,滇池空闊浩渺。</p><p class="ql-block"> 在傳說中,當年雕刻魁星的石匠,在最后雕刻魁星手中的筆時,不小心把筆弄折了,這石匠心懷愧疚,一縱身,就從達天閣天臺上跳下,立身成仙,留下至今讓人唏噓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看這浮云和神馬,馬的神態和身姿,都唯妙唯俏。</p> <p class="ql-block">《關圣帝君覺世真經》,整篇現錄于下:</p><p class="ql-block"> 帝君曰: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方于人道無愧,可立于天地之間,若不盡忠孝節義等事,身雖在世,其心已死,是謂偷生。</p><p class="ql-block"> 凡人心即神,神即心,無愧心,無愧神,若是欺心,便是欺神,故君子三畏四知,以慎其獨,勿謂暗室可欺,屋漏可愧,一動一靜,神明鑒查,十目十手,理所必至。況報應昭彰,不爽毫發,淫為萬惡首,孝為百行原,但有逆理于心有愧者,勿謂有利而行之,凡有合理于心無愧者,勿謂無利而不行,若負吾教,請試吾刀。</p><p class="ql-block"> 敬天地,禮神明,奉祖先,孝雙親,守王法,重師尊,愛兄弟,信朋友,睦宗族,和鄉鄰,別夫婦,教子孫。</p><p class="ql-block"> 時行方便,廣積陰德,救難濟急,恤孤憐貧,創修廟宇,印造經文,舍藥施茶,戒殺放生,造橋修路,矜寡拔困,重粟惜福,排難解紛,捐貲成美,垂訓教人,冤仇解釋,斗稱公平,親近有德,遠避兇人,隱惡揚善,利物救民,回心向道,改過自新,滿腔仁慈,惡念不存,一切善事,信心奉行,人雖不見,神已早聞,加福增壽,添子益孫,災消病減,禍患不侵,人物咸寧,吉星照臨。若存惡心,不行善事,淫人妻女,破人婚姻,壞人名節,妒人技能,謀人財產,唆人爭訟,損人利己,肥家潤身,恨天怨地,罵雨呵風,謗圣毀賢,滅像欺神,宰殺牛犬,穢溺字紙,恃勢辱善,倚富壓貧,離人骨肉,間人兄弟,不信正道,奸盜邪行,好尚奢詐,不重勤儉,輕棄五谷,不報有恩,瞞心昧己,大斗小稱,假立邪教,引誘愚人,詭說升天,斂物行淫,明瞞暗騙,橫言曲語,白日咒詛,背地謀害,不存天理,不順人心,不信報應,引人作惡,不修片善,行諸惡事,官詞口舍,水火盜賊,惡毒瘟疫,生敗產蠢,殺身亡家,男盜女淫,近報在身,遠報子孫,神明鑒查,毫發不紊,善惡兩途,福禍攸分,行善福報,作惡禍臨。</p><p class="ql-block"> 吾作斯語,愿人奉行,言雖淺近,大益身心,戲侮吾言,斬首分形,有能持頌,消兇聚慶,求子得子,求壽得壽,富貴功名,皆能有成,凡有所祈,如意而獲,萬禍雪消,千祥云集,諸如此福,惟善可致,吾本無私,惟佑善人,眾善奉行,毋怠厥志!</p> <p class="ql-block">兩邊刻有的,就是《關圣帝君覺世真經》和《文圣帝君陰騭文》,現在看看其內容,如雷貫耳,如沐春風,還是古人有遠見,今不如昔。</p> <p class="ql-block">  鯉魚躍龍門,在中國古代傳說中,只要鯉魚能夠躍過龍門,就會變化為真龍,另外這“龍門”,為應龍開辟,傳說“闕之所成兮,得應龍之偉力”,就是說,當鯉魚躍過龍門時,就會有應龍來接應,古代,學子通過學習,考上進士或者狀元及第,都比喻成鯉魚躍龍門,因此,在龍門刻鯉魚躍龍門圖案,合情合理合法。</p><p class="ql-block"> 西山達天閣石壁上的這鯉魚,雕刻得栩栩如生,到這里的人,都會摸摸魚頭魚身,沾點運氣,看,魚身都被游人摸得透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龍門”兩字下面,雕刻有“金元寶”,據說用手摸了,可得財,男女老少,人人皆要摸一摸,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p> <p class="ql-block">敬天地,祈福壽。</p> <p class="ql-block">  站在“達天閣”平臺上,面對煙波浩渺的滇池,此時,可默誦孫髯翁的《大觀樓長聯》,絕對的心曠神怡。</p><p class="ql-block">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p><p class="ql-block">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p><p class="ql-block"> 只有站在這里,才能真正體會到大觀樓長聯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遠處,昆明城隱約可見</p> <p class="ql-block">  登高望遠,昆明城盡收眼底,而山花爛漫,別有一番風光,來爬西山吧。</p> <p class="ql-block"> 憶秦娥?滇池月</p><p class="ql-block"> 2016年9月15日</p><p class="ql-block"> 滇池月,萬里晴空波光艷,波光艷,微風拂頰,濤聲依舊,歲月如梭鬢霜雪,對月感慨酒當歌,酒當歌,心醉神迷,人生幾何?</p> <p class="ql-block">  昆明西山風景區,匯集了自然風光,道教和佛教,人文和歷史典故,在這里,你可以看到書法、楹聯、石窟雕刻,在這里,你可以修身養性,在這里,你可以鍛煉身體,也可以追尋道教、佛教、大理國、以及元、明、清民國的歷史人物和有趣的故事,還可以把酒凌虛,空嘆一番,不過最終還是回到“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的現實,不過,也可以啦,至少,不虛此行。</p><p class="ql-block"> 遠眺西山睡美人, 不由得翻出幾年前寫的《清平樂?睡美人》詞,來做結語。 </p><p class="ql-block"> 清平樂 ? 睡美人</p><p class="ql-block"> 2019年11月17日</p><p class="ql-block"> 千里江山,伴美人沉睡,日月星辰已萬年,喚不醒春秋夢?</p><p class="ql-block"> 睡美人畔滇池,波光萬里瀲滟,壯麗江山誰得?引無數英雄淚!</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楚县| 鄂州市| 建瓯市| 克拉玛依市| 二连浩特市| 泸定县| 信阳市| 林西县| 新邵县| 宣威市| 思茅市| 融水| 保德县| 鄂伦春自治旗| 额敏县| 宁陕县| 渭源县| 泽普县| 子洲县| 渭南市| 孟村| 宽城| 思茅市| 罗江县| 韶山市| 安远县| 屏南县| 牙克石市| 稷山县| 贡嘎县| 日喀则市| 华容县| 启东市| 台东县| 巫山县| 东台市| 伽师县| 玉山县| 台南县| 安阳县| 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