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波多野结衣结婚了吗,JAPANESE50MATURE亂倫,美女视频黄网站免费观看

美國獨立后的領土擴張

天竺國卿

<div><br></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美國獨立后的領土擴張</b></h1><div><br></div> 現代美國國土面積937.261萬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915.896萬平方公里,內陸水域面積21.365萬平方公里;如果加上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的17.7萬平方公里,美國國土就有954.961萬平方公里。這是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1989年初始版的數據,1997年將937.261萬平方公里變更為962.9091萬平方公里,2004年又變更為963.1418萬平方公里,2006年定為963.142萬平方公里。美國這么大的國土是怎么獲得?且容我慢慢道來。<br>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一、英國十三個殖民地獨立成立美利堅合眾國</font></h1><div><br></div> 一萬多年前,有一批來自亞洲的黃色人種,經由白令陸橋來到北美、中美和南美洲,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后來,又有另一批亞洲黃色人種“因紐特人”來到北美洲,印第安人稱他們是“吃生肉的人”,故蔑稱為愛斯基摩人,他們散居在今阿拉斯加和加拿大北部,人數極少。公元985年,北歐白色人種“維京人”發現格陵蘭島,繼而來到北美,到達今加拿大紐芬蘭等地,由于遭受當地印第安人的圍追堵截,維京人在北美只呆了十年便不見蹤跡。維京人萊弗?艾瑞克森比哥倫布登陸美洲早了五百年。<br> <div><br></div> 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北美洲是印第安人的故土。1607年,約百人的英國團隊抵達今美國弗吉尼亞州詹姆斯河口的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斯鎮(今詹姆斯敦),這是英國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在此后的150年中,歐洲陸續涌來了許多殖民者,定居于沿海地區,其中大部分來自英國,也有小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西班牙、愛爾蘭、意大利等國。他們有貧民、乞丐、逃避戰禍和宗教迫害者等自愿移民,也有罪犯、契約奴等非自愿者,還有從非洲販運來的黑人。 <div><br></div> 1607~1733年,英國先后在北美洲東岸建立了十三個殖民地,這就是后來美國獨立最初的十三個州。雖然這十三個殖民地的經濟、文化、政治都有了成熟的發展,但這些殖民地議會仍信奉英王喬治三世,他們追求與英國國會同等地位的愿望不能實現,甚至英王用高壓手段向他們征租重稅,于是引發十三個殖民地人民強烈反抗。1775年4月在波士頓附近打響了“萊克星頓的槍聲”,揭開了反抗大英帝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爭。1776年7月4日,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由喬治?華盛頓任大陸軍總司令,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7月4日成為美國的國慶日。1783年,八年的獨立戰爭結束,英國承認13個殖民地獨立。美國獨立之初的國土就是阿巴拉契亞山脈以東的大西洋沿岸十三州,面積約80萬平方公里,只有半個新疆大。