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環游太平洋時,我們乘著郵輪穿行在太平洋中心的一些島嶼間。每一個島嶼都給我們留下了不同的印象。有些是自然風光的旖旎,有些是人文景觀的震撼,也有的是兩者兼而有之。</h1><div><br></div><div><h1><b><font color="#ED2308">1. 引子</font></b></h1></div><div><br></div><h1> 印象最深的人文感悟是在茉莉亞島(圖1)。那天我們郵輪很早就到達了其附近的海域,由于茉莉亞島沒有深水碼頭,我們只能乘坐歌詩達大西洋號郵輪上的接駁船分批次上島。</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1 茉莉亞島地圖(圖片來自網絡)</h1> <h1><b><font color="#ED2308">2. 歡迎</font></b></h1><h1><br> 早已得知我們的到來,碼頭上有一定規模的歡迎儀式。迎接賓客的兩位女士給每一個游客一朵類似于茉莉花的白色鮮花,可以插在耳朵邊,也可以別在衣服上,芳香沁脾。</h1><h1><br> 向前走便是身著鮮艷波利尼西亞服飾的兩位舞蹈者翩翩起舞(圖2、3),一個小型樂隊在伴奏(視頻1),歡迎我們的到來。這馬上給人以賓至如歸的感覺。再往后面走就是一個有一定規模的市場。</h1><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2 兩位舞蹈者 </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圖3 紋身的舞者 </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視頻1 小型伴奏樂隊</h1><div><br></div> <h1><p></p><p></p><p> 觀看過民族風情濃郁的舞蹈,并與舞者合影后,大部分的游客開始在市場采購。各種各樣的土特產在這里應有盡有。欣賞的、拍照的、詢問價格的、討價還價的、閑逛的各種聲音此起彼伏,熱鬧異常。經營者基本上都是女性。</p><div><br></div><p> 由于我們沒有事先預定旅行線路,就詢問在市場旁停泊的車輛擁有者,準備自己租車去環島游。車基本都被事先預定了,因此,就在附近閑逛,等待回來的汽車或還沒有預定的車輛。</p><br><p><font color="#ED2308"><b>3. 發現</b></font></p><div><br></div><p></p></h1><h1> 漫無目標的閑逛中,突然發現市場里做生意的人少了,一些攤位已經用布將出售的物品蓋住了,暫時停止出售。一些攤位留下一些看攤的。游客依然是摩肩接踵,分批次地由接駁船從郵輪上一批一批地送上岸來。來了這么多的游客,他們不做生意去哪里了?對他們來說這種一次有兩千多名游客到訪的機會并不多。</h1><p><b><font color="#FF8A00"> 一是:</font></b>茉莉亞島緊靠著塔希提(大溪地)的首府帕皮提,游客大多都在帕皮提游覽。2017年乘郵輪去帕皮提時,就沒有去茉莉亞島。</p><p><b><font color="#FF8A00"> 二是:</font></b>茉莉亞島沒有附近的波拉波拉島(被稱作世界最性感的小島)那么出名,很多人會去波拉波拉島。那為什么會只剩下少數看攤的?</p><div><br></div><p> 突然從停車場旁邊的一樁建筑物傳來了聲音,尋音而去,發現是很多當地人在做禮拜。</p><p><br></p><p> 這時才恍然大悟,<b><font color="#FF8A00">原來他們(她們)都來教堂做禮拜了!</font></b></p><p><br></p><p> 教堂外形為八角形,基本上是彩鋼板搭建而成,顏色鮮艷。我悄悄的進入,遇見了很多船友,大家都在靜靜地看和拍照。微信名為糊涂的船友,小聲的讓我靠前一些近距離拍攝。有幾位船友坐在后面的椅子上,與信徒們一起聽牧師的布道。</p><br><b><font color="#ED2308">4. 所見</font></b><p></p><p><br></p><p> 環顧四周,環形排列的椅子圍繞著一側的布道臺,室內沒有雕塑、沒有以圣經故事為主題的玻璃花窗,也沒有圣經故事的大幅壁畫,沒有看到大型的十字架、沒有管風琴演奏出的教堂音樂,<b><font color="#FF8A00">裝飾簡樸、大方、優雅——典型的新教教堂風格。