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聽陸老師講故事:秦始皇系列故事之八“坑灰未冷山東亂”

聽雪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18px;">秦始皇故事大結局,上演連環殺。</i><i>二世皇帝胡亥獨寵趙高殺忠臣滅皇族;秦帝國頭號功臣李斯遭腰斬滅族;天下大亂,劉邦項羽逐鹿中原;趙高謀反逼死胡亥,始皇帝孫/子嬰設計捉殺趙高;項羽殺子嬰焚秦宮滅秦始皇族,秦累世之積付之一炬,秦帝國亡,漢帝國生。精彩的歷史故事都在陸原老師這里。</i></p><p class="ql-block"><i>(本文根據陸原老師錄音整理,有錯別字竟請指正)</i></p> <p class="ql-block">朋友們,晚上好!今天是2021年9月18日,周六二十時零五分。今天我們講秦始皇系列故事之八“坑灰未冷山東亂”。</p><p class="ql-block">先讀一首唐詩:</p><p class="ql-block">《焚書坑》(唐朝,章碣)</p><p class="ql-block">竹帛煙銷帝業虛,</p><p class="ql-block">關河空鎖祖龍居。</p><p class="ql-block">坑灰未冷山東亂,</p><p class="ql-block">劉項原來不讀書。</p> <p class="ql-block">“坑灰未冷”說的是焚書坑。這首詩說的是秦始皇焚書,本來是為了保證秦國的統治,把不利于秦國統治的書都燒掉,以避免別人借古諷今、否定現在。但是他的帝國事業最終還是美夢成空,焚書坑的煙灰還沒有冷卻,山東就亂了。劉邦、項羽本來就不是讀書人,你焚不焚書,對于他們造不造反其實沒有起作用。這里說的山東,是當時的歷史概念,即除了秦國以外,函谷關以東原來的六國的地盤叫山東,也叫關東。</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二世皇帝滅了秦始皇的族</h1> 古書里說的很恐怖,古代殺人要殺全家,有的書里說是滅九族,其實人是沒有九種親屬關系的。《史記》里講是夷三族,就是把三種親屬關系的人都殺掉,這三族指的是父族、母族和妻族,就是把父親、母親和妻子那邊的所有親屬都殺掉。<div>秦始皇很可憐。他死后,他的兒子胡亥殺掉了秦始皇的很多兒子和女兒。</div> 二世皇帝胡亥說,人生苦短,譬如從門縫里觀看六匹馬拉的車,轉瞬即過。他說當了皇帝就要盡情享受生活,同時還想永葆天下,同時也想長生不老。<div>趙高就說,還不行啊,沙丘之謀,咱們是篡改了秦始皇的遺書,奪了扶蘇的皇位。扶蘇雖然死了,但是其他的皇子呢?你還有17個哥哥呢,還有幾個弟弟,總共有20幾個兄弟呢。其他的皇子還有大臣們現在都有疑慮或者不服,比如蒙恬將軍雖然被殺了,但他的弟弟蒙毅還統率著軍隊呢,現在還不是盡情享受生活的時候呢。<br>胡亥就問,那怎么辦呢?趙高就回答說,我早就想說了,可是一直沒敢說出來。你現在問怎么辦,這好辦呀,先帝(就是秦始皇)留下的那些大臣功勞大、權職高,咱把他們全都殺掉,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殺掉打天下的大臣,他就不會反對你了。我告訴你,用人之道就是“賤者貴之,貧者富之,遠者近之”,然后就能夠人心歸附,國家就安全了。</div> <p class="ql-block">這句話什么意思呢?意思是地位卑賤者,你提拔他當高官,他就貴了;貧者,你給他錢,讓他變富有;本來關系疏遠的,你提拔他為親信。這完全是顛倒黑白呀,實際就是要換人,換一批人。還有你那些哥哥弟弟們,不服你當皇帝,他們跟你爭奪皇位。這好辦,殺光他們就沒人和你爭奪了。</p><p class="ql-block">這二世皇帝好歹也21歲了,有沒有是非觀念呀?他竟然說,趙高你說的太對了,咱們就開始殺殺殺。</p> 結果,蒙恬將軍的弟弟蒙毅,還有其他的很多大臣都被殺了,還殺了12個皇子、10個公主,財產都被罰沒,受到牽連而死的人不計其數。其中,有個皇子嬴高,史書上稱他為公子高,這個人不想死,想逃跑。可是他若跑了,他的全家男女老少都要受到株連,怎么辦呢?他就上書說,臣受到了先帝的優待,享盡了榮華富貴,所以我現在愿意為先帝殉葬,死后埋葬在驪山秦始皇陵的腳下。胡亥一聽,這態度還不錯,就賜錢10萬給他埋了吧,埋在了秦始皇陵的腳下。<div>我小時候讀《史記》就看不明白,說把哥哥弟弟們都殺了,因為他們有可能爭奪皇位,但是那些姐姐妹妹就是公主們為什么也要殺呢?原來他認為這些公主也不可靠,因為李斯家的兒子全都娶了秦始皇的公主,李斯家的女兒全都嫁了秦始皇的兒子。</div><div>胡亥有20幾個兄弟呢,倒也沒全殺光,留下的皇子會不會是李斯家的女婿,留下沒殺呢?這也有可能。</div> 公主們雖然不能當女皇帝,可是公主們有男人啊,他們也算皇親也靠不住,所以公主也不能留下,而且一殺就殺全家呀,包括他們家的屬下和仆人。連官員的親屬、傭人都不能放過,史書說當時咸陽郊外的渭水河都被血染紅了,那可是夷三族啊。<br>是誰滅了秦始皇的族?別人還真沒這個能力,是胡亥滅了秦始皇的族,只剩下胡亥自己和少數皇子沒死。<br>《史記》說,“群臣諫者以為誹謗,大吏持祿取容,黔首振恐”。