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1950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懷著滿腔熱血,趕赴朝鮮,與朝鮮人民并肩作戰,保家衛國。70載時光荏苒,戰爭的硝煙已然散去,如今山河無恙,家國安寧,而當年的熱血少年們已變為白發蒼蒼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再到抗美援朝,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為子孫后代換得了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繁華。</p> <p class="ql-block">我叔叔趙臻宗譜名趙善祺屬龍,1927年2月25日一1989年7月26日。1949年諸暨解放,5月某日,叔叔與家人不辭而別扒火車來到江西省玉山縣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考入解放軍第十六軍軍政大學五分校短暫學習,10月隨第十六軍進軍大西南,到云桂川黔參加剿匪反霸戰斗,任十六軍隨營學校文書、軍大五分校總政治部文印員、十六軍司令部通信科保管員。1950年1951年5月,叔叔響應國家“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號召轉入中國人民志愿軍34師工作,任人力運輸第三團收發員、輜重十九團參謀處書記員、師炮團正排級統計參謀和第三十四野旅炮司令部軍務參謀。在朝鮮戰場上背部受傷,被戰友救出,榮獲三等功。1954年1月隨部隊回國,在黑龍江省克山縣解放軍陸軍第二十七醫院三分院七連任排長。1954年5月在遼寧鐵嶺解放軍健康五團九連任司務長。1954年7月到浙江省平湖縣浙江軍區康復團任分隊長。在部隊多次得獎,很多珍貴的勛章,被文革中被造反派搶走了…</p> <p class="ql-block">1954年秋季,經部隊保送,叔叔參加了當年的全國高校統考,被錄取到上海外語學院俄語系學習,享受調干4級待遇,保留軍籍。在高校學習期間,叔叔學習成績優等,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文體活動,還擔任了政治學習小組長,因參與大鳴大放提出向蘇聯學習獎學金制度而被錯劃為準右派分子,取消預備黨員資格,自動脫離軍籍。1957年8月畢業。叔叔高校畢業后,先被安排到上海閔行區的上海電機廠工作,后被下放到江蘇省鹽城陳集中學當俄語教師。1961年叔叔得到過一次先進工作者稱號。1965年,文革期間,叔叔又被扣上反革命分子帽子,貶到阜寧縣鄉下的羅橋中學當英語教師,自學英語,然后再教學生。還被學生歐打,但是大部分學生還是很喜歡叔叔的,記得七十年代初,那時叔叔每逢學校放寒暑假回到家里,基本上天天寫學習毛選的心得體會、天天學唱革命歌曲,真是毛選學得深,紅歌唱得好,一顆紅心永遠忠于黨。1978年叔叔得到平反。后經熟人處得知上海南林中學有一位男教師想調回蘇北老家工作,家里花錢買了一架縫紉機、一輛自行車,一塊手表送與那位教師,叔叔雙調回滬。叔叔回滬初期在上海南林中學任教,工作日要來回擠公交車近三個多小時,較辛苦,后調入上海虹口區魯迅中學任教外語,得到過優秀教師稱號。離休前還評為上海特級教師,60歲離休享受正處級待遇,63歲因病去世。</p> <p class="ql-block">嬸嬸黃奎海1931年1月16日出生于日占時期的朝鮮(現韓國)慶尚北8歲時隨親戚來到中國吉林省汪清縣天橋嶺鎮神仙洞村,居住在大哥黃元燮家,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東北光復,朝鮮分割成南北兩部分,嬸嬸無法返回故鄉,1947年2月,嬸嬸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汪清縣地方工作隊,先后擔任隊員、區婦聯主任等職務。1950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5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與朝鮮人民軍合辦的第三陸軍醫院護士學校學習,1951年10月--12月在中國人民志愿軍六分院衛生處半學半工任護士班長。1951年12月--1953年5月在志愿軍四分部十九醫院工作,任護士班長。1953年5月--1954年10月在志愿軍二十八醫院工作,任護士班長。嬸嬸在朝鮮戰爭期間二次出入朝鮮戰場,多次遭遇美國飛機轟炸,右手腕被彈片擊中,榮立三等功兩次。