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十里碧荷好寂寞 作者:貢發芹

北上廣文學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十里碧荷好寂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作者:貢發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十里碧荷盛景在哪里?在皖東明光省級女山湖濕地保護區上游。看到這里原生態的十里碧荷,你自然會聯想到宋代詞人柳永《望海潮》詞中詠荷名句:“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釣叟蓮娃?!彪m然詞中描繪的情景是嚴重夸張的,但在今天明光完全可以再現。明光的市樹是桂花,明光確有十里碧荷,再過一個月就是在明光觀賞“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美景的最佳時機,不過“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釣叟蓮娃”的意境尚需人工點化,這也是十里碧荷好寂寞的原因所在。</p><p class="ql-block"> 愛荷花是古今中外文人癖好,中國文人尤甚。我雖算不上真正的文人,但同樣有此癖好。愛荷緣由,北宋理學家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已充分闡明:“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泵髂┣宄鯌騽〖依顫O在《芙蕖》一文說明則更為詳盡:“芙蕖則不然:自荷錢出水之日,便為點綴綠波;及其莖葉既生,則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裊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開,先享無窮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嬌姿欲滴,后先相繼,自夏徂秋,此則在花為分內之事,在人為應得之資者也。及花之既謝,亦可告無罪于主人矣;乃復蒂下生蓬,蓬中結實,亭亭獨立,猶似未開之花,與翠葉并擎,不至白露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則有荷葉之清香,荷花之異馥;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則蓮實與藕皆并列盤餐而互芬齒頰者也。 只有霜中敗葉,零落難堪,似成棄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備經年裹物之用?!蔽覑酆蓻]有特別的新意,有也無法像古今大家表達的那樣到位,就不必班門弄斧、拾人牙慧了。不過我可沒有李漁之感慨:“是芙蕖也者,無一時一刻不適耳目之觀,無一物一絲不備家常之用者也。有五谷之實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種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予四命之中,此命為最。無如酷好一生。竟不得半畝方塘為安身立命之地。僅鑿斗大一池,植數莖以塞責,又時病其漏。望天乞水以救之,怠所謂不善養生而草菅其命者哉!”李漁在《笠翁偶集·種植部》中曾稱:“予有四命,各司一時:春以水仙、蘭花為命,夏以蓮為命,秋以秋海棠為命,冬以臘梅為命。無此四花,是無命也?!笨梢娎顫O愛蓮之深,竟然等同生命呀!蓮花就是芙蕖,就是荷花,李漁當年渴望獲得“半畝方塘”種荷可“為安身立命之地”,那么,假如今天李漁見到明光的十里碧荷又會作如何感懷呢?我無從知道。</p><p class="ql-block"> 我只知道明光有大片荷花,位于明光之北、抹山之南的東風湖壩下,東風湖堤壩南北長約一千二百米,堤壩中間有一接近垂直至池河的矮壩,矮壩東西長約六百米,兩邊全是荷花,一望無際,既可領略到宋代詩人楊萬里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一詩中描述的意境:“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也可欣賞到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描繪的情景:“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蔽乙恢币詾檫@里是明光荷花最多的地方。幾年前,廈門一個親戚的小孩回明光度假,我曾帶她來這里游玩,小姑娘當時不住贊嘆:“真美!明光還有這么好的地方?”我當時也覺得這是明光觀荷最佳去處,自然生成,廈門那有?</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錯了。兩周前,我隨一個車隊自一〇四國道池河大橋左拐,沿池河右岸防洪堤行進至抹山,這里是池河九道灣下端,堤壩之內為戴灣、柳灣、史灣、許家灣地段,原來全是池河灘涂濕地,曾一度筑圩種糧,近些年來,有恢復了原始生態。堤壩靠近抹山之處系古代洪廟集,已沉入水中,就是我帶廈門親戚小孩來游玩的那兩個巨型荷花池。荷花池東面就是東風湖堤壩,我們就是自抹山沿東風湖堤壩經朱元璋出生地趙府的二郎廟邊上返回明光城區的。一路上我都在驚訝之中度過的,池河防洪堤內柳灣圩、五一圩、史灣圩、許家灣圩、紅廟圩綿延四五公里范圍內全是連片的荷葉荷花,我們原來欣賞的兩個荷花池雖然遠遠大于南京莫愁湖荷花面積,但仍屬于明光荷花冰山一角,只是我不知道而已。這里是淮右江南,完全可以體驗到漢樂府《江南》中“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的優美詩情畫意。然而坐在車上,印象畢竟不夠具體深刻,遺憾難免。</p><p class="ql-block"> 一周后的下午,我說服千金等人陪我再次實地觀賞了這里的荷花。驅車沿上天原路池河防洪堤北行,邊走邊停,并多次下車,沿窄窄的界埂深入到荷花深處,但見碧波萬頃,郁郁蔥蔥,波上點綴著潔白的荷花,亭亭玉立,隨風搖曳,婀娜多姿,數不清的白鷺在碧波上悠然飄逸,郁郁蔥蔥的碧荷因而充滿了生機。