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秋節后第二天的上午從北京出發,驅車500公里,在綿綿的秋雨中駛入邯鄲。那一刻起,激動之情難以平抑。畢竟,我是第一次來到這座心儀已久的歷史文化名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邯鄲縣志》記,邯鄲“左環漳滏,右望太行,拱衛京師,屹然為畿南之要沖”。邯鄲有3000多年建城史,戰國時為趙國首都,說此地物華天寶,人文薈萃,山水靈秀,民風古樸,素來多慷慨悲歌之士,實不為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順著方向盤向外望去,“叢臺〞倆字比比皆是,讓人浮想聯翩,二話不說徑直下榻“叢臺大酒店”。趁著晚餐前還有點兒時間,出門轉了轉,發現酒店北面有座高矗的雕塑,正是一代雄主趙武靈王(見下圖)。據說,它是邯鄲標志性建筑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說起趙武靈王,離不開胡服騎射,這件今人眼里再普通不過的事,當年竟使一個孱弱的小國,躋身于戰國七雄之列,真不可謂不神奇。而叢臺,則是武靈王為閱兵演練和觀賞歌舞所建,故世人稱之武靈叢臺。關于“叢臺”一詞的解釋,古籍記載,因樓臺眾多“連聚非一,故名叢臺”。如今,武靈叢臺已是古城邯鄲的象征。記得小時候,常常放學后泡在南寧街頭,花一分錢租兩本小人書,讀得津津有味,時不時的還忘了飯點,被大人斥責。胡服騎射的故事,就是那個時候在小人書上看到的,至今不忘。只是當時不知道,書中武靈王腳下的高臺,即是叢臺。象我們這個年齡的人,大多都有這種街邊看小人書的經歷,如今這種書攤再也見不到了。往事如風,一去不返,多滋多味的幸福童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晚飯后,微風細雨。入夜時分鉆進串城街回車巷,一邊環顧欣賞小巷的夜景,一邊暗暗問自己:秦贏政的故里是這兒嗎?廉頗刁難藺相如故意擋道也是這兒嗎?在暗夜昏燈的籠罩中,走著走著,我有些恍惚,仿佛穿越到了那個時代……。當然了,我知道,眼前這一切絕非兩千多年前的趙王城可比,此時這里的繁華與刻意,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份精神的寄托,一股凝聚力的形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回車巷夜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入睡前,下意識地翻了翻唐人沈既濟寫的《枕中記》,幻想著興許能混個什么夢,誰知道呢?遺憾啊,無論怎樣就是睡不著,于是爬起身,找出呂仙祠壁題古詩輯。一首《西江月》吸引了我,這詞寫得雄勁蒼涼,不失為警世名言。金宗室文卿《題邯鄲王化堡呂仙翁祠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 壁斷何人舊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爐寒隔歲殘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洞天人去海茫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玩世仙翁已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日長安道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春風趙國臺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行人誰不悟黃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依舊紅塵陌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史》宗室中找不到文卿這個名字。但是,這首詞的確出類拔萃。自宋朝王安石范成大,歷元明清到現代郭沫若,盡管吟者無數,卻無人能出其右。至少,我這樣認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夜深了,雨仍在下。紗窗外,遠處尚存零星燈火,若明若暗的,似乎在提示未眠人的應該。可是,已經打開的思緒停不下來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來到邯鄲,銅雀臺是不能不說的 。銅雀臺,后人對鄴城三臺(冰井臺、銅雀臺、金鳳臺)的統稱,毀于北周滅齊之后的戰火和洪災。鄴城是一個歷史名城,魏晉南北朝六朝的古都,在中國城市建筑史上擁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的消亡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因為,其后歷代都城的布局規劃,如長安、洛陽和北京,包括日本東京、奈良,均緣于此城。鄴城遺址位于邯鄲東南40公里處,現在去還可以看到一些低矮的土包和殘存的瓦當石雕。而“銅雀春深鎖二喬”,則是一樁千古沉冤。須知歷史上,赤壁大戰早于銅雀臺的修建兩年之遙,銅雀臺建成后曹植寫的《登臺賦》,怎么可能會被諸葛亮用來刺激周瑜聯合抗魏呢?更何況,曹操與二喬的父親喬玄是忘年交的摯友。所以呀,在這件事情上曹操委實當了一把寃大頭。600年后晚唐杜牧寫的《銅雀臺懷古》“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起到了落井下石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為冀南古都,邯鄲擁有眾多的名勝古跡。城內除了趙王城、武靈叢臺,回車巷,還有趙王陵、學步橋、溫明殿、鑄箭爐和插箭嶺;周邊有媧皇宮、鬼谷子故里、鄴城銅雀臺、北朝墓、響堂山石窟、黃梁夢古觀、磁州窯遺址等,這些都是值得駐足品鑒的去處,只是這次來邯鄲時間有限,不能一一到訪,留下深深的遺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總之,邯鄲是目前我國保存完好且唯一的戰國古城遺址。雖然歷經戰亂兵燹和歲月滄桑的淬煉,但是它仍在向世界展示其光輝燦爛的歷史,以及獨特誘人的文化魅力,吸引著無數游人前來體味和感悟。我相信,此次邯鄲游絕不是最后一次,我一定還會再來!</span></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枝江市|
嘉禾县|
商洛市|
西林县|
左贡县|
民勤县|
卓资县|
布拖县|
东乡|
玉树县|
前郭尔|
乌兰县|
商水县|
孝昌县|
富锦市|
屏东县|
申扎县|
四川省|
高唐县|
陵川县|
双柏县|
慈溪市|
淮阳县|
手机|
南溪县|
开封县|
长子县|
左贡县|
宜兰市|
绥宁县|
介休市|
汶川县|
嫩江县|
米易县|
阿坝|
内乡县|
尚义县|
耒阳市|
高雄县|
平定县|
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