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font color="#9b9b9b">▲ 紅軍足跡與自駕路線圖(可點擊放大)</font></h5> <h5>出行日期:11月4日(第40天)<br>自駕路線:三岔—河連灣—東老爺山<br>行車里程:約210公里<br></h5> ————————<div><br></div><div> 中央紅軍主力(陜甘支隊)從三岔鎮再次進入甘肅后,斜穿隴東向陜北挺進。這是紅軍到達吳起前的最后一段路。<br> 這段路,紅軍徒步走了8天,我們開車帶尋訪走了2天。<br></div><div><br></div><h1> <b>三岔?與陜甘紅軍接頭</b></h1> 三岔鎮,今隸屬鎮原縣,因有三條河流(蒲河、康河、白家川)在此相匯,故名。當年,這里是中央紅軍再入甘肅的第一站,也是與陜北紅軍最早接頭的地方。 1935年10月10日,中央紅軍主力進駐三岔。在這里,巧遇劉志丹秘密派出的五位接應人員。雙方接上頭后,毛澤東閱讀了劉志丹的信,高興地說:“可到家了!”這時,坡上坡下有很多臨時休息的部隊,毛澤東走到他們中間,大聲宣布:“同志們!我們就要到達陜北蘇區了!劉志丹同志派人來接我們了!”紅軍指戰員叫著、跳著,一片歡騰。<br> 第二天,由接應人員引路,中央紅軍分左右兩翼,向北挺進。<br> <h5>▲ 鎮中心廣場的“三羊開泰”雕塑。三岔除了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外,畜牧業以養羊為主。這一雕塑,既反映了養羊這一特色,又詮釋了“三岔”的地名。</h5> 8個月后,恢復番號的紅一方面軍西征部隊再次來到三岔,建立了三岔區蘇維埃政府,同時建立秘密區黨委;1936年至1937年,陜甘寧獨立師曾在此駐扎。 現在的三岔鎮,建有“紅軍長征三岔紀念園”。紀念園剛修葺過,電動柵欄門是鎖著的,好在不足一人高,我們便翻越進去了。拾級而上是紀念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尊漢白玉的毛澤東雕塑,后面有一座天主教堂,是毛澤東路居舊址。旁邊有一排窯洞,據說是周恩來、彭德懷等人的住所遺址,但沒有找到文字說明。 <h5>▲ 三岔天主教堂,毛澤東長征路居舊址。</h5> <h5>▲ 長征紀念園里的毛澤東塑像</h5> 三岔的中學、小學和鎮政府,以及大部分商鋪、飯店,集中在一條主街上。當年,第1縱隊及縱隊首長林彪、聶榮臻等,都在此宿營。第2、第3縱隊及李富春、葉劍英、鄧發等,則住在距三岔街三四里的崗坡土窯里。 主街的路正在修,挖溝埋管,雨后的地面坑坑洼洼,盡是爛泥,開車和步行都很不方便。不過細想,修路也是發展,是進步,用不了多久,一個嶄新的三岔就會呈現在人們面前。<div><br></div><h1> <b>隴上行?塞下秋來風景異</b></h1> 出三岔不久就是環縣。紅軍長征時幾乎縱貫全境,7天走了500里。 環縣地處隴東,即甘肅東邊突兀而起、嵌入寧夏和陜西之間的那一塊。其地形地貌,是我們行走黃土高原幾天來最壯觀的。依然是溝壑縱橫,但梁峁更大,河谷更寬,視野也更加開闊。遠處有層層疊疊的梯田,近處常見被廢棄的窯洞。 <h5>▲ 隴上行——甘肅環縣的地形地貌</h5> <h5>▲ 路邊被廢棄的窯洞</h5> 深秋季節,作一次隴上行,心中滿滿的都是詩,就是不會寫。錄一首唐朝詩人王涯的《隴上行》,聊補遺憾: 負羽到邊州,鳴笳度隴頭。<br> 云黃知塞近,草白見邊秋。<div><br></div><div> 往事越千年。宋夏戰爭爆發時,這里是邊塞前線,金戈鐵馬,狼煙四起。領兵的范仲淹濁酒一杯,寫下千古絕唱《漁家傲?秋思》:</div> 塞下秋來風景異,<br> 衡陽雁去無留意。<br> 四面邊聲連角起,<br> 千嶂里,<br> 長煙落日孤城閉。<br> ……<div><br></div><div> 80多年前,已征戰萬里、疲憊不堪的中央紅軍,也從這里走過,一路向北,尋找新的家。<br><div><br></div><h1> <b>河連灣?那個神奇的小山村</b></h1></div> 河連灣村,緊鄰環縣洪德鄉。