</font></b>波利尼西亞群島是法屬領地,而法國多為天主教,這里的首府塔希提島上的教堂基本都是天主教堂,不知為什么這里出現了新教教堂。</p><p><br></p><p></p><p> 教堂至少有三個大門都開著,人可以自由進入。布道臺傳來牧師的傳教聲,布道桌子上放著一部圣經,其上還有一個很小的讀書架,上面罩著一塊白色鏤空的蓋布。牧師并沒有穿白色或黑色的神職人員服裝,而是身著色彩艷麗波利尼西亞的服裝,胸前也沒有看到掛著十字架。布道的牧師似乎都是女性(照片4、5),聽不懂她們在說什么。</p><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4 在麥克風前布道的牧師?</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5 頭戴鮮花帽、掛著鮮花環身著花衣的牧師</h1><div><br></div> <h1> 前來做禮拜的信徒與牧師與從外表上看沒有什么區別。他們(她們)都身著各式美艷的民族服裝、頭戴五顏六色鮮花編織成的燦艷花環、脖頸上掛著白色的花環。一些老人戴著由植物枝條編織成的、富有特色的帽子(照片6、7)。<b><font color="#FF8A00">從服裝上看,他們更像是來開一場party。</font></b></h1><div><br></div><h1> 布道者大聲地在講,信徒們聚精會神地在聽,氣氛一片祥和、寧靜、溫馨。沒有人交頭接耳、沒有人抓耳撓腮、沒有人左顧右盼、沒有人被一波一波進入教堂的人干擾、沒有人被教堂外熙熙攘攘人群的嘈雜聲所吸引(平時小島很難有兩千多游客來島上)。更沒有人因一批又一批從郵輪上下來的船友可能會來購物失去賺錢的機會而焦慮不安,期盼禮拜早點結束。<font color="#ED2308"><b>一切都是那么平和、從容、淡定、和諧、坦然。大家都在沐仁浴義。</b></font></h1><div><br></div> <div align="center"><h1>照片6 臺上的信徒</h1></div><div align="center"><h1>(在布道臺上有信徒也是第一次見到)</h1></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7 臺下的信徒</h1> <h1> 布道者背景墻上并沒有見到耶穌的雕像,也沒有看到十字架,而是一塊印著紅、綠花的布。布道臺周圍的欄桿上也掛滿了藍色、綠色、紅色白底的布,布道臺前方似乎是一個茉莉亞島的模型(照片8)。</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照片8 布道臺及其背景</h1><div><br></div> <h1></h1><h1> 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多數是祈禱者都是女性、小孩和老人。似乎只有弱勢群體才需要信仰?</h1><p><br></p><h1> 下午乘坐一輛大巴與幾十個船友一起環島游時,在與男性中年司機(當地人)聊天的過程中,得知他就不信教。他認為教堂所宣講的太空,解決不了實際問題,還是以賺錢為主,方可買房、置地、娶妻生子。但從與他的交談中也得知茉莉亞島及其法屬波利尼西亞各島大約有70—80%的人信仰基督教。</h1><p><br></p><h1> 在安靜的教堂中只有麥克風傳出的布道聲,照相機快門聲實在不合時宜。生怕打擾到他們,悄悄地拍了幾張就靜靜地看著他們祈禱,默默地沉浸在這溫馨的環境中,心有所思。然后靜靜地離開。</h1><p><br></p><h1> 在外面轉了一個多小時,回來的路上見到三三兩兩的當地人做完禮拜從教堂里出來,一邊聊天、一邊往回家走。<b><font color="#FF8A00">經過精神的沐浴,她們臉上洋溢著幸福、滿足和開心</font></b>,就像我們每天都賺到了一大筆錢。</h1><p><br></p><h1><b><font color="#ED2308">5. 感悟</font></b></h1><p><br></p><h1><b><font color="#FF8A00">(1)信仰與賺錢</font></b></h1><p><br></p><h1> 在這千載難逢賺錢的機會中,他們選擇的是信仰,而不是金錢。他們在這里靜靜地聽上帝的聲音,全然不受近在咫尺的塵世浮華的紛擾。難道他們是一群不食人間煙火的人?顯然不是,從他們身上鮮艷的服裝、頭戴花帽、胸前的花環都可以看出<b><font color="#FF8A00">他們對生活充滿了熱情、期待和自信。