“法令誅罰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叛者眾”。就是說群臣中誰要是勸胡亥不要這樣胡做非為,凡事敢勸告的,都算是誹謗罪要殺掉。所以,高級官員們都拿著俸祿,只求你能容納我,別把我弄死就好啦,我也不管你家的閑事兒了,愛殺誰殺吧,別殺我就行了,百姓也都很害怕。 什么樣人能夠不被殺繼續做官呢?就是順著胡亥殺殺殺的人。群臣人人自危,都覺得不定哪天自己也活不成了,想叛變的人太多了。<div>這胡亥真是個要命的二世啊,把他爹的親人,也就是他自己的兄弟姐妹大部分都殺掉了。</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陳勝吳廣造反了</h1> 二世皇帝元年4月,驪山秦始皇陵下葬完畢,所有人繼續又去造阿房宮了。這是兩大工程,阿旁宮的工人先停下,來背土夯土幫著建秦始皇陵,造好以后再回去繼續阿房宮的工程。<br>到了二世皇帝元年七月,陳勝吳廣就造反了,山東各郡縣的地方豪杰紛紛響應。造反的主要舉措就是先把本地官府、本郡或者本縣的官員殺掉,奪取本地政權,然后組織軍隊,組織人員反叛秦朝。 比如,劉邦在他老家沛縣起兵造反,首先就把沛縣的縣令殺掉了,因為這些官員都是秦朝派來的,他們不是本地人。項梁和侄子項羽在會稽郡的吳縣(現在的蘇州地區)造反,也是把郡守殺了,先奪取本郡政權,然后利用資源籌錢養兵,招募軍隊,起兵造反。<br>當時各地都有造反的,各地官府就派人到朝廷告急,說我們那兒發生了造反,本郡或者本縣軍隊不足以鎮壓造反者,要求朝廷給予重視和支援,或者派兵前來鎮壓造反者。但是趙高封鎖消息,不讓胡亥皇帝知道這些事。 而且凡是告急的地方政府使者到了,朝廷就把他抓起來殺掉,不允許你報警。這導致以后地方郡縣使者到了朝廷,都被迫輕描淡寫地說,我們那兒只是有些強盜在偷雞摸狗,我們本地的官府正在捉拿,很快就沒事兒了,沒什么大事,就自我安慰,自己騙自己。<br>到了二世皇帝第二年的冬季,陳勝的部下周章帶領幾十萬人殺進了關中,也就是函谷關(在河南省靈寶縣)以西,秦國的核心地區,這下瞞不住了,做什么都來不及了。 趙高原來都封鎖消息,現在突如其來幾十萬人殺進關中啊,離咸陽的不遠了。古代常備軍不多,來不及了怎么辦呢?秦始皇提拔的那些將領基本上都被殺光了,現在沒有將領可用了,于是有個少府長官章邯出面了。府是府庫、倉庫的意思,少府就是小倉庫,是為皇家管理私人產業的,負責給皇家存放保管錢財,同時為皇家打造各種器物,這個機關叫少府,相當于皇家的小倉庫或者皇家服務局。太倉是大倉庫,太倉比大還大一點兒。少府長官叫章邯,他這個官職是經營管理方面的,技術方面的官職,他不是武將,他倒是有主意。他說,大舉征兵是來不及了,不如赦免了在驪山和阿房宮工地干活的幾十萬刑徒,不用到各村各縣去征兵了,用武器武裝他們,告訴他們現在你不是罪犯,你是士兵了。于是章邯,一個皇家服務局小倉庫的頭頭就領著這幾十萬烏合之眾,竟然把周章的幾十萬軍隊打敗了。 周章的軍隊大部分也是起義造反的農民,不是什么訓練有素的士兵。章邯以前雖然不是將軍,但他還真有點兒軍事才能,等他打完勝仗,把殺進關中的幾十萬周章的部隊消滅完了,緩過神兒來,章邯就上疏彈劾李斯。他說李斯的兒子李由是三川郡的郡守,三川郡就是三條河流(黃河、洛水、伊水)交匯的地方,叫三川。三川郡的郡治就是郡政府所在地就是洛陽,洛陽過去號稱是天下之中,從東方到西方,包括現在走京廣線、龍海線鐵路,往咸陽、西安、陜西去都得經過洛陽,這是必經之路。周章的軍隊還有吳廣帶領的軍隊,在三川郡一帶簡直是自由通行,想來就來,想過就過。李由你不在洛陽攔截他們,你是什么意思呀?就揭發有些人不負責任。之前地方官都怕被殺頭,不敢報告說本地有人造反,隱瞞消息嘛,張翰就質疑說,李由你是不是私通敵人吶? <p class="ql-block">章邯都看出不對勁兒了,可實際上史書上寫李由是戰斗了,但是他本郡的力量打不過呀,他又不敢跟朝廷說,趙高不讓說啊,誰說了就殺誰,這還了得啊。估計李由也是想別給我老爹李斯丞相惹事兒了,咱們就悄悄地有多大能力盡多大能力得了,就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可是不行啊,你沒有準備,造反者幾十萬人都殺進了關中,進了關中就沒有太大的險阻了,就能直奔咸陽了。章邯不理解,但是李斯知道什么叫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軍隊來了,從自己兒子鎮守的洛陽過來的,現在章邯彈劾說他兒子私通敵人。</p><p class="ql-block">李斯他也害怕,于是他就迎合胡亥的心意,為了洗清自己,就給胡亥上書,建議實行“督責法”。他的督責法就說,古代堯舜禹以前被儒家吹捧為古代圣潔的帝王,他們的統治都很有效,都可以作為后世的法則。但是堯舜禹這些古代帝王其實很傻,好多事都親力親為,比如大禹親自領著人治水,這哪叫帝王啊,純粹是給自己戴上了桎梏(讀音“至固”),桎梏就是腳鐐和手銬的意思,把自己等同于老百姓一樣了,親自去干活兒。說堯舜禹這些帝王不能成榜樣,當皇帝就應該高高在上,把職責交給官員,然后你去督促官員們盡心盡力去工作,誰工作的不好,你就對他問責,這就叫督責法。從這以后,征稅多的官員就是好官,殺人多的官員就是忠臣。