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明代縣志中的邑厲壇,壇頭弄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同上</p> <p class="ql-block">從前,進北門(勝利門)入北大街,過北門吊橋左彎往西是游弄,有資料寫成尤弄。游弄因游山船浜而名。弄口有著名的美華樓菜館。奇特的是美華樓設在游弄口兩邊,進游弄必須穿過美華樓,左邊是店鋪吃面吃飯的地方,后面是廚師炒菜的地方,右邊是柜臺買現貨、結賬的地方,弄口是熱氣騰騰的大蒸籠,蒸的是小籠包子或饅頭,大師傅戴了高高的白帽子在一旁。小時候路過這里,常常被店里的饅頭香味、肉香味引得嘴饞,但只能畫餅充饑。我小時候,游弄已較冷寂,實際上這條小弄1930年還有著名的拱北樓面店,李永盈開;江進福的聚福園面店,孫頌范的杏花村菜館、邵阿本的邵長興菜館。1948年有吳耀宗的義興合記面店,丁琴之的萬益面店,朱順祖的朱順興菜館,王炳太的王恒記菜館?;孛耨R全生開設的馬成茂油面筋店,供素食用。</p><p class="ql-block">繞過美華樓后,沒多遠,是北水關。古時,運河水從北城門旁的北水關入,為城中直河(又稱弦河,即現中山路身底下),南行至南水關出。無錫四城門都有水關。水關由柵欄做成,如同水閘,能放水及緩沖水流,對于防汛起著重要作用。過美華樓,下石階,即是游弄。前行10多米,成三叉口,左拐往南去往游山船浜,直行往西有一豁口往壇頭弄。</p><p class="ql-block">從北大街走,經北吊橋邵根培開的東森陽鮮肉店、徐漢良開的美華樓及幾家門面后,左彎往西,也即與游弄并行同一方向即是壇頭弄。如果說游弄是小弄的話,那壇頭弄是大弄,長與寬超過游弄。笆斗弄與壇頭弄位于北大街的東、西兩側,是進入北門后的兩條大弄。北大街的繁華延伸到這兩條弄堂。北大街地價貴,開設大的綢布莊、藥房之類。兩側弄堂開設相對小一些的店鋪。</p><p class="ql-block">壇頭弄的命名與一禮俗法典有關。壇是古代祭祀天神、地祇之所,為臺型建筑,廟是祭祀人、鬼的場所。從明代開始,朝廷立《祭法》,設厲壇祭無祀鬼神,使“鬼有所歸,乃不為厲”,規定州、府名郡厲壇,縣為邑厲壇(建北郊),鄉為鄉厲壇。據明清縣志記載:邑厲壇在北門外天授鄉。縣志地圖顯示,此壇就在北門外附近,即壇頭弄處。按規定,每年農歷七月望(初一)、十月朔(十五),無錫、金匱兩縣令于前三日在城隍廟公示,懇請城隍發號施令,勾攝縣內的無祀鬼魂。到了這一天,供奉城隍神位于壇正中,陳羊三只、豬頭三只、米飯三石以及酒、帛等物于祭所,供鬼魂享用祭品,主祭、陪祭官按制行禮。此壇民間俗稱“鬼魂壇”,民國時已廢。1983年地名普查時,百姓已不知這舊俗,說是舊有墳壇,實自明代開始,這里已開始發展,附近的蓮蓉橋在萬歷時已有米市,除邑厲壇外,已無墳。</p><p class="ql-block">也許是與明代始的祭祀有關,壇頭弄是無錫桕燭業(又稱香燭業)的集中地,燭號頗多。據1948年《無錫工商大集》記載,壇頭弄1號是過逸卿主持的過日昌,5號是陸頌協的老乾昌,8號是 張鴻寶的老天生,13號是過逸卿主持的李萬生大房,17號是王景芳主持的林心如生三房。還有無門牌由過暢侯主持的過日生,長安橋堍由戚繼實主持的老日生,加上附近芋頭沿河馮季良的日升,共8家,占無錫24家的1/3。李萬生大房、三房燭號在1865年即有。</p><p class="ql-block">與香燭業有關,壇頭弄又是花爆業的集中地。1948年,全縣共13家,有6家在該弄,分別是朱壽奎的涌茂、陳祥麟的陳榮吉、許榮賡的許源茂、柯鈺芬的柯源吉、李漢森的李源豐森記、惠耀祥的惠聚源,以及附近橫街顧銘甫的顧榮聲。顧銘甫住橫街10號左右。涌茂開設于1892年。