</font></b>這種上千游客的光顧,大概一年也不會有幾次的機會來臨時,沒有選擇賺錢,對于我們這些沒有信仰的人來說不可思議。</h1><p><br></p><h1><b><font color="#FF8A00">(2)虔誠與機靈</font></b></h1><p><br></p><h1> 即使我們中間一些號稱自己信教的人,也可能不會放過這千載難逢的賺錢機會。也許會安慰自己,上帝會原諒自己,亦或是先賺錢,等這些游客走了,我再補一個祈禱。總之,<b><font color="#FF8A00">我們似乎在任何情況下都更加靈活(機靈)一些,</font></b>會以各種各樣理由安慰自己,繼續賺錢。這就是我們。大家同樣都是世間的一名凡夫俗子,但有些方面(用境界這個詞似乎有些大),差異還是顯而易見的。</h1><p><br></p><h1><b><font color="#FF8A00">(3)精神與物質</font></b></h1><p><br></p><h1> 也許,不應該是也許,而是肯定,游客們的存款、收入、生活各個方面的條件都遠遠超過這些茉莉亞島上的居民。但他們(她們)的精神世界遠遠不同于我們(不敢用精神世界高于我們)。在物質世界里,我們可能如魚得水,至少我們有錢去萬里之外的太平洋法屬波利尼西亞群島的茉莉亞島來旅行,而他們(她們)中的絕大多數可能從來沒有離開過法屬波利尼西亞群島。</h1><p><b><font color="#ED2308"><br></font></b></p><p><b><font color="#ED2308"><br></font></b></p><h1><b><font color="#ED2308"> 但在精神世界里(這個我們感覺是虛無縹緲的世界),他們(她們)卻自由徜徉、沐浴甘露。</font></b></h1><p><br></p><h1> 在這里無論外面的世界如何喧囂嘈雜(這個教堂距離市場很近、距離上千名游客更近——游客就在附近找車談價格、坐車、閑逛),他們(她們)都全神貫注地聽臺上的牧師布道,講解。沒有人為此厭煩、打瞌睡、玩手機。</h1><p><br></p><p><br></p><h1> 因為,<font color="#ED2308"><b>這是他們(她們)自己的世界與他人無關,與外界無關、與塵世無關。</b></font></h1><p><br></p><h1> 他們(她們)非常清楚,在這短暫的時刻之后,還會回到煙云迷茫的紅塵,還會回到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凡間,還會回到爾虞我詐的俗世。然而此時卻只為信仰,只為彼岸、只為精神世界。</h1><p><br></p><p><br></p><h1> 這可能也是他們與我們的不同,<b><font color="#ED2308">我們總想著現實世界的殘酷、無情、冷漠。我們很少知道精神世界的溫暖、可貴和富有,因此,很多時候缺乏善良、人性和智慧。</font></b></h1><p><br></p><h1><b><font color="#FF8A00">(4)信仰與金錢</font></b></h1><p><br></p><h1> 在環游太平洋的各個島期間,去過的各種教堂不止十個,沒有任何一個收費。錢對他們真的不重要?我們的寺院、廟宇有幾個不收費?(有時間爭取寫一篇我在國內寺院、廟宇中見到的信仰)。</h1><p><br></p><h1><b><font color="#FF8A00">(5)三觀與包容</font></b></h1><p><br></p><h1> 在我們看來他們就是一群無知的傻子,有錢不賺。而他們看我們可能也不可思議——怎么會有無信仰的人?這就是大千世界!</h1><p><br></p><h1> 這似乎有些像農耕民族無法理解草原民族揮舞著大刀、長矛,策馬揚鞭到處去開拓疆土,甚至一直打到萊茵河畔,而不是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安安心心地過日子。更不可理解那些海洋民族,冒著極大的風險到處航海,去探索遼闊無邊的未知世界。</h1><p><br></p><h1> 精神世界(層面)不一樣的人,雙方都無法知曉、體會、理解對方的想法、行為和勇氣。<b><font color="#ED2308">精神世界更加自由的人,思想上的束縛、枷鎖、桎梏也會少一些,而激情、夢想和追求會更加豐富多彩。</font></b></h1><p><br></p><h1>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從旅行的角度看,結果就是世界到處都是海洋文明的殖民地,很多地方都有游牧文明曾經留下的腳印,惟有農耕文明依然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即使這些地,也常常被割讓、侵略、霸占。