從三岔鎮到這兒155公里,我們跑了4個小時。這是個有故事的山村:<br> ——1935年10月中旬,中央紅軍一部進至河連灣時,遭遇馬鴻逵部一個營的阻擊。英雄連長毛振華身先士卒,爬上土圍子進行爆破,不幸中彈犧牲。毛振華是突破烏江、攻克臘子口的功臣,全軍聞名。他犧牲時,離中央紅軍到達陜北吳起鎮僅剩下5天時間!后來,楊成武在《憶長征》中專辟“英雄捐軀河連灣”一節,痛悼這位忠勇的部下。 ——1936年6月,紅一方面軍西征部隊解放環縣,使其成為陜甘寧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同年7月至1937年9月,中共陜甘寧省委(書記李富春)、省蘇維埃政府(主席馬錫五)遷至河連灣,下轄環縣、華池、定邊等18個縣。習仲勛為環縣第一任縣委書記。<br> <h5>▲ 河連灣村口</h5> <h5>▲ 陜甘寧省委、省政府駐地舊址</h5> <h5>▲ 圖左:中共陜甘寧省委書記李富春。建國后,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圖右:陜甘寧省政府主席馬錫五。建國后,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近年熱播的電視劇《蒼天》,反映的就是馬錫五在陜甘寧邊區的工作;與他經歷相關的還有著名評劇《劉巧兒》。</h5> ——1936年11月,紅軍長征的最后一仗——山城堡戰役發生時,紅軍前敵指揮部也設在河連灣,與陜甘寧省委、省政府在一個院子里辦公。 <h5>▲ 山城堡戰役指揮部舊址。整個遺址剛修葺過,屋內陳設還沒有擺放到位。</h5>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曾三次到河連灣,一次是專程,兩次是順訪。他把在這里的所見所聞記入了《西行漫記》中,并稱河連灣為“那個神奇的小山村”。其中一次,斯諾寫道:“我從寧夏再度南下甘肅,四五天后,回到了河連灣,在那里又見到了蔡暢和他的丈夫李富春,同他們共進了一頓法式西餐。” 現在的河連灣,僅存一處紅軍遺址,即陜甘寧省委、省政府舊址,位于穿村而過的國道211旁。管理這處舊址的是一位教師模樣的中年男子,儒雅有禮。他喜歡寫作,尤其是寫詩,正在謀求出版。 <h5>▲ 陜甘寧省委、省政府舊址紀念碑。碑文由肖勁光大將(時任陜甘寧省委軍事部部長)題寫。</h5> 有資料顯示,毛澤東曾在河連灣村的杏兒浦宿營,但未查到遺址保存的信息。 河連灣,是重走長征路上最令人遺憾的地方之一,故事很多,遺存太少。這可能與緊靠公路有關,交通太方便了,變化快,老房子留不下來!<div><br></div><h1> <b>東老爺山?紅軍長征途經地</b></h1> 東老爺山又稱興隆山,海拔1774米,位于環縣東北部的陜甘寧三省交界處,素有“雞鳴聽三省”的美譽,是聞名遐邇的道教名山。 從河連灣到東老爺山約48公里。公路建在地勢較高的梁峁上,彎道較多,沿途有刪繁就簡的秋林,還有不停磕頭的采油機。這一帶的“磕頭機”隸屬中石油長慶油田——中國第一大油氣田,也是新興的巖頁油產區之一。 <h5>▲ 路邊的秋林</h5> <h5>▲ 位于路邊的長慶油田環江作業區。在陜甘交界一帶,這樣的采油機隨處可見,我們第一次近距離觀看并拍照。</h5> 1935年10月15日,中央紅軍(陜甘支隊)右路第2縱隊(原紅3軍)、第3縱隊(原軍委縱隊)經河連灣抵達東老爺山宿營。本地介紹文字說,毛澤東、彭德懷、葉劍英、李富春等住在禪堂內的三間土箍窖里,紅軍戰士們則住滿廟堂內外。<div> 另有資料顯示,毛澤東當時隨左路第1縱隊(原紅1軍)行軍,并沒有經過這里。<br></div> 此地靠近南梁革命根據地,當地百姓和道士對紅軍早有所聞或接觸,所以盛情歡迎,并主動讓出山上唯一的水窖(水井)供紅軍飲用。 <h5>▲ 東老爺山(興隆山)上的古建筑群</h5> 現在,東老爺山景區(興隆山古建筑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有元、明、清三朝古建筑15座。