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磨山村俯瞰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舞動磨山</h3> 磨山位于孝感市孝昌縣最北邊的王店鎮磨山村,以產石磨而聞名。李承陽在詞中寫到:王店磨山出世比昆侖,鎮守澴川北大門。歷史輝煌成過往, 聞雞起舞躍雄鯤. 磨山攬勝千年勝跡我巡游, 笑傲群峰五岳羞. 坐視中原如虎踞, 突圍躍馬競風流。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御風而行 </h3> 王店磨山美麗鄉村是一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田園故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h3> 磨山原名“摞山”,海拔160余米,傳說是仙人“趕南山塞北海”而成。不知哪朝哪代,何年何月,也不知哪位聰明的石匠,突然靈光乍現,將摞山石打造成石磨,用來磨面、磨豆腐和磨米。磨出的面粉白細,磨出的豆腐白嫩,磨出的大米晶瑩。自此,摞山石磨,盛名遠傳,暢銷大江南北,而“摞”與“磨”讀音相近,“摞山”又得名“磨山”,沿襲至今。 磨山村位于孝昌縣王店鎮東部,大別山南麓,北近大悟縣、廣水市,東臨梔子港,西依澴河水,107國道和京廣鐵路貫穿南北,因山故名。便捷的交通、旖旎的自然風光為磨山村提供了優良的發展條件。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態王店,敦厚人文</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店磨山,每天不一樣!</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天油菜花 VS 秋天醉美稻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村一落皆是景,美麗鄉村入畫來!</div> 2016年磨山村被第二屆鄉賢論壇評為湖北省“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美麗鄉村”。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匠人廣場”上的魯班石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磨山村 2015年該村被評為“省級綠色示范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原突圍磨山紀念館</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處村莊,一種情懷,</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源于過往,始于內心,</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泥墻、青瓦、老樹、村莊,</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質樸的鄉村和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可見的溫暖和熱情,</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加上美美的創意,</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熟悉的家鄉味道滲透到每個角落,</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總會讓人心潮澎湃!</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農耕博物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匠人匠心 工匠精神</h3> “磨山老石人(實)人”,這句記載在《孝昌縣志》的俗語,彰顯的不僅僅是磨山人淳樸厚道的特性,更顯磨山石匠們的工匠精神。也許將來,來磨山村的游客,吸引他們的,不僅僅是秀美的自然風光,還有浸潤在時光里熠熠生輝的石藝。 樊月東是王店鎮磨山村村民,歷代居樊家塆。他農忙時種地,閑時上磨山打石頭,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石匠。名氣之大不是吹的,其石藝作品屢屢被專家收藏,還被縣工會評為“十大工匠”之一。樊月東個子不高,身材看似瘦弱,出生于1965年冬月的他,許是身體不好,抑或跟石匠職業病有關,兩鬢早已飛霜,看起來比同齡人蒼老許多。這位其貌不揚,手藝驚人的石匠,給人一種實誠感。 磨山上有三大寶,即石材、金銀花和蜈蚣,石材居其首。據地質部門監測,磨山的石材蘊藏豐富,質地屬黃砂巖,石質堅硬,花紋秀雅,且耐酸堿,是上等的建筑材料。因此,千百年來,磨山周圍的村民開掘石材建房子,還用來鑿生活和生產器具。 早年的石器,多為日常生活所用,石槽、石磙等制作更多的是看獲取石材的大小,并沒有固定的尺寸,工序復雜的當屬石磨了。石磨分磨盤和磨坨兩扇,有相對固定的尺寸,大的下盤2.4尺,上砣1尺8寸,通過套牲口拉動碾磨糧食,一般用手推動的家用石磨下盤1.1尺,上砣7寸,或者下盤1尺,上砣6寸。現在,石磨越做越小,越來越精致。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匠樊月東的雕刻人生</h3> 如其說磨山是王店鎮人民的魂,不如說磨山是石匠們賴以生存的根。愛人的老家離磨山不遠,曾聽長輩們說過,在上世紀大集體時代,凡塆間平日有大塊子肉吃的,多是家人在磨山上打石頭(做石匠)。那時,我對石匠手藝限于“致富”之感。今春,在磨山村村史館,我參觀其陳設的石品,認識了石匠樊月東,對石匠這門古手藝,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知。 鑿石磨的工具甚是簡單,有鏨子、硬軸筋、扁鏨、多用錘、砍子、敲錘和勾子,每件工具有其獨特的用途,它們就像一個團隊,缺一不可。例如,鏨子用來整石胚;硬軸筋用于鋪齒和起線;扁鏨則用于平整和拋光;勾子是用鐵絲自制的,相當于圓規的功能。<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精雕細琢</h3> 孝昌縣磨山石作技藝是是一項優秀的民間傳統藝術,一代代石匠藝人,在滿足人們生活需求的同時,將雕刻與繪畫有機結合,用自己嫻熟的技藝,將一塊塊頑石、剝落出一件件石磨、石槽、門楣、石像等。手工時代,磨山石器的普及率極高,孝昌縣王店鎮及周邊地區到處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從磨山腳下經過的京廣鐵路,更是一度讓磨山石作的產品行銷全國。