</h1><p><br></p><h1> <b><font color="#ED2308">三觀如此不同的人生活在同一個世界,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信任是多么難的一件事。這需要極大的包容度,也是需要我們極力去追求的!——“有容乃大”。</font></b></h1><p><br></p><h1> 作為一個大家庭的人類社會若要和諧、和睦、和好地相處,就需要一個適應各種世俗社會的價值體系,即普世價值。它應該超越時空、宗教、文化、民族、種族、社會制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自由、平等、公正就是普世價值的體現。</h1><div><br></div><p><br></p><h1><b><font color="#FF8A00">(6)內心的淡定與從容</font></b></h1><p><br></p><h1> 在網絡上、電腦上、微信上都廣泛流傳的一段據說是楊絳先生的話:<b><font color="#ED2308">“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font></b></h1><h1> 不知道我們面對能夠有機會賺錢的時候,是否內心依然淡定和從容。我更不知道是否能夠達到: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的境界。因為,我們都被物質所困、所累、所擾。</h1><p><br></p><h1> 有人從基因考證這些波利尼西亞人是我們的同胞,幾千年前從臺灣來到了太平洋中心。從他們的長相、頭發、身材也可以看出,只是比我們的膚色更深一些。同源、同宗的人卻有如此大的差異。人種終究只是一個分類的單位,并不是通往幸福的通行證。<b><font color="#FF8A00">如果一個人種能在自己內心找到安寧,那么無論是何類人種,都是值得尊重的。</font></b>因為,<font color="#ED2308"><b>追尋自己內心的淡定和從容,應該是人生最美的風景。</b></font></h1><p><br></p><h1><b><font color="#FF8A00">(7)有形與無形</font></b></h1><p><br></p><h1> 我們只敬畏那些有形的人,特別是上司。而我們卻從來都不敬畏無形的東西。比如:上蒼。那些在高鐵上霸座、在飛機上大鬧、在旅游景點亂刻亂畫的人,若他們領導在,他敢嗎?我曾多次見到一些人趾高氣昂、氣勢洶洶罵街,但他的領導一來,馬上像泄了氣的皮球,低著頭連連道歉。而且很多時候,我們表面敬畏領導,在下面卻大罵其無能、貪婪、無知。</h1><p><br></p><h1> 這一切與學歷無關,高鐵上霸座的碩士、博士都有,從國外留學歸來的也有<b>。<font color="#ED2308">這一切與種族無關、這一切與出生無關、這一切與財富無關。這只關乎內心的教養。</font></b></h1><p><br></p><h1><b><font color="#FF8A00">(8)虔誠與境界</font></b></h1><p><br></p><h1> 我們也常常開會、學習,有時候甚至是天天開會、學習,但超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大多數的人在玩手機,一些人在聊天、一些人在睡覺......,林林總總、不一而足。我們只有在那些能夠賺錢的會上,才會全神貫注。相較之下,雖然有很多人進進出出教堂,雖然她們經常做禮拜,雖然她們也要每天操心瑣碎的生活小事,但她們卻依然如此專注,屏氣凝神祈禱的模樣, 令人汗顏。</h1><p><font color="#FF8A00"><b><br></b></font></p><h1><font color="#FF8A00"><b> <font color="#ED2308">這是怎樣的一種境界!!!也許他們并不這樣看,只是在做自己喜歡的日常事情而已。自覺、自律、自己,無關乎他人,只關乎自己。</font></b></font></h1><p><br></p><h1><font color="#FF8A00"><b>(9)宗教與道德</b></font></h1><p><br></p><h1> 為什么現在很多人都不敢扶摔倒在地上的老人?