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序言</p> <p class="ql-block">一 概述</p><p class="ql-block"> 我叫杜夕國,是上個世紀公元一九五七年九月十日晚七點十分,農歷前八月十七出生的。那年閏八月,也就是兩個八月,一個前八月,一個后八月。我是前八月十七出生的,所以在我填寫各種資料表格時,就用前八月十七這個時候節點來完成。同時,在測八字的時候,更得用這個時間,否則就測錯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們六院,坐落在河北省元氏縣董堡村杜家街的東半部,占地約三十畝。杜家自明朝從山西省洪洞縣遷移過來之后,經過五百多年的發展,我的一世祖杜鶴飛生下六個兒子,分家另灶后,建立了六個相對獨立的家庭。而六家都得到上一輩的福蔭,過的都非常富裕,算得上是三里五鄉說起來都提得著的大門大戶,名副其實富裕人家,稱得上是別人口中的杜家六院。</span></p><p class="ql-block"> 我們杜家六院,經過二百多年的發展,經過了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時代更替和社會變遷,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涕的動人故事和人物傳聞,我們有責任把她記錄下來,傳承下去。以此激勵家族的后人,把我們的光榮傳統和家風家訓發揚光大,做的更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據獻瑞爺爺介紹,那時候我們六院不僅有共有的堂號“兩義號”當鋪,更有六個弟兄每家都置了一百多傾良田好地。并且花了一屋子銅錢蓋了六處祖屋祖院,所占面積之大,所建規格之高,在董堡這個元氏縣的第一大村,堪稱首屈一指。那真是寬房大屋,雕梁畫棟,青磚綠瓦,氣勢恢宏!比起山西的王家大院也毫不遜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為了往下的行文方便,也為了避免把輩分搞亂,我首先普及一下傳承體系知識,讓大家心里清楚清楚。據史書記載,傳承稱呼是這樣排列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從我往上排,自己,父親,爺爺(祖父),老爺爺(曾祖父),高祖父,太祖父,太高祖父,一世祖……N世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從我往下排,自己,兒子,孫子,曾孫,玄孫,曾玄孫,玄曾孫,一世孫.……N世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按照這個排序,杜清安就是我的太高祖父。太高祖父有六個兒子,就是說我有六個太祖父。六院傳承下來,形成現在的這么多六院傳人。我們六院的后人都是清安太高祖父的血脈親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清安祖的父親,杜鶴飛,我的一世祖。他老人家一個兒子即我們的清安祖。鶴飛祖k弟兄四人,在弟兄四人中排行老四。從大到小分別是:龍飛。雄飛。鵬飛。鶴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家現存一塊長150厘米,寬65厘米,厚約3厘米的牌匾,這塊牌匾既是祖輩的榮譽,又是歷史的見證,還是未來的傳承。匾額正中間上書“庸行濟美”四個楷書大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左側豎刻:</span>題補道特授正定府正堂 王為。右側豎刻:光緒十二年二月 榖旦 追獎孝行杜鶴飛暨子清安立。正上方一枚8厘米的方形官印。匾的左右兩側距上方12一14厘米處,各安有耳環一個,供主家懸掛時利用。我記事,這塊邊就在家中存放,我父親告訴我,文革時,紅衛兵造反時,敲掉了我們家房子上所有的滴水瓦扣,因為上面有福祿等吉祥字眼。這塊匾也被當作四舊給摘了下來。從此,這塊匾額被當作床板或誰家蓋房子上泥時的二層架。現在匾牌上的釵子印還清晰可見。此匾迄今135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百三十五年前,我六院的先祖不僅大興孝道,家庭和睦,崇尚教育,還積極為國家捐款捐物,抗擊外國入侵的敵人,而受到省級領導授匾表彰。下面我再解釋一下牌匾的含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庸行,是指平常在家里孝敬父母的行動和家庭合睦的美德;濟美,是說在前人美德的基礎上再次發揚光大。我的一世祖和太高祖因此而得到省級政府的表彰獎勵,父親做得好,兒子傳承了父親的美德和孝行,做的更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元氏縣志同治篇,有專文記載,非常貼切地解釋了牌匾的內容。