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引 言 ]</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火紅年華》獻三線 </b></h1><h1><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白龍江崢嶸歲月</b></h1><h1> 國慶期間,CCTV-1黃金時段正在熱播的工業史詩電視劇《火紅年華》,以我國特殊時期三線建設為背景,以位于西南的著名三線企業為故事原型,全景式地展現了三線建設者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燃燒自己,艱苦創業,爭分奪秒建設堅固三線國防工業體系的驚天動地的歷史畫卷 。隨著劇情發展,令我在心靈深處產生強烈共嗚,自然聯想到自已親歷的三線建設故事—五十年前那理想閃光、激情燃燒的“白龍江崢嶸歲月”。</h1><h1> 神奇的巧合!!前不久,小浪底朋友袁松林司長考察白龍江。在碧口水電廠展覽館,欣喜地發現我撰寫的詩文和當年的老照片,隨即拍照發來。并轉達電廠董事長歡迎我們回訪碧口的盛情邀請…… ?。?多情的白龍江,謝謝你依然還記得半個世紀前碧口水電站的建設者!我感到由衷地欣慰和榮幸!</h1><h1> 1968年9月初,在“三線建設要抓緊,備戰備荒為人民” 的響亮口號聲中,我和淑君隨隊由河北邯鄲岳城水庫轉戰到極其艱苦的甘川邊境白龍江碧口水電站建設工地,投身三線建設。 </h1><h1> 碧口水電站是專為核工廠供電的三綫重點保密工程,由蘭州軍區實行軍事管制。當年公開的名號為“風雷激”。</h1><h1> 三線是一座熔爐、一所學校、一場戰役;更是一部史詩,一座豐碑!奮戰三線的歲月,正是我生命的黃金季節,我們 用青春熱血譜寫載入共和國史冊的壯麗篇章。 “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的三線精神激勵我一生,涵養我一生,豐富我一生……</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inherit;">“走過高山大川</span></p><h1>苦累也是浪漫……</h1><h1>愛在家國之間</h1><h1>英雄無悔 青春無怨</h1><h1>愛在家國之間</h1><h1>熱血還熱 熱淚還暖……”</h1><p class="ql-block"><br></p><h1> 孫國緯 2021-10-01</h1><h1><br></h1><h1>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火紅年華獻三線 系列美篇</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之一 《白龍江碧口-- 我的第二故鄉》</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之二 《可敬可愛的白龍江人》</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之三 《碧口水電站調壓井贊歌》</span></h1><h1><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之四 《從漳河一同轉戰三線的大學生》</span></h1><p class="ql-block"><br></p> <h1> <b style="color:rgb(237, 35, 8);">碧口水電站調壓井贊歌—火紅年華獻三線</b> 之三</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當三線重點工程碧口水電站建設處于高峰時期,1973年6月19日,乘著“專業對口”的政策東風, 我終于如愿以償調入局施工技術處,從事我熱愛的專業技術工作。我到技術處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接替即將赴我國援建的阿爾巴尼亞菲爾澤水電站擔任中方專家的唐廣慶同志,負責調壓井的施工技術和施工管理(包括編制施工方案、技術措施、進度計劃,協調有關各方,研究解決施工中出現的問題)。在奪取蓄水發電勝利的關鍵時段 ,我還被委任為搶發電指揮部左岸戰區調壓井項目組組長。</p><p class="ql-block"> 碧口水電站調壓井位于引水隧洞岔管和鋼管之間的山脊中,系一與快速閘門井相結合的大型地下鋼筋砼結構。根據水工布置要求,調壓井設計為矩形斷面。