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果說“非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民間文化歷史的“活化石”</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么“非遺”傳承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就是歲月長河中的“提燈人”</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了他們的堅守</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傳統文化才得以傳承與發揚下去</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薪水相傳</h3> 樊月東的工匠精神,就是磨山人的真實寫照,祖輩留下的石藝,他通過自己的堅守和精雕細琢,不斷改善。這種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就是磨山“老石人”的工匠精神。 喜歡舊物舊景舊模樣,<br>還有那些折舊的時光,<br>似乎越陳舊越意韻深長,<br>越想親近碰撞。<br>正如江南的雨巷,<br>縈繞著丁香花般的幽香,<br>徘徊著執傘姑娘淡淡的憂傷。<br>總想回到往時,<br>路過忍不住彷徨,<br>你是我詩里的驚鴻,<br>已散發了那么多年的芬芳。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記住鄉愁 百看不厭的石頭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時空穿越</h3> 在磨山南麓有一石洞,名為春水塘。磨山之石是做石磨的上等材料,石匠們在此成年累月地琢石磨,就琢出了一個寬十余丈,約五百米深的石洞,此洞長年積水。1962年天旱,兩臺6-8馬力抽水機,架長管抽了兩個多月,沒有抽干。現在春水塘的水質清澈,青松倒影,美景宜人。<br>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古人講究山靈水秀,山是水的床,水是山的魂,有山才能靈,有水才有秀。磨山不僅有山,更有水,磨山匠人一代一代在山上取石,一層一層挖掘,不知不覺挖通了地下河床,挖通了海底龍宮,一汪汪的泉水噴出,久而久之形成一塘清泉,那地方深不見底,里面的水冬暖夏涼,聰明的磨山人,取了極為好聽的名字“春水塘”。<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龍藏春水塘,鳳出仙姑洞</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水玉塘蕩碧波</div> 自從有了春水塘,塘里的水從沒有干過,也沒有人知道春水塘到底有多深。春水塘其實水面不大,卻風光迤邐,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清水粼粼,如絲綢般滑過,魚兒水中游,水映青山,白云留影,春來秋至,引無數游客來此拍照留念。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在畫中游</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光陰的故事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磨,不僅是農具,更是文化符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h3> <p class="ql-block"> 王店磨山一年四季365天皆有景,雙休周末遠離城市的囂喧,約三五好友爬山登頂,春天可拍油菜花,夏天可拍日出、朝霞與夕陽紅,秋天可拍豐收的稻田與紅葉,冬天可拍冰雪磨山,一切都等待你的慧眼去發現與挖掘,更值得你來游玩與探訪。</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御風而行,磨山登頂</h3> 磨山登頂有3條上山的路,一條路山脈中部,體力不好的可以直接開車上山,一條路北山路口可以徒步上山,出點養生微汗就可以到達山頂了,還有一條路從中原突圍第一槍“磨山賦”上山。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相約磨山 我在王店磨山等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愛攝影”攝影創作團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應城攝協采風團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石藝裝飾下充滿文藝氣息的磨山村</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磨山 石藝文化的底蘊</p><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十二生肖 石藝文化</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湖北孝昌的王店,小小的一個鄉鎮,素以磨山出名,磨山不高,名氣不小,雖沒有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偉,但也是華中重鎮,歷來兵家必爭之地。抗戰時期戰績赫赫的“中原突圍”,沖過平漢鐵路,打破國民黨封鎖的第一槍,就是在王店磨山打響的。<br></h3> 以“石”為媒,共繪美麗鄉村新藍圖,王店鎮將加快推進磨山村景點復原建設,不斷完善服務功能,全力做好“旅游+”文章,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現實樣本。我縣已將“磨山石作”列為縣級非遺保護項目,磨山村的歷史人文重新煥發出異樣光彩,讓我們一起期待磨山村的美好明天。 時間:2018年至2021年9月<br>地點:湖北省孝昌縣王店磨山村<br>人物專訪:鑿石工匠樊月東<br>器材:佳能6D 鏡頭24-70 24—105 70—200<br>文字:王瑛、陳耀春、煮茶聽雪、部分來源于網絡 <br>攝影:“愛攝影”攝影創作團隊,煮茶聽雪<br>編輯:煮茶聽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满洲里市|
乌海市|
册亨县|
甘孜|
渑池县|
安康市|
逊克县|
清镇市|
皋兰县|
米泉市|
星座|
石景山区|
绥中县|
金湖县|
元江|
兰坪|
吐鲁番市|
旅游|
嘉鱼县|
全南县|
扬中市|
五大连池市|
惠来县|
利川市|
漳州市|
泰宁县|
依兰县|
花莲县|
普安县|
怀宁县|
长海县|
安西县|
宜城市|
黑山县|
安顺市|
黔西县|
鸡西市|
康定县|
绥中县|
眉山市|
厦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