以至于走在路上的行人多一半都是被判了刑的罪犯,正走在途中被押往哪兒哪兒市場里邊。</p> <p class="ql-block">我們說過,古代的市場是有規定的,市場周圍有圍墻,有看門的,便于管理和統治、征稅。市場里有大量的場地,都堆滿了被處決的死人,變成了臨時的死人倉庫了。這就是李斯給出的主意。</p><p class="ql-block">趙高有他的想法,他說不應該讓胡亥知道天下大事,李斯都說了,你就高高在上,什么也別管,什么也別問,你就實行責任承包制,讓下邊的官員去把責任承擔起來。出事了就殺了官員,反正錯都是他們的,架空皇帝。趙高也是這么想的,他就忽悠胡亥說,當了皇帝就要享受生活,如果皇帝你還勤政,整天操勞天下大事,多累呀,這就不叫皇帝了,就變成干活的了。他這觀點跟李斯的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趙高還說,你還年輕,肯定經驗不足,你處理大事接見官員,聽他們匯報、跟你請示,你就得拿主意,你很容易說錯話辦錯事,這樣就讓群臣看不起你了,說你太年輕,什么都不懂,所以你就去享受生活吧。現在你的兄弟姐妹、秦始皇留下的那些功臣,秦始皇任命的那些官員,現在都殺的差不多了,你安全了,可以去享受生活了,天下的大事你就都交給我吧,我是你的老師,我還幫你當上了皇帝,你最放心最信任的應該是我。</p> 胡亥從此就不上朝了,群臣都見不到胡亥了,有事兒都去找趙高了。趙高就代表皇帝說皇帝是這個意思,那個意思,誰知道這是皇帝的意思,還是趙高的意思啊?這其實就是奪權了,把皇帝給架空了。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趙高滅了李斯的族</h1> 你看看什么叫要亡國了,一切亂套了。先是胡亥滅了他爹秦始皇的族,現在趙高嫌李斯礙事兒,又滅了李斯的族,李斯就被趙高下了圈套。<br>趙高跟李斯說,現在山東各國都在造反,而皇帝他還在讓人建造阿房宮,我想勸阻胡亥別造阿房宮了,可我是一個宦官,我人微言輕說話不管用,這是丞相你的職責,你得管管呀,就忽悠李斯。李斯就著道了,說我也很想勸勸皇帝,現在天下大亂,先別干那些不著調的事了,好幾十萬人的人力物力都拿來造阿房宮,外地求援你也不發兵,讓他們自生自滅,他們騙你說就有點兒小毛賊啊,你就信了?<br>李斯跟趙高說,我與你深有同感,也想勸皇帝別這么干了,可是我看不見皇帝呀,皇帝不見大臣了是吧?趙高是宦官,他管宮里的事兒。趙高就跟李斯說,這樣吧皇帝什么時候有空兒我知道,我就讓你進宮去找皇帝,我給你報信兒吧。李斯說這樣還可以,配合的還不錯。但是趙高給李斯下套兒,他總是挑著胡亥正玩兒的開心的時候,正在看歌舞表演的時候,或者正在宴會的時候,他通知李斯來進宮。<div>結果皇帝說,我這正忙著,吃個宴會剛上了一道菜,你就讓進來找我談事兒,我看歌舞剛看了個序曲,高潮還沒開始呢,你就說你有急事要找我,你什么意思你啊?我有空的時候你不來,剛開始玩剛開始喝酒你就來禍害,生氣了,你這不是成心搗亂嗎?趙高趁機就挑撥說,別忘了沙丘之謀是我趙高和李斯同謀扶你當皇帝的,你從無權無勢的皇子變成了皇帝,但是丞相還是丞相,丞相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啊,所以丞相這是告訴你提醒你別顧著自己吃喝玩兒樂,我李斯也是不是再升一升啊?他大概是想裂土封王,想要一塊地盤弄個國王當啊。況且李斯的兒子是三川郡的郡守,那些造反的勢力都是在李斯兒子的管片自由自在地來來往往是不是?原來章邯就揭發過李由,我可聽說李由和造反者都有書信來往呢。</div> 胡亥一聽就信了,就派人去調查李由,如果李由真的私通敵人,李斯也得承擔責任。李斯知道自己的兒子被調查了,就想跟胡亥講道理,想解釋,可是他見不到胡亥,這都趙高把持著呢。沒辦法見到皇帝當面解釋、當面洗清,就只好上書揭發趙高大權獨攬,封鎖皇帝,開始告趙高。可是胡亥呢?我看是有點兒傻,他拿趙高當唯一的忠臣,畢竟他小時候趙高教他寫字和書法,學習法令等等,胡亥擔心李斯恨趙高,李斯是丞相,權力那么大,會不會直接把趙高給殺掉啊?胡亥拿趙高當好人,他害怕李斯把趙高給殺掉。于是他就把李斯上書、給趙高奏本這件事告訴了趙高,說你可小心點兒啊,丞相現在對你不滿意了,我擔心丞相把你弄死,弄死以后我就無依無靠了,這怎么辦呢?<br>趙高說,你看看要是沒有我呀,李斯早就篡奪你的皇位了,就是我攔著他、限制他的權利,不讓他胡來的。胡亥說,還有這事啊!那好,我授權趙高你逮捕審問李斯。 這不完全亂了套嗎?李斯封了侯,還是丞相,丞相是百官之首,是最大的官啊,按道理別人都動不了李斯,但是胡亥授權趙高去逮捕李斯。所以我說他們是狗咬狗,你都貶低了狗,簡直就是一群餓狼,狗比他們都有人性,或者說是有狗性,好家伙說狗咬狗都貶低了狗,簡直是一群惡狼互相咬。李斯的兒子李由一直被質疑,還被章邯彈劾過,趙高就指責李斯和他的兒子李由勾結同謀,跟造反者有聯系,想謀反。<br>趙高就逮捕了李斯的親屬和門客。那時候大官們都是有這種春秋戰國遺風,養一大幫門客幫自己干事,這些人都被殺了。李斯就仰天長嘆,說昔日夏朝末代國王夏桀殺了關龍逄(讀音“旁”),商紂王殺了王子比干,吳王夫差殺了伍子胥(讀音“伍子須”),這三個人都是忠臣,可是效忠的君王不是好人。現在的二世皇帝昏庸無道超過了夏桀王、商紂王、吳王夫差,我還傻乎乎地效忠二世皇帝,看樣子我也活不成了。 