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湖古鎮碼頭一瞥</p> <p class="ql-block">清湖古鎮碼頭一瞥</p> <p class="ql-block"> 采風隨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八月十四——十五日,江山作協組織仙霞古道采風活動,我欣然參加。在清湖古碼頭,望著流淌的江水,遙想當年錢塘江上游江山港的繁榮,觀照其現時的落寞。真是世事變遷,滄海桑田。</p><p class="ql-block"> 錢塘江發源于浙江的衢州,南源為衢州的江山,因流量大,水出仙霞山脈的百里長峽即成江山港,陸通閩、贛。西源岀自衢州的開化,縣境鄰贛、皖,但皖象洮河為黃河最大支流,漢江為長江最大支流注入一樣,皖南的新安江在建德注入錢塘江通浙,皖南人貨直接從新安江去杭州,經運河至北方。開化境內華埠通贛,水流至常山成港通贛。江山港常山港流到衢州相匯,江面更寬,為雙港口。</p><p class="ql-block"> 漕運,是封建王朝通過水運征調全國糧食、物資的運輸制度,為關系軍國第一大事。春秋時即先由長江、錢塘江之間開挖的運河,是謂江南大運河。吳王夫差挖邗溝,連接淮河。后世連黃河,再延伸運河至海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都是從西到東,且水勢不定,秦漢至唐初,長安人口百萬之巨,關中無力以供,漕運到長安黃河逆水難行,更因三門峽之梗,漕運不便逼得遷都洛陽。后唐與北宋定都汴京,皆因漕運便利。長安衰敗,汴京成為百萬人口的東方帝都。錢塘江在浙江境內也是由西南向東,但在全國來看卻是由南向北的。錢塘江北通運河,上游的江山港陸接閩粵和江西至南方各省,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水陸轉換的關鍵節點。</p><p class="ql-block"> 漢唐至北宋,江山主要承運福建的貢賦物資如金銀、金屬制品、貢茶、木材、薪炭、果品、以及海外香藥、珠寶等,北宋四大銅錢鑄造產地為江西波陽、貴池、九江和福建建甌。建甌鑄錢與該省貢賦物資運至江山峽口,由漕船順江而下到杭州轉運河運至開封。水陸運輸都是武裝押運,陸路為運軍,水運為漕卒,有總兵一干軍官士兵,自福建至峽口沿途都有運軍營地,峽口則有漕卒營地和漕船碼頭、倉庫等。南宋定都杭州,江山港最為興盛。</p><p class="ql-block"> 唐時的長安、北宋的汴京、南宋的臨安、元明清的北京,都呈現過前所未有的繁榮,這一切繁榮,是依賴每年巨額的漕糧、貢賦以及運河供應支撐的。唐代至北宋時期,以汴河為干線,連接黃河、淮河、長江及錢塘江幾大水系的發達的水運網,除元代采用海運,明代朱棣遷都北京,明、清水運網連接海河。頻繁的漕運和便利的水路交通,極大的刺激了各地的經濟交流,帶動了運河沿線城市的興盛。但漕運、運河中斷后,許多城市又都陷入蕭條、萎縮的境地。“因漕而興,因漕而衰”。江山港、清湖、峽口、保安、廿八都也曾數度繁榮,至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江浦公路、浙贛鐵路建成通車,江山港航行的多為百里長峽產的木排竹排。七十年代初,峽口水庫建成蓄水,江上再無竹木排。</p><p class="ql-block"> 由于漕運帶動運河與內河交通運輸業的發展,給人們的南來北往和貨物流通提供了極大便利。北方諸省通過運河經揚州直達杭州,然后溯錢塘江而上到達江山。或從淸湖毛塘登岸,走江玉大道到江西玉山,順信江而下入鄱陽湖,經長江而達湘、鄂以及南方其他省。或從清湖古鎮登岸,走仙霞古道去往福建。去往北方,或從清湖毛塘登船,或從清湖古鎮登船。故清湖碼頭有古鎮和毛塘兩個碼頭,在左右岸,相距八華里。貨物運輸仙霞古道為肩挑,江玉大道采用羊角車,因為運量大,石板路碾出寸把深的轍溝。光緒年間,賀村的一座拱橋壓塌后,商戶集資在老橋旁重建了一座新橋,立有碑記,此碑現存江山博物館。近代,江玉大道被浙贛鐵路取代,仙霞古道被205國道取代。</p><p class="ql-block"> 清湖古鎮碼頭,曾經商賈云集,帆檣林立。南來北往,官船客船,商船漕船,竹排木排。官員客商,漕卒運軍,船工挑夫,熙熙攘攘。至上世紀初,二、三十年代,公路鐵路的修建使用,內河航運逐漸萎縮,清湖碼頭的功能消亡。