還有紙箔業,單水生的仁泰(2號),秦福均的恒源永(25號),王文潮的益和源(34號)。同時又有煙業、土煙業、煙兌業多家,有吳靜箴的大豐,孫定安的和豐(6號),俞壽昌的正泰(19號),周維均的廣新(48號),曹卓章的協和,馬德駿的德康,陸伯范的大昶,王錫霖的協昇昶,李倫照的萬記。</p><p class="ql-block">此外,在壇頭弄中段有王仲珊開的銅錫業王順興分號,總號在大市橋由王仲卿所開。程道 生的程聚興白鐵業設在笆斗弄,而據其孫、泰豐游泳隊程榮源所述,后移至壇頭弄。有沈榮輔主持的周余昌煤鐵業,顧崇禮的余昌祥煤商業。陳肇卿開的惠通典當(后關閉),朱再卿的源裕紙業。粉麩業有壇頭弄23號孫瑞源開設的仁源,48號包瑞春開設的和泰。南北貨業有顧植卿開設的源義,江其源在游弄開設的恒和。還有曹光華的德潤生西顏料店。</p><p class="ql-block">壇頭弄的服務業有不少。毛云珊的惠商旅社,顧金官泰康棧,黃琴芳的倫敦飯店(旅館)。有大觀園、和熙臺茶館,悅心茶館兼書場。浴室業有顏光照的天然、顧銘甫的溫泉。此浴室一直開到90年代壇頭弄拆遷才結束。浴室隔壁王家,戴眼鏡的是我五哥同學。熱水業有顏春富顏富記,蘆子明的蘆明記,以及北門吊橋下楊康寶的楊寶記。鐘表店有馬根福的廣裕。</p><p class="ql-block">壇頭弄在1898年開設清園茶社,無錫的維新人士吳稚暉、俞復等在這里聚會,鼓吹變法,史稱“清園黨人”,也為近代無錫最早的結社。有史料記載該茶館是在崇安寺的寺后門,但據《無錫工商大集》記載還是在壇頭弄,由馬全生所開。</p><p class="ql-block">王慎三,家傳王子柳,推拿針科,壇頭弄,58歲。1902年設診。王祖瑩,家傳王子柳,1929年設診,壇頭弄,25歲。王子柳,有資料記載他1921年與龔錫春一同發起籌建明醫堂,作為會所。1922年,由龔錫春繼承他的中醫學會會長。尚缺他生平資料。壇頭弄開過多家國藥業店。王志學在北大街設有大吉春號,在壇頭弄設有大吉春行。朱劍明設老同生。張有耀設福泰康。共4家。又有張大年藥材店。</p><p class="ql-block">以上可以看出,長188米的壇頭弄,商店竟是麟次櫛比,密密麻麻。主要以飲食、香燭、紙箔與花爆、煙業為主,形成了特色街,與笆斗弄店鋪不同。</p> <p class="ql-block">長安橋的壇頭弄口,左手往桃棗沿河,下右往游山船浜。沈均時提供照片</p> <p class="ql-block">小時候印象最深的是1960年困難時期,我大姑父陶繼春在家做豆腐漿,每天一早到壇頭弄口擺攤,母親讓我去拿做豆腐后過濾的渣,回家在鍋上烘烤后當面餅吃,以度饑荒。這豆腐渣可以派了大用場的。大姑父住在自治路,按理靠近大河池菜場,為何仍擺攤到壇頭弄,說明還是這里靠近市口,生意好。豆腐漿攤對面就是大同飯店,開了幾十年,從來沒有進去吃過。我的朋友、在作協任秘書長的管毓鵬,“文革”中,在醫院工作的其父母下放,二院要收回宿舍,他沒地方住,經朋友設法,住進游弄與壇頭弄轉角處一家王姓房屋,還有其他兩戶也擠進去,他占了一間十來平方的蝸居,生活間合用。當時這是一種普遍現象。結婚后還住了幾年,待他兒子出生后,每天老婆下班回來,鄰居王家的李家的兩個女孩亞萍和潔潔就立刻把他兒子接過去抱。鄰里感情難忘。離游弄在壇頭弄豁口不遠,有一悅心弄,因開設悅心書場而名。進去是老虎灶,即解放前顏春富開的顏富記,其長子顏明德是我四中學長,并與我插隊同在阜寧縣,他在新溝,因民兵爆破活動掩護別人而瞎了眼睛,回城后,因殘疾也沒好的工種可干,去世較早。有一弟顏明明,是我小學、中學隔壁班的,功課好,人也挺好,插隊回城后卻看不見他,他也不參加班里的聚會活動。他家兄弟姐妹有多人。壇頭弄顏光照的天然浴室不知與他家有否關系。在無錫,有的老虎灶兼開浴室。悅心弄較短,長46米,走出去通游山船浜。壇頭弄中段的溫泉浴室是這一帶人家喻戶曉的,我從小洗澡一直到這兒,下鄉回城還來洗。