<div><br>▼1776年7月4日美國費城民眾夾道歡迎喬治?華盛頓將軍<br></div>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二、英法戰爭讓美國擁有新法蘭西135萬平方公里地域</font></h1><div><br></div> 1603年法國人到達圣勞倫斯灣。1604年到達芬迪灣,并在圣十字島上建立了阿卡迪亞第一個殖民地,次年因疫病遷至芬迪灣南岸的羅亞爾港(王室港)。1608年建立魁北克殖民地,控制著圣勞倫斯河的入海口。這就是法國在北美建立“新法蘭西”殖民地的初始階段,僅限于圣勞倫斯灣沿岸、紐芬蘭以及阿卡迪亞地區。阿卡迪亞中心在新科斯舍省,今指加拿大大西洋沿岸的法語地區。后來逐步擴張,囊括了五大湖周邊地區和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大部分地區。最終形成北起哈得孫灣,南至墨西哥灣,包含圣勞倫斯河和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廣大地域。這么龐大的幅員,史稱“新法蘭西帝國”。為了殖民統治,新法蘭西劃分為加拿大、阿卡迪亞、哈得孫灣、紐芬蘭、路易斯安那五個區域。<br> <div><br></div> 英法兩國是北美的主要爭奪者,英國試圖向北發展,而法國則一心往南擴大自己的地盤,由此引發兩列強的多次殖民戰爭。最先爭奪的地方是今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東端的路易斯堡,法國在此苦心經營了30年,使其成為大西洋沿岸重要的軍事堡壘和貿易基地;而路易斯堡的存在,對英國在紐芬蘭漁場的捕魚業構成了重大威脅。1745年5月,一支裝備精良的新英格蘭軍隊悄無聲息地突襲了路易斯堡,經過六個星期的圍困,路易斯堡被英國占領,法國不得不將重心轉移到魁北克城。1755年英國從本土派遣了兩個軍團的正規軍進駐北美十三州,在俄亥俄河流域與法軍展開激戰,結果非但沒有驅逐新法蘭西軍隊,主將還被打死。于是在第二年的1756年春天,歐洲兩大集團軍的七年戰爭終于爆發了。 <div><br></div> 戰爭之初的前兩年,法軍眾志成城,艱苦防御,頗占優勢,但后來法國的優勢漸失殆盡。到了1759年,英軍兵分三路,從圣勞倫斯河、五大湖區和尚普蘭湖直取新法蘭西的首都魁北克。英國憑借海軍優勢,水陸兩路夾擊,封鎖了魁北克的所有通道,斷絕了它與外界的一切聯系,使之成為一座孤城。圍攻魁北克大戰整整打了一個夏天,法軍被打得潰不成軍,最終魁北克被英軍占領。1760年蒙特利爾的法軍亦無條件投降,接著新法蘭西放下武器,法國在北美的殖民體系全線崩潰。1763年簽訂《巴黎和約》結束了英法戰爭,和約規定密西西比河以東土地全部割讓給英國,法國僅保留紐芬蘭附近兩個小島圣皮埃爾和密克隆的主權,以及在紐芬蘭海域的捕魚權。<br> 英國取得勝利后,密西西比河以東、阿巴拉契亞山脈以西大約135萬平方公里的新法蘭西歸屬英國。但英王宣布該地區為英國王室產業,禁止殖民地人民染指,限制經濟活動,嚴重阻礙了當地的經濟發展。20年后的美國獨立戰爭趕走了英國殖民者,1783年起這塊土地就成為美國國土。<br> <div><br></div> 新法蘭西的失敗有政治、經濟、軍事、宗教等多方面原因,其中人口數量是最重要因素,一個殖民地的發展首先表現為人口的增長。圣勞倫斯河谷的魁北克、三河和蒙特利爾建立后的很長一段時期內,法國定居移民甚少,1641年只有240人,到1663年亦不過2500人,勞動力和生育婦女奇缺。偌大的新法蘭西在1659至1673年的15年間,只有4000移民進入;1671年一年內只有165名婦女抵達加拿大,次年也僅150余名婦女到來,這些移民婦女多數生育10~12個子女。根據統計資料,1666年新法蘭西人口為3215人,1673年為6705人,1698年為1.53萬人,1763年為6萬人,這對廣袤的新法蘭西來說,人口極其稀少奇缺;如果與英屬北美殖民地的150萬人口(1763年)相比,更顯得微不足道。6萬人對150萬人的英法戰爭,法國當然是全軍覆滅。