如今,江水流淌,已無片槳只船。時值七夕,傳說七仙女下凡嫁給牛郎,為天庭不容,王母娘娘用玉簪劃出銀河,讓他們夫妻生生分離,牛郎織女僅每年七夕才能鵲橋相會。望著江水汩汩流淌,我忽然想起一段往事:寶廷系根正苗紅的滿清貴族,努爾哈赤侄子——鐵帽子鄭親王濟爾哈朗的八世孫,隸屬滿清鑲藍旗。同治七年中進士。光緒年間,他以正二品銜禮部右侍郎,赴福建擔任鄉試正考官。此次公差途中,在杭州到江山的船上,邂逅一位美麗的江山船女,兩心相悅,互生情愫,寶廷遂納為妾。隨寶廷到福建主持鄉試,紅袖添香,郎情妾意,但不為朝廷所容。寶廷人尚在福建,納漢女為妾之事已被報往京城。寶廷與愛妾遂在清湖碼頭訣別,凄凄切切,這邊哭哭啼啼,那邊失魂落魄。寶廷坐船回京后,無奈上疏皇帝請求自劾,就此罷官賦閑。</p><p class="ql-block"> 行至仙霞關,有黃巢像立于道旁。一些人奉黃巢為古道開山鼻祖,其實大謬。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起義軍領袖黃巢率領他的十萬大軍南下。經江西,轉浙江。879年陽春三月,黃巢十萬大軍還有騾馬、輜重,從江山走仙霞古道去福建,沿途將古道狹窄處拓寬修整。絕不是黃巢開辟了仙霞古道。當月,黃巢軍隊抵達福州,駐扎一個多月后,黃巢于五月率軍急匆匆挺進廣州了。</p><p class="ql-block"> 仙霞古道由來已久,春秋末期,越國為楚所亡。勾踐子孫分兩撥南逃,一撥走海路到溫州甌江,居住下來為甌越。一撥溯錢塘江而上到江山,棄舟走仙霞古道,翻山越嶺,至福建建甌安營扎寨,繁衍生息,是為閩越。這支后裔一邊生產,一邊訓練軍隊,從不懈怠,自閩到浙,沿途設店放眼線,信息暢通。秦末,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事,動靜很大。讓無奈流落閩地的勾踐后裔無諸看到生機,出仙霞嶺,入錢塘江,舉師北上。居然“以阻(狙)悍稱”,令人挺開眼界。后來楚漢相爭,無諸再次發力,帶兵協助劉邦打項羽。劉邦得天下后,就“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公元前202年,無諸在冶山之麓建造冶城,這是福州作為城市的最早雛形。無諸的閩越自此,每年向朝廷繳納稅賦,進貢財物,絡繹不絕,越仙霞嶺入錢塘江,經運河送往京都。西晉永嘉二年,公元308年,拖家帶口的八大族人“八大姓”,從動蕩不安的中原“衣冠南渡”,經運河轉錢塘江一路舟船,抵江山港,走仙霞古道到福建。之后源源不斷有人跟隨他們的腳步到較少戰禍的南方避難,尋求安身之所,到福建的,去廣東的,成為“客家人”。 </p><p class="ql-block"> 循著古道前行,有保安鋪和念八鋪匾額的門樓與牌坊,分別矗立在保安鄉和廿八都鎮。有文友說金庸先生武俠小說有寫到念八鋪的章節。很多游人不明白念八鋪保安鋪的意思。古代的驛道,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長亭,供行人旅客稍作休息。古代的驛站,不但是傳遞公文的“驛傳快馬”歇夜的地方,也是過往官員歇腳的地方。從宋代開始,比較大的驛站,“急腳快遞”改由地方駐軍“按站傳送”,稱為“鋪兵”。西北地區常見“十里鋪”、“三十里鋪”,就是鋪兵的駐地。廿八都和保安都是鋪兵的駐地,屬于古道上比較大的驛站,這是保安鋪、念八鋪的由來。有鋪兵的地方驛站豪華一些,稱為驛館。</p><p class="ql-block"> 古道悠悠,值得走走看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8、18</p> <p class="ql-block">廿八都古鎮一瞥</p> <p class="ql-block">圖片:自拍</p>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高县|
柳江县|
黄平县|
卢湾区|
思茅市|
鹤壁市|
石狮市|
定州市|
石阡县|
万年县|
清涧县|
兴化市|
旺苍县|
荔浦县|
内江市|
都江堰市|
旅游|
大港区|
专栏|
河北区|
高阳县|
垣曲县|
虎林市|
庐江县|
南雄市|
周宁县|
攀枝花市|
灵川县|
于都县|
赞皇县|
右玉县|
锡林郭勒盟|
邹平县|
田阳县|
湘乡市|
谷城县|
武夷山市|
平顺县|
武城县|
郸城县|
临朐县|