溫泉浴室對面是煤球店。我三哥高中畢業后,曾在這里做過。后“志愿”到東臺弶港農場,一干十幾年。煤球店在計劃供應時代,我常到這里購買,用一副合落,挑了百十來斤回家。壇頭弄再往西,北面與布行弄的交叉口有一洋氣的倫敦飯店,三層樓高,說是飯店,實是旅館。到我們小時候,已不營業,而是租住給人家。這一建筑表明,舊時,連弄堂里都造起了如此有氣派的飯店旅館,可見商業繁華之一斑。</p><p class="ql-block">過布行弄口再往西就是長安橋了,離長安橋不到,往南是游山船浜。壇頭弄東接北大街,西連長安橋,南面有游弄、悅心弄、游山船浜3個出口,共5個出 口。而游山船浜則也有游弄、悅心弄、壇頭弄、長安橋4個出口。</p><p class="ql-block">游山船浜的水南通北水關,過長安橋北通運河,在轉角處往西是護城河(西城河)。我在南尖門前游泳,往長安橋方向,必經游山船浜。所謂浜,其實是護城河的一河段,只不過這里河面稍寬,可停泊船只、木排、竹排。舊時,長安橋至所以成為班船碼頭,也就是靠游山船浜。清末,這里因停泊游船、燈船而命名。</p><p class="ql-block">無錫游船初為小型船只,專供地方紳士交際、酬酢之用,并不對外營業。清末,無錫開始有妓院,最盛時約60余家,以游山船浜一帶的最為有名、最為集中。為吸引狎客,這一帶的幾家大妓院置備燈船進行太湖游覽,船上有妓女和船菜。燈船又稱畫舫,裝飾華麗。后來,商業性游覽畫舫也相繼出現。為加以區別,有船妓者俗稱“葷燈船”,無船妓者俗稱“素燈船”。最興盛時,無錫有大小燈船20多艘,多停泊于游山船浜。</p><p class="ql-block">游山船浜一帶較有名的妓院(包括有畫舫)有王、楊、謝、蔣、馮、嚴6家,謝、蔣兩家最興。清同治年間,有士紳祝某在北尖與茅蓬沿河拐彎處建造3層的望湖樓。光緒年間,外地人嚴開龍夫婦租賃此樓開辦高檔妓院,名噪一時。30年代改為茶館。名妓謝文玉出于游山船浜,善彈唱,貌極美,有“花國總統”之稱。謝后在交際路妓院從業,由邑紳楊翰西出重金為其贖身,并在廣勤路長寧橋北面建一座小洋房,金屋藏嬌。謝在此吸上鴉片,抗日戰爭勝利后,為地處南禪寺的游民習藝所收留,成了一個女乞丐,1946年病死。</p><p class="ql-block">無錫各家燈船于1937年無錫淪陷前,沉藏河底??谷諔馉巹倮髲蜆I,但燈船一般用人力搖,速度慢,怕風,逐漸被游艇取代。游山船浜也逐漸冷落。至無錫解放,政府取締娼妓活動,游山船浜不再有妓院、燈船,原來的妓女改從他業。原來的班船都歸屬于工運橋的運輸公司,并逐漸淘汰。相比解放前而言,這里變得靜寂起來。70年代后逐漸填沒河浜筑成解放二路,后并入解放路。90年代大部分民居拆遷,在此建造華錦商廈等高樓。</p><p class="ql-block">記得小時候游山船浜的民居沿河而筑,呈半弧形,門前有一較緩的斜坡,河邊有洗涮用的碼頭。我五哥的寄娘家居此,寄娘有一兒子比我高一屆。如今,我五哥已去世,那寄娘家姓什么我也忘記了。物非人也非,一切繁華如煙云般消失……</p><p class="ql-block">2021年9月</p>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汇区|
泊头市|
博野县|
萍乡市|
共和县|
肃南|
麻江县|
来宾市|
疏勒县|
平利县|
宜城市|
崇礼县|
宝应县|
古浪县|
普陀区|
高尔夫|
龙川县|
平潭县|
阿图什市|
连平县|
前郭尔|
泸定县|
土默特右旗|
平阳县|
独山县|
宣恩县|
色达县|
乳山市|
壶关县|
荥经县|
金门县|
长白|
无棣县|
宣化县|
汝南县|
唐山市|
重庆市|
牡丹江市|
霸州市|
厦门市|
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