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三、美國收購法國路易斯安那214萬平方公里國土</font></h1><div><br></div> 早先,密西西比河以西的路易斯安納是西班牙殖民地。1800年法國與西班牙簽署《圣伊爾德豐索密約》,法國取得了路易斯安納的主權。美國得知密約內容后,擔心將失去使用新奧爾良港口的運輸權力,便計議購買新奧爾良及周邊地域,以維持密西西比河水運暢通。1801年遣使前往巴黎商議購地事宜,并未成功。后來由于種種原因促使拿破侖決定放棄在北美重建法國勢力版圖的計劃,于是法國提出出售整個路易斯安納地區,而并非僅限于新奧爾良的建議。當初美方只準備出價200萬美元收購新奧爾良,面對開價2250萬美元能使美國國土增加一倍的提議感到十分訝異,但美方知道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絕好機會,便當機立斷,接受了法國的提議。1803年4月30日《路易斯安納購地條約》簽訂,以1500萬美元(8000萬法郎)把214.4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賣給了美國。這個白菜價大約每英畝3美分,每平方公里7美元。這筆巨款使拿破侖龐大的軍費開支更加充裕,幫助法國征服了歐洲各國,致使1805~1807年拿破侖擊敗了奧地利和普魯士而成為歐洲的霸主。這就是史稱“路易斯安那購地案”。<br> 所購土地與當時美國國土面積大致相當,也是今日美國國土的22.9%。北起五大湖區,南至墨西哥灣沿岸,東起密西西比河,西至落基山脈,幅員廣闊。版圖范圍包括了今蒙大拿州大部、懷俄明州大部、北達科他州西南部、南達科他州、明尼蘇達州密西西比河以西、艾奧瓦州、內布拉斯加州、密蘇里州、堪薩斯州大部、科羅拉多州落基山脈以東、俄克拉何馬州大部、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河兩岸(包括新奧爾良市)等13個州。<br> <div><br></div> 美國接管路易斯安那領土遠比購地困難重重,主要是奴隸問題和與西班牙沖突問題。路易斯安那的居民原先是歐洲移民后裔,也有部分墨西哥人,但西班牙多年大規模的奴隸貿易,大量非洲裔奴隸成為當地人口主體。奴隸主迫切要求美國聯邦政府在路易斯安那諸州對奴隸制度立法化和制度化,以確保奴隸州范圍的進一步擴展,并為奴隸主種植園經濟提供新的農產品產地和市場。這與美國北方日益高漲的奴隸解放愿望南轅北轍,進一步激化了雙方的沖突。最終導致了半個世紀之后的美國南北戰爭,北方的自由州戰勝了南方的蓄奴州。<br> 路易斯安納購地案引發了美國與西班牙的邊界爭執。原先的宗主國西班牙認定美法購地交易根本沒有法律效力,因為《圣伊爾德豐索密約》規定不允許法國將路易斯安納轉讓給第三國;而且,所購土地僅限于密西西比河西岸三個州的小塊土地,遠沒有美國宣稱的雷德河(Red River)以北、落基山脈以東的所有土地。再者,兩國對密西西比河以東的西佛羅里達(密西西比河與派迪多河之間)主權有爭議,美國宣稱所購區域包含這塊地,而西班牙認為密西西比河以東只有新奧爾良在購地范圍內。這些爭議一直到1819年美西《亞當斯—奧尼斯條約》簽署后,美國支付500萬美元為代價,西班牙割讓整個佛羅里達給美國,并認定沿著雷德河往北至北緯49度線確定路易斯安納的邊界,才塵埃落定。<div><br>▼1904年路易斯安那購地100周年世博會郵票<br></div> <div><br></div> 1818年,英美簽署《尊重漁業、邊境和賠償奴隸的協定》(俗稱《1818年條約》)劃定北緯49度線為英屬北美與美國的邊界,即今加拿大與美國分界線。為了這條筆直的邊界定型,英美做了另一場領土交易,美國將自己從購地案中獲取的密西西比河流域西北端,即今加拿大艾伯塔省和薩斯喀徹溫省南部的乳河、白楊河、大泥溪流域交給英國(下圖中綠色部分);而英國則把魯珀特領地南部的部分區域,即今明尼蘇達州西北、北達科他州東北地區交給美國(下圖中藍色部分)。從面積上看,美國無疑占了很大便宜。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四、美國用戰爭奪取墨西哥237萬平方公里國土</font></h1><div><br></div> 1521年墨西哥淪為西班牙殖民地。