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中午12點,我們離開畹町鎮沿G320國道前往瑞麗姐告國門,全程約30公里。 大約半個小時左右,進入瑞麗市區的瑞麗大道,遠處為姐勒大金塔旁邊正在建造的姐告佛寺的尖塔式屋頂。 瑞麗大道和瑞宏路交叉路口上刻有“瑞麗”字樣的石碑。 12點40分,我們順利通過位于人民路上的瑞麗口岸聯檢中心。 通過聯檢中心之后,大約400米左右有一座姐告大橋收費站。 現在收費站已經不再收費,只留下一座牌樓。 穿過收費站,前方就是橫跨瑞麗江上的姐告大橋。 過姐告大橋沿國門大道直行大約1.5公里,終點就是瑞麗姐告國門的所在地。 我們在國門廣場南側把車停好,下車步行去國門廣場游覽并拍照留念。 姐告系傣語舊城的意思,是云南省最大的邊貿口岸,云南50%左右的邊貿物資從這里進出,也是云南省瑞麗市的新經濟開發區所在地。<div> 姐告位于瑞麗市南面4公里處,面積1.92平方公里,是320國道的終點,有"天涯地角"之稱。它的對面是緬甸的木姐市。</div> 姐告國門屬于瑞麗口岸4條通道之一的綜合通道,位于云南省德宏州瑞麗姐告邊境貿易區國門大道最東端,占地面積4700多平方米,其中:國門建筑物占地6230平方米,國門廣場占地4105平方米。 國門主體建筑物為四層框架結構,建筑面積1688.27平方米;國門高度34.48米,其中建筑高度24.68米,避雷針高9.8米。 廣場上有一些頭戴緬甸斗笠的看似從緬甸過來的人在兜售緬甸紙幣等。 國門廣場上的游客不算很多,三三兩兩地在拍照留念。 我們也分別在國門前留下到此一游的身影。 瑞麗口岸目前是中緬邊境口岸中人員、車輛、貨物流量最大的口岸,其東、南與緬甸棒賽、木姐、南坎三個城市相毗鄰,東有我市畹町經濟開發區國家一級口岸,西有章風二類口岸。 姐告是起于上海320國道的終點,是昆瑞公路與緬甸的"史迪威"公路相接點,是云南省實施國際大通道戰略的試驗區和示范區,是祖國大西南沿邊開放的主要城市,是通往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門戶。 近年來瑞麗口岸邊民互市貿易,邊境小額貿易、一般貿易有了長足的發展,出口商品達2000多種,進口200多種。不少中國商品通過緬甸轉口到孟加拉國、泰國、新加坡、印度和中東國家,國外各種商品也源源不斷通過瑞麗口岸進入我國內地。 站在口岸國門前,可以看到緬甸木姐一側的大樓。 在國門北側的姐告路與環姐路交匯處有“天涯地角”的紀念碑。(照片系百度下載) 國門廣場的南側是瑞麗口岸游客服務中心、瑞麗中免免稅商店、緬瑪珠寶等單位的大樓。 圖為瑞麗中免免稅店的大門。該店的免稅商品經營面積1500平米,經營的免稅品牌很多,包括煙、酒、香水、化妝品、箱包、食品、保健品、小家電等20多個品類,超6100種商品。 這是免稅店內的酒水。 免稅店內的化妝品。 免稅店的櫥窗設計。 中免免稅店的隔壁是緬瑪珠寶商場,這里是瑞麗市的一個銷售珠寶的品牌店。 店內的珠寶、翡翠、木雕等琳瑯滿目,價格當然也不菲。 緬瑪珠寶大門左側有一塊“320國道終點”的牌子。 吸引游客來此拍照留念。 大門的右側是“上海、滇緬、史迪威三龍匯瑞”的牌子,告訴我們瑞麗畹町在抗日戰爭時期曾經是滇緬公路和史迪威公路的交匯點。 中免免稅店和緬瑪珠寶門前人行道上的景色。<br> 緬瑪珠寶的西側馬路對面的大樓里有國門珠寶城、東盟十國國際城和澳洲商城等大型商城。。 緬瑪珠寶和國門珠寶之間的馬路邊有許多銷售小商品的攤販。 這里擺賣的小商品很多,包括木雕制品、翡翠玉石、各種項鏈、手鐲等。 當然還有不少旅游紀念品。 可愛的小豬木雕。 站在國門廣場向西望去,筆直的國門大道直通瑞麗江上的姐告大橋。<div> 國門大道兩側屬于瑞麗新經濟開發區的姐告邊境貿易區。</div> 我們于1點40分結束瑞麗姐告國門景點的游覽,沿國門大道經瑞麗口岸聯檢中心前往姐勒大金塔景點游覽。 下午2點10分到達姐勒大金塔門口。 姐勒大金塔的門票僅收5元,相當便宜。 在大門右側有一座當時尚未完工的寺廟建筑,據查后來取名為姐告佛寺。 大門右側有一座四方形碑,刻有姐勒金塔的簡介。 