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記錄美好分享感動:10.7日好友們一起來到譽為“江南第一古鎮”的梅里古都,位于無錫梅村:展現吳地民風、民俗,河岸邊種植梅花、垂柳等,一副活生生的江南水鄉風景畫贊美……!</p> <p class="ql-block">在古鎮內,統一的江南傳統建筑特色,梅花街、梅花浜、三讓街三條老街巷,串聯起絲織坊、農耕園、琴坊,來展現吳地民風、</p> <p class="ql-block">無錫梅里古鎮素有"勾吳古都·梅里新城"之稱,位于無錫市東南方,是商末周太王長子泰伯建勾吳國時的都城。泰伯廟仍保持明清兩代建筑風格,四周黃石圍墻,</p> <p class="ql-block">可以參觀泰伯廟,高大雄偉。還有頭山門,立有六根石柱,青石質地,每根都是高6米。中間兩根飾有云龍紋,兩旁的柱上飾有仙鶴云彩,此種古建筑目前國內罕見。</p> <p class="ql-block">西周周太王長子泰伯將中原文化傳播到荊蠻之地。勾吳之國,由此發端;代代相傳,終成一邦。</p> <p class="ql-block">大江南北、太湖之濱都受到泰伯謙讓和開拓精神的導化,漸成為衣冠禮樂之邦。入口處至今仍存有泰伯廟。</p> <p class="ql-block">梅村位于無錫市東南方,距無錫市中心12公里,梅村古名梅里,乃商末周太王長子泰伯因讓王位從陜西岐山奔吳至此建勾吳國時的都城。</p> <p class="ql-block">公元3200多年前,周太王有三個兒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歷,</p> <p class="ql-block">周太王非常喜歡季歷的兒子姬昌,想將來讓姬昌繼承王位。泰伯為了成全父親的這個愿望,就三讓王位帶著弟弟仲雍,</p> <p class="ql-block">從中原到了現無錫市郊的梅村(也稱梅里),開發了廣大的江南地區,建立了吳國,</p> <p class="ql-block">因此梅村也被譽為江南第一古鎮。以后姬昌繼承了王位,就是赫有名的周文王,中國從此進入了長達八百年的周朝。</p> <p class="ql-block">泰伯到梅村時,這里還是荊蠻之地,泰伯把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和耕種技術傳授給當地的人們,</p> <p class="ql-block">并帶領人們開挖了我國第一條人-河泰伯港,以后經歷代加寬。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條運河還是當地主要的交通渠道。</p> <p class="ql-block">泰伯開發了江南地區后,建立了吳國,以后這里的人民就以國為姓,延續到現在已有120代。</p> <p class="ql-block">現在全國有吳姓居民2400萬,海外400多萬,他們的祖先就在梅村,有許多人到這里尋根祭祖,</p> <p class="ql-block">紀念和學習他們的祖先泰伯“三讓”王位的高尚品德。他們還組織了一些人在泰伯廟中編寫吳氏宗譜,也有許多人到這里續家譜。</p> <p class="ql-block">梅村古稱“蠻村”,因泰伯性喜梅花,曾帶領群眾廣植梅樹,陶怡心情,為了紀念泰伯開發“蠻村”的功績,</p> <p class="ql-block">于是改為梅村。并將鎮上伯瀆河向南的一條支流稱為“梅花港”,港上的橋叫作“梅花橋”,梅花港邊的一條街道也叫“梅花街”。</p> <p class="ql-block">泰伯來到無錫荊蠻之地后,為了表示他不再回去繼承周太王王位的決心,要和這里的土著居民永遠友好地生活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一方面學習和尊重當地的生產、生活、民風、民俗,與民同好,“斷發紋身,為夷狄之服,示不可用”。</p> <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泰伯把黃河流域先進的科學文化和先進經驗,傳授給荊蠻部落。又總結當地經驗,在生產上改“一年一熟”為一年兩熟,</p> <p class="ql-block">種了水稻又種麥子,糧食產量大為增加。同時率領當地居民興修水利,改“以堵為疏”,</p> <p class="ql-block">開挖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條“人-河”——伯瀆港和九條文流、河浜,這大大便利了農田灌溉,又發展了交通運輸。</p> <p class="ql-block">由于伯瀆港的開鑿和“九涇”的開挖,梅里一帶旱澇無災,連年豐收。