李斯當初為了保住自己的丞相官位,伙同趙高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現在他又說胡亥昏庸無道,是誰把胡亥推上了皇位?這種極端自私的人遇到了事情總是想把責任推給別人,從來不反思自己的錯誤,不正是你讓胡亥當的皇帝嘛對吧?<br>李斯會寫文章,于是他又寫了一篇言辭華麗的文章,上書給胡亥就略舉了自己輔佐秦國,幫著秦始皇統一天下的七大功績,表揚自己。也許他還在幻想著像當初給秦始皇上《諫逐客書》那樣,扭轉危局呢,可是胡亥不是秦始皇,趙高也不給李斯翻盤的機會,趙高竟然指使監獄官員直接把李斯給胡亥的上書給扔了,根本就沒到胡亥手里。說李斯你都是囚犯了,你在監獄里根本就沒有資格上書,所以直接扔了,胡亥根本就不知道。<br>從制度上講,胡亥皇帝給了趙高權利,讓他逮捕審問李斯,他給李斯弄一大堆罪狀,但是他沒有權利直接判李斯的罪,因為他官兒不大,就是個郎中令,朝廷警衛隊隊長,或者叫警衛局局長,他動不了李斯。按法律規定,趙高給李斯定了一大堆罪,應該由胡亥派人來核查,如果屬實才能判李斯的罪,所以李斯還有面對胡亥派來的核查使者上訴的機會。 但是趙高不會給李斯翻案的機會,他派了十幾批假冒的皇帝使者來找李斯,說我們來復核對你的指控,看你有沒有犯罪有沒有謀反,李斯說我沒有謀反啊。好,你沒有謀反是吧,那就嚴刑拷打,直到讓李斯不敢說自己沒罪為止,十幾批使者來一次打一頓,把李斯打得死去活來,到后來胡亥真的派使者來核實了,李斯也不敢為自己辯護了,他弄不清哪是真哪是假呀,被打怕了,只好承認臣有罪。<br>因為你要說沒罪,就會被打個半死,這回真使者來了,他也只能承認有罪,這就不打你了,就認罪了。這個使者回去跟胡亥匯報,他自己承認有罪了。那還有什么可說的?這個時候李斯的兒子李由—川郡的郡守已經被劉幫的部下曹參打死了。李斯還不知道呢,因為他在監獄里關著呢。到二世皇帝二年的七月,李斯就被判處腰斬啦。<br>腰斬就是用大刀把人攔腰砍成兩段,這個很殘酷啊!如果是斬首,魯迅的文章里都說了,古代人太壞了,人的脖子最細,脖子最容易被砍斷,因此古代就愛砍頭。頭被砍了,人當時就死了,可是腰斬后人的上半身還活著呢,心還能跳,大腦還沒死呢,還有知覺。清朝雍正皇帝的時候,有一個官員被指控有罪,最后就判的腰斬,這官員其實沒有那么嚴重的罪,是被人陷害,有冤無處去申。他被腰斬后,上半身還沒死,大腦還清醒著,他就用自己的手沾著自己的血,在地上寫了好幾個字“冤、冤、冤”。<div>這件事被雍正皇帝知道了,雍正皇帝派人去復核,這個官員是犯了點事,但是很多罪狀不是他干的,是被人陷害的,被腰斬了。所以雍正就說殺人不過頭點地,就算是死罪,一刀砍了頭也就算了,腰斬上半截都活著,還能寫字呢,太殘忍了!于是,雍正下令停止腰斬,有罪就斬首,像什么車裂、大卸八塊后來就都停止了。</div> 李斯被判處腰斬,臨死的時候,還有一個兒子跟著一塊兒被殺,上刑場的時候李斯就對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什么意思呢?李斯在升官之前,是楚國上蔡縣(就在現在的河南省)的人,他在上蔡縣的時候,雖然是個小吏,是官員手下不帶長字的干部。古人休閑娛樂,就愛出城門到郊區去打獵,一般人打獵也打不了豺狼虎豹。他就帶上家養的黃狗,出上蔡城的東門,到莊稼地里去找兔子,讓獵狗追兔子,用箭射兔子,這就是一種娛樂。他說,想起那時候的快樂時光,再也沒有了!父子就抱頭痛哭。他的親屬也全都被逮捕了,被夷三族了,包括父族、母族和自己妻子的所有親屬,全被殺了,爬得高摔得狠哪。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四、趙高又要了胡亥的命</h1> 先是胡亥殺了秦始皇的后人,他的皇子皇女,然后是趙高滅了李斯的族,現在又輪到趙高要了胡亥的命,這是連環殺呀!秦國左丞相李斯被殺死了,右丞相馮去疾死了,還有將軍馮劫也死了,這些最大的官都死了。現在趙高升任為中丞相,左丞相右丞相都沒了,他當中丞相。<br>趙高知道自己出身卑微,是個宦官,連男人都不是。他以前是當官,先是中車府令,也就是皇家車馬局局長,替皇帝掌管兵符和玉璽,這相當于現在的領導辦公室秘書處了。他還當過郎中令,就是掌管警衛部隊的官員,這都是直接為皇帝為皇宮服務的內府官職,算不上朝廷官員,到不了政府呢。李斯才是朝廷和政府官員呢。 他知道自己難以服眾,怎么辦呢?就上演了“指鹿為馬”的鬧劇,他居然上朝的時候當著百官的面牽來一只鹿說:皇帝,臣獻給你一匹寶馬。史書上寫胡亥雖然傻,還不至于連馬和鹿都認不清楚,鹿頭上起碼有角對不對? 胡亥自己都笑了,說丞相你弄錯了吧?這是鹿,哪是馬呀?趙高說,我沒弄錯,你要不信你問問百官,這是馬還是鹿?多數官員都說是馬,只有少數官員說是鹿。凡是說鹿的官員都被趙高給弄死了。<div>這是明目張膽地顛倒黑白,也就是告訴百官,你得順著我說,你要不順著我說,我能讓你死。因為皇帝不管事,督責法把責任承包給官員了,你就吃喝玩樂就行了。<div>到了二世皇帝三年,河北就發生了巨鹿之戰。</div></div> 有一個造反者當了趙國的國王。章邯消滅項梁的軍隊后,覺得項梁死了,主力部隊也消滅了很多,楚國成不了事了,于是就揮師北上去打趙國去了。趙國國都在邯鄲,所以各路諸侯都去救趙國了。