三百年后的1821年,墨西哥獨立戰爭建立墨西哥第一帝國,兩年后被軍事政變推翻。1824年建立墨西哥合眾國。那時的墨西哥疆域很廣,除了今天的墨西哥外,還有北邊的得克薩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亞三部分。1846年美墨戰爭爆發,1848年墨西哥戰敗,將北邊的三部分領土割讓給美國。這次戰爭美國奪走了墨西哥55%的領土,計237萬平方公里,占今美國國土的25.3%。有史學家指出“這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大的一次土地搶奪行為”。從此美國獲得了北美西部廣闊的土地和豐富的資源,一躍成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大國,獲得美洲的主宰地位。<br> <div><br></div> 墨西哥獨立后,政局長期動蕩不安。1821~1850年的三十年內發生過250次軍事政變,有過50個政府,更換了31位總統。尤其在美墨戰爭前夕的1841~1848年的七年內,更換了21位總統,平均每隔4個月就更換一次。這些上臺的軍事獨裁統治者,不是設法穩定局勢,發展經濟,而是肆意搜刮民財,鬧得民不聊生,國勢衰弱。另外,墨西哥雖然取得了獨立,但土地制度并未發生根本變化,落后的封建大地產制依然占居統治地位,農業發展長期滯后。而作為鄰國的美國迅速發展強大,兩國差距不斷拉大,因而美國覬覦墨西哥的土地和資源,不斷進行滲透和挑釁,國力弱小的墨西哥在這場侵略與反侵略的較量中注定了那可悲的失敗命運。<br> 1835年,美國唆使原屬墨西哥的得克薩斯奴隸主發動武裝叛亂,墨西哥軍隊前往鎮壓,美國出兵擊敗墨軍,宣布得克薩斯獨立,成立“得克薩斯共和國”。得克薩斯獨立后提出請求,要求加入美國聯邦。1845年,美國宣布同意得克薩斯加入美國,成為美國第28個州,并承認格蘭德河為其邊境。這就是美墨戰爭的起因。<br> <div><br></div> 1846年4月24日,美國與墨西哥戰爭爆發。美軍海陸部隊分三路入侵墨西哥,很快美軍攻陷了墨西哥北部的新墨西哥和加里福尼亞。接著,美軍對墨西哥東海岸的最大港口韋拉克魯斯進行兩棲登陸作戰,城內血流成渠,到處是炸飛的斷肢殘體。成功占領韋拉克魯斯港口后,美軍迅速向西推進,拿下普埃布拉,來到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下。9月7日,美軍向墨西哥城發起總攻,墨軍奮勇抗擊,雙方死傷慘重。經過激烈的巷戰白刃格斗,9月14日美軍最終占領墨西哥城。 <div><br></div> 1848年1月2日,美墨和談開始,整整歷時一個月后,在墨西哥城郊外簽訂了《瓜達盧佩—希得爾戈條約》。條約規定,格蘭德河以北的得克薩斯全部土地讓與美國,割讓新墨西哥和上加利福尼亞給予美國,美國支付給墨西哥1500萬美元,并放棄墨西哥所欠的325萬美元債務,共計1825萬美元。條約中的“得克薩斯”就是1845年歸附美國的得克薩斯共和國,即今美國的得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東部、科羅拉多州小部等地;“新墨西哥”包括今美國的新墨西哥州西部、亞利桑那州、內華達州、猶他州、科羅拉多州西部、懷俄明州西南部。其中亞利桑那州南部的梅西亞河谷地是1853年以再次入侵相威脅強行簽訂《加茲登購地條約》后,將該片12萬平方公里土地以1000萬美元割讓給美國。條約中的“上加利福尼亞”指今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州,因當時的墨西哥加利福尼亞有上、下之分,上加利福尼亞割與美國,下加利福尼亞即今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亞半島。墨西哥人不忘國恥,至今在一級政區中仍保留“下北加利福尼亞州”和“下南加利福尼亞州”。