到了唐代元和八年(公元813年),</p> <p class="ql-block">刺史孟簡重浚伯瀆,改名孟瀆,然百世之后,人民但知伯瀆,不知有孟瀆,由此可見泰伯之功績在人民群眾中的深遠影響。</p> <p class="ql-block">泰伯還教民種桑養蠶,飼養雞鴨豬羊,使江南一帶的生產逐漸發達起來。</p> <p class="ql-block">“吳地桑葉綠,吳蠶已三眠”就是唐朝著名詩人李白對當地植桑養蠶的生動描繪。</p> <p class="ql-block">直至現在梅村的蠶桑事業仍然較為發達,著名于世。又傳說現在無錫縣梅村鎮西北的鴨城橋、豬羊巷即是泰伯當年教民飼養禽畜的遺址。</p> <p class="ql-block">在生活上,泰伯教化鄉民改“半生為食”為全熟全食,使人們的體質得到了不斷增強。</p> <p class="ql-block">居住條件也有改善,改“搭棚為窩”為建村立巷,把分散的土著居民適當集中起來,</p> <p class="ql-block">建立了著名的江南第一村——荊村,江南第一巷——蠻巷,這對教育群眾,組織生產甚為有利。直至現在那里兩個村巷。仍以“荊村”、“蠻巷”為名。</p> <p class="ql-block">在傳播和發展文化、娛樂方面,泰伯和當地蠻民一起,采用了“以石為紙、以炭為筆、以歌為教”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聚居在岐山之下、渭水之濱的周族,是一個善歌的族群,他們創作的《公劉》、《七月》等著名詩歌成為《詩經》中重要部分。</p> <p class="ql-block">泰伯到無錫定居終生,這些詩歌首先對無錫產生直接影響。泰伯把周族的詩歌和當地原有的蠻歌、</p> <p class="ql-block">土謠結合起來,后人稱之謂:吳歌。六朝《陳書》云:“謳歌所往……自求于泰伯者矣”。傳說,梅里北九華里的里山坡的“歌午墩”,就是泰伯在那里常唱吳歌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為紀念泰伯開發江南,宣揚他三讓王位的“至德”,歌頌他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偉大功績,</p> <p class="ql-block">從漢代起,人們分別在泰伯建吳和開拓的梅村鎮,以宅為祠和廟,在鐵山上建造了泰伯的墓——皇墳,在惠山建了泰伯殿。</p> <p class="ql-block">現在的梅村古鎮周圍有三華里左右,即上古泰伯城的內城,為江南最早的古城。可惜古城的遺址、遺跡,由于年代久遠,早已埋沒蕩盡,徒有“故吳墟”之稱了。</p> <p class="ql-block">無錫梅里古鎮古色古鄉:風景是人間最美10.11月天,秋風陣陣送清涼。 署去涼來 ,一個轉身夏天梅里古鎮:變成美麗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梅里古鎮:真是有江南山水之靈氣,集吳越文化之精華,富陽羨勝景之特色,勝景似繡,矗立著一群江南古典園林建筑,真是無錫的傲嬌……!</p> <p class="ql-block">時光不老.我們不散。 要讓自己活出如花一樣的美麗才能有人樂的心情,就擁有了自己健康長壽這個世界我來過了…… !</p> <p class="ql-block">美篇是我生活中最得意的助手,他承載著我的幸福瞬間和值得記錄的生活集景,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記錄著攝影愛好者分享美好的瞬間,謝謝美篇!</p> <p class="ql-block">美篇給我們留下美景美照和美好回憶,我們也把美好傳遞給美篇的好友分享快樂,生活更有豐富精彩!日子更有特色燦爛!美篇有你真好,我非常熱愛你!</p> <p class="ql-block">美篇相冊是心靈花, 讓美妙的美篇,美文,美聲倍伴大家歡樂每好時光吧……!</p><p class="ql-block"> 于2021.10.8日 夜</p><p class="ql-block"> 美篇送給兄弟姐妹們收藏保存回憶快樂……! 兆惠~特制~謝謝大家欣賞指教~</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州市|
康马县|
辽宁省|
理塘县|
武鸣县|
甘南县|
南部县|
峨边|
拉孜县|
昌图县|
江永县|
清镇市|
保亭|
宜兴市|
长葛市|
江门市|
改则县|
施甸县|
湘潭市|
安仁县|
四平市|
卓资县|
阳泉市|
清徐县|
图片|
孟村|
连南|
石阡县|
古田县|
仁化县|
内黄县|
宿迁市|
阜平县|
博湖县|
康定县|
咸宁市|
繁昌县|
朝阳县|
威信县|
靖江市|
基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