唇亡齒寒,如果不去救趙國的這個造反者,那他們一個個都會被消滅。<br>項羽領兵去救趙國,發生了破釜沉舟的事。就是過了河(漳河)把船都沉了,說過了河就別想回來了,要么打勝仗,要死在那兒;釜就是大鍋,用大鍋做三天的干糧拿著,說三天夠打勝仗了,把鍋也砸了,這叫破釜沉舟。意思是告訴所有的士兵,就帶3天的干糧,3天之內打贏了就能活,想撤退不可能了,不是他死就是我活。 項羽是很有軍事才能的。項羽打仗的時候,其他各路援軍都不敢出來作戰,來是來了,都躲在軍營里站在墻頭上看,這叫“作壁上觀”,看著項羽跟秦國軍隊決戰。據說,當時項羽的軍隊無不以一當十,大呼殺敵。成語“作壁上觀”就是從這兒來的。項羽大破秦軍,把秦國的將軍王離(就是老將軍王翦的孫子、王賁的兒子)生擒了。<br>但王離的兒子王元跑了,跑原來齊國的地方去避難了,后來成了瑯琊王氏的始祖。王氏后來出了很多名人,比如東晉的書法家王羲之。王羲之寫蘭亭集序的時候是會稽郡的內史(相當于紹興府的知府),蘭亭在紹興城的郊外,他就是山東瑯琊王氏的人。瑯琊王氏后來成了一個大家族,他們和瑯琊王司馬睿到了南方去當晉朝皇帝,叫東晉。那時候,有一句話叫“王與馬共天下”,說天下是司馬家的司馬皇帝的天下,可實際是王家在輔佐他,王家在掌權,所以叫“王與馬共天下”,這個王家就是被生擒的秦國將軍王離的后代。 王離的軍隊被消滅了。當時有分工,大軍最重要的后勤補給線,是運糧食的通道。章邯很能干,他是業余軍事家,但是很能打,他是為王離守衛后勤補給線的,為了這條道路的安全,章邯把道路兩邊都筑上了夯土墻,叫復道,就是甬道兩邊都有圍擋,敵人輕易進不來。<br>當年蒙恬帶領30萬駐軍在陜北尚郡防備匈奴,蒙恬被假傳圣旨逼迫自殺后,他的兵權交給了副手王離。王離帶領邊關來的主力軍隊都戰死了,章邯帶領的是烏合之眾,是以勞改犯為主的,這下一步就輪到他了。章邯震恐,就派部下司馬欣趕快回咸陽向朝廷報告請救兵。<br>司馬欣回咸陽報告軍情,結果等了三天趙高不搭理他。前方軍情如火呀,司馬欣一打聽,原來趙高是讓報喜不報憂,誰敢說軍情緊急、形勢危險,大事不妙要援助,趙高直接殺了你。司馬欣就趕緊往回跑,再不跑就得死了。果然,趙高還派人追殺他,不過沒追到。 司馬欣回來跟章邯匯報說,不行啊,惹不起趙高,咱們要是打贏了是功高震主,會遭到趙高的嫉妒,活不了;咱們要是打敗了,遭督責法問責,誰事兒辦壞了就殺誰呀。這仗沒法打了,打贏了嫉妒你有功勞要升官,說你謀反,打輸了被問責也得死。這怎么辦呢?所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二世皇帝三年7月,章邯就領著他的部下司馬欣和董翳,在殷墟率軍投降了項羽。 殷墟就是商朝國都的廢墟,在河南省的安陽市,出土甲骨文的那個地方。投降以后,項羽就命令章邯、司馬欣、董翳他們三個人領著投降的秦國軍隊作為前鋒,就是先導部隊,打頭陣當炮灰,向咸陽方向進攻。一路到了新安(現在洛陽市的西邊),在新安駐軍的時候,項羽就收到匯報,當時項羽派很多軍官、軍人去監視這些投降的秦軍。項羽派去的這些人都是原來六國的人,六國之人以前秦朝統治的時候就是二等人,秦國人才是一等人。他們被迫出民工充當徭役來干活,秦國人當工頭管著他們,那時候秦國人老是欺負這些六國來的人。這回反過來了,秦軍投降了,六國的人現在當了監軍,監視管理他們來了。 這些人就報復,反過來欺負秦國投降的軍隊,有權說你是真投降假投降,就欺負他們。秦國投降的軍隊士兵就紛紛議論,說章邯就是大叛徒,他領著咱們投降,現在被項羽手下這幫六國之人欺負,咱們跟著項羽去打秦國,進了關中就是秦國的地盤,這仗要是打贏了,真把秦國消滅了還好,如果打輸了,項羽肯定就得往東方撤退,肯定也得帶著咱們一起撤,咱們倒是撤了,可咱們的家屬還在秦國,肯定要被秦國大屠殺呀。這怎么辦也不合適了是不是?軍心浮動就不穩了。<br>項羽派的監視秦軍的人,知道現在秦國投降的軍隊軍心不穩,總是仨一群倆一伙的私下嘀咕,他們就跟項羽報告說,這幫人軍心不穩,怕要出變故,等進了關中,那就是秦國核心地帶了,周圍全是秦國軍隊,到那時候如果這幫投降的軍隊不服從指揮,玩假投降,來個里應外合,那要壞了咱們的大事,這幫人靠不住啊!<br>項羽以前就是走到哪兒就屠城,大屠殺把全城的人全殺光。因為這個,他的上級楚國國王就沒派項羽去打咸陽,而是派劉邦去打的,他認為劉邦是個忠厚長者,不會玩兒無原則的大屠殺。項羽的做法太失人心了。打天下爭地盤兒,地盤兒包括人民吶,你剝削壓榨收稅,不得去找農民收稅嗎?搶了地盤兒把人民都殺光,那你要這地盤兒跟大沙漠有什么區別呀?沒用啊。 項羽聞知投降秦軍的軍心不穩,唯恐生變,不如全部殺死,只留下章邯、司馬欣、董翳三個降將,于是夜襲投降秦軍,在新安的城南坑殺了二十余萬人。前些年,在新安的地下就發現了大量枯骨。現在說的“坑人”,就是來自“坑殺”。章邯、司馬欣、董翳這3個降將被項羽帶走了,這個項羽也很殘暴。 趙高把競爭對手李斯弄死了,他大權獨攬當了中丞相啦,但是形式危急,齊楚燕韓趙魏六國都復國了,又有了新的六國國王了,果然是“始皇帝死而地分”。天下重新分裂又變成了六國,當然有些是造反將領自己當了國王,有的為了提高影響力和凝聚力,就找原來的王族后代當新國王。比如項梁,就找原來楚國的國王楚懷王的孫子來當國王,為了紀念楚懷王,他也叫楚懷王,是記住仇恨的意思。<br>劉邦的軍隊被楚懷王派來進攻咸陽,劉邦的軍隊沒有走函谷關,而是走東南方的武關,過了武關就進入了關中地區。