開挖尺寸為:長46.70m,寬12.00m, 高79.25m。工程地段為凝灰巖和絹云母石英千枚巖,地質構造復雜,斷層裂隙發育。調壓井地質條件差,結構復雜,施工工序多、難度大,工期緊,是控制碧口水電站發電工期的關鍵項目。</p><p class="ql-block"> 我接手的時候,正處于調壓井上部交通洞和下部高壓管道上平段己開挖,頂拱襯砌完成,工程局有關各方正全力研究井身60m擴挖和混凝士襯砌方案的關鍵時刻。當時,調壓井項目負責設計的是設計處石根華(開挖支護)、楊艾娟(結構),負責地質素描的是地質隊孫日東,負責開挖支護施工技術的是開挖工區盤石工程師(后調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任副院長、教授),負責混凝土襯砌施工技術的是磨坊溝工程處哈秋舲工程師(后調長江三峽總公司 任總工程師),負責質量安全的是局質安處隋長巨同志。在極其艱巨的任務面前,我們全體參建人員齊心協力,刻苦鉆研,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采用先進技術,并敢于創新。經反復研究論證,優化了施工程序,科學分析圍巖穩定,采用錨噴支護新技術、活動整體升降平臺和大模扳新工藝等,成功地實現改 “三挖三襯” 為“兩挖兩襯” 施工。在保證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提前工期半年,為電站按期蓄水發電贏得了時間。受到國家、甘肅省和水電部嘉獎。石根華在碧口調壓井工程首創的“巖體穩定分析的全空間赤平投影方法” 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水電部五局“ 大跨度地下洞室的光爆錨噴技術” 獲全國科學大會獎; “碧口水電站調壓井開挖技術” 和“碧口水電站調壓井砼襯砌技術” 獲甘肅省科學大會獎;“碧口水電站調壓井高邊墻巖體穩定分析及錨噴支護”入選水電部技術革新展覽項目。緊接著,以碧口調壓井為工程背景的學術論著陸續公開發表:石根華撰寫的《巖體穩定分析的赤平投影方法》和《巖體穩定分折的幾何方法》發表于《中國科學》;盤石撰寫的《碧口水電站調壓井施工》發表于《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學報》,我撰寫的《碧口水電站調壓井高邊墻巖體穩定分析及錨噴支護》 發表于《地下工程》,《水電工程大型洞室錨噴支護設計》發表于《巖土工程學報》。1985年,石根華關于巖石力學關鍵塊體理論 的專著《Bl0ck Theory and lts Application to Rock Engineering》 在美國出版并被翻譯成多種文字。</p><p class="ql-block"> 碧口水電站調壓井是國際巖石力學界公認的石氏(石根華)“關鍵塊體理論”發源地。</p> 1979年1月19日,《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各大報 在顯著位置刊登新華通訊社資深記者田恒江采寫的長篇通訊《為現代化建設打先鋒--記青年數學家、工程師石根華》,介紹石根華在碧口調壓井設計中,將所學的拓撲學理論與工程實踐、圍巖特點相結合,創新巖石力學理論的事跡。由于老石在從事此項研究中曾得到呂祖珩和我的配合支持,通訊中寫上了“在呂祖珩、孫國緯等同志的配合下,石根華運用拓撲學原理和其他學科的知識,創新了巖體穩定分析理論和方法…… ”。于是,失去聯系多年的同學和朋友終于得知我的下落,慶幸我在那場浩劫中依然孜孜以求,奮發向上。<br> 經過三線工程鍛練和本人超乎尋常的潛心鉆研,石根華成為國際著名數學家、力學家和巖石工程實踐專家。多年來一直活躍于國際巖石力學學術界和我國各大水利水電工程。<br> <br><br> 2019年10月,我和石根華在長江科學院又有了一次很有意義的相聚。在相識五十年以后的今天,作為大三線建設的戰友—兩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彼此都有了自己的回憶文字。他拷貝給我記錄他精彩人生和深邃感悟的《四十九個小故事七次靈感紀實》,我回贈一冊還散發著墨香的詩文選集《江河情緣—從酉水到長江黃河》。十分奇巧的是,在關于建設三線工程碧口水電站的回憶中,兩人都心有靈犀的選用了同一張黑白老照片——“建設碧口水電站調壓井同事:石根華、孫國緯、孫日東” 。那是1978年石根華出席全國科學大會后,甘肅省電力局攝影記者韓三當專程從蘭州趕來碧口,在老石位于碧峰溝內一戶農家偏舍的住處拍攝的。墻壁上張貼著碧口水電站調壓井地質展開圖。