</p> <p class="ql-block"> 縣志內容釋義,也就是如何解釋,我把這段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就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杜鶴飛,字仙客,董堡村人。小的時候家里很窮。他的母親五十歲的時候,他才十四歲,從小寄養于本村一個姓路的人家,在人家家里吃住。那時候一到冬天吃完晚飯,他就回到自己家里。姓路的人家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忠,一個叫孝。產生了疑問,就跟著他到了他家,看見他脫掉衣服鉆進被子,等了一會兒,他對母親說,被子熱了,您睡嗎?母親說睡。他就穿好衣服起來。每天晚上都是這樣。姓路的兒子把這事告訴了他們的父親。父親很看重鶴飛這個人。就吩咐他的兒子要好好善待鶴飛,并且要大力資助他。自此鶴飛家的家境漸漸的好了起來。后來他的兒子杜清安也很孝敬父母,由此家里子孫旺盛,像瓜藤一樣綿延悠長。這就是他美德和孝行的最好的回報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杜清安,字彥齋,鶴飛的兒子,國學生。性情非常敦厚實誠。侍奉父母的時候,既和顏悅色又細心照料。在父親年老體衰臥床不起的時候,父親的腿腳麻木冰涼,他就親自煎制藥湯,為父親暖腳。親自給父親按摩搓擦,每次一定等到父親熟睡以后才停下來,白日黑夜的不知疲倦。時間久了,父親的身體瘦的很了,雖然鋪著很厚的氈子和褥子,父親也覺得不舒服。清安就和父親鉆進一個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支撐著父親,使父親有了非身體而不暖和的感覺。而對于訓斥謾罵奴婢下人的家人,清安必教訓他的家人:“他們雖然出身低賤,但他們也是父母所生,有點小錯就呵斥謾罵,實在是有傷我們家忠厚的名聲。”他就是這樣對待所有人的,這是因為他深深的明白“敬親不敢慢人,愛親不敢侮人”</p><p class="ql-block">的道理。他的父親去世后,他按照最大的禮數處理了后事,得到宗族鄉親的好評,稱贊他是個大孝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這塊匾額,是我們家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件 能夠證明我們曾經擁有的一切。之后的一百三十余年來,我們的家族和全國人民一樣,經歷了從封建社會到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社會,以致于到了現在的社會主義社會。我們的族人也經歷了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我們的家族成員也有成員參加了這些戰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九五零年,抗美援朝戰爭,我的準伯伯就參加了入朝作戰,與參戰部隊一起,勇敢作戰,抗擊敵寇。</p> <p class="ql-block">二 平分時居住情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據獻瑞爺爺回憶,民國38年,平分時,我六院的居住情況是這樣的:</p><p class="ql-block"> 我們六院居住的杜家街的東半部,目前還有舞臺為標志。東起路家街,南從舞臺東南角沿路家街向北一直到小路家街的西頭,從小路家街的西頭往西,一直到鳳樓,瑞山他們這個巷子。在這里向南,一直到杜家街往東到青竹爺他們巷子口,從此向南到甲戌哥,二物件哥,小四哥家南邊的道,從此向東到舞臺東南角,這個不規則的長方形里,都是我六院的地方。另外還有克叔家的地方離我們的祖宅稍微有點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隊舞臺所占據的地方,是六院第四院的莊裹;緊挨著舞臺的西鄰,是六院第六院的莊裹,這個莊裹里分東西兩院,東院里是方書老爺爺,群書老爺爺,丙書老爺爺家,西院是考老一老老爺爺家;以上是杜家街的道南。道北從東說,第一戶是我七十爺爺家,往北是辰子爺爺,準伯伯家;再往北是申伯伯家;七十爺家的西鄰,是卯子爺爺家,北鄰是吉書老爺爺和慶書老爺爺家;卯子爺爺家的西鄰是我家,北鄰是我大老爺爺家,再往北是騾子爺家,再往北是庚申,小春,小晉老爺爺家。再往北到一個東西小道,由此向西至道,向南拐到杜家街,是六院的第二院的莊裹;從杜家街往西割兩戶路北,是青竹爺爺家。</p><p class="ql-block"> 居住在董堡村的人們都應該清楚,這是多么大的一個地方。這個莊園是我們的前輩努力奮斗得來的。使得我們六院有了足夠強大,足夠富裕的美好生活。那時期我們六院在十里八鄉也算是提念著的大戶人家。作為六院的后人,我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們的祖墳情況是這樣的:</p><p class="ql-block"> 據獻瑞爺爺講,咱們六院白佛寺這里的祖墳,是從原來十隊場的那塊地方拔來的,第一個墳頭是一世祖鶴飛。往下是太高祖清安,再往下六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平分時,成分劃分情況是這樣的。