項羽的軍隊在北方趙國“破釜沉舟”打敗了王離,又迫使章邯投降,他也快到函谷關了,快要進關了。 這天下大亂、形勢危急,兩支大軍都快到關中了,誰負責呀?誰的官職最大誰負責呀。趙高這會兒終于知道大官不是白當的,當多大官就得擔多大責,趙高就稱病不上朝了。嘿,這也是掩耳盜鈴的方法,對吧?趙高原來就是個宦官,也沒當過政府官員,政府的事其實他不懂。不懂就掩耳盜鈴,稱病不上朝了。他不上朝以后呢?胡亥做了一個惡夢,夢見他乘坐的馬車,有一只白虎咬死了拉車的四匹馬之中的左邊那匹馬,他就有點兒害怕,覺得這是個噩夢,就找人解夢。<br>解夢人說,咸陽郊外有渭水涇水,(有個成語叫涇渭分明,這兩條河一條是清水,一條是渾水,兩條河匯合之后在一段河道中,半邊來自涇水是渾水,半邊來自渭河是清水,這就叫“涇渭分明”),解夢人說是涇水的河神在作祟,是河神咬死了你四匹馬中左邊的那匹馬。所以就祭祀河神吧,那會兒不叫龍王,叫河神。<br>胡亥就在望夷宮齋戒,預備祭祀涇水的河神,并且派人問責趙高失職。望夷宮就在咸陽郊外的涇陽縣,是秦始皇北望邊疆夷人的宮殿。涇陽縣就是涇水河的陽面,水之北為陽。 胡亥就派人問責趙高。趙高一看,一旦胡亥不信任他了,胡亥下一道命令也有人敢殺趙高啊。趙高就直來直去,我先殺了你,你不就殺不了我嗎?趙高有個弟弟叫趙成,趙高升為丞相后,他原來郎中令的職務就交給了他弟弟趙成,他弟弟也是一個宦官。上次我們說了,趙氏家族都是卑賤的,因為他們的祖上犯了罪,趙氏兄弟們都被閹割當了宦官。<br>趙高還有個女婿,趙高也不是一開始就是宦官,他是犯了罪才被閹割當宦官的。他閹割之前有個女兒,所以就有女婿,他女婿閻樂擔任咸陽令(相當于咸陽市的市長),這三個人都是掌實權的,就密謀發動政變,除掉胡亥。 閻樂帶了1000多軍人,謊稱有賊,闖入望夷宮。賊就是造反的人,說有賊闖進了望夷宮,就把望夷宮衛隊的隊長逮捕了,說你你放進來這么多賊,我們進來抓賊來了。這隊長嚇一跳,說這地方是行宮,皇帝正在里面齋戒準備祭河神,這地方里三層外三層,層層設防,哪有賊?我怎么沒看見呀?<br>閻樂就一刀宰了隊長,并且命令軍隊往望夷宮里射箭,守衛的郎中們還有宦官們就亂了,有的逃跑,有的出來戰斗。戰斗的人被殺死了幾十個人,郎中令趙成和咸陽令閻樂就率軍殺進去了,朝著胡亥的寢宮射箭。胡亥一看誰敢往我這兒射箭,很生氣,就召集左右問怎么回事兒,左右都跑了,只有一個宦官沒跑,還在旁邊兒伺候著。胡亥就問,哪兒來的壞蛋往我這兒射箭呀?這個宦官說,一個郎中令趙成,是趙高的弟弟,還有一個咸陽令閻樂,是趙高的女婿,他倆領著上千人打進來了,往你這兒射箭呢。<br>胡亥就問,趙高的弟弟、趙高的女婿他們倆造了反,說明趙高也不是好人,你怎么不早告訴我呀?宦官說,我要早告訴你,我早就死了,我還能活到現在嗎?我早說趙高不是好人你信嗎?李斯上書說趙高不是好人,你把李斯交給趙高弄死了是吧?我一個小小的宦官,我告訴你趙高不是好人,你能饒得了我嗎?你是皇帝,這不都你造成的嗎?這叫因果相報啊。<br>這時閻樂就上來了,責問胡亥:你驕恣無道,全天下的人都背叛你了,全天下都造反了,都脫離秦國了。你不是個好皇帝,也不配當皇帝,你就自我了斷吧。 胡亥請求閻樂:我能不能見見丞相趙高,跟他商量商量?回答說不行,你死到臨頭了,你還見趙高你,你誰也見不著,見閻王吧!<br>胡亥又說,不讓我當皇帝,我降一級當國王,給我一個郡(就類似一個省),我當個國王行不行?答說,不可能的,不行!胡亥還講條件說,不讓我當國王,給我一個縣(大縣有1萬戶人家)封個侯做萬戶侯,國王我也不當了,也不要一個郡,要個縣當個萬戶侯行吧?說,不行,不可能的。<br>最后胡亥說,那我別人管不了了,就我和我皇后,我們倆做個黔首(就是普通老百姓)這成吧?閻樂說,我奉丞相趙高之命來要你的命,你跟我說什么都沒有用,跟我講條件也沒用,我就是來要你命的,趕緊死吧,你要是上吊自殺還落個全尸。再廢話,一刀宰了你信不信?胡亥一看完了,沒商量了,這砍一刀多疼啊,干脆自己上吊吧。這樣趙高就弄死了胡亥。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子嬰又滅了趙高的族<b></b></h1> 閻樂回去報告說胡亥已經死了。趙高就召集所有的大臣,包括秦始皇還活著的幾個兒子開會,跟他們說,胡亥不是好人,不是好皇帝,所以我派人把胡亥殺了。趙高說,秦國以前是一個王國,秦始皇征服天下以后才做了皇帝,現在六國復國,秦國不再掌控天下,不可以再保留皇帝的空名,應該還像以前那樣做一個王國,選一個國王。趙高決定,以黔首的身份將二世皇帝胡亥埋葬在咸陽郊外的宜春苑;選二世皇帝之兄的兒子子嬰來做國王。趙高要求子嬰齋戒五日,然后在太廟舉行典禮,接受御璽,任職國王。<br>趙高這又是掩耳盜鈴,他意思六國跟咱沒關系了,丟了六國就沒有我的責任了,我趙高也不需要再收復那六國了,咱們就關起門來當秦國的國王好啦。 你看這個趙高哈,他一直是報喜不報憂,為了避免被追究責任,干脆把胡亥弄死了,他這想法都很直觀。現在帝國也不要了,其它六國的地盤兒也不要了,恢復成原來的秦國一國了,那就沒責任了。這趙高都是什么思維呀,到他這兒倒沒有不好辦的事,都好辦。<br>有些人就評論說(有古人也有現代人),說趙高是趙國人,他根本就是臥底來的,替趙國報仇來禍害秦國的。是不是這么回事,這不一定,因為《史記》沒有給趙高專門寫一章列傳。