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五、美國從英屬北美獲得俄勒岡地區70萬平方公里土地</font></h1><div><br></div> 北美西岸的哥倫比亞河流域有一塊大英帝國殖民地,叫做“俄勒岡地區(Oregon Territory)”,地處北緯42度以北,北緯54度40分以南,落基山脈以西。今美加邊界落在北緯49度,將其分為南北兩區域,北區域屬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約占2/5;南區域屬美國的華盛頓州、俄勒岡州、愛達荷州及蒙大拿州西北和懷俄明州西部,約占3/5。在1846年以前,俄勒岡地區是英美之間有領土爭議的區域,美國稱之為俄勒岡地區,英國稱之為哥倫比亞地區。<br> <div><br></div> 16世紀西班牙開始殖民美洲,但它的重點在北美洲南部與南美洲,未進入俄勒岡地區。17世紀英國開始殖民美洲,但重點在北美洲東部,也未進入俄勒岡地區。18世紀中葉俄羅斯控制了阿拉斯加,西班牙和英國為了防止俄羅斯擴大勢力范圍,加速對俄勒岡地區的殖民,都聲稱為自己的殖民地。1789年西班牙在溫哥華島建立圣克魯斯?德努卡永久定居點,成為西屬美洲的最北端。1793年英國探險隊進入普吉特海灣,同西班牙爭奪俄勒岡地區。于是在1795年英西簽訂《諾特卡條約》,西班牙允許英國在俄勒岡沿海進行自由貿易,但雙方并沒有劃分歸屬的邊界。<br> 1803年美國從法國手中購得路易斯安那,自此美國領土與俄勒岡地區接壤,便對該地產生了領土野心。1804年美國開始率軍遠征,到達哥倫比亞河,對當地進行了詳細勘察,加強了對俄勒岡地區的了解和主權聲索。1810年美國在哥倫比亞河流域建立貿易據點,導致英美雙方關系惡化。1812年英國派軍隊占領了阿斯托里亞堡,摧毀了美國在俄勒岡地區的貿易據點。1818年英美簽訂《尊重漁業、邊境和賠償奴隸的協定》,約定英屬北美與美國以北緯49度線為界,俄勒岡地區成立俄勒岡邦,由雙方共管。<br> <div><br></div> 1846年7月15日,英美兩國簽訂《俄勒岡條約》,結束了邊境爭議。條約規定,北緯49度為大陸分界線,西段以胡安?德富卡海峽的主航道中心線為界,溫哥華島劃歸英國;該線以南劃歸美國,成立俄勒岡領地,面積約70萬平方公里。1853年美國將俄勒岡領地分成南北兩個領地,北部為華盛頓領地,南部仍為俄勒岡領地,兩者以哥倫比亞河下游和北緯46度線為界。1859年俄勒岡領地一分為二,西部成立俄勒岡州,成為美國第42個州,東部并入華盛頓領地。1863年華盛頓領地東部劃歸愛達荷領地,1889年建立華盛頓州。1890年愛達荷領地的大部分成立愛達荷州,其余地區分屬蒙大拿州和懷俄明州。 <div><br></div> 1846年《俄勒岡條約》中沒有對胡安?德富卡海峽與49度線之間的圣胡安等島嶼作明確劃定,接著英美之間的圣胡安島發生了一場“豬戰爭”。1859年6月15日,圣胡安島上一美國農民發現一頭大黑豬拱壞了他的籬笆,鉆進來啃了他的土豆,一氣之下用獵槍射殺了英國人的這頭豬。英國豬主人將美國農民告上法庭,索賠100美金,而美國農民只承諾賠10美金。無果而終之后,英國人派出5艘炮艦2000人前去鎮壓美國“暴民”,而美國人也搬來了陸軍461人14門炮應戰,雙方在圣胡安島南北兩邊挖戰壕,修工事,大有劍拔弩張之勢。消息傳到了倫敦和華盛頓,雙方都覺得“因為一頭豬導致兩國打一仗”是十分愚蠢的,于是英美雙方坐下來談判。這場對峙一直到1872年10月21日在德國多國的斡旋下,圣胡安島等島嶼最終劃給了美國,英國撤走了所有的皇家海軍陸戰隊士兵。這場持續了13年宣而不戰的“豬戰爭”也就告一段落。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六、美國從沙俄購得阿拉斯加172萬平方公里土地</font></h1><div><br></div> 阿拉斯加州(Alaska State)位于北美大陸西北端,三面環海,面積171.8萬平方公里,占美國國土的18%,是美國最大的州,也是世界最大的飛地。這里有北美20座最高山中的17座,迪納利山(6194米,舊稱麥金利山)是北美最高峰。這里也是全球山岳冰川最多的地方,擁有大約10萬條冰川,有名字的就有616條,最大的馬拉斯皮納冰川占地5703平方公里,規模龐大,氣勢磅礴。