姐勒金塔,傣語稱"廣母賀卯",意為勐卯壩頭塔,因座落姐勒寨而得名,佛名為瑞敏汶金塔,始建于清代,1980年,在該塔遺址出土一銀片,上有傣文記載:“于佛歷2300年,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勐卯吐司桁約法執政時首次修塔,后因地震和戰亂塔毀。1803、1853、1854、1860、1890、1893年多次重建和維修?!拔母铩逼陂g(1966)塔文被炸毀。該塔為1981年在原址上重建,磚石鋼混結構,外貼瓷磚,建筑面積為706.5平方米,塔基直徑為30米,塔群布局為里外三層,中央立主塔,主塔高30米(不包括塔帽)。該塔系國內上座部佛教佛塔中最具規模者,塔的體量、高度均是國內上座部佛塔之首。是東南亞五大佛塔之一,享有很高的知名度。1989年4月被瑞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瑞麗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7月又被德宏州人民政府公布為德宏州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我們買票后從大門進入景區。 <div> 迎面就是金碧輝煌的姐勒大金塔。傣家人叫它"廣母賀卯",廣母(即塔),意為"瑞麗城首之塔",又叫它"金獅塔"、“金熊塔”。<br> 據傳此塔是在2500年前,勐卯國國王召武定執政時建造的,是瑞麗最古老的佛教建筑。<br> 很久以前,每當月明星疏之夜,在金塔地基處就發出光芒,極為奇麗,令世人大為驚恐。掘開一看,方知是佛祖遺留的舍利,于是眾佛教徒集資在掘出遺骨的地方建造一塔,旁建一寺,以示祀意。<br> 自此,姐勒金塔天天香火不斷。勐卯土司也在金塔做一年一度的佛事,并代代相傳。<br></div><div><br></div> 另據傣文史書《迷喊》(《金熊史》或《姐勒塔史》)記載:"在速塔共瑪臘王子統治時期的一天夜間,王子發現姐勒山丘發光,翌日派人查找,發現有熊、麻雀、野鴨、牛、人等七種骨頭,據說釋迦牟尼轉世時曾輪回550次,當他輪回為麻雀、野鴨、牛、熊等動物時曾在姐勒生息,所以人們又將此塔稱為"金熊塔"。 <div> <br></div> 此外還有一個更為生動的民間傳說:古代,勐卯壩的部落酋長為了征奪土地和水源,不時發生戰爭。有一年,正當雙方打得血流成河、精疲力竭、勝負難分之際,從南方來了一位高僧,他請兩位酋長到姐勒的小山丘上議和,他取出兩節粗細不同卻一般高的竹筒,分別涂上紅、黑兩種顏色,立在平地上,他指著陽光下竹筒的陰影語重情長地說:"這兩節竹筒雖然有大小,但它倆的影子卻一般高。"兩位酋長思索了一會兒,明白了高僧的心意。于是他倆喝血酒言和。從此國泰民安,和平發展。為了紀念這次成功的和談,化敵為友的部落人在這里建立了第一座佛塔。 <div> 姐勒大金塔是由17座大、中、小金塔組成的群塔。主塔高39.5米,塔身為正八棱形,呈圓錐體,貼滿金色瓷磚,頂尖軒有電化鋁制成的寶傘、風標,系著上百只風鈴。除主塔外,四周環繞著8座中塔和8座小塔,塔身均涂金粉,金碧輝煌,如眾星拱月,雄偉壯麗。遠遠望去,金光耀眼的金塔,掩映在大青樹群之中,微風吹來,鈴聲叮當悅耳,反映出傣族工匠獨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構思和藝術成就。</div><div> 現在姐勒金塔已經成為東南亞的著名佛塔之一,旁有佛寺供奉。每年的潑水節,都要在這里舉行3天隆重的佛會,非常熱鬧?!?lt;br></div> 姐勒金塔曾在文革期間毀于一旦。于1981年重新開始修建新塔,歷時數年,在原塔基上重現了舊塔原貌。新塔采用磚土結構,主塔較舊塔高10余米,外圍小塔,依次漸小,主附塔頂均冠于金鉑華蓋,微風過處,風鈴叮當,令人神往,姐勒金塔修復后,每年潑水節前,佛教徒都在此舉行佛事。境內外佛爺、和尚、尼姑紛紛前往講經頌佛。姐勒金塔又恢復了昔日佛教圣圣地的面貌。如今此塔仍是東南亞著名的佛塔之一。 在姐勒金塔基座四周設有幾個小型的銅鐘,游人可以敲擊銅鐘祈求平安。 在姐勒金塔的西南側有一座新建的金塔佛寺。 該佛寺的規模比較小。 右側立有介紹金塔佛寺的碑文。