已有少量蓮子成熟,可以采食。立在清香四溢的荷花池邊,我的腦海中涌現出了南北朝樂府《西洲曲》中的畫面:“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還有梁元帝《采蓮賦》中的畫面:“櫂將移而藻掛,船欲動而萍開。爾其纖腰束素,遷延顧步;夏始春余,葉嫩花初,恐沾裳而淺笑,畏傾船而斂裾?!蹦鞘且环嗝礈剀暗漠嬅姘?,詩情盎然,千百年來仍然鮮活怡人??墒菍φ昭矍皥鼍?,有荷花而無人喜愛,有蓮子而無人采擷,有景致而無人欣賞描繪,有情韻而無人吟詩作賦,到底少了一些意味雅趣。除了我們玩客之外,了無一人,空曠寧謐,有些令人窒息。十里碧荷,冷冷清清,自生自滅,好不寂寞!估計“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之時更是悄無聲息呀!</p><p class="ql-block"> 車到抹山腳下,本打算返回,但興致未盡,于是提議沿抹山北面河邊新修的柏油馬路繼續前行,河邊荷花池依舊一個接著一個,大小不一,大約行進兩三公里路程,到達抹山北頭。下車后,我驚嘆了,我們到了焦城圩——南北朝時期的古城遺址了。幾經滄桑,而今三千五百畝面積的焦城古戰場已變成了圩區,整個焦城圩全是荷花,這才叫“接天蓮葉無窮碧”呀,滿目蔥翠,心曠神怡!夕陽斜照在碧綠的荷葉之上,真的金碧輝煌呀!焦城圩圩堤長約三公里,圩堤長滿了大半人深的蒿草。走在蒿草中間,一邊是無邊的荷葉,碧波蕩漾,美不勝收;一邊是清純的河水,金光閃閃,詩意無窮。這一刻,我真正領悟了“人在畫中游”的美妙!</p><p class="ql-block"> 再次觀賞明光十里碧荷,又多了意外收獲,感受亦更加真切深刻,終于心滿意足,實在不虛此行。但返回途中我還是感慨萬千。提起先人喜荷愛蓮詠荷頌蓮詩文,人人都會如數家珍,但是明光人怎么沒有體現在行動上呢?明光的荷花何止十里,兩個十里也有呀,比起圓明園的荷花、頤和園的荷花、金湖的荷花、西湖的荷花,也并不遜色呀?可是怎么就沒有人知曉呢?怎么就沒有人來觀賞呢?觀賞荷花可以陶冶性情,凈化心靈,修養品德,可以開闊視野,激發靈感,啟迪智慧,有百利而無一害,何樂而不為耶?但話又說回來,我作為一個熱愛荷花的明光人都不知曉,也就難怪別人不知曉了,不知曉何來觀賞呢?怎叫十里碧荷不寂寞啊!</p><p class="ql-block"> 我在想,明光的十里碧荷乃自然景象,人們種荷價值在于收獲蓮藕,還沒有人重視利用十里碧荷的觀賞價值。如果將這里精心規劃、超前設計、刻意包裝,鋪設一條觀光棧道從每個荷花池中心穿過,修建幾處觀光休閑亭臺,打造成一個特色旅游景區,一個天然氧吧,吸引四方游客紛至沓來,絡繹不絕,那不是更有價值嗎?如果把這里的“蓮”與“廉”聯系起來,融入更多的傳統文化元素,那不是更有意義嗎?可是為何沒人謀劃,沒人開創,沒人宣傳,沒人推介呢?</p><p class="ql-block"> 十里碧荷,純天然景觀,絲毫看不到人為因素,明光一道靚麗風景,沒想到你受到如此冷落,真是太委屈你了。不過我還會再來的,再來這里欣賞“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詩意,再來這里憑吊“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的落寞。更重要的是人世間的美好事物是屬于大家的,我覺得我有義務讓大家都來分享十里碧荷美景??墒俏覀€人的力量非常有限,這里太缺少人氣了啊。</p><p class="ql-block"> 明光的文人雅士、才子墨客們,你們都在忙啥子呀?抽點時間來看看明光的十里碧荷吧,十里碧荷好寂寞,好寂寞啊,明光的十里碧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16年7月29日—30日初稿于市政協文史委辦公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2, 126, 251);">貢發芹(1965年10月—),筆名亞魯、貢暉,安徽省文史館特約研究員,安徽省明光市政協常委、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主任。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紀實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安徽省作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安徽省歷史學會會員,安徽省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學會會員。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學會理事,安徽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報告文學學會理事,安徽省散文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副秘書長,滁州市散文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有詩集《蹣跚學步》、《淺唱低吟》、《柔聲細語》、《輕描淡寫》等,散文集《帝鄉散記》(38.8萬字)、《帝鄉散憶》(42萬字)、《故園鄉愁》(30萬字)、《明光史話》(40萬字),文藝評論集《管見孔識》,史學專著《吳棠史料》(35萬字)、《史林拾荒》(34萬字)、《明光歷史人物》(50萬字)、《明光人文概覽》(16萬字)、《明光政協史》(二卷)(上、下冊,115萬字,主編)、《嘉山縣志》(80萬字,點校)等作品集22本。</b></p>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平市| 井冈山市| 沁源县| 合山市| 柳河县| 通化县| 建昌县| 垫江县| 建平县| 宿州市| 祥云县| 衢州市| 北碚区| 商都县| 沙洋县| 渭南市| 正蓝旗| 如皋市| 武冈市| 宁陕县| 曲周县| 巢湖市| 徐州市| 巨野县| 万源市| 青海省| 旬阳县| 昌江| 梨树县| 郎溪县| 电白县| 洛川县| 龙胜| 灵寿县| 长子县| 长兴县| 竹溪县| 青川县| 贞丰县| 织金县| 石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