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機緣巧合,三進三出劉村中學。</p><p class="ql-block"> 1972年,文革還沒結束,學校復課,好多村里有了高中,美其名曰:初中不出村,高中不出鎮,當時我上了土門高中,為了解決師資短缺的問題,教育局從全縣各個高中抽了一部分學生在劉村中學成立了一個師范班,也算幸運吧,我成了其中的一員,從土門高中到了有著悠久歷史的劉村中學,這是一進。</p><p class="ql-block"> 沒離過家,第一次跑那么遠,每到下午,我就想回家,想的不行,同學們也說,你年齡這么小,(我們是班里最小的年齡17歲,有老三屆的同學比我們大七歲)上什么師范啊,以后考個大學,我馬上就動搖了,跑回家不想再去,母親把我拽上,又送到了學校。學生時代,大概有點兒小聰明,學習從來沒有給我帶來過壓力,寫了篇作文,語文老師竇漢揚不僅在班里念,還在他代課的其他班里念,記得當時自己挺得意,還曾有臨汾日報約稿讓我們三個人寫一首紀念五四運動的詩,不記得詩寫了什么,倒是記得署名挺有意思,三個人的名字,各取一字,徐潤春(徐來鳳王潤芝張春娥),這都是曾經的好事兒,也有笑話,班主任毛春長老師教物理,去劉村中學之前,雖然在土門高中上學了,但我不知道物理為何物,后來才知道我們學的工業基礎知識就是物理。有一次上課,老師說燈棍里充的是汞,我說老師,燈棍里不是水銀嗎?教室里哄堂大笑,記憶猶新……</p><p class="ql-block"> 畢業以后在劉村三官廟里當老師,大概四年以后吧,三官廟里的七年級學生,升高中直接升到劉村中學,我這個老師也跟上升到了高中,僅僅四年,我回母校教高中,現在想想一點點經驗也沒有,書念的也少的可憐,不知道那個時候自己怎么想,我就和我的語文老師竇漢揚,范敦忠這樣的名師,在一個語文組,不知道在他們眼里,我能不能算個老師,現在想起來都慚愧不已。這是二進。</p><p class="ql-block"> 后來生了孩子,為了管娃方便,回了自己的家鄉教學,九年以后,因為有三個孩子,違反計劃生育政策,那個不友善的聯校校長,狠狠的罰了我們的錢,害怕以后再受影響,無奈離開家鄉,又一次來到了當時舅舅當校長的劉村中學,這是第三次。</p><p class="ql-block"> 種種原因,96年離開劉村中學,中間好像回去過一次,是去誰家上禮,之后再也沒有去過,每每路過,總有一種莫名的情感,畢竟三次在那里待了13年,那里有我學生時代的歡樂,有同窗共讀的情誼,有曾一同共事的恩師同事,有我為人師的辛勤和汗水,更有一家五口人在那里度過的日日夜夜……</p><p class="ql-block"> 當學生住宿舍,一個長長的土炕,十幾個女生,大家來自全縣各個村子,口音不一,生活習性不一,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大家上學來背的饃,背的咸菜,一塊兒在大食堂吃飯,情景歷歷在目……</p><p class="ql-block"> 一家五口在劉村中學,工作生活 八年之久,有工作的艱辛,生活的愉悅,孩子成長的歡樂……,凡此種種終身難忘。揚揚一歲的時候到了那里,進城的時候八歲,那里寬敞的大校園,幾個年齡相差無幾的玩伴兒,成天跑遍校園,無拘無束,也曾磕了碰了,也曾不小心把小伙伴的頭碰得流血……,濤濤小寧女孩兒,相對安靜的多,再者,濤濤這個姐姐還要幫大人負責弟弟妹妹的很多事兒,濤濤一直就像個小大人,小寧也極其聽話,偶爾生病帶來麻煩,在別的方面包括上學,幾乎沒讓費過勁,想起娃們在劉村中學度過的童年,有親情,有陪伴,有歡樂,也有責任,有付出,當然更有成長。</p><p class="ql-block"> 今天又一次路過,時間寬裕,揚揚善解人意,居然主動說想去看看,這當然也是我由來已久的心愿,今日得愿所償,車停在校門外,我們進去把學校轉了個遍,面目全非,感慨良多……</p><p class="ql-block"> 不見了記憶中那個寬寬大大的禮堂,不見了曾經的大食堂,不見了琳瑯滿目儀器的實驗室,不見了一排排的教室和學生宿舍,不見了熟悉的一切一切……,取而代之的是一棟又一棟的樓房,教學樓,辦公樓,公寓樓,宿舍樓……</p><p class="ql-block"> 學校的南大門曾經堵上又開,開了又堵,上學的時候曾無數次站在大門那個臺階上,極目遠眺,眼前村落盡收眼底,大概每個人站到那兒,看往遠處的時候,心情是相同的,為自己是劉村中學的一名學生而感到自豪,今天我和揚揚也上到大門口 ,揚揚說想從那個門縫里往里面看一下,結果門堵的死死的,什么也沒看見,往日在我們心目中高大神圣的大門如此破落,夾在眾多的民房中,幾乎讓人找不見,雜草叢生,殘破不堪,斑駁陸離,36級臺階和旁邊光鮮亮麗的民房大門形成鮮明的對比,仿佛在訴說著她的哀傷和不甘……</p><p class="ql-block"> 南門周邊的一些小院兒還保留著,顯然成了危房,鐵絲網封了起來,留作紀念了。</p><p class="ql-block"> 劉村中學曾經幾度輝煌,文革前,那是赫赫有名的二中,莘莘學子遍布全國各地,而今功成名就者大有人在,文革后也是名師云集,升學率居高不落,名揚省內外,后來,雖然更名為實驗中學,但我從來也沒有這樣叫過,在我心里,他永遠是劉村中學,永遠是我曾經讀過書,教過學,生活過,有苦有樂,永遠難忘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辛丑牛年國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操場長坡</p> <p class="ql-block">操場下面的土窯洞封了,真正成了歷史</p> <p class="ql-block">曾經住過的房子,變成了小操場</p> <p class="ql-block">不能判斷這是不是我們曾經拍過照的花園</p> <p class="ql-block">這里叫禮園,大概因為是禮堂的舊址</p> <p class="ql-block">想看看亭下四面所刻文字</p> <p class="ql-block">想對比一下</p> <p class="ql-block">孩子們曾經讀過的小學</p>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源县|
宿州市|
尚义县|
长春市|
兴和县|
眉山市|
左云县|
山西省|
金昌市|
濮阳市|
临猗县|
湖北省|
沅江市|
若尔盖县|
徐水县|
珠海市|
桐乡市|
岚皋县|
太原市|
灵宝市|
鹤壁市|
钟祥市|
盘锦市|
綦江县|
伊吾县|
望江县|
兴国县|
滨海县|
仁怀市|
平江县|
资中县|
泾阳县|
宜州市|
平乐县|
都江堰市|
罗田县|
深泽县|
北辰区|
太白县|
琼海市|
达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