<div> 這張珍貴的老照片,記錄了我和石根華半個世紀前在三線工程最初的共同奮斗,見證了我們延綿一生的友情……<div>有詩為證:</div><div>(一)碧口深山 (石根華 1976-04)</div> 十年霧雨青山中 ,<div> 衣浸硝煙炮聲隆 。</div><div> 江畔茅屋油燈下, </div><div> 苦讀新書待天明 。</div><div> 破釜應是尋常事, </div><div> 沉舟未教征人驚。</div><div> 男兒有志背水戰</div><div> 清風兩袖渡蒼生 。 <br></div><div><br></div><div>(二)寄海外友人 (孫國緯 2011-08)</div><div><div> 攜手龍江是份緣,</div> 益友同志照肝膽。<br> "未名"組班酬壯志,<br> 峨嵋結伴共登攀;<br> "赤平"穩固調壓井,<br> "拓樸"入化開新篇。<br> "塊體""流形""DDA",<br><div> 鴻鴣志成凱歌傳。</div> <br></div></div> <h1><b><br></b></h1><h1><b><br></b></h1><h1><b><font color="#333333">碧口水電站調壓井贊歌 </font></b></h1><div><b><font color="#333333"> -- 孫國緯</font></b></div> <br>調壓井,我心中的井?。?]<br>勞動的結晶--勝利的征程。 <br>你的每一聲歌唱, <br>都和著祖國進行曲的音韻;<br>北京傳來的一字一句,<br>你都回響熱烈的共嗚。<br>“自力更生,艱苦奮斗”----<br>激勵我們改天換地的壯志豪情;<br>“電力要先行”---<br>我們心懷朝陽,勇當“地下尖兵” 。<br>轉戰南北的“老水利”,<br>在你的工地上建樹新的功勛;<br>水電戰線的新兵,<br>從你這兒起步,邁向新的長征!<br> <br>昔日臘子口的槍聲,[2]<br>譜寫出電站建設的最強音;<br>千里岷山的積雪,[3]<br>融化成胸中熱血沸騰。<br>我們熾熱的心靈,<br>點燃那劈山開嶺的炮陣;<br>我們傾盆的汗雨,<br>澆灌那鐵壁銅墻的井身。<br>送別了炮聲隆隆的嚴冬,<br>迎來了焊花飛濺的早春。<br>克服了重重困難 ,<br>贏來了勝利發電的喜慶!<br> <br>是誰將你比作華麗的宮殿,<br>你分明是一座鋼鑄鐵打的地下長城!<br>白龍江狂濤裂岸,<br>你巍然屹立,不改方陣;<br>隧洞中 激流千尺,<br>你頂天立地,鐵固山穩。<br>閘起閘落,<br>你令行禁止,動作迅疾;<br>浪高浪低,<br>你威鎮狂讕,叱咤風云!<br>水錘萬鈞何所懼,<br>你嚴陣以待,警鐘長嗚!<br>一波平了一波起,<br>你拱頂上高懸著不滅的明燈。<br> <br>啊,調壓井---<br>你,頑強、踏實、莊重、深沉,<br>你,牢固、堅定、宏偉、永恒!<br>我愿是你巖壁上的一根錨筋,<br>把你與祖國大地連得更緊;<br>我愿是你閘門上的一顆螺釘,<br>和你一道站崗放哨,值班守更。<br>我愿和你一起共聽風聲浪聲啊,<br>永遠學習你的偉大精神!<br> <br>調壓井,我心中的井,<br>智慧的結晶---勝利的征程!<br>你是一座歷史豐碑,<br>永遠銘記可敬可愛的白龍江人……<br> <br> <br>注:<br>[1]白龍江碧口水電站調壓井與快速閘門井合一,是一個開挖深度達八十米的大型地下建筑物。<br>[2]臘子口是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途中英勇突破的一道天險。位于白龍江的支流臘子河畔。<br>[3]白龍江發源于岷山山脈北麓。<br> <br> <br> (孫國緯 1976年3 月, 于碧口水電站工地)<br> <br> <br> <p class="ql-block">電視劇《火紅年華》主題曲</p><p class="ql-block">雷佳演唱 《愛在家國之間》</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县级市|
新巴尔虎左旗|
大关县|
张北县|
方正县|
林州市|
赤峰市|
旬邑县|
武威市|
南华县|
新安县|
长治县|
榆林市|
鹿邑县|
桐庐县|
台南县|
乐昌市|
翁牛特旗|
离岛区|
荥阳市|
凤城市|
巴塘县|
天台县|
两当县|
仪征市|
札达县|
涡阳县|
宜川县|
大洼县|
郑州市|
炉霍县|
密山市|
汕头市|
韩城市|
科尔|
淮安市|
水城县|
中江县|
栾城县|
东宁县|
宝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