有《蒙恬列傳》,蒙恬是趙高害死的,所以里邊捎帶著說了趙高。說趙高是老趙家族里支脈疏遠的邊緣成員,趙高兄弟幾個人后來都被閹割成了宦官,他的母親也因為犯法被殺,判了死刑。趙高家人世世代代都是地位卑賤的賤人。秦王嬴政知道趙高的能力很強,并且還精通刑獄法令,就提拔他當了中車府令,后來又當了郎中令,最后升為中丞相。 趙高還是胡亥的老師,輔導他學習法律知識。趙高曾經犯了重罪,是要被殺頭的,秦王嬴政讓蒙毅(蒙恬的弟弟)來給他依法治罪,蒙毅不敢徇私枉法,依法判處趙高死刑,剝奪了他的宦官職務。但秦始皇欣賞趙高的辦事能力,就赦免了趙高,并官復原職。<br>“趙高者,諸趙疏遠屬也”,是什么意思呢?《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述: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當初作為人質住在趙國,他和呂不韋獻給他的美女趙姬生了嬴政。按照當時的慣例,嬴政的本性贏,他父親贏異人在趙國當人質時,他那一支是贏姓趙氏。古代的貴族都是這樣,本姓嬴,因為在趙國出生,他爹在趙國當人質,所以他們要叫趙氏,就是趙的那一個分支。趙高也是趙氏,應該說趙高可能跟他們有些親屬關系,只不過是很疏遠的一個遠親。<br>趙高是老趙家的遠親,跟嬴政還真有點兒親屬關系,所以秦始皇欣賞和重用趙高,趙高犯了死罪都不殺頭,可能是趙高好歹也是老趙家人,跟嬴政有親屬關系,好像有信任感,有親近感。但是嬴政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犯了死罪的趙高都能夠免罪,繼續當官,所以秦始皇給自己的后代留下了禍害,要我說也是咎由自取。誰讓你赦免一個該判死罪的一個犯人呢。 《史記》里并沒有說子嬰到底是秦始皇哪個兒子的后代,這么大的事情居然就沒直說。我估計由于宮廷里的皇親國戚,在古代不讓外人知道。 <p class="ql-block">子嬰他爹到底是誰呢?我個人推測,他的父親可能就是公子高。公子高主動要求為秦始皇殉葬,自殺后埋在秦始皇墳頭旁邊,替父皇殉葬。換來的條件就是全家其他人不用死,不被株連,不被滅滿門了。胡亥當時還挺高興,當時胡亥就想除掉這些皇子,一看他哥公子高主動提出殉葬,就饒了你家里人吧。也可能是這樣,所以公子高的家人就活下來了,子嬰他爹有可能是公子高。</p><p class="ql-block">實際在《蒙恬列傳》里還說,胡亥當他想弄死蒙恬和蒙毅的時候,子嬰還曾經勸阻過胡亥,說你不要殺有功之臣,你當了皇帝就行了,他們沒有反對你,但是胡亥沒有聽。</p> 此時,子嬰就跟自己的兩個兒子商議說,趙高殺了胡亥,面對群臣無法交代,所以立我為王。我聽說趙高和劉邦有約,要聯手殺光秦朝宗室成員,換取趙高封王占有關中。我要是齋戒完畢,去太廟出席典禮,肯定會被趙高殺了。到時候我稱病不去,趙高肯定親自來催促,來了,咱們就殺了趙高。這子嬰還真有主意。<br>到了那天,趙高在太廟安排好典禮,百官也到齊了,一看子嬰沒來,就派了幾批人來請,子嬰就是不去。說,我今天身體不好,起不來了。趙高真的就親自來看了,看看你什么原因呢?肯定不是真病吧,你還是講點兒什么條件,想拿我一把啊,要是條件合理代價不大,我也可以答應你,我總得找個替身吧?<br>趙高來到齋宮,結果子嬰的兩個兒子一塊兒動手,真把趙高真給弄死了。然后,子嬰帶著自己的手下和兩個兒子就到了太廟,太廟百官還等著子嬰當國王呢。子嬰拿著趙高的人頭就說了,看見沒有,趙高已經被我殺了,這百官也都恨趙高,一看,子嬰殺的好殺的妙啊!本來子嬰就是秦始皇的孫子,有資格,好就你當國王好了。然后,子英和百官一起又把趙高夷三族,趙高所有的親屬全死光了,真是連環殺啊。 但是有一句話叫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啊。子嬰當國王后的第46天,劉邦進軍就到霸上,約降子嬰。在咸陽東郊有一條河叫霸水河,水河的岸邊就是霸上,距離長安大概30里。<br>霸水原名滋水,秦穆公(那會還不是國王,是諸侯)曾經稱霸西戎(就是甘肅寧夏一帶西,部地區很多少數民族叫戎族)。他稱霸西戎時期,把滋水河改名為霸水,后來又被寫成灞水。漢朝漢文帝的陵墓建造在這里的山上,稱為灞陵。<br>唐朝李白的詞《憶秦娥》,說的也是這里:<br>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br>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br>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br>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子嬰沒等劉邦的隊伍殺進咸陽,在離咸陽還有30多里地的霸上時,子嬰就主動來投降了。投降儀式,就是用穿玉璽的繩子套在自己的脖子上,玉璽印鈕的根部有個孔,把繩子從孔穿進去。古代的璽印都比較小。繩子斜挎在肩膀兒上,左肩右斜,跨在左肩上,在右手肘位置就跟斜背挎包兒那樣。他把繩子掛在自己的脖子上,就表示我隨時準備用這根繩子自殺,表示我有罪,我也不想活了,然后乘著白馬素車,白馬素車是靈車。手里捧著秦始皇的御璽,在軹道的路旁投降。