是人不想扶,還是人不敢扶?前者說明沒有基本的功德心,后者則是環境所迫。碰瓷的、訛人的、沒有社會公德的人為什么會出現?是精神,還是物質?</h1><h1><p> <br> 宗教與道德有什么關系?沒有信仰的,會有怎樣的道德體系?題目太大、且敏感,不展開討論。留給讀者自己思考吧!</p><p><br> <b><font color="#ED2308"> 有信仰的人可能認為內心世界的美好,才是人生追逐的目標。</font></b><br><br></p><p><font color="#ED2308"><b>6. 尾記</b></font></p><p><br> 宗教的力量超越了生死?我不敢說。只是在電影和電視劇里見過,神父、修女等神職人員為了保護普通民眾,在主的旨意中而獻身。但在這里我至少感受到宗教的力量超越了金錢,或者說超越了對金錢的欲望,亦或是信仰的召喚跨越了對金錢的貪婪。無論是什么,有一點可以肯定,在一些人的內心里,精神與物質的博弈中,前者贏得了人心。<br><br> 茉莉雅島仿佛一座世外桃源,原始的林木、遠離喧囂的純樸村落、質樸的古跡、白色的沙灘、翠綠的瀉湖、色彩繽紛的熱帶花卉、灰頂的水上屋、紅頂白墻的教堂……(圖9、10),讓我們置身于一個完美的伊甸園中,心感受到了平和、寧靜和美好。<font color="#ED2308"><b>然而更讓我內心寧靜的是:那些為了自己信仰而生的人。</b></font></p><p><font color="#ED2308"><b><br></b></font></p></h1> <div align="center"><h1>圖9 茉莉雅島的水上屋</h1></div> <div align="center"><h1>圖10 茉莉雅島上的另一座教堂</h1></div> <h1><br> <b><font color="#ED2308"> 在精神世界里真的有伊甸園嗎?我迷惑、困惑、含糊。<br></font></b><br> 走出教堂很有感慨。在后來的一段時間里,每當被一些事觸景生情的時候也常常會讓我回想起這一場面。<b><font color="#ED2308">為其思索、被其感動、由其所悟,寫下這篇文字算是慰藉迷茫的心靈。</font></b><br><br> 有人說:宗教是文明的核心(宗教是文明的心,文明的靈魂,文明的精神),亦或是:信仰是文明的核心。這類題目也太大,亦留給讀者思考。<br> <br><br> <b><font color="#ED2308"> 沒有答案,只有思考!</font></b><br><br> 作為自然界中智商最高的動物——人類,<b><font color="#ED2308">我們用什么慰藉自己的靈魂?難道要讓自己生活在一個沒有靈魂的世界?</font></b><br><br> <b><font color="#ED2308">生命的意義應該是有所追求,有詩和遠方可以眺望!<br><br><br> 同樣沒有答案,只有靜靜的獨立思考!<br></font></b><br> 這就是旅行的收獲!<br><br> <b><font color="#ED2308">人的一生很多東西都沒有答案,但它卻是值得我們用一輩子的時間來思索!</font></b><br><br> 我是一個純純粹粹學自然科學的,專業而且還是自然地理學。但每一次旅行給我最大驚喜、感動和思考的似乎卻是人文社會科學的精彩、智慧和力量。<br><br> 感謝旅行給我注入這么多的新鮮“血液”,帶來這么多的營養元素,帶來這么多的思考!<br><br> <b><font color="#ED2308">出發吧!</font></b></h1><h1><b><font color="#ED2308"><br> 在旅行中將自己的思考延伸至無際的天邊!</font></b><br><br> <br><br> 2020年年3月寫于北京<br> 2021年9月修改于新疆</h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宁市|
元朗区|
张家口市|
九江市|
峨山|
吴江市|
宁乡县|
苏尼特左旗|
武宣县|
平顺县|
海阳市|
昭觉县|
驻马店市|
盈江县|
张家口市|
三都|
山阳县|
尚志市|
中牟县|
永靖县|
托克托县|
淄博市|
宣恩县|
静安区|
上栗县|
长岭县|
上饶县|
潮安县|
黑水县|
乐东|
山西省|
隆化县|
临邑县|
安远县|
高州市|
乐山市|
伊宁县|
顺平县|
铁岭县|
兴国县|
台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