<div><br>▼阿拉斯加的迪納利山(6194米)是北美最高峰<br></div> <div><br></div> 阿拉斯加至今仍為蠻荒之地,172萬平方公里內只有0.09%的土地得到開發,甚至連首府朱諾(Juno)都沒通公路。第二大城市費爾班克斯(Fairbanks)往北至北冰洋沿岸的特大油田戴德霍斯(Deadhorse,死馬鎮)公路還是泥土路。在全州32個國家公園、國家森林、自然保護區中,只有4個國家公園通公路。阿拉斯加人煙稀少,全州人口僅73萬,僅占美國總人口的0.23%,人口密度僅0.42人/平方公里。<div><br>▼阿拉斯加最大的馬拉斯皮納冰川,占地5703平方公里<br></div> <div><br></div> 1741年6月,丹麥人維特斯?白令率先發現阿拉斯加,為紀念白令的功績,世人稱這片未命名的海域為“白令海”和“白令海峽”。四年后,俄國獵人在阿留申群島建立了穩固的狩獵基地,俄國的阿拉斯加殖民史就此發端。緊隨其后的是英國、西班牙和美國的探險家前來尋找新資源,但阿拉斯加嚴寒氣候使眾多殖民者望而卻步,真正留下來的只有耐寒的俄國人。1784年,俄國人在科迪亞克島(Kodiak)建立了第一個永久定居點,后來向東延伸到東南海岸的斯特卡(Sitka)。1799年,俄國在阿拉斯加開設美洲公司,至此整個阿拉斯加正式歸屬沙俄。不過俄國政府從未采取措施要把它變為國家領土,阿拉斯加一直是俄國的領地。這種所有權形式在18、19世紀是世界各國的常見現象,因此可以說當時的沙俄已經成為一個地跨歐亞美三洲的超級大帝國。 <div><br></div> 19世紀20年代歐洲戰爭爆發后,俄國疲于應戰,無暇旁顧,對阿拉斯加的控制力度大減,其他各國的捕鯨人和毛皮商紛紛來此搶奪俄國人的利益。1854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沙俄被英法聯軍擊敗,損失慘重。新登基的亞歷山大二世擔心阿拉斯加被英國奪走,便萌生了放棄阿拉斯加的賣地方案,既能售得地款充作軍費,還能借他人之手阻擋英國人對俄本土的威脅。但是買家并不好找,各國列強精英都對這片冰雪凍土不感興趣,沙俄花了好久物色不到下家。<br> 1861年美國爆發南北戰爭,西歐列強趁機支持南方奴隸主以肢解新生的美國,林肯總統向西歐的仇人沙皇俄國求助。沙俄也想報克里米亞戰爭一箭之仇,于是派出了艦隊遠道而來開進紐約港,為美國站臺。此時已經民窮財盡的沙俄財政吃緊,出售阿拉斯加又一次被提上了日程,買家鎖定為美國,而美國也只能選擇接盤阿拉斯加。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西華德(Seward)開出了一個令沙皇十分滿意的價格720萬美元。1867年10月18日美俄土地合約生效,星條旗第一次在阿拉斯加土地上升起。<br>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豪爽的一樁土地買賣,720萬美元買下了172萬平方公里土地,平均每英畝土地僅2美分,每平方公里僅4美元,比64年前從法國手中買下的路易斯安那還便宜了3美元/平方公里。然而,國務卿西華德被美國民眾罵得狗血淋頭,在嘲譏聲中度過了余生,阿拉斯加成為“西華德的冰箱”。接下來,阿拉斯加成了美國人悶聲發大財的寶地了。1867年以后的短短幾年里,阿拉斯加的毛皮貿易收入就還本了;1897年開始,阿拉斯加發現金礦引發了淘金熱;至1900年,阿拉斯加已建有50多家鮭魚罐頭廠,漁業一躍成為支柱產業;北冰洋沿岸發現了海量石油,成為美國大型的原油產地;阿拉斯加原生態的野性和極地風光的魅力成為世人向往的旅游勝地。1912年,聯邦政府設立阿拉斯加地區。1959年1月3日,阿拉斯加建州,正式成為美國第49州。<br>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七、美國奪取夏威夷群島1.7萬平方公里土地</font></h1><div><br></div> 夏威夷群島是大洋洲波利尼西亞群島中面積最大的一個二級群島,與美國本土相距3700公里,地理和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夏威夷群島由8個主要島嶼、124個小島以及眾多礁巖組成,總面積1.676萬平方公里。