軹道是一個亭,在長安以東十三里。縣以下是鄉,鄉以下是亭,古代基本上十里設一個亭,所以叫十里一長亭。 <p class="ql-block">在距長安以東大概13里的軹道亭舉行了投降儀式。劉邦的部下建議殺掉子嬰,殺了他就象征著秦國徹底滅亡了。劉邦不同意,說楚懷王之所以不讓項羽來,讓我來,不就因為項羽愛殺人我不愛殺人嘛,咱不能濫殺無辜,現在咸陽都拿下了,秦國亡國了,這子嬰一個人也無足輕重了,別殺他,把子嬰交給官員關押,然后進軍咸陽,在咸陽掃蕩了一番,又還軍于霸上。</p> <p class="ql-block">接下來過了一個月,項羽的軍隊也來了,項羽駐軍鴻門。鴻門那地方水邊有山,黃土山,有一個山溝,被山水沖刷產生了一個大山口,大溝就好像山被開了個門一樣,巨大的大門,因此叫鴻門。</p><p class="ql-block">項羽的軍隊駐在鴻門,劉邦的部下有一個左司馬叫曹無傷,就向項羽告密了。因為項羽人多勢眾,兵力強大,比劉邦的軍隊多了一倍還多呢。這個曹無傷說,劉邦想做關中王,讓子嬰做丞相,說劉邦想要獨吞秦國咸陽的財富。項羽一聽,這還了得,之后就有了鴻門宴,在鴻門宴上劉邦化解了危機,但被迫把主導權-勝利品的分配權交給了項羽,這才換來了一條活命。</p><p class="ql-block">劉邦表示屈服以后,項羽就進駐了咸陽,項羽就把子嬰給殺了,而且還殺光了秦始皇剩下的那些兒子,全被滅門了,是項羽把秦始皇家族徹底滅族了。然后項羽和他帶領的各路人馬的將領就把秦國的戰利品全都給瓜分了,瓜分以后還火燒了咸陽的宮殿,大火燒了三個月。</p> 項羽和劉邦都是楚懷王的部下,楚懷王說,誰先拿下關中誰做關中王,但是楚懷王又不讓項羽去,讓劉邦去,明擺著偏向劉邦。項羽很生氣,我就讓你劉邦當不成。他就把關中地區和秦國最好的號稱800里秦川的地區分成了三份,給了投降的三個秦國將軍,其中,章邯作雍王,在雍縣一帶,雍縣是秦國的故都,秦國去咸陽之前就在雍縣,這塊地方居然給了章邯。上郡(就是陜北地區)給了司馬欣,叫塞王,邊塞嘛。潼關一帶給了董翳,叫翟王。秦國的關中給了投降的三個降將,項羽就違背了楚懷王說的誰占領關中,誰做關中的王,就不把關中給劉邦。他硬說,巴蜀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成都四川一帶也算關中,這都在秦嶺以南了啊,說這兒也算關中,然后給了劉邦,說你當漢王得了。后來有人幫著劉邦爭取,把漢中那塊地也給了劉邦,所以才叫漢王。如果真是巴蜀之地,就不能叫漢王了,他可能叫巴王蜀王也說不定。漢王很重要,咱們現在說的漢族、漢字、漢語都是來自于劉邦。 <p class="ql-block">項羽把各路造反的領袖一共封了18個王,然后給自己封了西楚霸王,一共19個王。西楚就是原來楚國的西部,再加上以前的梁國(也就是河南的一部分地區),這是中原地區最好的地方,包括安徽、江蘇、河南等地,再加原來楚國的西部。西楚霸王的國都在彭城,也就是后來的徐州。</p> <p class="ql-block">劉邦斬蛇起義后,三年亡秦,五年滅楚。劉邦和項羽爭天下又爭了五年,五年滅楚以后,開創了漢朝,漢族、漢人、漢語、漢字這些字這些詞的詞根都是發源于劉邦在漢中做了漢王。</p> 《史記?秦始皇本紀》講了秦始皇怎么樣出生,怎么樣先做國王,怎么樣做了皇帝,后來又說二世皇帝敗家,然后子嬰當了國王。《史記?秦始皇本紀》的最后一句話是:“秦竟滅矣。后五年,天下定于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秦國最后竟然被消滅了,又過了五年以后,天下都歸了漢,也就是歸了劉邦那個漢朝。這是秦始皇本紀的結束語。什么也不說了,讀一段古文。<br>《阿房宮賦》選段 杜牧<br>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br>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br>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br>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br>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br>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br>八集的秦始皇系列故事講完了,朋友們,再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阳市| 星子县| 普陀区| 威信县| 兴城市| 衡山县| 开平市| 墨脱县| 九龙城区| 西盟| 抚顺市| 祥云县| 仙游县| 吉林省| 南开区| 孙吴县| 盐边县| 常熟市| 扎鲁特旗| 郸城县| 壶关县| 湛江市| 饶平县| 镇坪县| 宁武县| 五台县| 陇西县| 原阳县| 和平区| 青龙| 聂拉木县| 黑河市| 囊谦县| 交城县| 图们市| 临夏县| 出国| 鄂州市| 阿尔山市| 广州市| 全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