平分時,我們家中按人口計算,每人平均二十畝地及以上的,屬于地主富農成分,地富的劃分標準是,家里人有干活的,農忙時雇短工的,為富農成分,而自己家里沒人干活,雇了管家,雇長工也雇短工的,為地主成分。我們六院地主,富農成分比較多。下文有詳細記載。</p><p class="ql-block">文革對我家族的沖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次人口普查的情況是這樣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有幸看到了咱們村平分時的原始資料,顯示時間是民國38年9月20日。民國38年是1949年。這就對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始用公歷紀年法了。以下是我們六院平分后的房屋院落和土地分配的詳細記載。</p> <p class="ql-block">分地以后,就要繳納皇糧國稅。下面就是繳納國稅的登記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從1951年到1958年,在七年的時間里,我們六院和全國人民一樣,經歷了從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到人民公社的過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據獻瑞爺爺講,初級社不允許地主富農參加,1956年成立高級社的時候,才吸收地富參加進來的。1958年由高級社轉化為人民公社。</p><p class="ql-block"> 人民公社時,成立的食堂,接生院等,我們社的接生院就設在我家南屋的西頭,我1957年8月就出生在這里。接生員是狗皮老姥姥。</p><p class="ql-block"> </p> <p>一九六四年進行了全國第二次人口普查,時間截止在1964年的6月30日24時。咱們六院家住董堡村的成員情況如下。</p> <p>1979年3月,根據中央的文件精神,對地主富農進行了摘帽活動,我們六院的改變成分情況,有以下登記表佐證。</p> <p class="ql-block">二 杜氏圖騰</p> <p class="ql-block">三 杜氏家訓</p><p class="ql-block">孝悌為先 耕讀為本 </p><p class="ql-block">宗族宜睦 綱常宜正</p><p class="ql-block">酒色勿貪 崇正黜邪 </p><p class="ql-block">賭博宜禁 安分守法</p><p class="ql-block">勞動為生 早完賦稅</p> <p class="ql-block">四 人脈傳承</p><p class="ql-block">我的生辰八字為:丁酉,己酉,乙酉,丙戌。</p><p class="ql-block">出生地的具體方位</p><p class="ql-block">六院的概況</p><p class="ql-block">解放初期分房居住情況</p><p class="ql-block">墳地的分移情況。</p><p class="ql-block">人口身份變化情況</p><p class="ql-block">我出生在華北平原的中南部地區的河北省元氏縣董堡村。我們村,北距北京297公里,距省會石家莊29公里。南離元氏縣城7公里。村西到國家大動脈京廣鐵路和107國道2公里,村東至京港澳高速公路直線距離3公里。</p><p class="ql-block">我們村歷來有七大姓八道街的傳承。村子里從東到西村落有致的排列著靳家街,楊家街,高家街,大、小路家街,杜家街,曹家街,劉家街。除七大姓外,還有20多個姓氏比較少的人家。全村現有2000多戶人家,將近7000來人。我們杜姓人家絕大部分集中在杜家街。而我六院的祖院就在我的家,處在杜家街也是全村的最中央,我們家的出水從院里出來,往東西兩面分流。我們家,我,我父親,我爺爺始終站在杜家六院的第一股枝,因此一直居住祖房祖院。后下面有詳細敘述。我們六院現有居住在本村和能夠聯系到的大小男丁(截至……)有 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五 人物篇</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續,歡迎六院所有家人,提供資料和照片。目前家里所有人的照片。</p>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湖州市|
镇赉县|
察隅县|
合江县|
嘉峪关市|
共和县|
康保县|
会东县|
彭水|
金湖县|
合山市|
兴海县|
石屏县|
息烽县|
凤城市|
泗阳县|
凉山|
武功县|
曲松县|
永靖县|
尖扎县|
蓬溪县|
华坪县|
澄江县|
法库县|
博野县|
栾城县|
门源|
万州区|
江津市|
文成县|
柳河县|
平陆县|
都兰县|
友谊县|
泊头市|
那曲县|
玉林市|
资溪县|
溧水县|
乌鲁木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