還有紅軍長征紀念碑、曙光壇(紀念館)、毛澤東塑像、毛澤東詩碑林、紅軍井等,是環縣紅軍長征主要紀念地。<br> 在景區大門處,巧遇來此檢查工作的環縣領導,聊了一會兒。他們說,紅軍住過的房子早就不在了,長征紀念地集中在魁星峁(東老爺山的三大景區之一)。這使我們可以直奔主題,少走了彎路。<br> <h5>▲ 曙光壇(長征紀念館)及毛澤東塑像</h5> <h5>▲ 曙光壇前的《沁園春?雪》碑林,集中了沈鵬、李鐸等213位當代書法家作品,題刻在373塊石碑之上,很震撼,是一處獨特的人文景觀。</h5> <h5>▲ 紅軍長征紀念碑</h5> <h5>▲ 東老爺山的自然風光</h5> 總體上說,東老爺山是很不錯的,風光好,古建筑多,比大部分“宗教名山”更值得一游,何況還是紅軍長征來過的地方。主要是偏僻,所以游客少。<div> 不過,你要是從西安前往銀川的話,我說的是自駕游,必經環縣,可以來此看一看,然后穿越溝谷縱橫的山城堡戰場遺址,飽覽黃土高原的雄奇風光。</div><div><br></div><div>————————</div> <h5><b>【友情提示】</b>到東老爺山之前,按照路線順序,我們實際先去了山城堡戰役遺址。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后,在這里打了一個大勝仗。為照應歷史發展順序,此內容將放在最后一篇《三軍會師與最后一仗》里介紹。</h5><div><br></div><div>————————</div><div><br></div><div><font color="#39b54a">《自駕長征路》已發部分篇目:</font><br></div> <h5><a href="http://www.xsjgww.com/3sirowci?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73)東進彭陽 ? 跨過第一道長城</a></h5> <h5><a href="http://www.xsjgww.com/3sej8qh4?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72)天高云淡 ? 紅軍翻越六盤山</a></h5> <h5><a href="http://www.xsjgww.com/3rwbcolg?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67)岷山腳下 ? 毛澤東創作長征詩</a></h5> <h5><a href="http://www.xsjgww.com/3rhpjxbj?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62)松潘草地 ? 變身美麗大草原</a></h5> <h5><a href="http://www.xsjgww.com/3r68jdkm?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58) 二過雪山 ? 夜宿卓克基</a></h5> <h5><a href="http://www.xsjgww.com/3qnwjp2v?share_depth=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51)大渡河畔 ? 從安順場到瀘定橋</a></h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阡县|
沧州市|
鹤岗市|
尼勒克县|
宁国市|
马龙县|
突泉县|
镇坪县|
于都县|
崇信县|
广西|
商河县|
舟曲县|
铜陵市|
江山市|
常宁市|
习水县|
通化县|
万州区|
望江县|
讷河市|
庄浪县|
阿鲁科尔沁旗|
石楼县|
绥宁县|
遂平县|
祁门县|
集安市|
顺昌县|
通江县|
临泽县|
东丽区|
明水县|
辽宁省|
盈江县|
赞皇县|
芷江|
黎平县|
白朗县|
揭东县|
彭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