夏威夷州的州府設在第三大的歐胡島上的火奴魯魯(檀香山)。<br> 夏威夷的土著居民是波利尼西亞人,操南島語系的波利尼西亞語。據考古發現,早在1400多年前波利尼西亞人就已移此定居。夏威夷的原住民長期以來處于氏族部落社會,各個部落之間互相征伐,信仰一種叫“卡普教”的原始宗教。宗教在島民生活中占有極其崇高的地位,卡普教的祭司享有極大的權威。夏威夷獨特的文明長期與世隔絕,直到1778年1月18日,英國航海家詹姆斯?庫克船長率領兩艘帆船登上夏威夷群島,這是第一個發現夏威夷群島的歐洲人。緊接著歐洲殖民者們紛至沓來,帶來了新的宗教、經濟、科技和文化,原住民的社會形態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他們走出了原始社會,開始形成國家。1795年大酋長卡米哈米哈一世統一了夏威夷諸島,結束了各部紛爭的局面,建立了“夏威夷王國”,采用了與歐洲各國相仿的君主立憲體制。<br> <div><br></div> 夏威夷王國存世98年,歷八位國王。期間,夏威夷王國面臨一個難題,就是新的中央王朝和舊的卡普教宗教勢力之間的矛盾,即王權與教權的沖突。卡普教的祭司一直不滿國王的專權,伺機推翻王國。1819年10月8日,國王下令全國搗毀卡普教廟宇和神像,廢除卡普教教規,鎮壓了卡普教教主的反抗活動。傳統宗教勢力被搗毀之后,美國傳教士拿著圣經趁虛而入,辦學校,傳福音,開醫院,收人心,占領了夏威夷人的精神市場,在思想文化上幫助美國控制了夏威夷。 <div><br></div> 傳教士之后,接踵而來的是經濟入侵。最早歐洲商人在夏威夷進行毛皮貿易,之后發現夏威夷出產名貴的檀香木,就此大量采伐檀香,獲取巨額利潤。檀香資源匱乏之后,美國開始對夏威夷進行資本輸出,開辟種植園,廣泛種植甘蔗和煙草,返銷美國本土市場。此外,夏威夷政權也被美國人深刻滲透,美國人在夏威夷王國政府中擔任要職,甚至四個內閣部長中有三個是美國人。 <div><br></div> 1875年1月,卡拉卡瓦國王和美國簽訂《美夏互惠條約》,美國給夏威夷關稅最惠待遇,方便夏威夷向美國出口蔗糖,獲取經濟利益。條約還規定,夏威夷不準給其他國家最惠國待遇,不允許向其他國家提供使用港口和領土的特權。這標志著夏威夷成為美國獨享的勢力范圍。可是到了1889年,美國單方面推出《麥金利關稅法》,背信棄義地取消了給夏威夷蔗糖出口的優惠待遇,還給美國本土蔗糖給予補貼。這個法案導致了夏威夷蔗糖業的崩潰,夏威夷經濟遭受滅頂之災。為此夏威夷王國不得不與美國談判,被迫以租借珍珠港給美國換取夏威夷糖業的免稅。美國可以在珍珠港駐軍,夏威夷的主權喪失殆盡。<div><br>▼夏威夷州首府火奴魯魯(檀香山)城市建筑<br></div> <div><br></div> 1891年1月,卡拉卡瓦國王病死,他妹妹利里奧卡拉尼女王登基。1893年1月14日,女王宣布廢除給予美國人特權的“刺刀憲法”,于是美國軍艦水兵登陸歐胡島聲討女王,女王不得不宣布退位。夏威夷王國就此終結,取而代之的是美國人杜爾為總統的“夏威夷共和國”。1898年8月,美國完全吞并了夏威夷,建立美國的夏威夷地區,原先是一個獨立國家的夏威夷正式納入美國版圖。1959年8月21日,夏威夷建州,成為美國第50個州。<div><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END——</font></h1></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海县| 敖汉旗| 景德镇市| 富锦市| 仙游县| 灵武市| 樟树市| 巴林右旗| 金阳县| 赤峰市| 洛阳市| 长白| 黄浦区| 白山市| 石渠县| 疏勒县| 大同县| 敦煌市| 泰安市| 色达县| 丘北县| 新河县| 西丰县| 新沂市| 西乌珠穆沁旗| 丹阳市| 遂平县| 宁明县| 昌宁县| 施甸县| 九寨沟县| 新宁县| 澄迈县| 河南省| 洪雅县| 比如县| 阿勒泰市| 信宜市| 万全县| 布拖县| 唐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