<div> 該佛寺由來雷提相等八人共同捐資24萬元于2013年12月開工修建,2014年10月完工。建筑面積88平方米,高4.3米。建成后把原來在姐勒村老焚房內的大佛遷進此佛寺內供奉。</div> 這是遷來的大佛坐像。 在姐勒金塔景區的北側另有一座老的金塔佛寺。 該佛寺相對于新建的金塔佛寺而言,建筑面積和高度都大了很多。 每年的潑水節都會在這里舉行隆重的佛會。 這是老佛寺內供奉的大佛和供桌上的供品和鮮花。 姐勒大金塔景區的平面形狀大約是一個圓形,直徑約80米,面積不是很大。 四周有好幾棵古樹,長得枝葉繁茂。 透過樹叢可以一窺瑞麗市容。 我們在樹蔭下小休片刻之后,準備啟程。 下午2點半左右,我們離開姐勒大金塔景點,計劃經芒市、龍陵前往騰沖住宿。<div> 從瑞麗到騰沖約200公里的路程,由于當時高速公路還未全線修通,走一段高速,又走一段國道,上上下下,所以走了四個多小時才到了騰沖。</div> 2點50分,我們通過畹町收費站時,天開始下起了小雨。 3點55分,車子來到芒市境內,可以看到遠處雷牙讓山頂上的勐煥大金塔的身影。 芒市是著名的魚米之鄉,風調雨順,土地肥沃,盛產糧食。放眼望去,綠油油的稻田猶如地毯。 民間流傳“芒市谷子遮放米”一說,據說遮放米曾是歷史上有名的“貢米”,其米質晶瑩剔透,米香十里之外可聞,難怪皇帝老爺要親口嘗一嘗。 現在的芒市城區占地約10平方公里,是云南西邊的窗口,也是德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中緬文化交流的窗口,更是中緬經貿交易的門戶。 芒市商務繁榮,商賈云集,是通往瑞麗、隴川、盈江、梁河,直到緬甸的交通樞紐,和商貿物資集散地。 我們于下午4點通過芒市收費站,隨后經龍陵前往騰沖。 下午6點鐘,我們來到瑞麗江的上游龍江東岸,龍江發源于高黎貢山西側騰沖的明光河一帶,為瑞麗江的上游,屬緬甸伊洛瓦底江水系,全長332公里。 當時保騰高速正在施工,跨越龍江的龍江特大橋兩岸的橋塔已經聳立,正在通過纜索進行箱型橋面的拼裝。 按照施工工藝流程,橋面是從中間向兩端逐段拼裝的。 龍江特大橋位于云南省西部、橫斷山脈南段,龍江中游河段,跨越保山市龍陵縣龍江鄉上邦煥村與騰沖縣五合鄉大丙弄村之間的龍川江河谷,為單跨簡支鋼箱梁懸索橋,是保山-騰沖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br> 這是建成后的龍江特大橋鳥瞰圖。(以下6照片均來自百度百科)<div> 龍江大橋于2011年8月5日開工建設,2016年4月20日竣工,2016年5月1日正式通車。<br> 龍江大橋總長2470.58米,橋面寬33.5米,為雙向四車道設計,設計速度80千米/小時,其中保山岸橋塔總高169.688米,騰沖岸橋塔總高129.703米,概算投資為19.55億元。<br></div> 一橋飛架東西,天塹變通途。 雙向四車道,寬33.5米的橋面十分開闊。 正在施工中的大橋橋面。 現在龍江特大橋已經成為一個旅游景點。 橋頭廣場上的“超級工程”標志和“龍江大橋”石碑。 跨過龍江之后,我們上了保騰高速已經建成的路段,一路直奔騰沖,這是保騰高速上的騰沖服務區。 因為剛剛建成不久,整個服務區空空蕩蕩,看不到幾輛車子。 晚上7點整,我們終于來到保騰高速的騰沖收費站。 此時夜色已臨,我們結束一整天的奔波,安頓好吃住之后就休息了。<div> 請繼續觀看《云貴川自駕游(第十三集 騰沖地質公園)》。</div>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遵化市|
高邮市|
屏南县|
义乌市|
平泉县|
临桂县|
大厂|
宝坻区|
上杭县|
永德县|
乌兰浩特市|
湖州市|
翁源县|
红桥区|
浑源县|
德阳市|
墨脱县|
石首市|
平乡县|
上蔡县|
江安县|
阜康市|
汽车|
乐都县|
新闻|
潞城市|
霸州市|
连云港市|
荆门市|
昌江|
景谷|
长春市|
和林格尔县|
红安县|
商河县|
治县。|
长葛市|
通河县|
江永县|
微博|
嘉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