嬸嬸隨部隊第二次到黑龍江省克山縣修整時認識了叔叔。</p> <p class="ql-block">嬸嬸曾經一位漂亮的志愿軍女兵,現91足歲高齡了還身板挺挺的,臉上充滿著自信,掛著中國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勛章。</p> <p class="ql-block">在艱苦卓絕的抗美援朝戰場上,嬸嬸與很多志愿軍女兵大多都是十幾歲的少女,正是花一般的青春年紀!但是為了國家民族,他們和男同志們一起,負重行軍,救死扶傷,很多人倒在了美軍的炮火之下。這樣的英雄是真正值得我們尊敬的人。</p> <p class="ql-block">嬸嬸黃奎海1938年日本投降前從韓國來到吉省林汪清縣投奔她大哥,1945年8月15日小日本投降,就留在中國了。1947年初中畢業后參加工作,在縣婦聯工作,195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6月參軍,1951年11月入朝參戰。1955年11月與我叔叔一起轉業到上海。</p> <p class="ql-block">1954年11月,嬸嬸按正排級干部身份從部隊轉業到上海市北四川路區委組織部,之后在北四川路區治療站、上海市第二工費門診部任助理護士、護士、副護士長。五十年代中期嬸嬸是不會漢語的,她是到上海后邊工作、邊學習逐步學會了漢語。剛到上海工作時得到了同事老大姐孫華典醫生、許文怡護士長等同事在工作和生活上的無私幫助。嬸嬸在工作單位里工作積極、認真負責,連年被評為先進工作者。文革之前的每年春節連歡晚會上,她都會登臺表演朝鮮族歌舞。還參加了武裝民兵,向民兵隊員們傳授輕武器使用知識、教授游泳技術…性格開朗,對人真誠、溫和,人緣很好,文革期間盡管有個別造反派說她可能是***特務,終究安然無事。1970年4月,上海第二公費門診部撤銷,全部人員并入上海市第四人民醫院,嬸嬸擔任了內科門診醫生工作,同時期參加了第七軍醫大學的醫護提高班學習,取得了大專學歷。1974年5月起至退休,歷任第四人民醫院門急診總護士長、耳鼻喉科護士長等職。還參與上海市九三學社和虹口區少數民族聯絡組的工作,曾于1979年、1984年兩次得到上海市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1986年1月16日退休享副院長待遇,退休后先返聘于第四人民醫院,后到場中路大場機場附近的空軍醫院工作。1989年7月26日嬸嬸喪偶。1990年,經朋友介紹,嬸嬸到虹口公園正門口的玉器店當翻譯。</p> <p class="ql-block">1997年,嬸嬸的一位遠房親戚,原韓國國防部次長、陸軍中將、陸軍士官學校校長黃仁秀先生來上海復旦大學任客座教授,其每月半月在上海、半月回韓國,嬸嬸辭去玉器店工作,負責照應黃將軍在滬期間的翻譯等日常生活事宜。1999年,嬸嬸移居韓國江陵市,與兄長妹妹們度過了安穩愉快的十八年美好時光。2018年嬸嬸回滬,享受中國四世同樂的天倫之樂。</p> <p class="ql-block">我與嬸嬸感情很深,這張照是她前年從韓國回來我去看她時拍的,記得還是讀小學時,我經常會在逢年過節住嬸嬸家,嬸嬸待人特熱情,每次去她定會親自下廚,糖醋黃魚,韓國泡菜是她的拿手菜,還有荸薺黑木耳炒肉片,水筍燒肉…國慶節晚飯后她一定會帶我和堂弟妹一起去虹口公園看煙花。</p> <p class="ql-block">致敬老一輩!致敬叔叔嬸嬸滿腔熱血,一身正氣!不計得失,一心報國!九折肱而不悔,歷磨難而不屈。堪為后人典范,家族驕傲!我雖一女流,我有責任勇擔大任,為續家風而勤撰不怠,今發美篇以表對老一輩無比敬重。</p> <p class="ql-block">嬸嬸現住瑞通護理院,10月12日下午二點街道黨建辦組織了一次慰問九十歲高齡老兵的活動,特此前往護理院慰問老人家[玫瑰]</p> <p class="ql-block">街道黨服中心領導錢曉、畢墨、醫藥大廈支部書記姜菲、海上海第五支部書記孔亮與瑞通護理院支部書記高麗娜一起慰問志愿軍老戰士。</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满洲里市|
铜山县|
墨竹工卡县|
榆社县|
杭州市|
漠河县|
平定县|
青铜峡市|
合水县|
唐河县|
蓬莱市|
松桃|
巢湖市|
子洲县|
沙田区|
海城市|
沾化县|
汶川县|
马公市|
浑源县|
酒泉市|
宜春市|
扶沟县|
永吉县|
宝坻区|
兴城市|
本溪|
黑水县|
平度市|
郎溪县|
东宁县|
玉田县|
江津市|
射洪县|
湘阴县|
孟州市|
辽阳市|
剑川县|
衡山县|
望江县|
翁牛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