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font color="#9b9b9b">▲ 紅軍足跡與自駕路線圖(可點擊放大)</font></h5> <h5>出行日期:11月6日(第42天)<br>自駕路線:吳起—志丹—永寧山<br>行車里程:約100公里<br></h5> ————————<div><br></div><div> 中央紅軍在吳起休整后,沿著洛河繼續向東挺進,經過金鼎寨(今金丁鎮)、永寧山寨,穿越保安(今志丹)縣境,前往甘泉縣象鼻子灣,與西北紅軍會師。<br></div> 我們沒有途經金丁鎮,而是將路線稍作調整,先去了志丹(保安)縣。后面的路線與中央紅軍基本一致,重要的節點一個不漏。 <h5>▲ 志丹縣的“志丹廣場”及劉志丹塑像。</h5><div><br></div><h1> <b>保安 ? 瑞金之后又一紅都</b></h1> 志丹縣原名保安縣,一度改為赤安縣,1936年6月為紀念“民族英雄”劉志丹,更為現名。現隸屬陜西省延安市。<div> 我們看了三個地方:保安革命舊址,即中央機關駐地;抗日紅軍大學舊址;劉志丹烈士陵園。</div> <b>保安革命舊址</b> 1936年7月至1937年1月,保安曾為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政府和中央軍委所在地,是繼江西瑞金之后的第二個“紅都”。<div> 舊址位于志丹縣城北的炮樓山麓。</div> 駐保安期間,中共中央部署指揮了紅一方面軍西征,領導實現了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制定了和平處理西安事變的方針。這些都是深刻影響歷史的重大事件。 <h5>▲ 保安革命舊址,即中共中央、中華蘇維埃政府、中央軍委駐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h5> <h5>▲ 毛澤東居住的紅石窯洞</h5> <h5>▲ 張聞天、劉英舊居內景。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張聞天與劉英在瓦窯堡正式結為伉儷。</h5> <h5>▲ 周恩來居住的平房</h5> 這一期間,在宋慶齡安排下,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和醫生馬海德來到保安。<div> 斯諾通過采訪毛澤東等紅軍領袖,搜集長征的第一手資料,次年寫成《紅星照耀中國》(中譯本《西行漫記》),使紅軍及其長征的故事廣為人知。</div><div> 馬海德則留了下來,于1937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后成為第一個加入新中國國籍的外國人。</div> <h5>▲ 在這間住室內,毛澤東多次會見埃德加?斯諾,徹夜長談。</h5> <h5>▲ 毛澤東在保安與斯諾合影。上圖毛澤東住室內,掛的就是這幅照片。</h5> <h5>▲ 斯諾在保安為毛澤東拍攝的肖像,成為傳世經典。</h5> 保安,還是由丁玲等人發起、經中共中央批準的“中國文藝協會”成立地。 <b>中國抗日紅軍大學</b> 簡稱紅大(抗大前身),于1936年6月1日在瓦窯堡創立,7月初遷至保安。校長林彪,教育長羅瑞卿,黨總支書記莫文驊。<div> 第一期學員編為三個科,共1063人。其中最著名的是一期一科(高級科),學員38人,包括羅榮桓、羅瑞卿、譚政、劉亞樓、楊成武、陳士榘、張愛萍、蘇振華等建國后的元帥、大將和上將。</div> <h5>▲ 中國抗日紅軍大學校址,位于城南橋溝口。</h5> <h5>▲ 紅大校部。右起第一間,為羅榮桓住室。</h5> <h5>▲ 紅大校長林彪的住室。在整個長征路上,林彪的舊居難得一見。</h5> 當年8月1日,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簽署命令:抗日紅軍大學及總政治部,直屬毛澤東指揮;紅大校長林彪兼任保安城衛戍司令。 9月26日,毛澤東就紅大求購教材致電劉鼎(中共駐東北軍代表),提出:不要買普通戰術書,只買戰略學書、大兵團作戰的戰役書,中國古時兵法書如《孫子》等也買一點。張學良處如有借用一點。 10月27日起,毛澤東開始為紅大一科講授《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一直持續到12月。這是一部中國革命戰爭的綱領性文獻,在當代中國的軍事科學體系中仍具有理論基礎意義,現收入在《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h5>▲ 紅大一期一科教室。紅大從瓦窯堡遷到保安時,這里是羊圈,學員把羊糞清理出去,搬來了石頭磚塊做桌子板凳,用鍋底灰刷到墻面上做黑板。毛澤東在這里連續講授《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h5> 1937年1月,紅大改稱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簡稱“抗大”,并隨中共中央機關遷駐延安。 <b>劉志丹烈士陵園</b> 位于縣城西北炮樓山與瓦窯山之間的高地上。陵園初建于1941年3月,1947年遭到國民黨軍破壞。1952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撥款重修志丹陵,后又多次增修。 劉志丹是西北紅軍和陜甘寧蘇區的主要創始人之一。1936年3月,擔任紅28軍軍長的劉志丹率部渡黃河東征,4月14日,在山西中陽縣三交鎮(今屬柳林縣)戰斗中犧牲,時年34歲。毛澤東稱贊他是:“群眾領袖,民族英雄。”1936年6月,為紀念劉志丹,中共中央決定改保安縣為志丹縣。 <h5>▲ 劉志丹烈士陵園大門牌坊</h5> <h5>▲ 陵園第二道牌坊</h5> <h5>▲ 紀念碑亭,內有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領導人的題詞碑刻。</h5> <h5>▲ 紀念館前的劉志丹雕塑</h5> 1996年,劉志丹被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36位軍事家之一;2009年,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如今的志丹縣,只有紅軍遺址還保存著傳統窯洞。大街上高樓林立,汽車穿梭,商店、賓館到處都是。縣域不通火車,但延吳高速和341國道貫穿境內,另有4條縣道、12條鄉道、400多條瀝青和水泥村道。 <h5>▲ 陵園里的劉志丹雕塑,面對著日新月異的志丹城。</h5> 發展的腳步無法阻擋,那些曾經處于歷史激流中的盤龍臥虎之地,已隱退在新城市里最不顯眼的所在。但是,它們又是最能代表這座城市的地方,延續著記憶,傳承著歷史。<div><br></div><h1> <b>永寧山寨 ? 高樓萬丈平地起</b></h1> 從志丹縣出發,南下33公里,有一座純石頭的山峰拔地而起。山上洞窟密布,遠看如巍峨的城堡。這就是我們要尋訪的永寧山古寨。 永寧山(又名石樓臺山),位于志丹縣永寧鎮永寧村,海拔1312米。早在宋代,這里就是依山建筑的堡寨,代代因襲,漸成宏大規模。山寨分3層,有50個互相貫通的崖室(洞),可容千人。 <h5>▲ 洛河之畔的永寧山寨</h5> <h5>▲ 永寧山寨的崖室之一</h5> 中央紅軍長征落腳點選在了陜北,而永寧山則是陜北蘇區的肇始之基。<br> 劉志丹年少時,曾在此讀了三年書。1926年起,永寧山一度為保安縣政府所在地。1928年8月,劉志丹與曹力如等人在此建立陜北第一個共產黨支部——中共永寧山支部,點燃了西北高原革命斗爭的星星之火。<div> 1935年9月,長征中先期到達陜北的紅25軍進至永寧山,陜甘邊蘇維埃政府主席習仲勛、軍委主席劉景范專程趕來迎接。不久,中央紅軍再次途經這里。</div> <h5>▲ 從永寧山上俯瞰洛河。當年,中央紅軍就是沿著這條河一路東進,前去與西北紅軍會師。</h5> <h5>▲ 油畫《毛澤東在陜北》,魏楚予作。對比上下兩圖,可以斷定畫家攀登過永寧山,山下的洛河為其提供了直接的創作靈感和素材。</h5> 當地盛傳著一個故事:中央紅軍到陜北后,劉志丹邀請毛澤東到永寧山寨小住,共商革命大計。因此,有了著名陜北民歌:“高樓萬丈平地起,盤龍臥虎高山頂,邊區的太陽紅又紅,咱們的領袖毛澤東!”歌詞里的萬丈高樓,指的就是層層疊疊布滿洞窟的永寧山寨;盤龍,指盤繞在永寧山下的洛河;臥虎,指山上酷似老虎的那塊巨石。 這可能是個傳說。長征路上留下了很多傳說,長征史中還有一些未解之謎。<div> 沒有傳說的長征路是不完美的,沒有謎的歷史是索然無味的。史料的欠缺和檔案的丟失,正好為這些傳說和未解之謎,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讀者要的就是這個,正經的專家除外。</div> <h5>▲ 山寨剪影</h5> 永寧山寨,今已作為“永寧山革命舊址”和“永寧寨寨址及摩崖石刻”得到保護,為陜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山上山下,俯仰之間,風景雄渾壯美,令人驚嘆。<br> 因處地較偏,不收門票。其實根本沒有大門。<br><div><br></div><div>————————</div><div><br></div><div><font color="#39b54a">《自駕長征路》已發部分篇目:</font><br></div> <h5><a href="http://www.xsjgww.com/3sy6llqv?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76)風雨兼程 ? 中央紅軍到吳起</a></h5> <h5><a href="http://www.xsjgww.com/3sudc2ef?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75)走出甘肅 ? 轉進陜北</a></h5> <h5><a href="http://www.xsjgww.com/3sirowci?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73)東進彭陽 ? 跨過第一道長城</a></h5> <h5><a href="http://www.xsjgww.com/3sej8qh4?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72)天高云淡 ? 紅軍越過六盤山</a></h5> <h5><a href="http://www.xsjgww.com/3rke9tg5?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63)草地盡頭 ? 班佑河的訴說</a></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仁县|
汉寿县|
凯里市|
淮阳县|
康保县|
西青区|
墨江|
浪卡子县|
桂阳县|
临西县|
诸城市|
青浦区|
黄大仙区|
赣榆县|
屏山县|
延庆县|
贡觉县|
武邑县|
个旧市|
鲁山县|
乐陵市|
南宁市|
敦煌市|
通道|
杭锦后旗|
读书|
嫩江县|
桐城市|
淮滨县|
江津市|
姚安县|
夏河县|
贡嘎县|
库车县|
宝坻区|
日喀则市|
新龙县|
南木林县|
天水市|
都兰县|
紫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